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蔡京字元长,兴化仙游人。登熙宁三年进士第,调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蔡京字元长,兴化仙游人。登熙宁三年进士第,调钱塘尉、舒州推官,累迁起居郎。使辽还,拜中书舍人。时弟卞已为舍人,故事,入官以先后为序,卞乞班京下。兄弟同掌书命,朝廷荣之。

京每为帝言,今泉币所积赢五千万,和足以广乐,富足以备礼,于是铸九鼎,建明堂,修方泽,立道观,作《大晟乐》,制定命宝。大兴工役。两河之民,愁困不聊生,而京僴然自以为稷、契、周、召也。又欲广宫室求上宠媚,召童贯辈五人,风以禁中逼侧之状。贯俱听命,各视力所致,争以侈丽高广相夸尚。

子攸、壝、绦,攸子行,皆至大学士,视执政。帝七幸其第,赉予无算。命坐传觞,略用家人礼。厮养居大官,媵妾封夫人,然公论益不与,帝亦厌薄之。

宣和二年,令致仕。六年,以朱勔为地,再起领三省。京至是四当国,目昏眊不能事事,悉决于季子绦。凡京所判,皆绦为之,且代京入奏。每造朝侍从以下皆迎揖呫嗫耳语堂吏数十人抱案后从由是恣为奸利窃弄威柄骤引其妇兄韩梠为户部侍郎。媒糵密谋,斥逐朝士,创宣和库式贡司,四方之金帛与府藏之所储,尽拘括以实之,为天子之私财。宰臣白时中、李邦彦惟奉行文书而已,既不能堪。兄攸亦发其事,上怒,欲窜之,京力丐免,特勒停侍养,而安置韩梠黄州。未几,褫绦侍读,毁赐出身敕,而京亦致仕。方时中等白罢绦以撼京,京殊无去意。帝呼童贯使诣京,令上章谢事,贯至,京泣曰:“上何不容京数年?当有相谗谮者。”贯曰:“不知也。”京不得已,以章授贯,帝命词臣代为作三表请去,乃降制从之。

京天资凶谲,舞智御人,在人主前,颛狙伺为固位计,始终一说,谓当越拘挛之俗,竭四海九州之力以自奉。帝亦知其奸,屡罢屡起,且择与京不合者执政以柅之。京每闻将退免,辄入见祈哀,蒲伏扣头,无复廉耻。见利忘义,至于兄弟为参、商,父子如秦、越。

(节选自《宋史·奸臣传·蔡京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每造朝/侍从以下皆迎揖/呫嗫耳语堂吏数十人∕抱案后从由是∕恣为奸利∕窃弄威柄∕骤引其妇兄韩梠为户部侍郎

B.每造朝/侍从以下皆迎揖/呫嗫耳语∕堂吏数十人∕抱案后从∕由是恣为奸利/窃弄威柄/骤引其妇兄韩梠为户部侍郎

C.每造朝侍从以下/皆迎揖/呫嗫耳语堂吏∕数十人抱案后从∕由是恣为奸利∕窃弄威柄骤引∕其妇兄韩梠为户部侍郎

D.每造朝侍从以下∕皆迎揖呫嗫耳语∕堂吏数十人∕抱案后从由是∕恣为奸利∕窃弄威柄∕骤引其妇兄韩梠为户部侍郎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稷、契、周、召都是古代的有名的贤臣。其中稷,指后稷,周朝始祖,教民耕种,被认为是我国农耕业的始祖;周公则留下了“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佳话。

B.大学士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学士最早是指那些在学读书的贵族子弟,后来逐渐变成官名和文人学者的泛称。

C.致仕,旧指交还官职,即辞官。致仕制度,即官员的退休制度,是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典籍中习见的“致事”“下车”“告归”“乞骸骨”等,也都指的是“还禄位于君”。

D.兄弟为参、商,指的是兄弟不合睦。参星与商星,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古人以此比喻彼此对立,不和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京与他的弟弟蔡卞同在朝廷为官,蔡卞任中书舍人在先,按惯例,举行朝会入宫时应该排名在蔡京前面,但蔡卞报告朝廷,要求排位在蔡京之后。

B.蔡京第四次掌权,老眼昏花不能办事,政事都由他的小儿子蔡绦处理,蔡绦恣意为奸,窃弄威权,连他的哥哥蔡攸也揭发他的罪行。

C.白时中等上书请罢蔡绦以动摇蔡京的地位,蔡京毫无退意。皇上让童贯去令他上章辞官,蔡京不得已,把辞职的章奏交给童贯,皇上命词臣代他做辞职三表,于是,皇上降诏同意。

D.蔡京专门迎合皇帝的心思来谋求巩固地位,他对皇帝说,不必拘泥流俗,应竭尽四海九州的财力来满足自己享乐。皇帝也知道他的奸诈,不为他所动,并选与他不合的人执政来牵制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又欲广宫室求上宠媚,召童贯辈五人,风以禁中逼侧之状。

②帝七幸其第,赉予无算。命坐传觞,略用家人礼。

 

1.B 2.C 3.D 4.①(蔡京)又想扩大宫室规模以求皇帝的恩宠,召童贯等五人,暗示说宫中狭窄简陋。(“广”1分,“辈”1分,“风”1分,“禁中”1分,句子大意正确1分)②皇上七次到他家,赏赐不计其数。让他坐着与皇上饮酒,大致使用家人的礼仪。( “幸”1分,“赉予”1分,“无算”1分,“略”1分,句子大意正确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虚词(发语词、句末语气词、时间词等),借助句式,借助修辞(对偶、排比、顶针、反复等),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等。该题中判断动词是关键——“迎揖”“ 从”“ 引”。 【考点定位】要求对一段课外古文的全部或部分断句,能力层级为B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标点最根本的方法是多读多背,形成语感。有了一定的语感,读到该停顿之处,就会自然而然地停顿,不必苦思。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 2. 试题分析:该题考核文学常识。C项中,“下车”指官员刚到任。(下车:从车辆上下来。官吏到任。宪公祖下车以来,久沐德化,素怀瞻仰。——《歧路灯》)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易错警示】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一、人的称谓;二、古代职官;三、天文历法;四、古代地理;五、科举制度;六、风俗礼仪;七、饮食器用;八、音乐文娱;九、文史典籍;十、目录辞书;十一 古代军制。该题干中, B 、C项考核“古代职官”,D项考核“风俗礼仪”。 3.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D项,“皇帝也知道他的奸诈,不为他所动,”错,无中生有,原文中皇帝批准了蔡京大修宫殿的建议。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比如本题的D项,考生就应到文中找到相关内容,然后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即可发现,说法错误。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本题中,要掌握以下关键字词的翻译:(1)“广”1分,“辈”1分,“风”1分,“禁中”1分,句子大意正确1分;(2)“幸”1分,“赉予”1分,“无算”1分,“略”1分,句子大意正确1分。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蔡京字元长,兴化仙游人。考中熙宁三年(1070)进士,调任钱塘尉、舒州推官,多次升迁做到起居郎。出使辽国回来,被任命为中书舍人。此时他的弟弟蔡卞已是中书舍人,按规定,做官要以先后为序,蔡卞请求排位在蔡京之后,兄弟二人同时负责书写诏命,朝廷以此为荣。 蔡京常对皇上说,现今国家钱币多达五千万缗,和足以广乐,富足以备礼,于是铸九鼎,建明堂,修方泽,立道观,做《大晟乐》,制定命宝。大兴土木徭役。两河人民,愁困不聊生,而蔡京竟以稷、契、周公、召公自居。又想扩大宫室规模以求恩宠,召童贯等五人,暗示说宫中狭窄简陋。童贯等都听命于他,他们各显神通,争相以堂皇奢侈为得意。 蔡京的儿子蔡攸、蔡壝、蔡绦,蔡攸的儿子蔡行,皆官至大学士,观察执政。皇上七次到他家,赏赐不计其数。让他坐着与皇上饮酒,大致使用家人的礼仪。蔡京家的仆役有做大官的,陪嫁的婢女有封为夫人的,这样公论渐渐地不赞许他了,皇上也讨厌、看不起他。 宣和二年(1120),令他辞官退休。六年,凭朱勔的势力,再度起用蔡京为相。蔡京到此四次掌权,老眼昏花不能办事,政事都由他的小儿子绦处理。凡是蔡京所批,都是蔡绦所做,并替蔡京上奏。蔡绦每次上朝,侍从以下都拱手相迎,低声耳语,堂吏数十人,怀抱案卷跟在后面,于是他恣意为奸,窃弄威权,立即用他的妻兄韩木吕为户部侍郎。他们一起密谋,挑拨是非,陷害和驱逐朝士,建宣和库式贡司,各地的金帛及库藏,都被搜刮来充实它,作为天子的私财。宰相白时中、李邦彦只奉行文书而已,不久,蔡绦不能胜任其职。他的哥哥蔡攸也揭发他们,皇上大怒,想流放他们,蔡京极力请求免他的罪,皇上只令停他的俸养,但把韩梠贬到黄州。不久,革去蔡绦侍读,毁掉赐出身的诏令,蔡京也辞职。当时白时中等上书请罢蔡绦以动摇蔡京的地位,蔡京毫无退意。皇上让童贯去蔡京那儿,令他上章辞官,童贯到后,蔡京哭着说:“皇上为何不容京几年?一定是有人进了谗言。”童贯说:“不知道。”蔡京不得已,把辞职的章奏交给童贯,皇上命词臣代他做辞职三表,于是,皇上降诏同意。 蔡京天资凶狠狡诈,舞弄权术,以智慧控制别人,在皇帝面前,专门窥伺人主之意以求固位专宠,始终对皇帝说,不必拘泥流俗,应该竭尽四海九州的财力来满足自己享乐。皇上也知道他奸诈,故屡罢屡起,并选与蔡京不合的人为执政来牵制他。蔡京每当要被免职时,就去向皇帝哀求,跪地磕头,毫无廉耻。他见利忘义,以至于兄弟不合睦,如参、商二星;父子不相关,如秦、越二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照要求写一段话

材料一:《吕氏春秋·察微》曾记载,子路救了一个落水者,被救者后来送子路一头牛作为答谢,子路亦欣然接受。孔子知道后说:“鲁国人从此一定会救落水者了。”

材料二:山东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山东省见义勇为奖励和保护条例》。该条例除明确了见义勇为的界定范围,完善了确认程序以及奖励和保护的工作机制以外,还明确规定:见义勇为受益人应当对见义勇为人员及其家庭成员表达谢意,予以慰藉。对此,大家褒贬不一。

要求:①在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内发表见解;②观点鲜明;③字数8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

“这是你的战争!”

①昆明下着雪。红土地、灰校舍和那不落叶的树木,都蒙上了一层白色。几个学生从明仑大学校门走出,不顾雪花飘扬,停下来看着墙上的标语:“这是你的战争!This is your war!”

②前几天,学校举行了征调动员大会。盟军为中国抗战提供了大批新式武器和作战人员,由于言语不通,急需译员。教育部决定征调四年级男生入伍,其他年级的也可以志愿参加。

历史系教授孟弗之从校门走出,他刚上完课。无论时局怎么紧张,教学必须坚持到最后一刻。一起走的几个学生问:“做志愿者有条件吗?”弗之微笑答道:“首先是爱国热情。英语也要有一定水平,我想一个大学生的英语水平足够对付了。”他看着周围的年轻人。谁将是志愿者?他不知道。可是他知道那些挺直的身躯里跳动着年轻的火热的心。

④弗之走了一段路,迎面走来几个学生,恭敬地鞠躬。“先生,我们是工学院三年级的,愿意参加翻译工作。”弗之想说几句嘉奖的话,却觉得话语都很一般,只亲切地看着他们年轻而带几分稚气的脸庞,乱蓬蓬的黑发上撒着雪花,雪水沿着鬓角流下来,便递过一块叠得方整的手帕。一个学生接过,擦了雪水,又递给另一个,还给弗之时已是一块湿布了。

⑤雪越下越大了。弗之把那块湿布顶在头上,快步往回走。这时,一个年轻人快步跟上来,绕到前面,唤了一声:“先生。”弗之认得这人,中文系的,似乎姓蒋。他小有才名,文章写得不错,能诗能酒,也能书能画。“先生。”那学生嗫嚅着又唤了一声。弗之站住,温和地问:“有什么事?”蒋姓学生口齿不清地说:“现在四年级学生全部征调做翻译,我……我……”弗之猜道:“你是四年级?”“我的英文不好,不能胜任翻译。并且我还有很多创作计划……”“无一例外。”弗之冷冷地说,并不看他,大步走了。蒋姓学生看着弗之的背影,忽然大声说:“你们先生自己不去,让别人的子弟去送死!”弗之站住了,一股怒气在胸中涨开,他回头看那学生。学生上前一步:“只说先生是最识才的,叫人失望。”弗之转身,尽量平静地说:“你,你无论怎样多才,做人是不能打折扣的,一切照规定办。”弗之走得很慢,自觉脚步沉重,回到住处时,只见院子里腊梅林一片雪白。    

⑥此刻,弗之的外甥、生物系学生澹台玮正在萧子蔚老师的房间里。玮是三年级,但学分已够四年级。师生两人对坐在小木桌旁,讨论着生物学的问题。子蔚感到玮有些心不在焉,已有点猜到他的心思。待讨论告一段落,玮说:“先生,我要做的事是要和您说的。”子蔚微笑道:“不是商量,是通知?”玮道:“也是商量。”他停顿了一下,说:“我只觉得战场和敌人越来越近,科学变得远了,要安心念书似乎很难。”“可是你并不在征调之列。生物化学是新学科,需要人开拓,要知道得到一个好学生是多么不容易。我也很矛盾。”子蔚站起身,走到窗前。雪已停了,腊梅林上的雪已消了大半。玮也走到窗前,默默地望着窗外。过了一会儿,玮转身向着子蔚:“我会回来的。”“那是当然。”子蔚说。玮向子蔚鞠了一躬。子蔚向前一步,拉着他的手郑重地说:“我尊重你的决定。”玮再鞠一躬,走出房间,回头说:“先生,我去了。”子蔚默默地看着他下楼,又到窗前,看他出了楼门,沿小路往腊梅林中去了。 

(节选自长篇小说《西征记》,有删改,标题为选者所拟。)

1.文中第节师生问答的内容,与上下文的人、事叙写有何关联?

2.文中的手帕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情感活动?请具体说明。

3.孟弗之与蒋姓学生、萧子蔚与澹台玮的对话场景,对比鲜明,请从学生形象和对话情境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4.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查看答案

背诵默写

(1)《滕王阁序》中描写秋日傍晚美景的句子是“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

(2)《陈情表》中作者陈述家门衰微,缺少亲族朋友而孤单寂寞的句子是“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

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以不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伍员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曰:“盖是国也,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不足与举。”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许公不应,东南向而唾。伍员再拜受赐曰:“知所之矣。”因如吴。过于荆,至江上,欲涉,见一丈人,小船,方将渔,从而请焉。丈人度之,绝江。问其名族,则不肯告,解其剑以予丈人,曰:“此千金之剑也,愿献之丈人。”丈人不肯受曰:“荆国之法,得伍员者,爵执圭,禄万担,金千镒。昔者子胥过,吾犹不取,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伍员适于吴,使人求之江上则不能得也。每食必祭之,祝曰:“江上之丈人!天地至大矣,至众矣,将奚不有为也?而无以为。为矣而无以为之。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其惟江上之丈人乎?”

宋之野人耕而得玉,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野人请曰:“此野人之宝也,愿相国为之赐而受之也。”子罕曰:“子以玉为宝,我以不受为宝。”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

今以百金与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

《吕氏春秋·孟冬季·异宝》

【注】①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人。父奢兄尚均被楚平王杀害,后奔吴,佐吴王阖闾伐楚。

镒,古代重量单位。24两为一镒,一说20两为一镒。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我死,王封汝                则:如果

B.而越人信                      机:吉凶之兆

C.见一丈人,小船                刺:用篙撑

D今以百金与黍以示儿子          抟:捏成团

2. 以下句子和例句加横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王果以美地封其子,子辞

A我决起

B泉涓涓始流

C.举世非之不加沮

D天柱高北辰远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古人“以不受为宝”的一组是

①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         ②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 

③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               ④将奚不有为也?而无以为

⑤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               ⑥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

A.①

B.②

C.②

D① ③ ⑥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孙叔敖临终时告诫儿子“无受利地”,其子遵从父亲之意,请求王封给“名甚恶”的不利之地“寝之丘”,最终得以长久地拥有这片封地。

B.伍子胥从楚国逃亡到吴国的途中,一打渔老人不受高官厚禄的诱惑,帮助他渡过了长江。伍子胥将千金之剑献给老人,老人不肯接受。

C.司城子罕不接受宋国农夫献上的宝玉;贤者不取和氏之璧而取道德之至言。

D本文以历史事实、生活实例等为论据,夹叙夹议,从正反两面论证了“所宝者异”的道理。

5.把文言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2)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其惟江上之丈人乎?

3)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4)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

中国建筑的“文法”

梁思成

一个民族的建筑有它自己的构造规则或组合方式,如同语言的“文法”。中国建筑就具有特殊的“文法”。

我们的祖先在选择了木料之后逐渐了解了木料的特长,创始了骨架结构初步方法——中国系统的“梁架”。这以后他们发现了木料性能上的弱点,当水平的梁枋将重量转移到垂直的立柱时,在交接的地方会产生极强的剪力,那里梁就容易折断。于是他们用许多斗形木块的“斗”和臂形短木的“拱”,将上面的粱枋托住,使它们的重量一层一层递减集中到柱头上来。梁柱间过渡部分的结构减少了剪力,消除了梁折断的危机。这是一种“文法”,而斗、拱、梁、枋、椽、檩、楹柱、棂窗等,就是主要的“语汇”了。

斗和拱组合而成的组合物,近代叫做“斗拱”。至迟在春秋时代,斗拱已很普遍地应用。它不仅可以承托粱枋,而且可以承托出檐,增加檐向外挑出的宽度。《孟子》里就有“榱题数尺”之句,意思说檐头出去之远。这种结构同时也成为梁间檐下极美的装饰。可能在唐以前,斗拱本身各部已有标准的比例尺度,但要到宋代,我们才确实知道斗拱结构各种标准的规定。全座建筑中无数构成材料的比例尺度都以一个拱的宽度作度量单位,以它的倍数或分数来计算。宋时把每一构材的做法,把天然材料修整加工到什么程度的曲线,榫卯如何衔接等都规格化了,形成了类似“文法”的规矩。

中国建筑的“文法”还包括关于砖石、墙壁、门窗、油饰、屋瓦等方面,称作“石作做法”“小木作做法”“彩画作做法”和“瓦作做法”等。

屋顶属于“瓦作做法”。它是中国建筑中最显著、最重要、庄严无比、美丽无比的一部分。瓦坡的曲面、翼状翘起的檐角、檐前部的“飞椽”和承托出檐的斗拱,给予中国建筑以特殊风格和无可比拟的杰出姿态,这都是内中木构使然,因为坡的曲面和檐的曲线,都是由于结构中的“举架法”的逐渐垒进升高而成。盖顶的瓦,每一种都有它的任务,有一些是结构上必需的部分,略加处理便同时成为优美的瓦饰,如瓦脊、脊吻、重脊、脊兽等。

油饰本是为保护木材而用的。在这方面中国工匠充分地表现出创造性。他们使用各种颜色在梁枋上作妍丽繁复的彩绘,但主要的却用属于青绿系统的“冷色”而以金为点缀,所谓“青绿点金”。柱和门窗则只用纯色的朱红或黑色的漆料。这样,建筑物直接受光面同檐下阴影中彩绘斑斓的梁枋斗拱,更多了反衬的作用,加强了檐下的艺术效果。

至于建筑物之间的组合,即对于空间的处理,我们的祖先更是表现了无比的智慧。院落组织是中国建筑在平面上的特征。无论是住宅、官署、寺院、宫廷、商店、作坊,都是由若干主要建筑物,如殿堂、厅舍,加以附属建筑物,如厢耳、廊庑、院门、围墙等周绕联络而成一院,或若干相连的院落。这种庭院,事实上是将一部分户外空间组织到建筑范围以内。这样便适应了居住者对于阳光、空气、花木的自然要求,供给生活上更多方面的使用,增加了建筑的活泼和功能。数千年来,无论贫富,在村镇或城市的房屋没有不是组成院落的。一样,在一个城市部署方面,我们祖国的空间处理同欧洲系统的不同,主要也是在这种庭院的应用上。

1.下列对斗拱作用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整座建筑物无数构成材料的比例尺度,是根据它们相对于拱的宽度,按倍数或分数计算出来的。

B.用斗拱承托梁枋,是为了减缓梁枋直接压在木柱上所产生的剪力,以消除梁折断的危机。

C.斗拱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既可以用来承托梁枋和出檐,也可以用来装饰美化建筑物。

D.檐下彩绘的梁枋斗拱,在阳光的直接照射下,色彩显得更加绚丽,艺术效果格外强烈。

2.下列涉及中国建筑“文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如果说“彩画作做法”是中国建筑特有的一种“文法”,那么木柱和门窗上朱红或黑色的漆料,就应该是它的“语汇”。

B.中国建筑屋顶的辉煌,表面上出自瓦脊、脊吻、重脊和脊兽等的奇妙组合,实际上全都源自建筑物内部的木构。

C.盖顶的瓦,有一些具有双重功能,既能在结构上发挥作用,也能成为美化屋顶的饰物,如瓦脊、脊吻、重脊、脊兽等。

D.梁枋上妍丽繁复的彩绘,使用了各种颜色,主要的用属于青绿系统的“冷色”,并以金为点缀,这就是“青绿点金”。

3.下列对文章最后一段内容的理解和推断,准确的一项是

A.院落组织有主有次,主次分明,错落有致,显示了古代中国人在空间处理上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B.在中国,无论官署寺院还是住宅作坊,都是由若干主、辅建筑物按一定的布局规则组合而成的一个庭院。

C.把阳光、花木等引入到建筑范围内,打通内外,让居住者尽享无限空间带来的生趣,并使建筑更加活泼和适用。

D.数千年来,遍及中国的构型各异的建筑,从富丽堂皇的宫廷到简陋朴素的民居,无一不是同一结构的院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