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寻找幸福密码 当美国总统选战激烈地进行时,过招的双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寻找幸福密码

当美国总统选战激烈地进行时,过招的双方会忙于向选民们开出更低的失业率、更好的医疗保障、更多的教育机会等“幸福期权”。

要实现这些幸福承诺,需要尽快带领美国经济走出经济危机。面对高达1300万的失业人数,奥巴马和罗姆尼曾各自打出“经济牌”。奥巴马强调,加强市场监管,对富人增税,实现经济公平;加大基础设施与教育投入,增强竞争力。罗姆尼则提出,减少规章制度,给私营经济部门“松绑”;减税鼓励投资与成功;削减政府福利开支,以应对赤字。

到底是政府宏观调控还是市场自由调节更能创造新的美国梦?奥巴马和罗姆尼使出浑身解数,让美国人相信,自己掌握了美国社会的幸福密码。

中国也在寻找着幸福密码。这不是件容易的事,人的幸福感千差万别,让13亿人或者其中的大多数人都感觉到幸福,何其艰难。尤其是在巨大的地区差异、城乡差距、阶层差别之下,全社会享有“幸福民生”实在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

不是吗?当一些地区高考人数逐年下降、开始笑谈90%甚至可能是100%的高考录取率时,在中西部一些地区,拥挤在高考“独木桥”上的人不是少了,而是多了;当经济发达地区一些家庭对“小胖墩”们营养过剩忧心忡忡时,贫困地区一些孩子为了温饱不得不外出打工;当不少特权阶层在享受公费医疗的盛宴时,仍然有贫困乡民不堪数千元医疗费重压,弃世而去。

中国首部《社会管理蓝皮书——中国社会管理创新报告》用贫富差距正“逼近社会容忍线”,来警示中国社会正面临的系统性风险。这份报告说,中国社会发展到今天,具有3个标志性的阶段特征:人口突破13亿、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城市化率突破50%。而新的社会需求、社会矛盾、社会现象,使得社会系统性风险不断增加。

问题即是答案。中国社会的幸福密码,就是取消这些由于各种各样的发展不均衡、权利不平等而带来的社会差别,让公平正义成为社会价值取向。

我们需要经济的稳定增长,但经济增长解决不了政治问题。好比一辆奔驰的列车,惟有来自社会深层次的改革,才能纠正发展轨道上的偏差。这也是一次国庆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曾经强调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惟如此,中国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经济增长也解决不了社会价值观问题。前些时候,央视在全国各地街头曾锲而不舍地进行着“幸福追问”。“你幸福吗?”“你觉得什么是幸福?”镜头前答案种种,网络上抱怨声声。相信央视记者们是想记录“草根”们平实、简单的幸福,但我们不得不面对“吃地沟油,喝毒奶粉”的尴尬,面对70多岁拾荒老人闻听“幸福”一词时顾左右而言他的场景。

幸福是什么?前不久离世的中西方两位学者对此都有过阐述。一位是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他说,“如果人们仅有的一个理想就是通过获得物质利益而追求个人幸福,那么,人类就是一个渺小的物种”。另一位中国学者南怀瑾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西方文化的贡献,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发达,这在表面上来看,可以说是幸福;坏,是指人们为了生存的竞争而忙碌,为了战争的毁灭而惶恐,为了欲海的难填而烦恼。在精神上,是最痛苦的。在这物质文明发达和精神生活贫乏的尖锐对比下,人类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危机”。

1.下列对于“幸福密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论是奥巴马的政府宏观调控政策,还是罗姆尼的市场自由调节政策,都力图开出更多的经济上的“幸福期权”,也就是幸福承诺,目的都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支持者和选票。

B.中国社会对“幸福密码”的界定则是取消由于各种各样的发展不均衡、权利不平等而带来的社会差别,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如让贫困地区一些孩子不必为了温饱外出打工,贫困乡民不必因为几千元医疗费付不起而离开人世等。

C.中美两国都在寻找社会的幸福密码,但这绝非易事。虽然中美国情差异较大,两国寻找的答案也还需时日验证,但很显然,“幸福民生”并不只需要政府的努力。

D.因为中国当前的地区差异、城乡差距、阶层差别较大,国人又身处“吃地沟油,喝毒奶粉”的困境,所以,面对央视记者们在街头的“幸福追问”,“草根”们都是顾左右而言他,可见,让13亿人或者其中的大多数人感觉到幸福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我国地区的差异表现在高中教育方面也很明显,东部地区高考人数逐年下降,升学率有90%到100%,一直居高不下;而中西部地区的高考人数却逐年增多,升学率一直保持稳定。

B.人口突破13亿、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城市化率突破50%,这些都标志着我国现代化进程取得新的成就,同时,人口多、城市化率高等情况带来了新的问题。

C.人类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危机,有识之士的话语实际上在提醒人类认真对待幸福的问题,不能只从表面上看待这一亘古不变的话题,更深层面的思考不可缺少。

D.我国社会正面临着系统性风险,社会价值观也在发生变化,这些都是经济单方面增长解决不了的问题,它需要社会深层次的改革。

3.对霍布斯鲍姆和南怀瑾的说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人都强调了精神生活的重要性,强调了构建社会价值观的重要性。

B.霍布斯鲍姆认为人类如果一味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并把这种享受认定为幸福,就会变得卑微而渺小,失去了灵魂的高贵。他的话从反面佐证了帕斯卡尔“思想形成人的伟大”的言论。

C.南怀瑾所说的“坏”,既指目前社会中存在的重大问题,更指让人们产生痛苦进而无法感受到“幸福”的种种不良情绪,如冷漠、恐惧、烦恼、空虚、狭隘、自私等。

D.南怀瑾认为中国人物质文明发达而精神生活贫乏,这种尖锐对比让他们在精神上最痛苦,并将引发新的危机。

 

1.D 2.A 3.D 【解析】 试题分析: 1.幸福密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D项,“‘草根’们都是顾左右而言他,可见,让13亿人或者其中的大多数人感觉到幸福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有误,前后不构成因果,且文中只说“70多岁拾荒老人闻听‘幸福’一词时顾左右而言他”,不是所有“草根”;选项对应的文字在文章倒数第二段。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此题的选项D就是对文章倒数第二段内容理解概括的基础上命制的选项,选项将文中“70多岁拾荒老人闻听‘幸福’一词时顾左右而言他”的信息概括成所有“草根”,且选项强加因果。 2.而中西部地区的高考人数却逐年增多,升学率一直保持稳定”有误,选项对应的内容在文章第五段,文中的表述是“在中西部一些地区,拥挤在高考“独木桥”上的人不是少了,而是多了”,可见升学率实际是降低了。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是对文章第五段内容的理解概括,概括的时候将中西部地区的升学率实际是降低了说成“一直保持稳定”,这是曲解文意。 3.南怀瑾认为中国人物质文明发达而精神生活贫乏”有误,选项混淆概念。原文是“在这物质文明发达和精神生活贫乏的尖锐对比下,人类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危机。”可见南怀瑾谈话不是针对中国来谈的。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以“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D混淆概念,南怀瑾谈话不是针对中国来谈的,文章结束句可以说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犹太人有句谚语:你需要在口袋里经常放两张纸条,一张写的是我只是一颗尘埃,另一张写着世界为我而造

你对这句谚语有何感悟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写记叙文或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不要套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题。

谈动情

情是诗之魂。感受于外,情动于中。先有感,后有情,情不是飞来的。感受是被动的受,情动是主动的动。由感而情,由情而诗,这个程序我们都得遵守。

为什么说感受是被动的受?人活在世界上,由不得他自己。万事万物,每日每时,乱纷纷都到他的眼前来,一一逼入他的感官,叫他回避不了,不受也得受,难受也得受,所以说是被动的受。为什么说情动是主动的动?感受既多,叠累在心,人非草木,哪能无情。情是有的,看你怎样处置。熄下去了,就不会有诗了;燃起来了,就可能有诗了。或燃或熄,主动在你。如果那一缕情是合理的,是健康的,那就让它燃起来,“去以自己的火点燃旁人的火”何其芳《生活是多么广阔》

动情在先,下笔在后,这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了。郭沫若年轻时求学日本,雄姿英发,写了《地球,我的母亲》,开启一代豪风。那天上午,他在福冈图书馆看书,诗兴忽来,激动得很,难以静坐攻读。他走出图书馆,到馆后僻静的石子路上去,脱掉木屐,跣脚乱走若狂,乃至“率性倒在路上睡着,真想真切地和‘地球母亲’亲昵,去感触她的皮肤,受她的拥抱”。晚辈庸才如我者,从来没有雄姿英发过,更不会在下笔以前动情如此。偶有一二幸获献丑之作,都是在下笔以后才逐渐动情的。对一般初学者,要求他们动情在先,下笔在后,那是苦人所难。真能做到先有感受,下笔以后逐渐动情,就很不错了。

为了使自己动情于笔下,在写作过程中,首先必须排除周围环境诸种干扰,对眼前与主题无关的事事物物,一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以求视听寂然,如入无人之境。视听寂然之后,你就从现实的人境跃入笔下的诗境。设想你要写的那些场景事物一一复活,一丘一水都能用灵眼看见,一笑一啼都能用灵耳听见。让模糊了的清晰起来,清晰得可触可感,纵然你写的是朦胧诗。在笔下忘却现实,在诗境忘却人境。写初恋就得忘却鬓边的白发,写黑夜就得忘却窗外的阳光。此时最怕的是邻居吵架和小儿哭叫,或你的贤妻叫你去捅蜂窝煤。写作过程就是醒着做梦,梦被打断,使人心烦意乱,怪不自在,甚至难以重温。听说过可恶的催租人打断诗人的梦,使他未能成篇,只留下满城风雨近重阳一句的故事吗?

常人在床上睡着做梦,梦中笑,梦中哭。诗人在纸上醒着做梦,也会笑,也会哭。完全入梦以后,你的情就会在笔下动起来,你就有可能写出一首感人的佳作“去以自己的火点燃旁人的火”。“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这是狄德罗的话。“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是白居易的话。中国新诗无论怎样变来变去,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也好,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也好,民歌体也好,现代风也好,明朗也好,朦胧也好,你下笔的时候,总要动情才好。情永远是诗之魂,不要忘记了才好。

选自《流沙河诗话》,有删改

1.第三段以郭沫若和作者自己的创作为例,论证什么观点?这样举例有什么作用?

2.第四段画线句中诗境的内涵有哪些?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

3.作者为什么说情是诗之魂?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匆匆过客

天阴了,灰暗的云层在头顶静静地凝聚着,空气里满含着潮湿。看来另一场大雪就要降临了——快到汽车站的时候,觉得脸上似乎已经落了一颗冰凉的雪粒。我的心情沉重了。明天就是春节呀!

候车室里已经人头攒动,乱得像一个集市。突然传来一个微弱而苍老的声音:“哪位同志行行好,给我买一张去桃县的票吧……”

这声音是绝望的,似乎不是对着某一个确定的人,而是对所有在场的人发出的一种求援的呼唤。

只见旁边的一张椅子上蜷曲着一位老人——正是他在反复喃喃地念叨着。他蓬头垢面的,看来身体有病,面容十分苍老。不像是乞丐,因为我看见他手里捏着买车票的钱。这是一个盲人!

我顿时感到一种愤愤不平了。当然我首先气这个汽车站——竟然不能解决这样一些完全应该解决的问题。但我更气这个候车室里的人,竟然没有一个肯为这不幸的老人帮忙的!

先排哪个队呢?如果现在去给那个瞎眼老头排队买票,我自己的票十有八九买不上了。

我来不及多想,很快站到了802次的队伍后面。

我终于把一张802次的车票拿到手了!我带着这个充实的收获,站在803次的队伍后面,我很愉快:我自己得到了满足并且开始加紧做一件崇高的事。

前面站着一个高大的青年,头发乱蓬蓬的,穿一条带条格的裤子,一双皮鞋的后跟闪着亮光,右脚在地板上有节奏地敲着锣鼓点。时髦青年!不看他的正面,光那后背就叫我反感。奇怪他竟然能正经八百地站在这个队伍后面排队。要是售票员喊一声“票快完了,后面的人不要排队了”,他准会如狼似虎地扑过去。

我又发现这队伍的旁边还站着一位青年妇女。

当售票员宣布只剩一张票的时候,那青年妇女猛地把手抢先伸进了售票口。

那个男青年两只拳头紧捏着,用很难听的话斥责她。

“叔叔,求求你,不要打妈妈!”

他有点吃惊地盯着那个妇女旁边站着的胖胖的小姑娘,皱了一下眉头,随后,用一种极温柔的语调不连贯地说:“你……别怕!”

那小伙子的腮帮子急速地动了几下,泪花子在眼里直转。他突然从上衣口袋里摸出了一张车票,递到青年妇女的面前。

“您不要奇怪,”他说,“我是买到了一张803次的车票,但这不是给自己买的。我第二次排队才准备给自己买一张。您带着孩子,待下去太不方便。我不走了,但请您替我在路上照料照料那个人。他向后面的角落里努了努嘴,那个瞎眼老头。

我一下子被震惊得目瞪口呆!那青年妇女尖叫了一声,惊喜地喊叫着说:呀,我这张票也是给他买的呀!

一刹那间,他们谁也不说话了。他们静静地互相看着对方,两张纯洁的年轻的脸,像大理石雕塑一般美丽。

此刻,站在他们身边的我,像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傻瓜;又像一个做错了事的小学生,羞愧地站在班主任的面前。

那青年妇女说:“同志,我根本不是去桃县的!我本来是要买802次车票的。但看见那个老头太可怜了,我觉得有责任帮助他,我又怕给老头买不上票,就厚着脸皮插到您前面了。快要进站了,您赶快和那老头上车去吧!

只见那个男青年神色庄严地从她手里接过车票,掏出车票钱放到了青年妇女的手里;然后弯了腰,小心翼翼地在那个小女孩的脸蛋上亲了一下,便转身走了。

我猛地迈着难以抑制的激动步伐,走到了那位青年妇女面前,掏出车票,对她说:你要802次的票吗?我,退票。她惊喜地一边掏钱,一边说:“真运气!太谢谢您啦!”

我接过钱,把帽檐往下拉了拉,默默地走过拥挤的人群,出了候车室。

外面已经变成一片银白的世界。飞舞着的雪花打着旋儿,纷纷扬扬地飘落着。街道上一片寂静。我踏上洁白的路面,匆匆向机关走去。

1.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作者写认为时髦青年会如狼似虎地扑过去,有什么作用?

3.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出的心理变化过程。

4.有人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我”,也有人认为是时髦青年。对此,你的看法是怎样的?请结合全文进行探究。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闲云潭影日悠悠,       《滕王阁》

(2)春江潮水连海平,        。(《春江花月夜》

(3)海上生明月,        《望月怀远》

(4)竹喧归浣女       《山居秋暝》

(5)我欲因之梦吴越,        《梦游天姥吟留别》

(6)人生得意须尽欢,        《将进酒》

(7)名岂文章著,        《旅夜书怀》

(8)云横秦岭家何在?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注】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 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