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徐光启,字子先,上海人。万历二十五年举乡试第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徐光启,字子先,上海人。万历二十五年举乡试第一,又七年成进士。由庶吉士历赞善。从西洋人利玛窦学天文、历算、火器,尽其术。遂遍习兵机、屯田、盐策、水利诸书。杨镐四路丧师,京师大震。累疏请练兵自效。神宗壮之。超擢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练兵通州,列上十议。时辽事方急,不能如所请。光启疏争,乃稍给以民兵戎械。未几,熹宗即位。光启志不得展,请裁去,不听,既而以疾归。辽阳破,召起之。还朝,力请多铸西洋大炮,以资城守。帝善其言。方议用,而光启与兵部尚书崔景荣议不合,御史邱兆麟劾之,复称疾归。天启三年起故官,旋擢礼部右侍郎。五年,魏忠贤党智铤劾之,落职闲住。

崇祯元年召还,复申练兵之说。未几,以左侍郎理部事。帝忧国用不足,敕廷臣献屯盐善策。光启言屯政在乎垦荒,盐政在严禁私贩。帝褒纳之,擢本部尚书。时帝以日食失验,欲罪台官。光启言:“台官测候本郭守敬法元时尝当食不食守敬且尔无怪台官之失占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帝从其言,诏西洋人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等推算历法,光启为监督。四年春正月,光启进《测天约说》二卷、《大测》二卷、《黄道升度》七卷、《黄赤距度表》一卷。是冬十月辛丑朔日食,复上测候四说。其辩时差里差之法,最为详密。

五年五月,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寻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光启雅负经济才,有志用世。及柄用,年已老,值周延儒、温体仁专政,不能有所建白。明年十月卒,赠少保。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囊无余赀请优恤以愧贪墨者帝纳之。乃谥光启文定。久之,帝念光启博学强识,索其家遗书。子骥入谢,进《农政全书》六十卷。诏令有司刊布。加赠太保,其孙为中书舍人。

(节选自《明史徐光启列传第一百三十九》,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超擢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   超擢:破格提拔

B.光启雅负经济          经济:经世济民

C.及柄用,年已老          柄用:被信任而掌权

D.诏令有司刊布             刊布:刊登公布

2.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台官测候/本郭守敬法/元时尝当食不食/守敬且尔/无怪台官之失占/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

B.台官测候本郭守敬法/元时尝当食不食/守敬且尔/无怪台官之失占/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

C.台官测候本郭守敬法/元时尝当食不食/守敬且/尔无怪台官之失占/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

D.台官测候/本郭守敬法/元时尝当食不食/守敬且尔/无怪台官之失占/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光启博学强识,跟从西洋人利玛窦学习天文、历法、火器等技术,完全掌握其方法。继而遍习兵法等其他书籍。

B.徐光启胸怀大志,可是不被重用,几起几落,曾先后遭到兵部尚书崔景荣、御史邱兆麟和魏忠贤的党羽智铤弹劾。

C.徐光启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他负责编写《测天约说》二卷等著作,后来又呈上观测天象的四条理论,其中以论述时差里差的方法最为详细周密。

D.崇祯皇帝因为日食预报发生错误,想要处分钦监台官。但徐光启认为不能责怪钦天监台官计算出差错,而是任何一种历法使用久了,就必定出现差错,应该及时修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启三年起故官,旋擢礼部右侍郎。五年,魏忠贤党智铤劾之,落职闲住。

2)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囊无余赀请优恤以愧贪墨者帝纳之。

 

1.D 2.B 3.B 4. (1)天启三年徐光启以原来的官职被起用,不久升为礼部右侍郎。天启五年,魏忠贤勾结智铤弹劾他,他丢掉了官职而闲居。 (2)御史说,徐光启盖棺下葬时,口袋中没有多余的钱财,请朝廷加以优厚抚恤,以使贪赃枉法者感而羞愧。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解析】 试题分析: 1.D项“诏令有司刊布”的“刊布”, 根据“帝念光启博学强识,索其家遗书。子骥入谢,进《农政全书》六十卷”可知,崇祯帝下诏命令有关部门刊刻印行,应该译为“刻版或排版印行”。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考查文言实词字意,一看语法结构,二看与上下文的关联。可联系课内知识进行解决。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如本题D项“诏令有司刊布”的“刊布”, 根据“帝念光启博学强识,索其家遗书。子骥入谢,进《农政全书》六十卷”可知,崇祯帝下诏命令有关部门刊刻印行,应该译为“刻版或排版印行”。 2.台官测候本郭守敬法元时尝当食不食守敬且尔无怪台官之失占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这段话断句的标志有:人名词,比如“郭守敬”,时间名词“元时”,动词“失占”,借助这些内容即可断开。联系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钦天监预测天象是本照着郭守敬的方法,元代已经出现了应当发生日、月食而没有发生的情况。郭守敬尚且如此,所以不能责怪钦天监台官计算出差错。我听说,任何一种历法使用久了,就必定会出现差错,宜于及时修正”。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如本题借助人名词,比如“郭守敬”,时间名词“元时”,动词“失占”,整体理解文意,借助这些内容即可断开。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B项崔景荣和徐光启“议不合”,但未弹劾他。原文第一节“方议用,而光启与兵部尚书崔景荣议不合,御史邱兆麟劾之,复称疾归。”可以推测出错误。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B项根据原文第一节“方议用,而光启与兵部尚书崔景荣议不合,御史邱兆麟劾之,复称疾归”可知,崔景荣和徐光启“议不合”,但未弹劾他。 4.主要重点词语的翻译:(1)固定人名保留“魏忠贤”“智铤”,时间名词如年号保留“天启三年”,起故官:以原来的官职被起用,旋:不久,擢:被提拔、升任,党:勾结。(2)固定人名保留“徐光启”,赀:钱财,优恤:优厚抚恤,愧:使动用法,使……羞愧,贪墨:贪赃枉法,纳:采纳。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如“魏忠贤”“徐光启”;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擢”“党”“愧”等词语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参考译文】 徐光启,字子先,上海人。万历二十五年省试考中第一名举人,七年后考中进士。由庶吉士做到赞善。曾跟从西洋人利玛窦学习天文、历算、火器,完全掌握其方法。继而全面学习军事、屯田、盐政、水利等各种书籍。杨镐四路兵马丧失于辽东,京城大为震惊。徐光启几次上书要求让自己去练兵以报效国家。神宗皇帝嘉许他的雄心壮志,越级提升为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在通州练兵时,他上奏陈列了十条建议。当时辽东战事正吃紧,没有答应他的请求。徐光启上书力争,才批准给了他少量民兵和武器军械。没过多久,明熹宗即位。徐光启因自己的抱负不得施展,请求辞职而去,没获得批准。接着因病请假回乡。辽阳被攻破,熹宗下令起用他。回到朝中,他大力提议多铸造西洋大炮,以供守城用。熹宗同意他的看法。正考虑采纳他的建议,而徐光启与兵部尚书崔景荣的建议不一致,御史丘兆麟的弹劾他。他又称病请假回家。天启三年以原官被起用,不久升为礼部右侍郎。天启五年,魏忠贤勾结智铤弹劾他,他丢掉了官职而闲居。 崇祯元年被召回朝廷,又提出练兵建议。不久,以左侍郎负责礼部事务。崇祯考虑国家财政困难,命朝廷大臣提出整理屯田和盐政的好办法。徐光启说,屯政的关键在于垦荒,盐政在于严禁私盐的贩卖。崇祯帝赞扬并采纳了他的意见,升他为礼部尚书。当时,皇帝因为日食预报发生错误,想要处分钦天监台官。徐光启说:“钦天监预测天象是本照着郭守敬的方法,元代已经出现了应当发生日、月食而没有发生的情况。郭守敬尚且如此,所以不能责怪钦天监台官计算出差错。我听说,任何一种历法使用久了,就必定会出现差错,宜于及时修正。”崇祯帝听从其言,下诏请西洋人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等来推算,进行改历的工作。徐光启任监督。四年春季正月,徐光启送上《测天约说》二卷、《大测》二卷、《黄道升度》七卷、《黄赤距度表》一卷。当年冬季十月初一日,发生日食,又进上测候四说,其中以论述时差里差的方法最为详细周密。 崇祯五年五月,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预机要事务。随即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徐光启颇有治国经世的才干,而且立志用于当世。不过,到被信任而掌权时年纪已老,又恰逢周延儒、温体仁独断专政,不能够有所倡议。第二年十月去世。赐诰封少保。御吏说,徐光启盖棺下葬时,口袋中没有多余的钱财,请朝廷加以优厚抚恤,以使贪赃枉法者感而羞愧。崇祯帝采纳御吏意见。于是赐徐先启谥号为文定。过了较长一段时候,皇帝想到徐光启博学强识,要他的家属把遗留下的著作送上。徐光启的儿子徐骥入朝谢恩,进献上《农政全书》六十卷。崇祯帝下诏命令有关部门刊刻印行,加赠太保,并录用他的孙子为中书舍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

在《人间词话》的开篇中,王国维即提出了词的“境界”问题,以为“有境界”才能“成高格”,立“境界”为诗词之本。“境界”一词虽非王国维首创,但中国古典诗论中,较多运用的是“意境”。至《人间词话》,“境界”则取代“意境”成为出现频率更高的术语。这样的转换不仅仅是一种字面的变化,我以为它也标志着由唐以后中国古典诗论的艺术品鉴论进入到一种艺术品鉴与人生品鉴相交融的更为宏阔深沉的审美境域中。这种审美境域所呈现的自觉的人生美学情致,正是中国现代美学的重要标志与特征之一。这种以“境界”为核心的人生美学情致,在《人间词话》中,通过一系列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范畴的标举及对古典诗词的生动、精到的审美品鉴,得到了凸现。其中《人间词话》对“大词人”与“真感情”的倡导与品鉴,正是这种美学情致的某种建构与体现。

《人间词话》定稿第二十六则,广为人知。王国维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这三重境界,是王国维对事业、学问之追求、奋斗、成功过程的高度概括与形象展示,但他又是从艺术、借古典诗词的意境来诠释的,是从诗词、艺术的意境来表达对人生、生命境界的认识与理解。王国维的诗词鉴赏不仅仅是一种艺术的活动、审美的活动,同时也是一种生命与人生的存在方式。艺术成为生命的写照,艺术的美境正是生命追求的标杆。鉴此,王国维提出:“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何谓“大词人”?我以为这就是王国维对艺术家的一种标准与要求。“大”不仅仅是拥有高超的艺术技能,还要具有某种生命的境界。因此“大词人”就超越了一般的词人,超越了只懂技巧的词人,也超越了缺失境界的词人。

王国维一向被视为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追求纯粹美与纯粹艺术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中说:“美之性质,一言以蔽之曰:可爱玩而不可利用者是已”;在《文学小言》中说:“文学者,游戏的事业也。”但这并不等于他认为美与艺术可以独立于人生。事实上,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品评诗词、评价词人的标准并非只是艺术技能。王国维说:“美成用邦彦的字——编者注深远之致不及欧、秦(欧阳修、秦观)。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流作者。但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创调之才”与“创意之才”。提出了外在形式技巧的创新与内在意蕴出新的关系。他在谈论南宋词人“格”与“情”、“气”与“韵”的关系时,谈的也是这个问题。在谈到东坡与稼轩词时,他又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犯东施之效捧心也。”显然,在形式与内韵的关系上,王国维是更重后者的。王国维所谈的“忧生”、“忧世”、“雅量高致”、“有赤子之心”等,都是对一个词人内在性情境界的鉴赏。唯有具内在的性情境界,才能成“大词人”。可以说,这是王国维《人间词话》所标举的一种重要的人生美学情致。

节选自金雅《“大词人”与“真感情”》,《浙江社会科学》2009年3期

1.从原文看,下列关于“大词人”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词人”不仅拥有高超的艺术技能,还具有某种生命的境界,他们既超越只懂技巧的词人,也超越缺失境界的词人。

B.“大词人”对事业和学问的追求、奋斗、成功过程要达到王国维的“三重境界”。他的人生与生命境界也要进入这“三重”。

C.相较于形式技巧,“大词人”更要有内蕴,必须具有“忧生”、“忧世”、“雅量高致”、“有赤子之心”等内在的性情境界。

D.“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流作者”,美成是“大词人”;“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苏轼和辛弃疾也是“大词人”。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人间词话》用“境界”取代“意境”不是字面的变化,而是标志中国古典诗沦进人艺术品鉴与人生品鉴相交融的审美境域。

B.《人间词话》用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范畴的标举和生动精到的古典诗词审美品鉴来凸现以“境界”为核心的人生美学情致。

C.“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之境界是:在既定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追求目标,而且为之“不悔”,心里却有不尽的迷惘。

D.王国维以“境界”为核心的人生美学情致的建构与体现,就是《人间词话》中对“大词人”与“真感情”的倡导与品鉴。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境界”才能“成高格”,立“境界”为诗词之本。审美境域呈现的自觉的人生美学情致正是中国现代美学的重要标志与特征之一。

B.王国维追求纯粹美与纯粹艺术,“可爱玩而不可利用者是已”“文学者,游戏的事业也”等论述并不等于他认为美与艺术能够独立于人生。

C.王国维的诗词鉴赏也是一种生命与人生的存在方式,而不仅仅是种艺术、审美的活动,他借古典诗词的意境来诠释人生、生命的境界。

D.王国维谈论“格”与“情”、“气”与“韵”的关系,说的是外在形式技巧创新与内在意韵出新的关系,他重视的只是后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对身边很厌烦,对天边很关注;对身边很冷漠,对天边很热情;对身边很陌生,对天边很熟悉;……广告词“世界触手可及”似乎在告诉我们:互联网已把世界每个角落从孤立变为联系的整体,它可以让你对千里之外的陌生变为熟悉。然而我们在为世界真的触手可即的实现而狂欢的时候,是否应该冷静下来思考:我们对我们周围了解多少?对身边的人和事,又懂多少?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列对小说表述有误的两项是  

A.《曹操献刀中王允借自己生日的机会把众公卿邀到自己家里,席间说到董卓欺主弄权社稷旦夕难保,不掩面大哭,众人也随着大哭,而曹操却抚掌大笑。众人之哭,说明众人无计除卓,以哭表白心迹;而操之笑,说明他已有除卓之策,表现了他足智多谋,大智大勇。

B.《孙悟空大战红孩儿》中,孙悟空“使个移山缩地之法”,体现了他的“神性”;怒摔红孩儿,则表现了他的“猴性”;念着自己过去与牛魔王的交情,想从红孩儿那里讨个人情,又体现了他的“人性”。

C.《王六郎》中,王六郎在面对“投胎转世”问题时做出了抉择,熟知内情的渔夫也在选择。渔夫知道事情的真相,良心驱使他必须在“拯救陌生女子”与“协助相善友人”之中,选择其一。出于对朋友王六郎投胎复生的考虑,从最初“思欲奔救”,变成后来的“故止不救”。

D.《匡超人》,匡超人考取功名后喜不自胜,得意忘形,充分暴露出他追求功名的狂热。这也是他人格变化的转折点。匡超人为了躲避刑罚,进京做官,蛮横地打发妻子回乡,到了京师重又娶妻,表现了他攀龙附凤,嫌贫爱富的卑鄙心理。匡超人不知“先儒”何义,可见他不学无术,胸无点墨。由此可见当时学风不正,社会黑暗,像匡超人这样厚颜无耻之人竟然入太学,真是颠倒黑白。

E.《兄弟阋墙》中,三荷包回到衙里,“本想做个反跌文章”,使个“引船就岸”的计策,于是先说“那事闹坏了”,“好等他哥来还价”,结果惹恼了何藩台,引来了一顿埋怨。本来何藩台埋怨的是三荷包办事不力,但三荷包受了别人好处,心里有鬼,以为被大哥“看破了隐情”,感觉面上无光,也不禁一时火起,同何藩台吵了起来。最后甚至动起了手,把自己有了三个月身孕的妻子撞翻在地。

 

查看答案

2015年11月13日,法国巴黎遭遇恐怖袭击后,全世界人民以“Pray For Paris”的话题为巴黎祈福。下图是传播最广泛的一张。请评述此图的创意。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15个字。

    长期以来,传统媒体一直身兼双重角色——信息中介者和议题主导者。受众作为信息传播的终端,。微博的兴起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壁垒”,为普通公众提供了一个更为便捷的话语平台, ,人人也都可能被关注。任何人只要拥有一定的技术知识和设备, 成为“公民记者”。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