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余玠,字义夫,蕲州人。以功补进义副尉,寻授兵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余玠,字义夫,蕲州人。以功补进义副尉,寻授兵部侍郎、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重庆府兼四川总领兼夔路转运使。玠大更敝政,遴选守宰,筑招贤之馆于府之左,供张一如帅所居,下令曰:“集众思,广忠益,诸葛孔明所以治蜀也。欲有谋以告我者,近则径公府,远则自言于郡,所在以礼之,高爵重赏,朝廷不吝以报功 。”士之至者,玠不厌礼接,咸得其欢心,言有可用,随其才而任之,苟不可用,亦厚遗谢之。

播州冉氏兄弟琎、璞,有文武才,隐居蛮中,前后阃帅辟召,坚不肯。闻玠贤,相谓曰:“是可与语矣。”遂诣府上谒,玠素闻冉氏兄弟,刺入即出见之,与分庭抗礼,宾馆之奉。冉安之若素有,居数月,无所言。玠将谢之,乃为设宴,玠亲主之。酒酣,坐客方纷纷竞言所长,琎兄弟饮食而已。玠以微言挑之,卒默然。玠曰:“是观我待士之礼何如耳。”明日,更辟别馆以处之,且日使人窥其所为。兄弟终日不言,惟对踞,以垩画地为山川城池之形,起则漫去。如是又旬日,请见玠,屏人曰:“某兄弟辱明公礼遇,思有少裨益,非敢同众人也。为今日西蜀之计,其在徙合州城乎?”玠不觉跃起,执其手曰:“此玠志也,但未得其所耳。”曰:“蜀口形胜之地莫若钓鱼山请徙诸此若任得其人积粟以守之贤于十万师远矣巴蜀不足守也。”玠大喜曰:“玠固疑先生非浅士,先生之谋,玠不敢掠以归己。”遂不谋于众,密以其谋闻于朝,请不次官之。诏以琎为承事郎,璞为承务郎。徙城之事,悉以任之。卒筑青居、大获、钓鱼、云顶凡十余城,皆因山为垒,棋布星分,为诸郡治所,屯兵聚粮为必守计。又属嘉定开屯田于成都,蜀以富实。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七十五》,有删减)

供张:亦作“供帐”,指陈设供宴会用的帏帐、用具、饮食等物。刺:名帖,名片。垩:白土,泛指可以用来涂饰的土。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则径公府                诣:去,到

B.前后阃帅辟召,坚不肯      起:就职

C.所在以礼                遣:派遣

D.玠以微言挑之                微言:含蓄的话语

2.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蜀口形胜之地/莫若钓鱼山/请徙诸此若任得/其人积粟以守之/贤于十万师远矣/巴蜀不足守也。

B.蜀口形胜之地莫若钓鱼山/请徙诸此/若任得其人/积粟以守之/贤于十万师远矣/巴蜀不足守也。

C.蜀口形胜之地/莫若钓鱼山/请徙诸此若任得/其人积粟以守之/贤于十万师远矣/巴蜀不足守也。

D蜀口形胜之地莫若钓鱼山/请徙诸此/若任得其人/积粟以守之贤/于十万师远矣/巴蜀不足守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玠镇守蜀中,吸取诸葛亮的经验,广开言路,重用人才,除弊政,收到了成效。

B.在余玠贤德感召下,冉氏兄弟毅然出山,但到了余玠府上后,却数月不开口。

C.冉氏兄弟认为巴蜀之地不难防守,余玠甚以为然,与众人商量后将军队移至钓鱼山一带。

D.余玠采纳冉氏兄弟的建议,并把迁城之事,全委任他们督办,最终建成十余座城池。

4.翻译下面的句子。

咸得其欢心,言有可用,随其才而任之,苟不可用,亦厚遗谢之。

屏人曰:“某兄弟辱明公礼遇,思有少裨益,非敢同众人也。

 

1.C 2.B 3.C 4.①(来者)都得到余玠的真诚欢迎,建议有可采纳的,(余玠)按照献策人的才能予以任用,如果不能采用,也赠厚礼对其表示感谢。(“咸”“随”“任”“苟”“遗”各一分)②(见面后)让其他人退出,才说:“我们兄弟愧对明公的礼遇,所思谋的建议(对您)只有微小的帮助,(所以)不敢同众人(所言)相比。(“屏”“某”“辱”“思”“裨益”各一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该题考核文言实词的运用。C项,遣:送。(①<动>差遣;派遣。《桃花源记》:“太守即遣人随其往。”②<动>打发;送走。《卖油翁》:“康肃笑而遣之。”③<动>休;休弃。《孔雀东南飞》:“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④<动>排遣;消遣。《祭妹文》:“无所娱遣。”⑤<动>发遣;发配。《狱中杂记》:“时方冬停遣,李具状求在狱候春发遣。”)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派遣”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阅读与断句的能力。这里可根据实词断句法。即在读懂全文,了解所点断文章的大致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找名词与动词来组句,先断开能断的句子。如果是叙述性的文章,就要弄懂故事的基本情节;若有人物对话,就要弄清谁与谁对话,讲的什么话。如是说理性文章,则要弄明白谈了哪些问题,表明了怎样的观点。同现代汉语语法一样,古文中的主语、宾语一般是名词(代词),谓语多是动词,主语、谓语与宾语是句子的主干,而谓语是句子的核心。因此,抓住谓语动词——“莫若”“徙”“任”“ 积”,分析动词与它前后词语之间的关系,就能正确断句。 【考点定位】要求对一段课外古文的全部或部分断句,能力层级为B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标点最根本的方法是多读多背,形成语感。有了一定的语感,读到该停顿之处,就会自然而然地停顿,不必苦思。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 3.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C项,“遂不谋于众”说明他没有与众人商量。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易错警示】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比如本题的C项——“与众人商量后”,考生就应到文中找到相关内容,然后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即可发现,说法错误。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本题中,要掌握以下关键字词的翻译:(1)“咸”“随”“任”“苟”“遗”各一分;(2)“屏”“某”“辱”“思”“裨益”各一分。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余玠,字义夫,是蕲州人。凭战功补任进义副尉,不久授予兵部侍郎、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重庆府兼四川总领兼夔路转运使。他大力改革弊政,遴选郡守县宰,在自己的帅府旁修筑招贤馆,陈设完全同主帅的住所一样,下令:“集众思广忠益,是诸葛孔明用来治理蜀地的办法。有策谋想告诉我的人,在近处就径直来公府,在远处可自行到所在的郡府(去谈),官府要以礼相送。高爵重赏,朝廷(也会)不吝惜以此为酬报的。”士人来到后,余玠不厌其烦以礼接待。(来者)都得到余玠的真诚欢迎,建议有可采纳的,(余玠)按照献策人的才能予以任用,如果不能采用,也赠厚礼对其表示感谢。 播州冉琎、冉璞兄弟俩,有文才武略,隐居在少数民族区域,前后有几任外任的将帅征召,他们坚决不肯就职。听说余玠贤明,相互商量:“这样,可以与他谈谈。”于是前往帅府。余玠素闻冉氏兄弟(之名),看到名片请冉氏兄弟进府邸并立即会见他们,施以平等的礼节,(给予)在宾馆(休憩)的待遇。冉氏兄弟以平常的心态接受;过了数月,也没有谈什么(建议)。余玠准备向他们问候请教,于是为他们设宴。余玠亲自主持宴会。酒喝到畅快的时候,在座的来客纷纷争着讲自己策谋的高明,而冉氏兄弟只是饮酒用餐而已。余玠以含蓄的话语引导他们,最终(他们)还是默默无言。余玠(心里)说:“他们不过是在看我将怎样礼待有识之士罢了。”第二天,让(二人)换住另一处宾馆,并派人天天在暗中观察他们的作为。(派去的人发现)冉氏兄弟终日不讲话,只是面对面蹲着,用白垩土在地上画些山川城池的图形,起身后就涂抹掉。这样,又过了十日,(二人)请求会见余玠。(见面后)让其他人退出,才说:“我们兄弟愧对明公的礼遇,所思谋的建议(对您)只有微小的帮助,(所以)不敢同众人(所言)相比”。作为今日(固守)西蜀之计,恐怕是在于迁移合州城(防务)吧?余玠(听罢)不觉一跃而起,拉住二人的手说:“这正合我的心意,只是我没有想到合适的地方。”(冉氏兄弟)说:“蜀中关隘,地势优越的莫过于钓鱼山,将合州城迁移至此,如用人得当,积贮粮食守住钓鱼山,(那就)远胜过十万军队,巴蜀便不难防守了。”余玠大喜说:“我始终相信先生非浅薄之士,先生的策谋,我不敢掠为己有。”于是不再与众人商议,秘密将这个计划向朝廷报告,并请求不要拘泥等级授予他们兄弟官职。(朝廷)昭封冉琎为承事郎,冉璞为承务郎。迁城之事,全部委任他们(督办)。最终建成青居、大获、钓鱼、云顶共十余座城池,都依山势构筑营垒,星罗棋布,作为各州郡治所,屯兵聚粮、制定坚守的方案。余玠又指令嘉定(知府)在成都辟地屯垦,蜀中因此殷实富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儒学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由民间学派上升为官方指定学说,由一家之学完善为社会主流思想,后又经“五四”时期以来的西化思潮与批孔运动冲击,渐渐式微直至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腐朽旧说。其实,儒家思想长久以来被认作中国社会的官方正统学说,是有其充分必要性的,也经过了历史的严苛检验。

首先,从个人层面看,儒家学术理论,是一种最容易去践行的指导思想。儒家提出的理想虽高远,但实践方法十分朴素,所谓“道不远人”是也。比如对于“爱”的践行,墨家的“兼爱”观认为爱无等差,这种理想虽然高尚,在实际生活中却难以实现,相比之下,儒家告诉人们“泛爱众,而亲仁”,使人能够照着入手去做。儒家的爱有等差,正说明了一种美好理论要有可操作性。

而儒家的“八条目”更具体,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步步地设定出了内修己身、外治家国的步骤和方法。可以说,儒家学说真正实现了以文化人的教化作用,是中国培养君子的成功学理论。

其次,从社会层面看,儒家学说是一种提倡入世的、有为的、积极投身社会的思想,与道家的清静无为、佛家的看破红尘相比,儒家提倡“学而优则仕”,鼓励莘莘学子报效国家、服务社会、贡献自我。可以说,儒家从创立之初,就始终在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这种人才,是常“以天下为己任”的,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就拿中国本土文化中最具影响力的儒道两家对照来说:道家像是天空中的翱翔者,而儒家像是大地上的苦行者;道家崇尚个体意志、追求超脱世外,儒家推崇集体精神、担负家国天下。儒家知识分子是为构建仁爱社会、和谐社会、礼乐社会、大同社会而奔走呼号的行者。他们践行着“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社会理想,虽“人不堪其忧”,但是“不改其乐”!

再次,从历史阶段上看,儒家学说,是一种适于治世的、成就盛世的、稳定社会的、化成天下的思想理论。我们回看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就会发现:每当一个朝代进入稳定时期、盛世时期,国家一定会重新强调以儒治国、以文治国,这是经过多次实际检验的历史发展规律。就连那些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中央政权,如元朝、清朝,经过一段时期的文化冲突和思想碰撞,最后也不得不回归到儒家治国方略。儒家文化在个人层面提倡君子风范,在社会层面提倡纲常伦理,在国家层面提倡仁政爱民和为政以德,在国际层面提倡天下一家和仁者无敌,它是一种进取型的、维稳型的、秩序型的、中和型的文化,特别适用于个人的平稳上升、社会的稳步发展、国家的安定和谐、世界的和合万邦。

当今,我们的国家经过政权稳定、经济发展,也进入到了文化复兴的发展时期,面临着文化繁荣的时代命题。此时,儒家文化中的优秀、精华部分,具有时代意义的经典部分,也随历史规律又一次苏醒在我们的社会中。比如,我们现在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既承袭着儒家学说的智慧基础,又融入了社会主义的时代需求,是一种涵古纳今、承前启后的价值导向,也是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今天的一种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选自《论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有删改)

1.下列关于“儒家学说”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儒家提出的理想虽然高远,但实践方法很朴素,容易去践行。

B.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历程中,儒家学说一直是官方正统学说。

C.儒家学说是中国培养君子的成功学理论,真正实现了以文化人的教化作用。

D.儒家学说提倡入世、有为,鼓励莘莘学子积极投身社会、报效国家。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回顾中国历史,可以发现一条规律:每当一个朝代进入到稳定、盛世时期,国家一定会重新强调用儒家思想治国。

B.儒家从创立之初就把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作为目标,它培养的人才常“以天下为己任”,服务社会,贡献自我。

C.儒家的“爱有等差”观比墨家的“兼爱”观更加高远,也更具可操作性,因此更能使人照着入手去做。

D.中国历史上的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中央政权也会自觉地去吸收儒家思想的精华,来加强或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儒学曾是社会主流思想,自从受到“五四”时期西化思潮和批孔运动的冲击,其在国人心目中就成了一种腐朽的学说。

B.儒家的“八条目”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讲“内修己身”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讲“外治家国”的。

C.儒家推崇集体精神、担负家国天下,道家崇尚个体意志、追求超脱世外,因此儒家比道家在哲学上境界更高、影响力更大。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承袭着儒家学说的智慧基础,又融入了社会主义的时代需求,具有承前启后的价值导向,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查看答案

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语文课堂上,老师在讲到“分享”一词时,说:“‘分享’,词典上解释为‘与他人分着享受、使用、行使’。大家对‘分享’是如何看待的呢?”

学生甲:“我觉得,分享可以让生活更美妙。懂得分享,快乐会加倍,忧伤会减半。”

学生乙:“分享有时候会带来更多痛苦,像祥林嫂一样不断向‘关心’她的人诉说阿毛的故事,却换来更多的嘲讽。”

学生丙:“并非所有东西都应该分享。大到国家,小到公司,都有自己的核心机密,它们都有最严密的保护措施,不会轻易分享。”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最近网上冒出一句流行语,“这是一个看脸的社会”。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个人而言,好的容貌可以让自己更受欢迎,带来更多好处,但是①        ,它不是才能,更不是德行。单纯以相貌作为评价标准,会造成人们对主流价值和核心精神品质的忽视。         ,那样即使你外表不够出众,但你有很高的涵养,或者有很强的进取心和自信心,这在外貌上会赋予你一种气质和风貌,同样具有很大的人格魅力。对公众舆论来说,对美丽的欣赏如果变成纵容,任由浮躁的“看脸”蚕食价值观念和社会风气,那么我们所创造的未来,③      

 

查看答案

“批注”就是写下自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体会,是阅读后对文本内容的归纳、鉴赏、挖掘和整理。请参照事例,自选角度,给《装在套子里的人》选段写一条批注,要求语言简洁流畅。

示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他演讲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的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

批注:简笔勾勒,表现先生办事认真,学问和书法的修养都很好。表达了作者对先生的敬重。

《装在套子里的人》

他老是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事实上他所教的古代语言,对他来说,也就是雨鞋和雨伞,使他借此躲避现实生活。

批注: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美术片”造型主要取材和借鉴中国古代壁画、民间年画、舞台戏曲、庙宇泥塑等的人物形象、道具设计。角色造型或富丽堂皇,追求形式感很强的“装饰风格”,                                            ,场景也是平面的,动作设计(表演)自然也不能同真实生活一样了。

①因为运用了中国绘画中散点透视、高远法则、分层、留白等技法和原理

②而是创造出一个完全不同于真实物理空间的、适合平面形象活动的平面空间

③或简约洗练

④中国传统动画的场景设计不是真实立体空间的再现

⑤追求轻松随意的“写意风格”

⑥角色造型是平面的

A.④②③⑤①⑥

B.③⑤①④②⑥

C.④②③①⑤⑥

D.③⑤⑥④②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