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秋发庾岭① 汤显祖② 枫叶沾秋影,凉蝉隐夕晖。 梧...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

秋发庾岭①

汤显祖②

枫叶沾秋影,凉蝉隐夕晖。

梧云初暗霭,花露欲霏微。

岭色随行棹,江光满客衣。

徘徊今夜月,孤鹊正南飞。

①作者上书抨击朝政,触怒权贵,被贬为徐闻典史,此诗写于赴任途中。②汤显祖(1550—1616),汉族,江西临川人。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

1.请简要分析诗歌前两联的写景角度和意境特点?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孤鹊”这一意象。

 

1.首联以枫叶转秋、蝉声渐隐,从视听角度点明了节令时间,烘托出萧瑟凄清的氛围;颔联远眺树影、暮霭徐徐升起,近看江花带露,在夕阳中渐趋迷蒙。从远近角度进一步渲染出暗淡苍凉的江南秋景。 2.①“孤鹊”体现了愁苦与茫然。②作者以“孤鹊”自喻。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伤感。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包含两问,一问是写景角度,包括远看、近看等,一问是意境特点,因其为秋天,又有凉蝉等意象,所以关键词应为凄清。找准意境特点的前提是找准意象。本诗首联中枫叶、凉蝉从视听角度写秋天,颔联梧云、花露从远近角度写。用枫叶、凉蝉、梧云、暗霭等意象,渲染萧瑟凄凉的秋景。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写景角度,是诗歌赏析中常考内容,包括修辞手法和描写手法。修辞中常用手法包括:比喻、夸张、拟人、对比、反衬、对偶等。描写手法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又包括:视听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色彩运用、远近高低不同角度等;侧面描写包括:反衬、烘托。 意境要通过所描绘的景物特点分析作者的心情。本题中枫叶转秋、蝉声渐隐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写出萧瑟凄清的氛围;树影暮霭、江花带露又运用远近角度写出暗淡苍凉的秋景。 2. 试题分析:孤鹊这一意象,给孤独、凄清的感觉,而这也正是作者的内心的写照。所以这一意象也是作者的借物抒怀。关键词是自喻。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鉴赏诗歌的形象,是诗歌赏析的必考题目。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实物载体。古典诗歌的形象一般包括三部分:人物形象(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景物形象(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事物形象(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鉴赏形象可以从这几方面回答:要在开头点出诗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如果诗歌运用到了一些艺术手法,也可以概括所使用的描写手法。概括出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涵的作者情感。本诗中“孤鹊”给人的总体感受是孤寂茫然的,根据注释,联系作者的创作背景,又是诗人自己的主观感受,可见“孤鹊“是诗人自己的形象,再写上情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祖无择,字择之,上蔡人。进士高第。历知南康军、海州,提点淮南广东刑狱、广南转运使,入直集贤院。时拟封孔子后为文宣公,无择言:“前代所封曰宗圣,曰奉圣,曰崇圣,曰恭圣,曰褒圣;唐开元中,尊孔子为文宣王,遂以祖谥而加后嗣,非礼也。”于是下近臣议,改为衍圣公。

庆历间,出袁州。自庆历诏天下立学,十年间其敝徒文具,无命教之实。无择首建学官,置生徒。郡国弦诵之风,由此始盛。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加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进学士,知郑、杭二州。

神宗立,知通进、银台司。初,词臣作诰命,许受润笔物。王安石与无择同知制诰,安石辞一家所馈不获义不欲取置诸院梁上安石忧去无择用为公费,安石闻而恶之。

熙宁初,安石得政,乃讽监司求无择罪。知明州苗振以贪闻,御史王子韶使两浙,廉其状,事连无择。子韶,小人也,请遣内侍自京师逮赴秀州狱。苏颂言无择列侍从,不当与故吏对曲直,御史张戩亦救之,皆不听。及狱成,无贪状,但得其贷官钱、接部民坐及乘船过制而已。遂谪忠正军节度副使。安石犹为帝言:“陛下遣一御史出,即得无择罪,故知朝廷于事但不为,未有为之而无效者。”寻复光禄卿、秘书监、集贤院学士,主管西京御史台,移知信阳军,卒。

无择为人好义,笃于师友,少从孙明复学经术,又从穆修为文章。两人死,力求其遗文汇次之,传于世。以言语政事为时名卿,用小累罪放弃,讫不复振,士论惜之。

(选自《宋史•祖无择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安石辞/一家所馈不获/义不欲/取置诸院梁上/安石忧去/无择用为公费

B.安石辞一家所馈/不获义/不欲取/置诸院梁/上安石忧/去无择用为公费

C.安石辞/一家所馈不获/义不欲取/置诸院梁上/安石忧/去无择用为公费  

D.安石辞一家所馈/不获/义不欲取/置诸院梁上/安石忧去/无择用为公费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高第考中了进士而且名次名列前茅。高第是源于汉代的太学的考试制度,把考试最优者排成四等由太学推荐给政府然后授予官职。

B.出袁州 知: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是中国古代的地方官职名。州郡最高行政长官。

C.权知开封府 权知: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管理、监督知府官员的一种政治机构。

D.进学士 学士:最早出现在周代,是指读书的子弟,后来演变成官名和有学问的人及文人学者泛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廷想封孔子的后人为文宣公,祖无择认为唐代已封孔子为文宣王,现在再把祖先的谥号加封给后代不合礼制。于是朝廷让亲近之臣商议此事,最后改封孔子后人为衍圣公。

B.庆历年间,祖无择出任袁州知府,他针对实际情况,设立学府,广招学员,使该郡形成了诵读的良好风气。后来他又升任龙图阁直学士、郑州知州、杭州知州等职。

C.祖无择因小事与王安石不和,王安石当政后,就暗示负有监察之责的官员专查祖无择的罪状。后来祖无择因苗振贪污受牵连,虽查无实据,却被贬为庶民。

D.祖无择年少时跟从孙明复、穆修学习,后来把他们的遗作汇编成书,使之在世上流传。但因为小的缺点被罗列成罪而遭弃用,从此再也没有振作起来,士人为他惋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明州苗振以贪闻,御史王子韶使两浙,廉其状,事连无择。

(2)及狱成,无贪状,但得其贷官钱、接部民坐及乘船过制而已。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陶渊明的这一声清啸,引得林泉激荡,岩穴来风,千载之下尚令人追慕不已。其实,这并非陶渊明有卓异之处,而是因为隐逸文化实在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翼,它不仅存在于传统文化的深处,而且以一种潜隐的方式存在于现实生活的深处。

如果从传说中的巢父、许由算起,中国的隐逸传统应与民族的文明史几乎同源,隐士亦不下万余人,有文献记载、事迹可考的就有几千人。中国隐逸文化的源头应当追溯到孔子。孔子当然不是隐士,甚至还明确反对过隐逸,但他的思想里却隐含着许多隐逸成分,中国后来的许多隐逸思想就是由此发展而来的。孔子终生都在宣扬、推行和维护代表儒家文化理想的“道”,但他还提倡“无道则隐”。不仅如此,他还进一步提出明哲保身、存身以成仁等观点,作为他隐居求志、待时而动的必要补充。

庄子则是中国隐士的正牌祖先,他不仅本人是大隐士,而且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中国的隐逸理论。他否定一切世俗的功名利禄,使之不扰于心,并进一步卸除了一切社会责任,使自己成为一种纯粹的自我存在。这还不够,他不仅要隐身,更重要的是要隐心,通过艰苦的修炼,彻底荡除喜怒哀乐的情绪,即使“大浸稽天”也不感到潮湿,“大旱金石流”也不感到炎热,由纯粹的自我存在升华到了纯粹超然的精神存在。这样,庄子就什么也不依靠,做到了真正纯粹的“逍遥游”。庄子的隐逸思想是一种面对社会精神牢笼的觉醒,对封建政治意识形态一直起着强烈的破坏作用,经过封建士大夫和隐士的发扬,这一思想基本上是作为积极因素而发挥作用的。

儒道两家的融合互补为传统的隐逸文化奠定了基础。到了汉代,由于政治意识形态的统一和巩固,隐士几乎没有生存的空间,就出现了以东方朔为代表的朝隐,它体现了传统隐逸文化的初期特征:注重现实功利;魏晋时期,随着大一统政治意识形态的解体,出现了林泉之隐,它更多地体现出传统隐逸文化中精华的一面;由于唐代的包容性,反而使得隐逸文化很难找到自己的位置,于是出现了具有浓厚的实用色彩的中隐;至宋代,整个传统文化走向内倾,注重精神超越的酒隐就应运而生了。明清时期的壶天之隐既是传统隐逸文化的总结,也是传统隐逸文化的衰落。

应当说,没有士人就没有中国的古代社会,而隐士则是士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其中最优秀的组成部分。在此必须指出的是,隐士是一个复杂的概念,绝不仅仅指那些啸傲山林而不问世事的人,更重要的是指隐逸传统、隐逸文化,凡是具有浓郁的隐逸意味的人在此都应被当作隐士来看待,因为隐逸思想使他们升华了人格,丰富了社会价值。隐士人格的强劲的辐射力和隐逸文化的强劲的张力使任何板结顽固的社会土壤都不能不为之松动,从而为历史文化灌注新鲜的活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隐逸文化实在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翼,所以因归隐田园而成为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影响很大,千百年来一直令后人追思敬仰。

B.中国的隐逸传统应当与民族的文明史差不多同源,隐士人数相当多,著名的隐士也不少,传说巢父、许由是中国早期的两位大隐士。

C.孔子终生都在宣扬、推行和维护代表儒家文化理想的“道”,中国后来的许多隐逸思想就是由此发展来的,因此,中国隐逸文化的源头应当追溯到孔子。

D.中国隐士的正牌祖先是庄子,原因有两个,一是庄子本身就是大隐士,二是他全面而系统地提出了中国的隐逸理论。使人们由纯粹的自我存在升华到了纯粹超然的精神存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隐士人格有强劲的辐射力,隐逸文化有强劲的张力,这两种力量会使任何板结顽固的社会土壤变得松动,从而为历史文化注入新鲜的活力。

B.隐士是士阶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一般指啸傲山林和不问世事的人,从隐逸文化的角度看,凡是具有浓郁的隐逸意味的人都应当被看作隐士。

C.隐心的含义是通过艰苦的修炼,彻底荡除了喜怒哀乐,升华到了纯粹超然的精神存在,什么也不依靠,做到了真正纯粹的“逍遥游”。

D.隐身的含义就是使一切世俗的功名利禄不能干扰内心,并进一步卸除一切社会责任,使自己在天地间成为一种纯粹的自我存在。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的隐逸思想是一种面对社会精神牢笼的觉醒,他的目的就是要有力地反对封建政治意识形态,经过封建士大夫和隐士的发扬,他的思想基本上是作为积极因素而发挥了强烈的破坏作用。

B.孔子不仅提倡“无道则隐”,而且还进一步提出明哲保身、存身以成仁等观点来作为他隐居求志、待时而动的必要补充,这其实是孔子构建了一套积极入世者的处世策略。

C.传统隐逸文化以儒道文化的融合互补为基础,它不仅存在于传统文化的深处,而且以潜隐的方式存在于现实生活的深处,所以,分析本民族的隐逸文化传统对了解中国人的精神内核是必要的。

D.因为不同的时期有特定的社会环境,所以不同时期的隐逸文化会呈现出各自的独特之处,汉代的朝隐注重现实功利,唐代的中隐具有浓厚的实用色彩,宋代的酒隐则更注重精神的超越。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说:微笑是一种神奇的电波,它会使别人在不知不觉中同意你;微笑具有神奇的力量,它能在谈笑间化解成见。在一次盛大的宴会上,一个平日对卡耐基很有意见的商人在角落里大肆抨击卡耐基。当卡耐基站在人群中听到他高谈阔论的时候,他还不知道,这使得宴会主人非常尴尬,而卡耐基却安详地站在那里,脸上挂着微笑。等到抨击他的人发现他的时候,那人感到非常难堪,卡耐基的脸上依然堆着笑容,走上去亲热地跟他握手,好像完全没有听见他讲自己的坏话一样。后来,此人成了卡耐基的好朋友。

看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经历或感受,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这则邀请函有几处语言表达不得体,请找出三处并加以改正。

邀请函

贵校第五届艺术节将于4月15日——20日举行。我们向教育系统的各位领导、教师及各位家长、校友发出鼎力邀请。届时,您会欣赏到花的绽放,舞的优雅;您会聆听到琴的悠扬,歌的高亢。这里洋溢着青春的激情,激荡着创造的魅力;这里是心灵驰骋的原野,这里是放飞梦想的蓝天。

同行在热情相邀,孩子在期待,母校在召唤,恭候您的惠顾!

                                                              ×××中学

                                                            2016年3月15日

 

查看答案

请根据例句,仿写两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如果你是鱼儿,那快乐就是一汪清清凉凉的水;

如果你是小草,那快乐就是一束暖暖香香的阳光;

如果你是    ,那快乐就是                  

如果你是    ,那快乐就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