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文后各题 江 上 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文后各

 

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①董颖是宋代一个穷愁潦倒的诗人,一生为生计所迫而常年奔走异乡。

1.两首诗的第二句都运用了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2.两首诗寓情理于景物之中,请结合诗歌的后两句简析其中蕴含的情或理。

 

1.王诗用的是拟人,“低徊”本来是指人的徘徊沉思,这里用来表现含雨的暮云低垂而缓慢移动的情形,静中有动,情趣横生。董诗用的是比喻,“镜天”形象地写出了晴空无云,澄清明净,如一面镜子;以“飞雪”比喻白鸽,形象地写出了白鸥飞舞忽高忽低的情态。 2.王诗诗人借山光水色的变化寄寓人生感悟:山重水复之际,往往也是柳暗花明之时;困难与黑暗中往往蕴含着希望和光明。董诗诗人期待柳条成荫系住我垂钓的扁舟,这不仅抒写出了自己惜别的心情,又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由题干可知“第二句都运用了修辞手法”,选取最突出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分析。“晚云含雨却低徊”,“低徊”本来是指人的徘徊沉思,这里用来表现含雨的暮云低垂而缓慢移动的情形,静中有动,情趣横生,所以用拟人手法。“镜天飞雪一双鸥”,“镜天”形象地写出了晴空无云,澄清明净,如一面镜子;以“飞雪”比喻白鸽,形象地写出了白鸥飞舞忽高忽低的情态,所以用比喻修辞手法。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规范答题: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修辞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修辞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如本题是要求两诗比较阅读,就要分别分析第二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晚云含雨却低徊”,用拟人手法,“低徊”本来是指人的徘徊沉思,这里用来表现含雨的暮云低垂而缓慢移动的情形,静中有动,情趣横生。“镜天飞雪一双鸥”,“镜天”形象地写出了晴空无云,澄清明净,如一面镜子;以“飞雪”比喻白鸽,形象地写出了白鸥飞舞忽高忽低的情态,所以用比喻修辞手法。 2.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必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此题注意考查后两句作者的情感,分析的时候要结合诗句分析。“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诗人借山光水色的变化寄寓人生感悟:山重水复之际,往往也是柳暗花明之时;困难与黑暗中往往蕴含着希望和光明。“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诗人期待柳条成荫系住我垂钓的扁舟,这不仅抒写出了自己惜别的心情,又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结合后两句诗里的内容分析,分析的时候借助“无路”“千帆隐映来”表达山重水复之际,往往也是柳暗花明之时;困难与黑暗中往往蕴含着希望和光明。“系钓舟” 期待柳条成荫系住我垂钓的扁舟,这不仅抒写出了自己惜别的心情,又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徐光启,字子先,上海人。万历二十五年举乡试第一,又七年成进士。由庶吉士历赞善。从西洋人利玛窦学天文、历算、火器,尽其术。遂遍习兵机、屯田、盐策、水利诸书。杨镐四路丧师,京师大震。累疏请练兵自效。神宗壮之。超擢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练兵通州,列上十议。时辽事方急,不能如所请。光启疏争,乃稍给以民兵戎械。未几,熹宗即位。光启志不得展,请裁去,不听,既而以疾归。辽阳破,召起之。还朝,力请多铸西洋大炮,以资城守。帝善其言。方议用,而光启与兵部尚书崔景荣议不合,御史邱兆麟劾之,复称疾归。天启三年起故官,旋擢礼部右侍郎。五年,魏忠贤党智铤劾之,落职闲住。

崇祯元年召还,复申练兵之说。未几,以左侍郎理部事。帝忧国用不足,敕廷臣献屯盐善策。光启言屯政在乎垦荒,盐政在严禁私贩。帝褒纳之,擢本部尚书。时帝以日食失验,欲罪台官。光启言:“台官测候本郭守敬法元时尝当食不食守敬且尔无怪台官之失占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帝从其言,诏西洋人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等推算历法,光启为监督。四年春正月,光启进《测天约说》二卷、《大测》二卷、《黄道升度》七卷、《黄赤距度表》一卷。是冬十月辛丑朔日食,复上测候四说。其辩时差里差之法,最为详密。

五年五月,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寻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光启雅负经济才,有志用世。及柄用,年已老,值周延儒、温体仁专政,不能有所建白。明年十月卒,赠少保。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囊无余赀请优恤以愧贪墨者帝纳之。乃谥光启文定。久之,帝念光启博学强识,索其家遗书。子骥入谢,进《农政全书》六十卷。诏令有司刊布。加赠太保,其孙为中书舍人。

(节选自《明史徐光启列传第一百三十九》,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超擢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   超擢:破格提拔

B.光启雅负经济          经济:经世济民

C.及柄用,年已老          柄用:被信任而掌权

D.诏令有司刊布             刊布:刊登公布

2.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台官测候/本郭守敬法/元时尝当食不食/守敬且尔/无怪台官之失占/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

B.台官测候本郭守敬法/元时尝当食不食/守敬且尔/无怪台官之失占/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

C.台官测候本郭守敬法/元时尝当食不食/守敬且/尔无怪台官之失占/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

D.台官测候/本郭守敬法/元时尝当食不食/守敬且尔/无怪台官之失占/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光启博学强识,跟从西洋人利玛窦学习天文、历法、火器等技术,完全掌握其方法。继而遍习兵法等其他书籍。

B.徐光启胸怀大志,可是不被重用,几起几落,曾先后遭到兵部尚书崔景荣、御史邱兆麟和魏忠贤的党羽智铤弹劾。

C.徐光启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他负责编写《测天约说》二卷等著作,后来又呈上观测天象的四条理论,其中以论述时差里差的方法最为详细周密。

D.崇祯皇帝因为日食预报发生错误,想要处分钦监台官。但徐光启认为不能责怪钦天监台官计算出差错,而是任何一种历法使用久了,就必定出现差错,应该及时修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启三年起故官,旋擢礼部右侍郎。五年,魏忠贤党智铤劾之,落职闲住。

2)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囊无余赀请优恤以愧贪墨者帝纳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

在《人间词话》的开篇中,王国维即提出了词的“境界”问题,以为“有境界”才能“成高格”,立“境界”为诗词之本。“境界”一词虽非王国维首创,但中国古典诗论中,较多运用的是“意境”。至《人间词话》,“境界”则取代“意境”成为出现频率更高的术语。这样的转换不仅仅是一种字面的变化,我以为它也标志着由唐以后中国古典诗论的艺术品鉴论进入到一种艺术品鉴与人生品鉴相交融的更为宏阔深沉的审美境域中。这种审美境域所呈现的自觉的人生美学情致,正是中国现代美学的重要标志与特征之一。这种以“境界”为核心的人生美学情致,在《人间词话》中,通过一系列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范畴的标举及对古典诗词的生动、精到的审美品鉴,得到了凸现。其中《人间词话》对“大词人”与“真感情”的倡导与品鉴,正是这种美学情致的某种建构与体现。

《人间词话》定稿第二十六则,广为人知。王国维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这三重境界,是王国维对事业、学问之追求、奋斗、成功过程的高度概括与形象展示,但他又是从艺术、借古典诗词的意境来诠释的,是从诗词、艺术的意境来表达对人生、生命境界的认识与理解。王国维的诗词鉴赏不仅仅是一种艺术的活动、审美的活动,同时也是一种生命与人生的存在方式。艺术成为生命的写照,艺术的美境正是生命追求的标杆。鉴此,王国维提出:“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何谓“大词人”?我以为这就是王国维对艺术家的一种标准与要求。“大”不仅仅是拥有高超的艺术技能,还要具有某种生命的境界。因此“大词人”就超越了一般的词人,超越了只懂技巧的词人,也超越了缺失境界的词人。

王国维一向被视为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追求纯粹美与纯粹艺术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中说:“美之性质,一言以蔽之曰:可爱玩而不可利用者是已”;在《文学小言》中说:“文学者,游戏的事业也。”但这并不等于他认为美与艺术可以独立于人生。事实上,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品评诗词、评价词人的标准并非只是艺术技能。王国维说:“美成用邦彦的字——编者注深远之致不及欧、秦(欧阳修、秦观)。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流作者。但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创调之才”与“创意之才”。提出了外在形式技巧的创新与内在意蕴出新的关系。他在谈论南宋词人“格”与“情”、“气”与“韵”的关系时,谈的也是这个问题。在谈到东坡与稼轩词时,他又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犯东施之效捧心也。”显然,在形式与内韵的关系上,王国维是更重后者的。王国维所谈的“忧生”、“忧世”、“雅量高致”、“有赤子之心”等,都是对一个词人内在性情境界的鉴赏。唯有具内在的性情境界,才能成“大词人”。可以说,这是王国维《人间词话》所标举的一种重要的人生美学情致。

节选自金雅《“大词人”与“真感情”》,《浙江社会科学》2009年3期

1.从原文看,下列关于“大词人”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词人”不仅拥有高超的艺术技能,还具有某种生命的境界,他们既超越只懂技巧的词人,也超越缺失境界的词人。

B.“大词人”对事业和学问的追求、奋斗、成功过程要达到王国维的“三重境界”。他的人生与生命境界也要进入这“三重”。

C.相较于形式技巧,“大词人”更要有内蕴,必须具有“忧生”、“忧世”、“雅量高致”、“有赤子之心”等内在的性情境界。

D.“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流作者”,美成是“大词人”;“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苏轼和辛弃疾也是“大词人”。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人间词话》用“境界”取代“意境”不是字面的变化,而是标志中国古典诗沦进人艺术品鉴与人生品鉴相交融的审美境域。

B.《人间词话》用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范畴的标举和生动精到的古典诗词审美品鉴来凸现以“境界”为核心的人生美学情致。

C.“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之境界是:在既定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追求目标,而且为之“不悔”,心里却有不尽的迷惘。

D.王国维以“境界”为核心的人生美学情致的建构与体现,就是《人间词话》中对“大词人”与“真感情”的倡导与品鉴。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境界”才能“成高格”,立“境界”为诗词之本。审美境域呈现的自觉的人生美学情致正是中国现代美学的重要标志与特征之一。

B.王国维追求纯粹美与纯粹艺术,“可爱玩而不可利用者是已”“文学者,游戏的事业也”等论述并不等于他认为美与艺术能够独立于人生。

C.王国维的诗词鉴赏也是一种生命与人生的存在方式,而不仅仅是种艺术、审美的活动,他借古典诗词的意境来诠释人生、生命的境界。

D.王国维谈论“格”与“情”、“气”与“韵”的关系,说的是外在形式技巧创新与内在意韵出新的关系,他重视的只是后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对身边很厌烦,对天边很关注;对身边很冷漠,对天边很热情;对身边很陌生,对天边很熟悉;……广告词“世界触手可及”似乎在告诉我们:互联网已把世界每个角落从孤立变为联系的整体,它可以让你对千里之外的陌生变为熟悉。然而我们在为世界真的触手可即的实现而狂欢的时候,是否应该冷静下来思考:我们对我们周围了解多少?对身边的人和事,又懂多少?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列对小说表述有误的两项是  

A.《曹操献刀中王允借自己生日的机会把众公卿邀到自己家里,席间说到董卓欺主弄权社稷旦夕难保,不掩面大哭,众人也随着大哭,而曹操却抚掌大笑。众人之哭,说明众人无计除卓,以哭表白心迹;而操之笑,说明他已有除卓之策,表现了他足智多谋,大智大勇。

B.《孙悟空大战红孩儿》中,孙悟空“使个移山缩地之法”,体现了他的“神性”;怒摔红孩儿,则表现了他的“猴性”;念着自己过去与牛魔王的交情,想从红孩儿那里讨个人情,又体现了他的“人性”。

C.《王六郎》中,王六郎在面对“投胎转世”问题时做出了抉择,熟知内情的渔夫也在选择。渔夫知道事情的真相,良心驱使他必须在“拯救陌生女子”与“协助相善友人”之中,选择其一。出于对朋友王六郎投胎复生的考虑,从最初“思欲奔救”,变成后来的“故止不救”。

D.《匡超人》,匡超人考取功名后喜不自胜,得意忘形,充分暴露出他追求功名的狂热。这也是他人格变化的转折点。匡超人为了躲避刑罚,进京做官,蛮横地打发妻子回乡,到了京师重又娶妻,表现了他攀龙附凤,嫌贫爱富的卑鄙心理。匡超人不知“先儒”何义,可见他不学无术,胸无点墨。由此可见当时学风不正,社会黑暗,像匡超人这样厚颜无耻之人竟然入太学,真是颠倒黑白。

E.《兄弟阋墙》中,三荷包回到衙里,“本想做个反跌文章”,使个“引船就岸”的计策,于是先说“那事闹坏了”,“好等他哥来还价”,结果惹恼了何藩台,引来了一顿埋怨。本来何藩台埋怨的是三荷包办事不力,但三荷包受了别人好处,心里有鬼,以为被大哥“看破了隐情”,感觉面上无光,也不禁一时火起,同何藩台吵了起来。最后甚至动起了手,把自己有了三个月身孕的妻子撞翻在地。

 

查看答案

2015年11月13日,法国巴黎遭遇恐怖袭击后,全世界人民以“Pray For Paris”的话题为巴黎祈福。下图是传播最广泛的一张。请评述此图的创意。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