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古代诗歌阅读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

古代诗歌阅读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1.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

2.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1.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答出烘托和渲染的,给2 分;能做简要分析的给3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答出作者心情的,给3 分;能做简要分析的给3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如此题烘托和渲染的手法,通过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来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如此题烘托和渲染的手法,通过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来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2.这是一道概括作者心情,其实也就是诗歌主旨的题目,要注意联系诗歌的内容。此诗要注意抓住诗歌最后一联“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中的“日落”、“寒鸦”等景物描写,也要注意关键词语“独自”,从而看出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抓住诗歌最后一联“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中的“日落”、“寒鸦”等景物描写,也要注意关键词语“独自“,从而看出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耿恭字伯宗,扶风茂陵人。少孤。慷慨多大略,有将帅才。永平十七年冬,骑都尉刘张出击车师,请恭为司马,与奉车都尉窦固及从弟驸马都尉秉破降之。始置西域都护、戊己校尉,乃以恭为戊己校尉,屯后王部金蒲城。恭至部,移檄乌孙,示汉威德,大昆弥以下皆欢喜,遣使献名马,愿遣子入侍。恭乃发使赍金帛,迎其侍子。

明年三月,北单于遣左鹿蠡王二万骑击车师。恭遣司马将兵三百人救之,道逢匈奴骑多,皆为所殁。匈奴遂破杀后王安得,而攻金蒲城。恭乘城搏战,以毒药傅矢。传语匈奴曰:“汉家箭神,其中疮者必有异。”因发强弩射之。虏中矢者,视创皆沸,遂大惊。会天暴风雨,随雨击之,杀伤甚众。匈奴震怖,相谓曰:“汉兵神,真可畏也!”遂解去。恭以疏勒城傍有涧水可固,五月,乃引兵据之。

七月,匈奴复来攻恭,恭募先登数千人直驰之,胡骑散走。时焉耆、龟兹攻殁都护陈睦,北虏亦围关宠于柳中。会显宗崩,救兵不至,车师复畔,与匈奴共攻恭,恭厉士众击走之。后王夫人先世汉人,常私以虏情告恭,又给以粮饷。数月,食尽穷困,乃煮铠弩,食其筋革。恭与士推诚同死生,故皆无二心,而稍稍死亡,余数十人。单于知恭已困,欲必降之,复遣使招恭曰:“若降者,当封为白屋王,妻以女子。”恭乃诱其使上城,手击杀之,炙诸城上。虏官属望见,号哭而去。单于大怒,更益兵围恭,不能下。

初,关宠上书求救,时肃宗新即位,乃诏公卿会议。乃遣秦彭与谒者王蒙、皇甫援发张掖、酒泉、敦煌三郡及鄯善兵,合七千余人,建初元年正月,会柳中击车师,北虏惊走,车师复降。先是,恭遣军吏范羌至敦煌迎兵士寒服,羌因随王蒙军俱出塞。羌固请迎恭,诸将不敢前,乃分兵二千人与羌,从山北迎恭,遇大雪丈馀,军仅能至。城中夜闻兵马声,以为虏来,大惊。羌乃遥呼曰:“我范羌也,汉遣军迎校尉耳。”城中皆称万岁。开门,共相持涕泣。明日,遂相随俱归。虏兵追之,且战且行。吏士素饥困,发疏勒时尚有二十六人,随路死殁,至玉门唯馀十三人。衣屦穿决,形容枯槁。中郎将邓众为恭已下洗沐易衣冠。及恭至洛阳,鲍昱奏恭节过苏武,宜蒙爵赏。于是拜为骑都尉。

(《后汉书·耿恭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恭乃发使赍金帛,迎其侍子赍:赠送

B.道逢匈奴骑多,皆为所殁殁:杀死

C.恭乘城搏战乘:顺着

D.恭以疏勒城傍有涧水可固固:坚守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后王夫人先世汉人/常私以虏情告恭/又给以粮饷/数月/食尽穷困/乃煮铠弩/食其筋革/

B.后王夫人先世汉人/常私以虏情/告恭又给以粮饷/数月/食尽/穷困乃煮铠弩/食其筋革/

C 后王夫人先世/汉人/常私以虏情告恭/又给以粮饷数月/食尽/穷困乃煮铠弩/食其筋革/

D.后王夫人先世汉人/常私以虏情告恭/又给以粮饷/数月食尽/穷困乃煮铠弩/食其筋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车师投降后,设置西域都护,耿恭被任命为戊己校尉,到任后,传檄乌孙国,宣示大汉威德,乌孙王派遣使者进献名马,并送儿子入侍汉朝。

B.匈奴攻破车师,杀死车师后王,耿恭凭借涧水据守疏勒城,用强弩发射毒箭杀死大量敌兵,又招募数千人直冲敌阵,匈奴骑兵被迫撤走。

C.车师背叛汉朝后,与匈奴一起进攻耿恭,耿恭处境艰难,粮食吃完后,就煮铠甲弓弩,吃皮革牛筋,他与吏士们上下齐心,同生共死。

D.耿恭在范羌救援下回归,路上遭到匈奴兵追击,他们且战且走,到达玉门关时,只剩下十三人。到达洛阳后,耿恭被授予骑都尉之职。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显宗崩,救兵不至,车师复畔,与匈奴共攻恭,恭厉士众击走之

2)衣屦穿决,形容枯槁。中郎将邓众为恭已下洗沐易衣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礼的文化意义

礼对于中国文化,产生过怎样的积极意义?这值得好好回顾与总结。

首先,礼是人自别于禽兽的标志。人从动物界脱胎而来,这就决定了人身上不可避免地残留着动物的野性,但是,人与动物毕竟存在着本质区别。那么,人应该怎样定义自己?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理由究竟何在?《礼记·冠义》说:“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记·曲礼》说:“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孔颖达疏说:“人能有礼,然后可异于禽兽也。”可见,在中国人看来,人是按照礼也就是理性要求来生活的,而其他动物则不能。人有文化自觉,不可与鸟兽同群,通过礼自别于禽兽,对于中国人而言,是人生第一要义。

其次,礼是文明与野蛮的区别。这是更高一个层次的区别。孔子作《春秋》,欲为万世龟鉴。韩愈在他的《原道》中说:“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他认为一部《春秋》,讲的无非是严夷夏之别。而夷夏之别则在于一个“礼”字。春秋季世,王纲界纽,周边文化相对落后的部族乘机进攻中原,有些诸侯国被蛮风陋俗所化,完全失却享受中原先进文明的资格,故只配把它们当夷狄看待。相反,有些夷狄之邦向慕中原文明,积极效仿,日久天长,已进于中国,则可与中原诸侯同等对待。春秋乱世本质上是文明与野蛮的斗争,即“礼”者与“非礼”者谁影响谁的斗争。而历史的进步,是在文明战胜野蛮之后。韩愈之说,深入人心,故中国人始终以本民族高雅、文明的礼仪自豪。

第三,礼是社会一切活动的准则。人离不开群体生活,是具有社会性的动物。为了保证社会的有序,需要有成套的合理的规范,在中国文化中,这就是礼。《礼记·曲礼》说:“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涖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道德为万事之本,仁义为群行之大,施行道德仁义,不通过礼则无由得成。

第四,礼是修身的主要门径。西方文化以神为中心,中国文化以人为中心。中国文化要求人们努力修为,勉为道德高尚的君子,甚至成圣成贤。其间的取径,则是礼乐人生,外内双修。因此,中国人在童蒙教育阶段即教以礼,不学礼,无以立。人生是漫长的,但关键之处只有几步,因此从束发开始,每逢人生的转折点,国家都会寓教于礼,通过冠礼、婚礼、相见礼、饮酒礼、射礼、丧礼、祭礼等一系列的“人生礼仪”进行指导,从而在总体上维持了全民族的文明水平。

第五,礼是民族凝聚的核心。中国幅员辽阔,四方发展不平衡,各地风俗更是歧异,对于一个大一统的国家而言,如果没有统一的行为规范,听之任之,放任自流,结果自然不堪想象。经过两千多年的经营,礼成为在方言与风俗之上的一个更高层次,各地人彼此说话可以听不懂,年节习俗可以互歧,但在礼的层面上却能彼此认同,这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也是中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始终保持统一趋势的深层原因。

节选自《文史知识》2014 年第二期彭林《道德理性:中华礼乐文明之魂》)

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礼”的一项是(

A2012 11 15 日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说:“我们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B.最初的座右铭,是一种叫做欹器的祭器。据古书记载,欹器,是一种奇特的盛酒器,空着的时候是倾斜的,装了大半罐则稳稳当当地直立起来,装满了则一个跟头翻过去,酒全部流出来。当年齐桓公把它放在座位右侧来警戒自己不要骄傲自满。

C.广昌人家的厅堂中央,都会挂一个祖宗牌位,这个牌位的格式一般是:中间一行是“天地国亲师位”,两旁是两副对联。

D.电影《非诚勿扰》中葛优饰演的秦奋在教堂一连忏悔了数个小时,撑不住的神父对秦奋的朋友说:“你的朋友罪孽太多了,我们这个小教堂已经装不下了。这附近还有间大点的教堂,你们把他送到那里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有文化自觉,通过习礼和禽兽有着本质的区别。

B.礼是文明与野蛮的区别。在春秋时期,周边文化相对落后的部族进攻中原时,有些诸侯国被蛮风陋俗所化,这个过程即是文明坠向野蛮的过程。

C.人是具有社会性的动物,为了保证社会的有序,就必须要有成套的、合理的规范,即所谓的礼。比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D.中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始终保持着统一趋势的深层原因,是因为有礼这个凝聚民族的核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对于中国文化而言,其产生的积极意义不可忽视,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仍不可小觑, 我们本民族高雅、文明的礼仪仍然是国人引以为荣的东西。

B.中国文化要求人们努力修为,勉为道德高尚的君子,甚至成圣成贤,其间的取径,则是礼乐人生,外内双修。

C.“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也是礼的一个范畴,要求人们努力修为,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君子。即使是夷狄之邦,鄙陋之人,只要向礼、习礼,天长日久,也能向文明迈进。

D.中国人的孩子在童蒙教育阶段即教以礼,对礼的教育,贯穿人的一生,从而在总体上维持了全民族的文明水平,也使中国文化一直平稳地向前发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4月19日,《人民日报》一篇报道谈到了“90后实习生拒帮老师订盒饭”的事情。事情的经过是在一次策划会上,部门主任对一名90后实习生说:“麻烦你开完会给大家订盒饭,按人头,我请客。”结果该实习生很认真地说:“对不起,我是来实习导演的,这种事我不会做的。”不少网友以此批评90后太有个性,不懂得做人,缺乏基本的职场修养等等。

对这位90后态度和做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90后成为一种舆论关注的社会现象。对这件事情,你怎么看?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为迎接423日世界读书日的到来,我校将在学校报告厅举行“中华颂·经典唐宋诗词诵读”大赛。下面是主持人开场白的开头和结尾,请你补出中间部分。要求紧扣主题、言简意赅、有文采。60字左右。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随着国内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电子商务也随之不断发展。网络购物作为一种新兴的购物方式,        。网络购物价格低廉、方便快捷,正好符合年轻人观念新潮、追求高效的特征。网购的特点之一是效用递增规律。大家都会有这样一种体验:当你吃第一颗糖时感觉最甜,吃第二颗糖感觉甜度稍逊,以后逐颗下降,这是传统经济学的效用递减规律。而在网络经济中则不然:当你尝第一口新餐时感觉有点香,尝第二口时觉得更加香甜,       ,这就是网络消费的效用递增特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