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中央电视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中央台的《开门大吉》是一个很受观众欢迎的栏目。他要求选手根据提示音猜歌曲名,每过一关,选手就会获得一定数额的奖金,难度逐渐加奖金也越越高果在某一关失败,前面获得的奖金就会有的选手根据自己的能力,冲到某一关时会选择停下来,得到一定的奖金,满意地离开。也有的选手选择继续闯关,有的最终获胜,高兴地离开;也有的虽然失败,但同样高兴地离开。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目;文体特怔

 

知其不可而为之 努力者未必都能成功,但成功者没有一个不经过努力。――――题记 “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是《论语》中说孔子的一句话。这位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不但学识渊博,而且他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后辈用一生去领悟。孔子用执著阐释他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坚定的面对困难。 几千年之前的孔子尚且如此,几千年之后这种精神仍矗立在我们当代人心中。2007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闵恩泽,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他毫不犹豫的站了起来,燃烧自己,照亮能源产业,点石成金,引领变化,他就是中国科学的催化剂。是什么让他明知会失去生命还要为国奉献?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 诸如此类的人还有孟祥斌这位舍己为人年轻的军人。记得给他的颁奖词中这样写道:他用一次辉煌的陨落,挽回另外一个生命,别去问值不值,生命的价值从来不是用来交换来体现的。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却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启示。 用轮椅汇出爱心轨迹的李丽,开创祖国航天事业的钱学森,散尽家产开创学校的李剑英……这不都是孔子这种精神的延续吗? 漫步于茫茫戈壁,偶尔看见一株纤细的小草,你是否会感叹生命的昂然生机?傲立于悬崖峭壁上的迎客松是否会让你感受到生命的无惧?是的,生命的力量是强大的。雄鹰只有把孩子从高处抛下,他的孩子在努力之后才能搏击长空;毛毛虫只有经历痛苦的破茧过程才能变成翩翩起舞的蝴蝶;飞蛾只有葬身于火海之中,才点燃了它追求光明与热量的理想。 现在,我只想说:“即使生命变成一片荒漠,我也会像骆驼一样默默前行;即使人生把我变成一只河蚌,我也会用毕生的精力、一生的心血把刺入体内的痛生化成一颗晶珠。”熊熊烈火中,凤凰得到重生;滚滚黄沙中,骆驼感受生命;萧瑟寒冬中,腊梅独自开放;悬崖峭壁上,迎客松倔强生存。在不可能的条件下,它们创造了奇迹是因为它们“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昭示生命的不屈与坚韧,创造生命的华丽篇章;显示生命的蓬勃与无惧,谱写生命的赞歌。 放弃并不意味着失败 顺风可以飞的更快,逆风可以飞的更高,一个方向行不通时,尝试另一个方向,或许问题就会迎刃而解。――题记 莲花想拥有牡丹的雍容华贵,但它最后放弃了,因而铸就了它的高洁清雅。 彩虹想拥有磐石的亘古永恒,但它最后放弃了,因而铸就了它的绚丽多彩。 高山想拥有流水的细腻灵动,但它最后放弃了,因而铸就了它的巍峨沉稳。 大自然以它的博大昭示着人类:只有懂得放弃,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未来。 智慧哲人很早就明白这个道理―――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昭君知道自己享受不了宫廷的锦衣玉食,毅然踏上漫天黄沙的西域之路,因而铸就了“落雁”之美;英台知道不可以与山伯厮守到老,放弃了世间的一切繁华,却得到了蝴蝶的双宿双飞;李白知道自己一生怎么也得不到皇上的重用,因而放弃了富贵,却留住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骨…… 在历史的横流中,人只是沧海一粟,晋代诗人陶渊明因为仕途不顺,一路上坎坎坷坷,几乎经历了仕途中的一切龙争虎斗,尔虞我诈,但在朝廷上还是一无是处,无所建树,三思之后,选择寄情山水,向往田园,保持人格的独立,追求精神上淡泊宁静,于是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就诞生了,“不为五斗米而折腰”成为后世之士人的精神堡垒。陶渊明虽然死了,但它还“活”着,达到了老子所说的“死而不亡者寿”。他,与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寿!他,如此明智,如此伟大! 搁浅的船只只有丢掉船上的物品才能重新启航;行进的队伍只有丢掉部分的行李才能全速冲锋;升空的火箭只有丢掉沉重的身壳才能直上云霄;让我们学会有价值的“放弃”,这样“放弃”才能彰显自我本色! 【点评】这篇文章颇具大家之气,没有一定文化底蕴是写不出的。优点有三:一是文笔细腻且深邃,二是句式整齐,排比句的应用使文章整齐划一,形式美做到了;三是卷面整洁,字体娟秀。炎炎的烈日之中看到这样的文章,一种别样的感觉萦绕在心头,能不给高分? 【解析】 试题分析: 先要就事论事说清你对各种观点的评价,以及自己到底持哪种观点。然后再围绕自己的观点去延展说理,在说理过程中可适当回扣到原料中的某种做法或观点上。 选手得到奖金还继续向前闯关不是贪婪,更不是不劳而获,而是对自身素质与能力的一次检验与挑战,就算空手而归,勇气也值得尊敬。如果获得一定数额奖金后就不再继续比赛,则虽可达到参加《开门大吉》的目的,但也暴露了其性格中不自信和依赖性强的弱点,不加以克服将很难成就大事。所以,“人生总要搏一搏”。人生会面临无数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机会和选择,在各种机会面前,是望而却步,是浅尝辄止,还是知道有失败的可能,也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去奋力一搏?我想,拼搏不一定成功,但却有成功的机会,但不肯或不敢去拼搏就绝不可能成功。个立意是有所侧重地选择了一个比较阳光、积极的观点去写。还可由原料去写一个相对综合辩证的观点:进退由心(谈进与退的关系)。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张嫂

冰心

①张嫂是看祠堂的老张的媳妇儿。我住在这祠堂的楼上,楼下住着李老先生夫妇,老张他们就住在大门边的一间小屋里。住到第三天,我便去找张嫂,请她替我洗衣服。张嫂从黑暗的小屋里,钻了出来:稀疏焦黄的头发,高高的在脑后挽一个小髻,面色很黑,眉目间布满了风吹日晒的裂纹;嘴唇又大又薄,眼光很锐利;个子不高,身材也瘦,却有一种短小精悍之气。她迎着我,笑嘻嘻的问:“你家有事吗?”我说:“烦你洗几件衣服,这是白的,请你仔细一点。”她说:“是了,你们的衣服是讲究的——给我一块洋碱!”

李老太太倚在门边看,招手叫我进去,悄悄的说:“有衣服宁可到山下找人洗,这个女人厉害得很,每洗一次衣服,必要一块胰皂,使剩的她都收起来卖——我们衣服都是自己洗。”

③第二天清早,张嫂已把洗好的衣服被单,送了上来——洗的很洁白,叠的也很平整,放在我的床上,说:“×先生,衣服在这里,还有剩下的洋碱。”我谢了她,很觉得“喜出望外”,因此我对她的印象很好。

④熟了以后,她常常上楼来扫地,送信,取衣服,倒纸篓。

⑤我的东西本来简单,什么东西放在哪里她都知道。我出去从不锁门,却不曾丢失过任何物件,如银钱,衣服,书籍等等。至于火柴,点心,毛巾,胰皂,我素来不知数目,虽然李老太太说过几次,叫我小心,我想谁耐烦看守那些东西呢?拿去也不值什么,张嫂收拾屋子,干净得使我喜欢,别的也无所谓了。

  ⑥张嫂对我很好,对李家两老,就不大客气。比方说挑水,过了三天两天就要涨价,她并不明说,只以怠工方式处之。有一两天忽然看不见张嫂,水缸里空了,老太太就着急,问老张:“你家里呢?”他笑说:“田里帮工去了。”我悄悄的走下山去,在田里找到了张嫂,我说:“你回去挑桶水吧,喝的水都没有了。”她笑说:“我没有空。”我也笑说:“你别胡说!我懂得你的意思,以后挑水工钱跟我要好了,反正我也要喝要用的。”她笑着背起筐子,就跟我上山——从此,就是她真农忙,我们也没有缺过水,——除了她生产那几天,是老张挑的。

⑦一天早起,张嫂没有上来扫地。我们吃早饭的时候,看见老张提着一小篮鸡蛋进门。我问张嫂如何不见?他笑嘻嘻的说:“昨晚上养了一个娃儿!”我连忙上楼去,用红纸包了五十块钱的票子,交给老张,说:“给张嫂买点红糖吃。⑧我同李老先生坐在堂屋里闲谈。老太太一边摇着头,一边笑着,进门就说:“好大的一个男孩子,傻大黑粗的!你们猜张嫂在那里做什么?她坐在床板上织渔网呢,今早五更天生的,这么一会儿的工夫,她又做起活来了。她也不乏不累,你说这女人是铁打的不是!”因此就提到张嫂从十二岁,就到张家来做童养媳,十五岁圆的房。她婆婆在的时候,常常把她打的躲在山洞里去哭。去年婆婆死了,才同她良懦的丈夫,过了一年安静的日子,算起来,她今年才廿五岁。

⑨这又是一件出乎我意外的事,我以为她已是三四十岁的人,“劳作”竟把她的青春,洗刷得不留一丝痕迹!但她永远不发问,不怀疑,不怨恨。

⑩她不知道她正在做着最实在,最艰巨的后方生产的工作。我呢,每逢给朋友写信,字里行间,总要流露出劳乏,流露出困穷,流露出萎靡,而实际的我,却悠然的坐在山光松影之间,无病而呻!看着张嫂高兴勤恳的,鞠躬尽瘁的样儿,我常常猛然的扔下书站了起来。

  那一天,我的学生和他一班宣传队的同学,来到祠堂门口贴些标语,上面有“前方努力杀敌,后方努力生产”等字样。张嫂站在人群后面,也在呆呆望着。回头看见我,便笑嘻嘻的问:“这上面说的是谁?”我说:“上半段说的是你们在前线打仗的老乡,下半段说的是你。”她惊讶的问:“×先生,你呢?”我不觉低下头去,惭愧的说:“我吗?这上面没有我的地位!”

(选自冰心《关于女人》)

[注]这篇小说创作于1943年。

1.请简要分析第①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2.小说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从文中找出两处并作简要分析。

3.简要概括张嫂的性格特征。

4.结合全文并联系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探讨本文的写作意图。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                                                  ”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2)《琵琶行》一诗中的环境描写耐人寻味,开头“______________”,烘托了当时的惨淡气氛;听琵琶女演奏完毕又以“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听者陶醉其间如梦初醒的意态。

(3)“                                    。”是《琵琶行》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4)《登高》中描写仰望落叶萧索和俯视江水长流,暗含人生短暂感慨的诗句是                             

(5)《锦瑟》一诗中自问自答,追忆往昔,表现怅惘痛苦心情的诗句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春晚山行

殷遥

寂历青山晚,山行趣不稀。野花成子落,江燕引雏飞。

暗草薰苔径,晴杨扫石矶。俗人犹语此,余亦转忘归。

【注】殷遥,天宝间仕为忠王府仓曹参军。与王维结交,同慕禅寂。

1.中间两联是从哪些角度描写景物的?请简要分析。

2.简要说明诗人“忘归”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楚平王有太子名建,平王以伍奢为太子太傅,费无忌为少傅。平王使无忌太子娶于秦,秦女美容,无忌报平王,曰:“秦女天下无双,王可自取。”王遂纳秦女为夫人而幸爱之,而更为太子娶齐女。无忌因去太子而事平王深念平王一旦卒而太子立当害己也乃复谗太子建建母蔡氏无宠乃使太子守城父

顷之,无忌日夜言太子之短,曰:“太子秦女之故,不能无怨望,愿王自备。太子居城父将兵,外交诸侯,将入为乱。”平王乃召伍奢而考问之。奢知无忌之谗,因谏之,曰:“王独奈何以谗小臣而疏骨肉乎?”无忌承宴复言曰:“王今不制,其事成矣,王且见擒。”平王大怒,囚伍奢,而使城父司马奋扬往杀太子。奋扬使人前告太子急去,不然将诛。三月,太子奔宋。

无忌复言平王曰:“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可以其父为质而召之。”王使使谓奢曰:“能二子则生,不然,则死。”伍奢曰:“臣有二子,长曰尚,少曰胥。尚为人慈温仁信,若闻臣召辄来。胥为人少好于文,长习于武,文治邦国,武定天下。纲守戾,蒙垢受耻,虽冤不争,能成大事。此前知之士,安可致耶?”

平王谓伍奢之誉二子,即遣使者驾驷马,封函印绶往许召子尚、子胥。令曰:“贺二子父奢以忠信慈仁去难就免。平王内惭囚系忠臣,外愧诸侯之耻,反遇奢为国相,封二子为侯,尚赐鸿都侯,胥赐盖侯,相去不远三百余里。奢久囚系,忧思二子,故遣臣来奉进印绶。”

尚曰:“父系三年,食不甘味,忧父不活,惟父获免,何敢贪印绶哉?”

使者曰:“父囚三年,王今幸赦,无以赏赐,封二子为侯。”尚乃入报子胥,子胥曰:“尚安坐,为兄卦之。君欺其臣,父欺其子。今往方死,何侯之有?”尚曰:“岂贪于侯,思见父耳。一面而别,虽死而生。”

子胥曰:“尚且无往。父当我活,楚畏我勇,势不敢杀;兄若误往,必死不脱。”

楚得子尚,执而囚之,复遣追捕子胥。胥乃贯弓执矢去楚。楚追之,使者追及无人之野,胥乃张弓布矢,欲害使者,使者俯伏而走。胥曰:“汝平王,欲国不灭,释吾父兄;若不尔者,楚为墟矣。”使返报平王。王闻之,即发大军追子胥至江,失其所在,不获而返。

(节选自《吴越春秋》,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独奈何以谗小臣而疏骨肉乎          贼:残害

B二子则生,不然,则死              致:招来

C纲守戾,蒙垢受耻                    执:执行

D汝平王,欲国不灭                    报:告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平王使无忌太子娶于秦               惑也,终不解矣

B太子秦女之故,不能无怨望           洎牧谗诛,邯郸为郡

C平王大怒,囚伍奢                   肉袒负荆,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安坐,为兄卦之                   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无忌因去太子而事平王/深念平王一旦卒而太子立/当害己也/乃复谗太子建/建母蔡氏    无宠/乃使太子守城父

B无忌因去太子/而事平王深念/平王一旦卒/而太子立当害己也/乃复谗太子建/建母蔡氏    无宠/乃使太子守城父

C无忌因去太子而事平王/深念平王一旦卒/而太子立当害己也/乃复谗太子建/建母蔡氏    无宠/乃使太子守城父

D无忌因去太子/而事平王深念/平王一旦卒而太子立/当害己也/乃复谗太子建/建母蔡氏    无宠/乃使太子守城父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伍奢担任太子建的太傅时,知晓了少傅费无忌进谗言陷害太子的用心,劝谏楚平王不要    因为谗言而疏远亲骨肉。

B伍奢因直言劝谏惹怒楚平王而被囚禁;城父司马奋扬奉命去诛杀太子,奋扬偷偷派人给    太子建报信,太子得以逃生。

C楚平王惭愧自己囚禁了忠诚正直的大臣,羞愧自己作为诸侯遭受了耻辱,就任用伍奢为    国相,封伍奢两个儿子为侯。

D伍尚虽知去京城是陷阱,但认为能见父亲一面,就死而无憾。楚国得到伍尚,就把他囚    禁起来,又派人追捕伍子胥。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太子居城父将兵,外交诸侯,将入为乱。

⑵君欺其臣,父欺其子。今往方死,何侯之有?

⑶使者追及无人之野,胥乃张弓布矢,欲害使者,使者俯伏而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要所在,其语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它勾勒出《周易》中所蕴含的具有原始象征与本体思维的天人合一之境界。

“自强不息”在《周易》里成为人类觉醒与人性建构之路,具体而言,“自强不息”在品德展开上表现为三个维度。一是自觉性。既然我们的善秉赋于天道,那么效法天道的“自强不息”,也就是自我觉醒便成为了一种必然选择,这种品德的实现原动力来自于人类自身,也只有通过自我努力才可以实现这一品德。“自强不息”表明人类善良本性的显示是一种品性的觉醒,而非规范约束的结果。二是过程性。人类完善自身的品德需要自强不息的精神,“自强不息”是一个过程性的表述,它是一个手段而并非目的。它代表了人类在不断契合天地之道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自我修正性,“厚德载物”则强调人类在契合天地之道的过程中品德与社会公共道德的融合性。只有将“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相连并视为一个整体,人们才能够真正理解何为自我觉醒。三是发展性。“自强不息”的“不息”表明这种品德的发展是没有尽头的,也是对于自身觉醒的一种规范。在人类社会中,人们在“自强不息”的引导下实现自我觉醒,人类的自我觉醒也只能是效法天地之道。《周易》中对于自然宇宙的表述并非说明人们已经或者能够认知自然,更从未妄想征服自然,其所强调的是在天道之下建立人道,人道所求即是天道的部分实现。

“自强不息”代表了一种人类觉醒过程中的自我修正精神;“厚德载物”则代表了一种反省精神,除了提醒人类要清楚了解自身知识相较于无限宇宙的局限性,也是人类为追求进步,更新自身品德之后的具象落实。“自强不息”的发起者为修德者自身,尽管在“自强”的过程中也会受制于各种条件,但其核心依然是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厚德载物”的出发点则是客观事物,“厚德”与“载物”并非充要条件。简言之,“自强”必可“不息”,“厚德”未必“载物”。“自强不息”表现了天地之道的宏大与深远,“厚德载物”则更为明确地突出了天地之道人所不能为的方面。“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的结合直接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天地之道基础上构建自身人伦之道的特质。

(节选自文道育《关于华夏民族精神的若干思考》,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要所在,它勾勒出天人合一的境界

B只有将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视为整体,人们才能够真正去理解自我觉醒的含义。

C“自强不息”代表了人类觉醒过程中的自我修正精神,“厚德载物”则代表了反省精神。

D“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的结合直接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构建自身人伦之道的特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自强不息”这种品德的实现原动力来自于人类自身,只有通过自我努力才可以实现。

B人类在契合天地之道过程中,“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相融合为社会公共道德。

C《周易》中对于自然宇宙的表述强调在天道之下建立人道,人道所求即天道的部分实现。

D“厚德载物”的出发点是客观事物,它更明确地突出了天地之道人所不能为的方面。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绛先生乐观面对人生的浮沉坎坷,百岁高龄依然笔耕不辍,留给世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体现了“自强不息”的品德。

B史铁生双腿残废后一度颓废,他在地坛中感受到万物的生生不息,撞开了一条写作之路,展现出品德的自我修正性。

C鲁迅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初学医后从文,希望以此改变国民麻木的精神及中国贫穷落后的局面,是规范约束的结果。

D邵逸夫在家道中落时创办影业公司,从1985年开始每年都捐赠巨额资金支持内地社会公益事业,表现出品德的发展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