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请根据丰子恺先生《巷口》这幅画,围绕“盼”描写一个场景。 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运...

请根据丰子恺先生《巷口》这幅画,围绕“盼”描写一个场景。

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运用一种修辞手法;③字数不超过60字。

满分5 manfen5.com

 

 

夕阳西下,晚霞如飘扬在天空中的轻纱,暮色温柔。奶奶牵着孙子的小手,伫立巷口,翘首盼望那远游者归来的身影。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漫画以及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前提就是读懂漫画,漫画常用简单而又夸张的手法,勾画出幽默、诙谐的画面,用以说明某种观点。因此考生应当先对漫画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其主题和方向。在这幅画中,一位老太太领着孙儿,伫立巷口,翘首观望着什么。(2)巧联想。在审读画面的基础上,将画面信息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跳出画面展现画外。比如对于这幅漫画,考生可联想到老太太似乎在翘首盼望那远游者归来的身影,或者是她的儿子,或者是其他亲人。(3)明要求。弄清了这幅漫画的内容并展开合理想象后,还要审清题干的要求,根据题干具体要求来组织答案。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解答此题的前提就是读懂漫画,可以从读懂漫画的标题(漫画的标题往往是诠释漫画主旨的点睛之笔,对漫画主旨有提示、启发作用);读懂漫画中的对白或说明文字;读懂漫画的构图;读懂漫画中的要素角度思考。阐述对漫画所反映的现象的启示,必须找出漫画涉及到的经济学、哲学、或政治常识的观点。这时需要对题干相关内容进行疏理,再回过头来解读漫画,这样对漫画的理解就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如本题描述画面要抓住画面特征,准确描写画面中的场景,并结合“巷口”这一名称,围绕“盼”字,将这幅画中的场景描写出来。考生可联想到老太太似乎在翘首盼望那远游者归来的身影,或者是她的儿子,或者是其他亲人。表达要鲜明生动,运用两种修辞手法和注意字数限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啸,是一种介于呼叫与歌唱之间的声音。   ,如徐干《情诗》“啸歌倚华楹”里以啸呼唤爱情,曹植《杂诗七首》“悲啸入青云”中以啸来表达青云之志难以实现的悲凉。从魏晋开始,啸歌与清谈、饮酒、服药、弹琴等等一样,成为名士风度的象征。   ,据记载,阮籍之啸可“闻数百步”,南朝还有“嵇琴阮啸”的美誉。 ,与其沉默寡言的个性、有苦难言的境遇有关;也和他常与善啸高人切磋,其人其事得六朝以来文史家的关注有关。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王澍的建筑设计好在哪里?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对于中国传统与现代建筑的相融方式,王澍在当代中国建筑界里提出了完全基于个人思考的回答。他所运用的思考方式和所设计的建筑作品,展现了令建筑界无法回避的个人风格与逻辑,如果你不进入他的逻辑,你无法理解他,无法理解的事物是无法有效批判的;          。因此,王澍的建筑设计是不能用一般意义上的好和坏来评价的。无论你喜欢他还是讨厌他,实际上,目前他所占据的位置,的确无人能敌。

A.因为他有完整的逻辑体系,如果你进入他的逻辑,你也无法有效批判他。

B.自成一体的逻辑是严密而完整的,如果你进入他的逻辑,你也无法全面批评他。

C.而如果你进入他的逻辑,你也许能理解他,但因其体系的完整和自成一体,你依然无法有效批判他。

D.而如果你进入他的逻辑,那么,你无法批评他,因其体系的完整和自成一体导致很难理解。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意见》明确,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要坚持市场导向,加强政策集成,强化开放共享,创新服务模式。

B你知道每斤蜂蜜包含蜜蜂的多少劳动吗?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要采集50万朵的花粉。

C这个部门在落实“三严三实”活动中,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认真研究听取群众意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

D患者的小肠由于对钙磷的吸收不良等障碍,病人常常表现出O型腿、骨骼发育畸形和生长缓慢等症状。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他在音乐方面确实有过人的天赋,而且又非常用功,很多同学都          

②古代希腊的艺术成就是当时其他地区难以            的,它在世界艺术史上的地位是极其崇高的。

③尤赛恩•博尔特是男子100米、200米世界纪录保持者,他的成绩让其他短跑运动员            

A望尘莫及  望洋兴叹   望其项背

B望洋兴叹  望其项背   望尘莫及

C望尘莫及  望其项背   望洋兴叹

D望洋兴叹  望尘莫及   望其项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她以双耳听乾坤

吴晓都

阿列克谢耶维奇1948年生于乌克兰,毕业于白俄罗斯国立大学新闻学系。她不是个多产的作家,25年来只写过5本书。她的作品主要是纪实文学,用与当事人访谈的方式写作,记录了二战、阿富汗战争、苏联解体、切尔诺贝利事故等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充满了人性的悲悯。

阿列克谢耶维奇的文学先师阿达莫维奇是苏联时代的著名作家、学者,他的小说将纪实性与艺术性有机地融为一体,真实形象地再现了卫国战争中白俄罗斯的历史原貌,他的作品风格对阿列克谢耶维奇等作家创作纪实文学起了引领作用。白俄罗斯评论家在评论斯维特兰娜等后起的白俄罗斯作家的创作时说“他们都来自阿达莫维奇”,阿列克谢耶维奇正是这些后起之秀中的成就突出者。

上世纪80年代,苏联进入所谓“重建”时期,30年代的“清洗”与肃反扩大化的历史题材进入白俄罗斯作家的视线,原来占据主流的苏式现实主义写作式微,而“去苏联化”的文学创作思潮盛行开来,阿列克谢耶维奇在创作崛起时期遭遇的正是这样的时代。她的作品大多是苏联晚期与后苏联时代社会乱象、生活苦痛与心理情绪的形象记录。

早在1984年,在卫国战争胜利40周年前夕,实力不俗的阿列克谢耶维奇凭借一部内容别致的纪实型战争小说《我是女兵,也是女人》登上苏联文学的中心舞台。小说以女性的视角回顾那场长这4年的战争苦难,作者完全以普通女性的身份来叙述前人没有讲述的战争体验,彰显、深化、延展了俄国与苏联文学悠久的人道主义创作传统。作为一个和平时代的作家和媒体人,她将编年体式的记录聚焦点,主要投射在妇女与孩童这些战时受难的更脆弱的生命体上。在结构上,《我是女兵,也是女人》由短篇故事串联而成,总体上的纪实特征、口语体的文字风格,使它好似一部情态各异的个性化的口述体战争野史。

诺奖评委给阿列克谢耶维奇的授奖词极为简明,但其中“多声部的”这一关键词标明了她的作品的复调性特征。“多声部”原本是俄罗斯语言哲学家和文论家巴赫金专门用来评价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经典创作的,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笔下,对当代社会问题的反映通常不是独白式的,而是在思想交锋时呈现出“众声喧哗”的多声部语态。

奥地利小说家茨威格说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双耳听乾坤”的人,阿列克谢耶雏奇不正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后继者吗?她在倾听了千千万万个小人物的故事后,将其记录在案。《最后的证人——100个非孩子的故事》记述的就是100个7—12岁孩童口中的战争微叙事,从100个孩子的“童年”视角,勾勒出不为成年人记忆所展示的卫国战争中普通苏联人刻骨铭心的苦痛画面。阿列克谢耶维奇作品的思想意识和心理情绪也呈现出多声部的形态:既有苏联传统的主流意识,又有“重建”时期对传统思想观念的反思;既有男性的声音,也有女性的声音;既有成年人的话语,也有过早成熟的孩子们的嗓音。

阿列克谢耶维奇善于表现悲剧。她坚持“文学是人学”的人文传统,尤其关注那些被命运忽略的小人物,《锌皮娃娃兵》就艺术地记录了“阿富汗战争”时期,参战小人物的苦痛经历与独特感受。茨威格谈到以陀思妥耶夫斯基为代表的俄罗斯古典文学时,说其有一种独特的苦难审美。阿列克谢耶维奇将这种文学传统延伸到20世纪对灾难的审美,“灾难审美”的苦难文学成了她创作的新题材。不能忘记却被世界忽略的、深受切尔诺贝利灾难影响的白俄罗斯人的凄凉境遇催生了她笔下的《切尔诺贝利的祈祷》。这部纪实作品几乎是阿列克谢耶维奇深度采访的记录,她那感伤的记述和感慨最后都归结为一曲现代哀歌,一首人类核时代的《安魂曲》。

阿列克谢耶维奇有足够的自信:“我们很快就会忘记二十或五十年前的我们是什么样子。但我的作品由上千人的声音、命运、生活与存在的碎片所组成;每本书都花费三到四年之久,我的‘编年史’容纳了几代人。”“艺术可能撒谎,但是纪录永远不会。”她的获奖,意料之外,却是情理之中。(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1986年4月26日,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核反应堆发生爆炸,引发恐怖的核事故。该事故被认为是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电事故,切尔诺贝利城因此被废弃。

(摘自“百度百科”)

②阿列克谢耶维奇创造了一个将在全世界得到回响的文学门类,必将掀起证人与证词涌现的浪潮,“她早应该得诺贝尔文学奖了”。

(徐鹏远《口述史,成就了这位“丘吉尔第二”》)

③她的书中从不选用特殊的英雄人物,而对于那些在以往的军事文学中很少讲到的,人在战争中、在丧失理智时会变成什么样,则用尽了笔墨。

(孙若茜《文学奖:在新闻和小说之间》)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作为白俄罗斯作家中的佼佼者,阿列克谢耶维奇在写作中不追求高产,而擅长表现  俄罗斯和苏联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

B.上世纪80年代,苏联进入所谓“重建”时期,受时代氛围的影响,阿列克谢耶维奇放弃了现实主义写作传统,选择了纪实文学。

C.《我是女兵,也是女人》《最后的证人》《锌皮娃娃兵》等作品采用纪实手法,以独特的视角来表现战争母题,记录战争的残酷以及普通人的苦难经历。

D.阿列克谢耶维奇将俄罗斯古典文学的苦难审美延伸到20世纪对灾难的审美,创作了反映核灾难中白俄罗斯人凄凉境遇的《切尔诺贝利的祈祷》。

E.因为描写特殊的英雄人物并不能真实地反映战争的残酷与悲惨,所以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作品往往以小人物甚至是孩子为写作对象。

2.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作品的“复调性特征”。

3.本文在介绍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写作情况时,为什么要反复提及俄苏文学的创作传统?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为什么说阿列克谢耶维奇获得诺贝尔义学奖是“情理之中”?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