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阳刚”与“阴柔”的辩证 ①中国文化中有许多广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阳刚”与“阴柔”的辩证

①中国文化中有许多广泛使用的模糊的概念,“阴阳”即是一例;我们将古人论阴阳的许多话整理编排在一起加以分析,才算勉强把它们讲清楚了。由“阴阳”派生出来的“阳刚”与“阴柔”就更是这样。

②“阳刚”与“阴柔”首先被用来界定人的气质。具有“阳刚”气质的人坚强,勇敢,性格外向,热情奔放,富有进取心和创造性,逻辑思维发达,有正义感和责任心。这是正面表现,其负面表现是粗暴,残忍,四肢发达而头脑简单,富有掠夺性和破坏性。具有“阴柔”气质的人温柔体贴,谦恭随和,性格内向,注重感情,形象思维发达,善于模仿,富有爱心和同情心。这是正面表现,其负面表现则是胆小怕事,软弱无能,悲天悯人,优柔寡断,因循守旧,自我封闭。可见“阳刚”中又有阴,“阴柔”中又有阳。

③一般来说,“阳刚”指男人的气质,“阴柔”指女人的气质。可是,在现实中二者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对立统一的。自从张贤亮的小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问世后,“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这句话就在中国流行开了。我认为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说在社会上男人永远离不开他的另一半——女人,女人也永远离不开他的另一半——男人;另一层是说在男人身上有一半是女人的生理特征和气质,在女人身上也有一半是男人的生理特征和气质,只不过在各个具体的人身上有多寡和隐显的千差万别罢了。

④西楚霸王项羽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具阳刚气质的人,然而到被汉军围于垓下,与虞姬诀别之时,亦“自为诗日:‘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阙,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露出儿女情长的阴柔气质。千年之后,宋代婉约派大家女词人李清照感叹国破家亡,怀念西楚霸王,写出了金刚怒目式的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其阳刚之气令须眉折服。

⑤在个人身上,“阳刚”与“阴柔”主要是内在的精神气质而不是外在的形体表现,例如,真正具有“阳刚”气质的男子,不见得是横眉怒目、膀大腰圆、满脸胡茬的壮汉。大文学家鲁迅,瘦小枯干,中年后体弱多病,然而他无疑是二十世纪中国人中最有阳刚气质的一位。毛泽东对他曾做过如是评价:“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与媚骨。”然而正是他在一首小诗里,以兽中之王老虎为喻,说明男子中真正的英雄应当有属于“阴柔”气质的爱心:“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至于“阴柔”气质,亦未必尽在女人身上。世间也有不少“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的男人。

⑥说到文化的“阳刚”气质或“阴柔”气质,就更复杂了。本来在中医学里“阴阳”就是集合的、模糊的、不可测度的状态变量。中医治病是综合望、闻、问、切四个信息渠道的信息来判断“阴阳”的模糊值以确定人体状态,然后通过调整“阴阳”达到平衡来使人体回到健康状态。我们现在采用的两个派生概念“阳刚”和“阴柔”,也是集合的、模糊的、不可测度的文化气质变量。我们也可以用它们来给某种文化或某种文化现象号脉,判断它的“阳刚”和“阴柔”的模糊值,然后提出指导文化进化的建议以达到二者的平衡,从而创造出更健康的文化。

⑦如果非要我作一说明,可以说具有“阳刚”气质的文化推崇男性气质,崇尚武力,积极入世,征服自然,建功立业,不断创新,主张人性恶和以恶制恶,刚健质朴,内外开放。“阳刚”的文化走向错误的极端就会对自然环境进行掠夺和破坏,招致自身灭亡。相反,具有“阴柔”气质的文化推崇女性气质,崇尚文治,消极出世,顺应自然,循规蹈矩,但求无过,主张人性善和劝善抑恶,柔韧华丽,内外封闭。“阴柔”的文化走向错误的极端就会造成社会进化的停滞,无力抗拒外来侵略和自然灾害。

⑧因此,我们不可片面地赞美和强调具有“阳刚”气质的文化,也不可片面地赞美和强调具有“阴柔”气质的文化,而应当使“阳刚”和“阴柔”达到平衡,那才是理想的境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阳刚”与“阴柔”是由“阴阳”这一概念派生出来的,其作用首先是被用来界定人的气质,表现在个人身上则是指内在的精神气质。

B.“阳刚”与“阴柔”一般来说分别指男人和女人的气质,可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男人就阳刚,女人就阴柔,它们会同时存在于一个男人或女人身上。

C.坚强,勇敢,性格外向,热情奔放,富有进取心和创造性,逻辑思维发达,有正义感和责任心,一般来说都是具有“阳刚”气质的男性所具有的特点。

D.文化的“阳刚”和“阴柔”是两个集合的、模糊的、不可测度的文化气质变量,人们可通过判断二者在某种文化中的模糊值,对文化进化提出合理化建议。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A.项羽一般都被人认为是一个极具阳刚气质的人,但陷入绝境与虞姬诀别时也不免流露出阴柔的气质,这说明“阳刚”与“阴柔”并不是截然分开的。

B.文化的“阳刚”气质和“阴柔”气质较复杂,很难说清楚,作者的观点是:具有“阳刚”气质的文化推崇男性气质,具有“阴柔”气质的文化推崇女性气质。

C.文化的“阳刚”和“阴柔”都不可片面地强调和赞美,因为“阳刚”和“阴柔”中都有负面的表现,一旦它们走向极端,后果将不堪设想。

D.作者在文中引用鲁迅先生的四句诗文,主要是用来证明“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与媚骨”,极具阳刚气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及思路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横眉怒目、膀大腰圆、满脸胡茬的壮汉也有可能是一个温柔体贴的人,而身材瘦小、手无缚鸡之力的病弱之人也可能是坚强勇敢的人。

B.作者认为,具有“阳刚”气质的人,有时也会胆小怕事、优柔寡断、自我封闭;同样,具有“阴柔”气质的人偶尔也会表现出粗暴、残忍、有破坏性等特点。

C.②段与③④⑤段形成总分关系,⑥⑦段与②③④⑤段形成递进关系,从人的“阳刚”与“阴柔”气质说到文化的“阳刚”“阴柔”气质,层层深入地论证了不可片面地赞美和强调具有“阳刚”“阴柔”气质的文化,而应当使二者达到平衡的观点。

D.中医学里的“阴阳”是一个集合的、模糊的、不可测度的状态变量,医生一般通过调整人体内阴阳的平衡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1.C 2.D 3.C 【解析】 试题分析: 1.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论述类文本阅读经常是以客观题选择题的题型出现的,答题的时候要把握一个基本的答题要领:整体把握,抓住关键语句,在文中找答案。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通读全篇,大致了解。第一遍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了解文章大意即可,做到心中有数。那么我们要大致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了解文章的大致结构,主要思路、了解文章叙述的基本要素、弄清文章的线索、顺序、层次等。此题会出现的干扰项有以下类型:以偏概全,张冠李戴,胡乱猜测等等。而C项,题干中“一般来说都是具有“阳刚”气质的男性所具有的特点”,混淆文意,学生要善于对文章内容进行辩证分析、比较、推断。 2. D项对应的信息在第⑤段,作者引用鲁迅先生的四句诗文主要是为了说明“阳刚”气质的人也有可能有“阴柔”的一面。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易错警示】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这类题目编题者会故意曲解文意或以偏概全,特别要关注句中限制性的副词。D项中,题干——用来证明“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与媚骨”,极具阳刚气质, 曲解文意。如若不仔细浏览题干中第五段原文,极易忽略。 3.C项“⑥⑦段与②③④⑤段形成递进关系”错。 【考点定位】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这类理解文意的客观题,对于选项,要注意选项中范围扩缩、扭曲文意、混淆文意、胡乱组合等。所谓范围扩缩,是指选项故意漏掉限制性词语或混淆某些范围的界限,造成概念范围的扩大或缩小。所谓扭曲文意,是指选项故意扭曲阅读材料的意思,把考生的思维朝背离文本的方向引领。该题中C项为这种错误类型。所谓混淆时空,是指事物的发展总有先后,但不符合文意的选项故意混淆时空的先后顺序,以迷惑考生。所谓胡乱组合,是指文章在解释某一个概念或说明某一对象时,会使用比较多的事例,选项就故意把这几个事例的内容加以组合,并且故意使组合后的信息与文本信息相左,以迷惑考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2)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3)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查看答案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闾阎扑地,                                        ,青雀黄龙之舳。( 王勃《滕王阁序》

(2)                    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策扶老以流憩,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逍遥游》一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5)《陈情表》一文中陈述自己没有远亲近友相助,家门冷清的两句是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古代文化﹑文学方面的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

B“表”是中国古代臣子向君王上书言事时用的一种文体,与奏章类相比,“表”带有倾诉衷情的性质,有表现其情质文采的余地,具有更多的文学色彩。

C庄子名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的文章意境开阔,想象奇特,善用神话传说,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D中国古代文人除了姓名之外往往有字和号。字一般是举行加冠礼之后才起的,是对名的解释与补充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因此又叫“别号”。例如,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对《陈情表》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围绕“愿乞终养,辞不赴命”八个字展开开篇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说明自己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为下文“愿乞终养”做了必要的铺垫。

B第二段叙写自己欲奉诏就职,而祖母病情日笃,自己进退两难的窘境;第三段融情于理,连用“凡”””“况”“且””“但以”“是以”等词,曲折而有条理地表达了“愿乞终养”的愿望

C.第四段尽忠和尽孝的时间对比中表明孝比更迫切,更重要既表述自己“愿乞终养”的决心,又表达了活着尽忠效死,死后亦当感恩图报的感情。

D.文章在叙事中动以深情,在陈情中晓之以大义叙述委婉,辞意恳切,语言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与强烈的感染力。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复驾言兮焉求”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彼且恶乎待哉           B遂见用于小邑

C《齐谐》者,志怪者也     D农人告余以春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