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初冬夜饮① [唐]杜牧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

初冬夜饮①

[]杜牧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闻梨花发赠刘师命

[]韩愈

桃溪惆怅不能过,红艳纷纷落地多。

闻道郭西千树雪,欲将君去醉如何?

【注】①本诗写于842年,时作者受排挤被外放。淮阳指东汉汲黯他因刚直敢言,屡次切谏,多次被流放,最后死于淮阳。“偶求欢”的“欢”,指代酒。

1.杜诗采用了哪些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两首诗都分别写到“雪”与“梨花”,但二者在诗中的关系却不相同,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人这样处理的意图所在。

 

1.①用典。诗人引用汲黯的典故,暗示自己因直言被排挤外放,表达仕途不遇的愤慨之情。②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诗人客居他乡,在清冷的冬夜里秉烛自饮,孤寒苦闷之心和思乡之情涌上心头;此时,凭栏而立,门外的纷纷幕雪,又加重了诗人流转不定的困苦和壮志难酬的隐痛。 2.①杜诗中的雪是本体,梨花是喻体,诗人将积雪比作梨花,形象地写出冬夜积雪之厚之白,其目的是从侧面烘托出环境的清冷。②韩诗中梨花是本体,雪是喻体,诗人将梨花比作积雪,写出梨花盛开时的洁白繁盛之貌。其目的是形象地表现春天千树梨花怒放的美丽景象。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般按照以下几个步骤展开:首先点明所使用的表达技巧(修辞、表现手法、描写手法等),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该技巧是如何体现的,最后结合诗句说明其表达的效果。是个第一句“淮阳多病偶求欢”中,淮阳,指西汉汲黯。汲黯因刚直敢言,屡次切谏,数被外放,这里使用典故。“霜”、“烛盘”、“梨花”、“栏杆”等则属于以景写情,融情于景的手法。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的是表现手法中的抒情手法。诗歌的抒情手法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用典抒情、托物言志、叙事抒情等。谋篇布局又有以小见大、欲抑先扬、欲扬先抑等。本题考查的是用典抒情和借景抒情。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和比较鉴赏的能力。这里重点考查的是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解答此题首先需要结合两首诗找出诗句中所描写的“雪”与“梨花”的意象,然后体会两首诗中“雪”与“梨花”在作者笔下构思的不同,最后依托诗句组织答案,语言力求生动形象。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本题是一道比较鉴赏题。比较鉴赏就是将语言、内容、形象、表现手法相近或相反的诗歌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鉴别、赏析。在设题上基本遵循“求同辨异”的原则。设题角度一般有意象意境比较、语言赏析比较、手法技巧比较、内容情感比较几个。解答时要审清题目要求,找准比较点;找出表达作者喜怒哀乐等感情的字眼、词语、句子;抓关键词,分析作者产生这种感情的原因。答题时先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整首诗的思想感情,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种感情,分析这种感情是通过什么抒发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蒋贵,字大富,以燕山卫卒从成祖起兵。积功至昌国卫指挥同知。从大军征交阯及沙漠,都指挥佥事,掌彭城卫事。

宣德二年,四川松潘诸番叛,充右参将,从总兵官陈怀讨之。募乡导,绝险而进,薄其巢。一日十数战,大败之。进都指挥同知,镇守密云。七年复命为参将,佐怀镇松潘。明年进都督佥事,充副总兵,协方政镇守。又明年,诸番复叛,政等分道进讨。贵督兵四千,攻破任昌大寨。会都指挥赵得、宫聚兵以次讨平龙溪等三十七寨,斩首一千七百级,投崖坠水死者无算。捷闻,进都督同知,充总兵官,佩平蛮将军印,代政镇守。

英宗即位,以所统皆极边地,奏增军士月粮。正统元年召还,为右都督。阿台寇甘、凉,边将告急。命佩平虏将军印,帅师讨之。贼犯庄浪,都指挥江源战死,亡士卒百四十余人。侍郎徐晞劾贵,朝议以贵方选军甘州,势不相及。而庄浪乃晞所统,责晞委罪。置贵不问。

明年春,谍报敌驻贺兰山后。诏大同总兵官方政、都指挥杨洪出大同迤西,贵与都督赵安出凉州塞会剿。贵至鱼儿海子,都指挥安敬言前途无水草,引还。镇守陕西都御史陈镒言状,尚书王骥出理边务,斩敬,责贵立功。贵感奋,会朵儿只伯惧罪,连遣使入贡,敌势稍弱。贵帅轻骑败之于狼山,追抵石城。已,闻朵儿只伯依阿台于兀鲁乃地,贵将二千五百人为前锋往袭。副将李安沮之,贵拔剑厉声叱安曰:“敢阻军者死!”遂出镇夷。间道疾驰三日夜,抵其巢。阿台方牧马,贵猝入马群,令士卒以鞭击弓韣①惊马,马尽佚。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会任礼亦追敌至黑泉,阿台与朵儿只伯以数骑远遁,西边悉平。

十四年正月,贵卒,年七十。赠泾国公,谥武勇

注:①弓韣:弓袋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

B.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

C.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

D.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 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B.文中“谥武勇”的“谥”是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也有表贬抑的评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C.“明年进都督佥事”中,“明年”指“第二年”,而在现代汉语中,“明年”指“今年的后一年”,古今意义不同。“进”在文中指“晋升”“提拔任用

D.原文“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文中的谥号还有“英宗”;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蒋贵出身低微,作战勇猛。他以燕山卫一名士兵的身份随从成祖起兵,因为作战勇猛,不断累积军功,从昌国卫指挥同知一路升官,曾经升至总兵。

B.蒋贵身经百战,深受朝廷信赖。阿台侵犯庄浪时,侍郎徐晞为了推卸自己的责任而弹劾了蒋贵,但是朝廷明察秋毫,追究了徐晞,并没有问责蒋贵。

C.蒋贵身处高位,心系士兵。因为所管辖的都是非常偏远的地方,所以他向英宗皇帝奏请增加军士的月粮。英宗很生气,于是他被召回担任右都督。

D.蒋贵智勇双全,立功边塞。在征讨阿台时,他不仅分兵为两翼,而且还派一百名骑兵登上高处布为疑兵迷惑敌人,迫使敌人远遁,从而平定西部边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充右参将,从总兵官陈怀讨之。募乡导,绝险而进,薄其巢。

2)间道疾驰三日夜,抵其巢。阿台方牧马,贵猝入马群,令士卒以鞭击弓韣惊马,马尽佚。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为什么汉字是方块字,这个问题虽然没有明确的考证,但从古人观察世界的方式中便可窥见一斑。《淮南子》说:“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在古人心目中,“天圆地方”,地是方形的,而且在这四方形地的尽头,还有撑着的柱子。从甲骨文可以看出,汉字基本上是方形。到了西周末年,汉字一字一方格的特点已经完全成形了。此后,春秋战国时从篆书到隶书,汉字完成了一次飞跃,表现在字形上,就是从以前的圆润瘦长变成了方方正正的方块字。这种方方正正的写法,体现了中国古人所追求的客观美——稳重、端庄、平衡、对称,有一种周正之美。

虽然后来有了“龙飞凤舞”的草书,但每个朝代的正体字,仍然沿袭着工整的书写模样。最早的金文,即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都写得规规矩矩,在当时写字是件极其庄重严肃的事。到了周朝后期,各国纷争,文字异性,但距离周国最近的秦国,其正体字仍然是规正的篆体字。秦国灭六国,建立秦朝之后,正式立小篆为正体字。但在官方规定的正体字之外,秦简上还出现了一种辅助性书体,即后来的隶书,到汉代汉武帝年间,隶书逐步取代篆书成为正体字。此后,在魏晋南北朝年间,楷书盛行,成为官方认可的正体字,一直流传至今。

虽然书写方式不同,但对平衡对称、周正之美的追求却一直没变。唐朝时用科举制选拔人才,开了各种考试科目,书法就是其中一科。但是,不管是考哪一科,都要求“楷书字体,皆得正详”,文字与书写并重。因为文字书法的优劣关系到个人的功名和人生出路,所谓“升沉是系”,所以仕进者非常重视。当时颜元孙《干禄字书》的影响很大,这本字书是在颜师古的“颜氏字样”的基础上完成的,字分俗体、通体、正体三种写法。科举考试,官府文书,写字必遵正体。后来颜元孙的侄子颜真卿在湖州做官,将《干禄字书》书写上石。要想通过科举求仕进,就必须学习这样的干禄字。之后,端正秀丽的干禄字楷书成了一种程式化的写法,千字雷同,明朝时,为皇帝书写诏诰的宫廷书家,以沈度最著名,都擅长一笔这样的字,人称“台阁体”,清朝叫“馆阁体”。

不过,这样过分求统一的书写方式却破坏了书法的灵魂——对“势”的追求。古人写字,讲求一个“势”字,不仅指通篇的气势,更指每一笔的手势动作。把字写“活”,就是这个道理,有口气顶着,才能透出字里的精气神,这便是“见字如见人”的所指。书写动作连贯,做到下笔不悔,一气呵成,才能气韵生动。而要达成这样的功力,日积月累的训练便不可缺少,使肌肉也形成记忆。这种日复一日的临摹、书写,培育了中国古人最早的美学情趣,甚至成为一种人格训练。所谓“字如其人”,虽然后来多从道德层面解读,但其本意仍是强调一种认真的精神,写字如是,做人亦如是。

节选自《汉字为什么是方块字》,有删改

1.下列对方块字发展历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块字与古人观察世界的方式有关,因为在古人心目中,天圆地方,地是方形的,而且在四方形地的尽头,还有撑着的柱子。

B古人写字讲求一个“势”字,要求书写连贯,下笔不悔,一气呵成。这是书法的灵魂,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气韵生动的效果。

C甲骨文中的汉字基本上是方形,到了西周末年,汉字一字一方格的特点已经完全成形,春秋战国时,汉字完成了字形从圆润瘦长到方方正正的一次转变。

D秦朝时,小篆为正体字,到汉代汉武帝年间,隶书逐步取代篆书成为正体字,魏晋南北朝年间,楷书成为官方认可的正体字。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方块字方方正正的写法,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平衡对称、周正之美的追求,这种审美追求并没有因书写方式的不同而有所改变。

B虽然草书是“龙飞凤舞”的形态,但每个朝代的正体字仍然是工整的,即使是最早的金文,都写得规规矩矩。

C干禄字楷书在明朝时被称为“台阁体”,在清朝时被称为“馆阁体”,虽端庄秀丽,但写法程式化,千字雷同,破坏了书法对“势”的追求。

D因为文字书法的优劣关系到个人的功名和人生出路,所谓“升沉是系”,所以仕进者非常重视。如果学好端正秀丽的干禄字,就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谋求仕途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淮南子》中关于女娲补天的传说是用来说明古人观察世界的方式的,我们可以从这种方式中了解“汉字是方块字”的部分原因。

B古人写字,不仅讲求通篇的气势,而且讲求每一笔的手势动作,即把字写“活”,透出字里的精气神,这便是“见字如见人”的所指。

C唐朝时选拔人才重视书法,要求“楷书字体,皆得正详”,文字与书写并重。颜师古创立的干禄字几经发展,成为科举考试、官府文书必遵的书写正体。

D在书写上,要达成气韵生动的功力,就必须进行日积月累的训练,使肌肉也形成记忆。这种训练也成为一种人格训练,体现了一种认真的精神。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907年,高尔基和他的儿子马克西姆一起在意大利的卡普里岛疗养。后来,马克西姆先回国了,把他在院子里新栽的花留下了。

不久,高尔基给儿子写了一封信:“你走了,可是你栽的花却留了下来,在生长着。我望着他们,心里愉快地想,我的好儿子走后在卡普里岛留下了某种美好的东西──鲜花。要是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自己一生留给人们的都只是美好的东西──鲜花、思想、对你的美好回忆──那你的生活将会是轻松和愉快的。那时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这种感觉会使你成为一个心灵丰富的人。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阅读这个故事后,你有什么感触?在走向相知的过程中,“给予”永远是第一位的。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提起楷书,人们必称颜真卿。                                                       。于是,颜体字诞生了。

一方面,人们的审美倾向发生了变化和游移

这种风格,缘于他以智慧和胆略对楷书的结体、用笔、力度都进行了改造和组合

颜真卿是唐朝新书体的创造者

颜体字的出现,不是孤立和偶然的

另一方面,颜真卿为新的审美思潮提供了新的艺术式样

⑥他的楷书宽绰浑厚,气势雄伟

A.⑥②③①⑤④

B.⑥②③④①⑤

C.③⑥②④①⑤

D.③②⑥①⑤④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201531日正式实施了《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是我国首部关于全民阅读的地方政府规章,普通人的阅读权益因此获得了法律保障。

B.这个村很好执行了党的富民政策。现在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而且还不吃国家救济了。 

C.省考试院要求各地充分利用媒体、会议等形式,加强对考生诚信考试的教育和宣传,切实防范和制止各种形式违规情况不再发生。

D.对血液和血液制品进行严格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确保用血安全,是防止艾滋病通过采血与供血途径传播的关键措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