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无论是“五线谱”还是“数字简谱”,其目的都是为了对声音进行...

阅读下文,完成题。

无论是“五线谱”还是“数字简谱”,其目的都是为了对声音进行数量化的记录和描述。如果没有这一前提,复杂的音乐作品既不能创作,也难以演出。从这一意义上讲,正如数学是所有科学中最为抽象的科学一样,音乐是所有艺术中最为抽象的艺术,它们都可以被简单的符号体系加以表述。所以,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指出:“音乐就它的基础来说,是数学的;就它的出现来说,是直觉的。”而西方人所要做的,就是在音乐的直觉背后,发现数学的基础及其“演算”规律。于是,西方音乐和算数、几何、天文一起成为教会必修的四门功课。在西方13世纪,音乐既是艺术,又是数学,还是宗教,因为音乐家要根据数学的原理创造出符合宗教精神的艺术。

音乐不是数学,我们不能指望将一组数学公式能够直接转变成五线谱;音乐不是哲学,我们也不能指望将一个哲学命题直接转变为交响乐。然而,一方面,音乐和数学存在着类似,因为数学和音乐具有抽象探索方案的特征,在探索中由类推和变奏来引导;另一方面,哲学与音乐也拥有一些共同的世界观、共同的生活态度、共同的信仰模式。

最初,西方人对数字的崇拜、对音乐的崇拜、对宇宙本体的崇拜是交织在一起的。从“数字本质主义”的观点出发,西方人竭尽全力地去探索和谐音符背后的数学秘密。在这种探索过程中,音乐家发现,任何单一数字所对应的音响都不能产生美,和谐的音乐产生于不同音响之间的数学关系。这个观点显然比以往的“数字拜物教”有更大的进步,其意义相当于理性哲学对宗教神学的取代。

然而,数学是发展的,音乐是发展的,哲学也是发展的。数学家对“无理数”的发现不能不引发音乐家的恐慌。这个无理数和极不和谐之间的隐喻的相似,比我们期望的更为深远更为神秘。一个音乐音程和一个数学的数字被人们同样地判断:人们认为它们都在可允许的界限之外。它们对于一个已经建立起来的秩序来说,被认为不仅不使人愉快,而且是危险的,不仅有威胁,而且是魔鬼性的。

这种数学家对无理数的恐惧、音乐家对不和谐音程的恐惧,犹如哲学家对非理性世界的恐惧。然而,无论数学家是否喜欢,无理数确实是存在的;无论哲学家是否高兴,这个世界确实不是按照我们的理性模式被创造出来的;无论音乐家是否愿意,不和谐的音响也确实构成了音乐世界的一部分。于是,正像数学家必须正视无理数,哲学家必须正视非理性一样,音乐家们也必须正视不和谐音程在作曲中的地位。

(摘编自陈炎《科学精神对西方艺术的双重影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线谱”和“数字简谱”都是对声音进行数量化的记录和描述,这种记录和描述是复杂的音乐作品创作和演出的前提。

B.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学和音乐分别是科学和艺术中最为抽象的,因为数学和音乐都可以被简单的符号体系加以表述。

C.音乐的基础是数学,它是以直觉出现的,西方人所要做的,是在音乐的直觉背后,发现数学的基础及其“演算”规律。

D.音乐家要根据数学的原理创造出符合宗教精神的艺术,所以,音乐和算数、几何、天文在西方成为教会必修的四门功课。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音乐不是数学,一组数学公式不能够直接转变成五线谱;音乐不是哲学,一个哲学命题不能直接转变为交响乐。

B.数学和音乐都在探索中由类推和变奏来引导。哲学与音乐也拥有一些共同的世界观、生活态度、信仰模式。

C.音乐家发现,和谐的音乐产生于不同音响之间的数学关系,这个观点导致了理性哲学对宗教神学的取代。

D.西方人对数字、音乐、宇宙本体的崇拜是交织在一起的,他们竭尽全力地去探索和谐音符背后的数学秘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学的发展推动了音乐、哲学的发展。因为无理数和极不和谐之间的隐喻的相似,所以数学家对“无理数”的发现不能不引发音乐家的恐慌。

B.如果一个音乐音程和一个数学的数字超出了可允许的界限,它们对于一个已经建立起来的秩序来说,是危险的,有威胁且是魔鬼性的。

C.世界不是按照我们的理性模式被创造出来的,不和谐的音响构成了音乐世界的一部分:这个事实不以数学家、哲学家、音乐家的意志而转移。

D.尽管数学家和音乐家分别对无理数和不和谐音程感到恐惧,但是数学家必须正视无理数,音乐家们也必须正视不和谐音程在作曲中的地位。

 

1.D 2.C 3.A 【解析】 试题分析: 1.因果关系不成立。从原文看,“音乐家要根据数学的原理创造出符合宗教精神的艺术”,结果是“音乐既是艺术,又是数学,还是宗教”,而不是“音乐和算数、几何、天文在西方成为教会必修的四门功课”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此题选项D强拉因果。 2.“这个观点导致了理性哲学对宗教神学的取代”错,曲解文意,应是这个观点的意义相当于理性哲学对宗教神学的取代。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此题选项C曲解文意。 3.“数学的发展推动了音乐、哲学的发展”于文无据。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是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此题A项无中生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写作

在德国一个叫尼德齐默恩的小镇上,有一条道路遍布着大大小小的坑,路面凹凸不平,车辆行驶在这条路上时总是剧烈地颠簸,交通极为不便。但是小镇财政紧张,无钱修路。一天,终日冥思苦想的镇长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决定把小镇路上的坑以每个50欧元的售价“卖”出去,并承诺在修马路时,买者可以在他所买的坑的上面镶嵌一块印有他自己名字或公司广告的徽章。很快小镇路上的坑就“销售一空”,修路的钱也筹集够了。一条镶嵌着很多人名和广告徽章的平坦的公路就这样修成了,不但车辆能顺利通行了,很多个人或公司亦因此而受益。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议论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传统礼貌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A.你和我在黄山迎客松前的合影,我一直当作珍贵的“文物”惠存。

B.教育局寄发的文件,有几个不大通畅的语句,我斗胆作了斧正。

C.新买的苹果笔记本的说明书上我有几点不大明白,特去信垂询。

D.我的一篇散文在《读者》杂志上发表了,现抄寄给您,请雅正。

 

查看答案

下列日常情景中,语言表达正确得体的一句是()

A.(某教授在询问对方家人情况)令尊身体可好?令郎小学毕业了吧?

B.(老王听说朋友要来访)太好了,明天我一定在府上恭候各位光临。

C.(某失主对送回自己失物的人)蒙您及时送回,感激不尽,明天我将拨冗登门致谢。

D.(某同学在班会上发言)我殷切期望平时抄作业的同学赶快改正错误,不要再自欺欺人了。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和文学家。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

B.“六艺经传”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C.韩昌黎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所谓的“古文”是和当时流行的重辞藻、轻内容的骈文相对立的,以儒家思想为基本内容,取法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他主张写文章要“唯陈言之务去”,强调“文从字顺”,“词必己出”。

D.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如“豆蔻”指女子十八九岁,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红楼梦》“这院门上也有四五个才总角的小厮,都垂手侍立”中的“总角”代指儿童时代。

 

查看答案

下列加横线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故木受绳则直,金就则利              砺:磨刀石   《劝学》

B.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天下之士    致:招纳     《过秦论》

C.遂命酒,使弹数曲                    快:快速     《琵琶行》

D.是故贵无贱,无长无少                无:无论     《师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