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传说,战国时期孙膑遭庞涓陷...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传说,战国时期孙膑遭庞涓陷害,流浪并寓居于泊里一带,生活穷困,         ,便用当地老百姓广泛种植的农作物高粱的秸秆,劈成篾子,编成席子做炕当被。

②杨毓培“学而庸则仕”后,从一般公务员到科长、副县长、县委书记、再到高坪区任区长,官路畅通,似乎印证了他自己那句“             唯有做官”的戏语。

③曹操藐视天下英雄,在他眼中,袁术、孙策等众多英雄豪杰,无非“冢中枯骨”,或为“守户之犬”或为“虚名无实”,或为“碌碌小人”,            

A.身无长物           一无可取           一无所长

B.一无所长           身无长物           一无可取

C.身无长物           一无所长           一无可取

D.一无可取           一无所长           身无长物

 

C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词语使用判断的题目,要在整体把握句意的情况下,根据语境,结合着成语的解释来判断。解答成语题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注意搭配的对象。“身无长物”指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一无所长”即没有一点专长;“一无可取”指没有一点可以肯定的地方,形容没有一点优点。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冯端:人生四境

1923年,冯端生于苏州,起名时适逢端午佳节,父亲冯祖培便为他取了这个简单的名字,冯端也就一辈子端端正正地做人。冯祖培鼓励子女们自由读书,按照各自的意愿发挥潜能。而目不识丁的母亲却凭借惊人的记忆力,常背诵唐诗宋词给孩子听。宽松的家庭环境,在冯端心中播下文化的种子。

“要允许他人有行动或判断的自由,耐心地、不带偏见地容忍不同于自己或已被普遍接受的行为和观点。”房龙所著《宽容》一书,带给冯端深刻的启迪。宽容之精神,也成为冯端一生的信仰。他成长为兼具科学与人文双重素质的物理学大师,无不是延续这一精神。

1942年,冯端考入中央大学,选择物理学。吴有训、赵忠尧、施士元等学术大师皆汇聚于此,在恩师的谆谆教诲下,冯端系统学习物理知识,至此终身与物理学结缘。在中央大学学物理,学业艰难,学成不易。入学时班上物理系的同学有十多个,最后坚持读完四年大学毕业的仅沙频之、赵文桐与冯端三人。徜徉知识的海洋,学生时代的冯端有企鹅的秉性,抗拒严寒,沉下去,潜入水中,聚精会神地积蓄力量。

20世纪60年代末,冯端以金属材料缺陷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国外涉足不多的钼、钨、铌等难熔金属为突破口,借鉴国际上刚问世的电子轰击熔炼技术,设计并研制出我国第一台电子束浮区区熔仪,制出钼、钨单晶体,为我国国防工业作出重要贡献。标新立异、独辟蹊径,是冯端科研的基调。

“文革”后,冯端认为科学研究不能故步自封,应开拓新的领域。于是,他将视野转向晶体缺陷研究领域。他带领团队开展深入研究,阐明晶体缺陷在结构相变中的作用,开创了我国晶体缺陷物理学科新领域,跻身国际前沿。20世纪80年代,冯端将目光聚集到凝聚态物理学与材料科学的汇合处,他通过实验论证了诺贝尔奖得主布洛姆伯根有关非线性光学晶体准位相匹配的设想,并进一步提出独创性设想。20世纪90年代,冯端和严东生院士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八五”国家攀登计划项目“纳米材料科学”,开创纳米科学技术领域国家级科研项目之先河。独创性的研究成果,使冯端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陈嘉庚数理科学奖等重大奖项。

教书育人这件事,冯端做到了极致。从教近70年,冯端采用“分类教学”法,观察学生不同兴趣,以启发为主,适当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的能力。冯端也不赞同分科太细,而是要求学生进行交叉学科的学习,使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相互交融。

在学生眼中,这位高山仰止的物理学泰斗,是一位谦虚开明的老师。让李齐记忆深刻的是1982年,冯端的一项科学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奖项公布后,李齐发现自己的名字竟在获奖名单中。“当时我只是在读研究生,”再提往事,李齐感触颇深,“真没想到,先生居然把这个大奖与我分享。”当被问及一生培养了多少学生,冯端淡淡一笑,微微摇了摇头,嗫嚅道:“记不得了,记不得了。”

1984年,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实验室正式建立。但实验室尚在初创阶段,经费紧缺、工作繁重。他便分期分批将出国名额推荐给系里的年轻老师,并为他们指明国际上最前沿的科研方向,自己则一心扑到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上。很快,以冯端为核心,一批优秀的学科梯队呈辐射状向外拓展,科研成果层出不穷。早在1997年,实验室就被国际顶级期刊《自然》杂志列为“已接近世界级水平”的研究单位。此情此景,一如月亮周围所呈现出的美丽光环,故有人将其称之为冯端的“月华效应”。

2011年,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将国际编号为187709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冯端星”。而冯端心中最亮的星,则是妻子陈廉方。

妻子陈廉方懂他。“冯先生貌不惊人、不善辞令,但外拙内慧,不露锋芒。”陈廉方说,先生像一块璞,外表是粗糙的沙砾杂质,经雕琢剥离,呈现出的则是光芒四射、晶莹剔透的晶体。今年恰逢冯端夫妇六十周年钻石婚。回想起携手走来的风风雨雨,夫妻俩觉得很不容易。冯端要给妻子买一枚钻戒,却被陈廉方拒绝了,她说,冯先生就是她心中最光彩夺目的钻石。

(《光明日报》2015年7月30日,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父亲给新生儿取名为“端”,一是取名时适逢端午佳节,二是寄寓孩子能端端正正做人。

B.“房龙所著《宽容》一书,带给冯端深刻的启迪。宽容之精神,也成为冯端一生的信仰。”可见,房龙的影响远远超过家庭氛围及家庭成员对他潜移默化的影响。

C.冯端从教近70年,采用“分类教学法”,关注学生的不同兴趣,进行启发、引导,这和孔子的“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有相通之处。

D.冯端记不得培养了多少学生,一是他对这方面不在意,另一原因是采访时他已年老,确实记不清了。

E.本文语言流畅自然,完全以时间为序来组织材料,因此思路清晰。为了刻画冯端这个人物形象,作者注意正面、侧面描写的结合,使形象变得丰满。

2.冯端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内容进行分析。

3.紫金山天文台将一颗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冯端星”,是对冯端杰出贡献的高度认可。除了主观因素,你认为他成功的原因还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文章题目是“冯端:人生四境”,文章写了哪四境?试就其中一方面谈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经再三呼唤,才羞答答出场的两句是                    

(3)杜甫在《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元词,完成小题。

蝶恋花

鄱江舟夜,有怀余干诸士,兼寄熊东采甫

[元]卢 

越水含秋光似镜。泛我扁舟,照我纶巾影。野鹤闲云知此兴,无人说与沙鸥省。

回首天涯江路永。远树孤村,数点青山暝。梦过煮茶岩下听,石泉呜咽松风冷。

[注]①元成宗大德平年,卢挚由集贤学士大中大夫调任湖南岭北道肃政廉访使,即贬谪南方,此词写于他被贬之后。

1.上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2.“梦过煮茶岩下听,石泉呜咽松风冷”两句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字孝谦。河东北人也逊少学常为兄饶。既而自责曰:“名为人弟,独受安逸,可不愧于心乎?”欲同勤事业。母冯氏谓之曰:“汝欲谨小行耶?”逊感母言,遂专心典籍,恒书壁作“见贤思齐”四字,以自劝勉。属本州岛沦陷,寓居邺中,为临漳小史。县令裴鉴莅官清苦,致白雀等瑞,逊上《清德颂》十首。鉴大加赏重,擢为主簿,仍荐之于右仆射崔暹,与辽东李广、渤海封孝琰等为暹宾客。后崔暹大会宾客大司马襄城王元旭时亦在坐论欲命府僚暹指逊曰此人学富才高佳行参军也旭目之曰岂能就耶逊曰:“家无荫第,不敢当此。” 天保元年,本州岛复召举秀才。五年正月制诏问求才审官,逊对曰:今日公卿,抑亦天授,与之为治,何欲不从。高悬王爵,唯能是与无令桓谭非谶,官止于郡丞;赵壹负才,位终于计掾。则天下宅心,幽明知感,人去而复归,从此而言,可以无愧。”又问刑罚宽猛,逊对曰:“伏惟陛下,昧旦坐朝,留心政术,明罚以纠诸侯,申恩以孩百姓。王者之治,务先礼乐,如有未从,刑书乃用,宽猛兼设,水火俱陈,则天下自治,大道公行。”七年,诏令校定书,逊等十一人同被尚书召共刊定。时秘府书籍纰缪者多,逊乃议曰:“按汉中垒校尉刘向受诏校书,每一书竟,上,辄言:臣向书、太史公书、太博士书、中外书合若干本以相比校,然后杀青向之故事,见存府合,即欲刊定,必藉众本。邢子才、魏收等并不是多书之家,请牒借本参校得失。”凡得别本三千余卷,《五经》诸史。殆无遗阙。八年,诏尚书开东西二省官选,所司策问,逊为当时第一。

节选自《北齐节•樊逊传

1.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后崔暹大会宾客/大司马襄城王元旭时亦在坐/论欲命府僚/暹指逊曰/此人学富才高/佳行参军也/旭目之曰/岂能就耶

B后崔暹大会宾客/大司马襄城王元旭时亦在坐/论欲命府僚/暹指逊曰/此人学富/才高佳行参军也/旭目之曰/岂能就耶

C后崔暹大会/宾客大司马襄城王元旭时亦在坐/论欲命府僚/暹指逊曰/此人学富才高/佳行参军也/旭目之曰/岂能就耶

D后崔暹大会/宾客大司马襄城王元旭时亦在坐/论欲命府僚/暹指逊曰/此人学富/才高佳行参军也/旭目之曰/岂能就耶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同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原为佐助之意,后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掾曹,掾史,掾属。“计掾”是古代州郡的计吏

B“表”是给呈帝的奏承与之相关的语“函”是呈天子的函件,“表是表文奏章,“表草”表文稿

C“陛”指帝王殿的台阶,“陛下”原来指的站在台阶下转达臣子进言意愿后发展为帝王的谦称

D古代制作竹简,先用火烤使其出水分,这个程序叫”,也叫“汗青”选文 “杀青”指书稿

3.下列对文有关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有责任心书勤勉,他不想安逸地受人照顾与兄长一同致力家业;在母亲开导下,他又全力研读典,并常在墙上题字以自勉

B逊颇有文才,能把握时机在担任临小史时,他钦佩县令为官,就作了十首《德颂》,受到令的赏识,被朝廷征召为主簿

C樊逊善于策对,治有见地,他认为家应该重才德的人,不要埋没人才;他认为王者之应以礼乐为先后用刑罚,恩威施。

D樊逊能以史为鉴,处有方他在主持校定群书时,借鉴汉代刘向的做法,搜种不同版本的书对照校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今日公卿,抑亦天授,与之为治,何欲不从。高悬王爵,唯能是与 

(2)凡得别本三千余卷,《五经》诸史,殆无遗阙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香情愿

——从用香差异窥探中西方文化

东西方开始使用香料,大概都在公元前两千年左右,古埃及和古中国开始收集香料,用于宗教祭祀或其他仪式盛典中,人们认为上升的熏香烟雾可以上通天地神明,带去人们的愿望和祈祷。

历史上东西方香文化交流不可谓不繁盛。隋唐时期,许多波斯商人以贩卖香料为职业,收售由西域经海上运来的香料;同时,许多朝鲜留学生来到中国,将中国的香文化传入朝鲜,再由朝鲜传入日本。在漫长的香文化发展过程中,中西方用香的方式和对香的态度产生了不同的特点。西方人将各种香料提炼出香油、香精,调和成香水,喷洒于身体、衣物或居室,而中国以及受其影响的朝鲜、日本等东方国家,则保留并发展了燃香、熏香、佩戴香品等方式,并形成了几千年的香文化。我们发现,即使是用香历史悠久、公认为世界上最早使用香水国家的埃及,也甚少有人像我们一样把香上升为一种类似于信仰的文化或“道”。

谈中西方用香的差别,也可以说就是香道与香水的差别。

中国传统香道讲究香品的品质、器物的精美、程序的考究,直至精神境界的提升;西方自从香水出现以后,人们慢慢习惯使用香水掩盖体味,彰显个性和品味,直至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首先可以看出,中西方用香的差异源自于思维方式的不同。西方人注重直观性,喜欢某种气味就直接喷洒,芬芳满身,让别人直观地感受到;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使他们更注重意会性,儒释道三家无不言开悟,最高深的思想是“意在言外”,最美好的意境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表现在用香上,就会在享受美好的芬芳之外,更注重思想的体验和提升。此外,中西方在情感表达方式上的差异,也是人所共知的。中国人含蓄内敛,西方人热情奔放,这从文学、艺术等方面都有体现,比如爱情故事,中国式爱情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同吃同住彼此爱慕却又不能明言;西方式爱情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爱就要打破阻碍,轰轰烈烈。所以中国传统香道流传至今,闻香、观香、熏香都不似西方用香水那般张扬奔放。造成中西方用香差异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也是许多其他文化差异的内在因素之一,就是各自传统信仰的不同。西方多信仰基督教,其次是伊斯兰教,二者与香的传播关系并不大;中国长久的历史发展中,儒释道三教对国民的影响力量不言而喻,而佛教对香道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实,不管是茶与咖啡的区别,还是香道与香水的差别,都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一个侧面。而世界永远是开放的,变化发展的,这种差异并非绝对,例如中国人也有很多已经习惯用香水。但是香道,如今即使在中国也相对小众。中国传统香道的继承和发展,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以及受其影响的东方国家,保留并发展了燃香、熏香、佩戴香品等方式,形成了几千年的香文化。

B东西方开始使用香料大概都在公元前两千年左右,但甚少有人像我们一样把香上升为一种类似于信仰的文化或“道”。

C中国传统香道讲究香品的品质、器物的精美、程序的讲究,直至精神境界的提升。

D如今即使在中国,香道只是小众,中国传统香道的继承和发展,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香料在古埃及和古中国被用于宗教祭祀或其他仪式盛典中,人们认为上升的熏香烟雾可以把他们的愿望和祈祷带到天地神明那里。

B历史上东西方香文化交流繁盛,隋唐时期就有波斯人收售由西域运来的香,朝鲜留学生将中国的香文化传到朝鲜,再由朝鲜传入日本。

C中西方传统信仰不同,西方普遍信仰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二者与香的传播没有关系;在中国,佛教对香道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D西方人喜欢某种气味就直接喷洒,芬芳满身,让别人直观地感受到;中国人用香,在享受美好的芬芳之外,更注重思想的体验和提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西方用香的差异源自于思维方式的不同。西方人注重直观性;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使他们更注重意会性。

B中西方情感表达方式不同,中国人含蓄内敛,西方人热情奔放,所以中国传统香道流传至今,闻香、观香、熏香都不似西方人用香水那般张扬。

C西方人将各种香料提炼出香油、香精,调和成香水,喷洒于身体、衣物或居室,并慢慢习惯使用香水掩盖体味,彰显个性和品味。

D.不管是茶与咖啡的区别,还是香道与香水的差别,都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一个侧面。而且这种差异绝对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