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放眼远眺,从船边缓缓...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放眼远眺,从船边缓缓向后移动的群山,熟悉得如同自己手心的掌纹。                                      。这就是阿里的山,这也是阿里成为“世界屋脊的屋脊”的缘由。

①它们也曾经是锋芒毕露的险峻、千姿百态的奇丽

②仿佛这是它们一成不变的模样

③现在,山顶的浑圆展现着群山历经的万年风霜、亿年沧桑

④然而我知道,在地壳残酷折叠,把特提斯海变成山峦的那一刻

⑤山脚下山体细胞的堆积则证实了高原的演变

⑥浑圆的山峦稳稳端坐在如象足般硕大的山脚上

A.⑥②④①③⑤

B.①③⑤④⑥②

C.⑥①③⑤④②

D.①③⑥⑤②④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连贯题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解答此题,②中的“它们”指代⑥中的“山峦”,且②中的“一成不变”照应⑥中的“稳稳端坐”,故⑥②相连;④①联系紧密,说地壳变化,与⑥②的不变形成对比;③⑤由过去说到未来,并与后面的句子相接。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考生应按照如下步骤操作:1.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2.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3.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4.抓语境。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高昂或低沉,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色彩渲染而完成的。在同一段文字中,这种基调、气氛、色彩要保持一致。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如本题②中的“它们”指代⑥中的“山峦”,且②中的“一成不变”照应⑥中的“稳稳端坐”,故⑥②相连;④①联系紧密,说地壳变化,与⑥②的不变形成对比;③⑤由过去说到未来,并与后面的句子相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2015年6月1日,《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正式实施,其控烟力度被认为是目前国内与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最为接轨的一部地方性法规。

B.韩国《朝鲜日报》称,借着团聚活动这股东风,韩国民主党议员文在寅呼吁尽快举行南北首脑峰会,并要求成立“朝野跨党派协商组织”,讨论统一问题。

C.湖南卫视明星亲子互动节目《爸爸去哪儿》自开播以来,众多粉丝除了关注五对父子的一举一动之外,也为节目组设置任务出谋划策。

D.梨不仅味道清甜,还有药用价值,它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碘等成分就具有维持细胞组织的健康状态的作用。

 

查看答案

依次在下列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任务重、工期紧、条件艰苦是水电建设的显著特性,对此,征战江河数十载,在水电站建设中屡建战功的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的员工早已                 

(2)依据职称的评定标准,教师们将注意力从正常的教学中转移了出来,时间久了,自然会对这套标准带来的戕害                  。当他们从这套标准中不断受益,就更难自觉做出反思和批判。

(3)看着自然保护区随意丢弃的塑料袋、竹签和啤酒瓶,再看看环卫工人疲惫的身影,记者心里很不是滋味:禁止烧烤的标牌在不断增加,可就是有那么一些人                  ,自觉自律真就这么困难吗?

A.习以为常    习焉不察    熟视无睹

B.习焉不察    习以为常    熟视无睹

C.熟视无睹    习焉不察    习以为常

D.习以为常    熟视无睹    习焉不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

严歌苓:厚积薄发不事雕琢

金涛

葱柏林回到北京,严歌苓的生活一下子忙碌起来了。在国外,她会经常到森林里走一走,很幸福,很享受;每天读两个小时书,一星期在家看两三部电影。一回到国内,读书和看电影的时间都没了。“就晚上睡觉前读一会儿书,很糟糕。”严歌苓说。

厚积薄发不事雕琢

在严歌苓的电脑桌上,经常放着一本李商隐的诗集。电脑开机前的空闲里,严歌苓会翻开诗集读上一段,虽然她和李商隐的语言风格有很大差别,但严歌苓觉得这可以使她进入一种很美的意境。“平常读好的语言,包括英文,总是在给我营养。作家要不断地被陶冶,学的语言越多越好,别人语言中总会有自己语言中没有的养分,也可以从古文和现代文字中吸取大量养分。”

作为一位非常高产的作家,严歌苓说自己的创作就是厚积之后的瞬间爆发。“依靠谷歌、百度,现在人人都可以一分钟变成学者,但这样了解知识很害自己。想了解西方文化,就要读原著,不一定是看小说,还可以看一些政论、哲学书籍等,然后去思考。这样知识就在血液里生长,一旦有知识长进生命中,看问题,想故事,进而表述这个故事,和临时抱佛脚的知识是完全不一样的。创作要厚积薄发。”

严歌苓小说讲述的故事大都发生在中国,但她却有着国际视野。“在更广阔的坐标上去看,哪怕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可能都会不一样。”在小说《金陵十三钗》中,她讲述了一个救赎的故事。“风尘女子在拯救女孩子的同时,还在救赎自己。一种柔弱生命对一种更柔弱生命的保护,一种被世俗认为低贱的生命通过这样一种保护变得宝贵。”改编成电影后,原著的基本精神依然没有改变。“这种精神是普世的。”严歌苓说,现在国际上非常重视中国的文化现象,《金陵十三钗》一下子就卖了20多个国家的版权。

创作时是支燃烧的蜡烛

作家出版社最近推出了严歌苓的新作《陆犯焉识》,书中有很多是关于严歌苓爷爷的。“陆焉识的前半生就是我爷爷的影子。我从小就对爷爷很着迷,他是我们家的骄傲。那么年轻就出国留学,16岁上大学,会多种语言,博闻强记,25岁读完博士,40岁自杀。这个人对我来讲太精英了。这样的精英好像是活不下来的。但后来我发现他可能跟我一样有狂躁症、忧郁症,因为燃烧得特别快,不能睡觉,创造力极高,很多时候都在写作、都在工作、都在思考,然后高到浪峰的时候哗一下就跌下来了。因为到浪峰的时候基本是一个蜡烛有很多捻子在燃烧,很多夜睡不着觉。睡不着觉,脑子里就发生化学转换,产生很黑暗的东西,感觉就完了,开始厌世……”

为了写好这本以爷爷为原型的书,严歌苓从美国国会图书馆找出了爷爷在美国读书时的硕士论文、博士论文,还看了当代人的传记。费正清主编的《剑桥中华民国史》严歌苓也非常爱读。“特别厚的两本。下册讲辛亥革命后的历史,特别好。看了这些东西以后我知道爷爷当时应该是个什么样的人。”

不过在严歌苓的记忆中,爷爷的故事依然支离破碎,少之又少。因此她写小说,必须要靠大量的想象力去添枝加叶。“我这个人还有一种病态,疯狂地想象,特别是只有这么不多的几篇素材时,要把它们黏合起来、丰富起来、立体化起来,对我来讲非常开心。如果讲的太具体了,我就觉得被绑住了,不知道该怎么取舍。”

不能把发现自己当成第一主题

写历史是严歌苓小说一个共同的特点,而对于现实生活,她似乎无暇顾及。“我做不到把当今的个人生活、把发现自己当成写作的第一主题。我的脑子已经被太多重大的、还没搞清楚的历史上的追问所占据,我还在一直追问,在不依不饶。我写出来的东西,西方人必然要经过一道语言的翻译,再经过一道文化背景的翻译,还要经过当时特定历史环境的翻译,有好几层,难怪人家翻译不好。”

不过,严歌苓觉得中国当代年轻的作家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在她看来,现在的作家像韩寒、郭敬明,已经不再有他们那一代人的负担。年轻作家关注个人的生命、个人的成长、个人的苦闷,个人就是一个宇宙,这个宇宙是全世界都会共同关注、都会懂得的宇宙。“他们写作的优势在于对个人的探索与发现。这个主题是全世界的同龄人都在做、作家都会有的共同命题。年轻的作家不去讲‘文革’、三年自然灾害,外国人不懂那个时期生活形成的特定术语。现在青年作家考虑的问题如就业、购房、环保等正和西方青年作家逐渐靠拢,相似的环境下产生了类似的文学命题,这也造成他们情感表达的接近,文学不与世界接轨也得接轨。所以我觉得他们是非常幸运的一代人。”

文学不应高高在上

严歌苓天生对故事敏感,喜欢听故事,尤其是民间的故事。 “生活中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和细节,编造不出来,也想象不出来。所以有时我会搜集这些东西。《第九个寡妇》是我听到的故事,《小姨多鹤》也是我听到的故事,都是朋友给我讲的。”

但严歌苓并不苛责听故事或看故事的人。“现在人们大概只能集中注意力一两分钟,小说很容易失去读者。所以故事怎么写、怎样进行、怎样开端,需要一定技巧,不能说读者素质太差根本看不进我的书,这种傲慢对今天的读者是行不通的。要运用最好的文字写故事,把自己的见解和超越故事的信息传达给读者。”

(摘选自2011年11月29日《中国艺术报》)

1.下列对文章的有关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像她的祖父一样,严歌苓也具有极高的创造力,而且也因为创作时过于专注和投入使自己陷入无法自拔的狂躁忧郁之中。

B.严歌苓可以自由地穿梭于不同文化之间,这使得她可以站在国际的视角上看问题,使她的作品更具有普世的精神。 

C.严歌苓的有些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改编后的影视剧基本上保留了原著的思想风格。

D.严歌苓在柏林的生活安闲惬意,可以读很多书,这不仅给她进行文学创作提供了充足的思考时间,也可能激发了她的创作灵感。

E.作为一个知名而高产的作家,严歌苓能够清醒的认识自己。她认为不能把发现自己当成创作的第一主题,这是韩寒等年轻作家不具备的特点。

2.严歌苓的创作是如何做到厚积薄发的?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

3.严歌苓认为中国当代年轻的作家是非常幸运的一代人,请结合文章分析其原因。

4.有人说文学是生活的再现,有人说文学是想象的艺术,你对此有何看法?请结合严歌苓作品《陆犯焉识》的创作加以探究。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

长发短缨

田洪波

21岁的孙凤英加入抗联队伍那会儿,一条麻花似的大辫子长至腰间,油旺旺,黑亮亮的。

她原是宣传小分队的成员,随着战事吃紧就混编到四支队来了。对此孙凤英相当得意:俺也是抗联正规军了!

的确,正规军的孙凤英有枪了。

枪是短枪,而且孙凤英还扎上了绑腿,走起路来飒爽英姿。

每天行军途中,孙凤英总不忘唱上几句《小鬼子把门》什么的。

她嗓音清细,战士们听着脸上都一扫阴霾和疲惫。

可惜好景不长,有一天她的歌声被从营地上下来的一位营长听到了。

营长围着孙凤英转了两三圈,把孙凤英转毛了,小脸通红不知营长要干什么。

“你以为这是在舞台上吗?去,把你的辫子给我剪了!”营长突然发起怒来。

有几个女兵吓得吐了下舌头,拉起孙凤英就走。孙凤英张了张嘴想告诉营长,我这辫子可是留了20来年!可末了,她看了看冲她直摇头的同伴,只是咬紧了嘴唇,什么也没说。

孙凤英不情愿地被剪成短发了。剪成短发的孙凤英不可抑制地一个人坐在光秃秃的树桩上好顿哭。许久,才把头猛地一甩,继续冲女伴们扬起那张青春的脸说笑。

孙凤英还是那个爱唱歌的孙凤英,只是歌词换了:红旗飘飘在半天空/  好似草堆落火星/ 妇女姐妹入抗联/ 长发剪成短缨缨……

孙凤英好像天生不知道什么愁事,哪怕子弹从她耳边穿过!

战事紧,可每次打完仗孙凤英都不忘化化妆。用烧过的火柴杆儿、细树枝儿,或者把大红纸蘸点水洇一洇,往脸上、眉上、唇上轻轻一抹、一描、一勾,一个妩媚无比的孙凤英就出现了……对一些女伴的狐疑,孙凤英干脆搬出营长的话给挡回去——咱们是正规军。正规军就要有正规军的样子!把个女伴噎得眼直翻白。孙凤英却仰天大笑,开心无比。

起始,战士们累了还能听孙凤英亮亮嗓子。可仗越打越激烈,孙凤英就长时间没有尽情亮嗓子的机会了。不过,除了唱歌,孙凤英还懂一点医护常识,也会把饭烧得很香,于是后来,孙凤英的角色就杂了,甚至缝缝补补,浆浆洗洗的活儿也常被她揽下来。

就是在那会,孙凤英与副支队长刘老顺走到了一起。孙凤英有个被战士称为“百宝囊”的背兜,什么药包、天剪,补衣的碎布、针线等等,用场大着哩。可偏偏就让刘老顺给看在眼里了,就隔三差五找孙凤英,一来二去,两人就有了那层意思。

是营长作主,给他们两人在营地上举行了婚礼。

婚后月余,郭塌子战役便打响了。

郭塌子战役,是抗联三团伤亡最惨重的一次。尽管有战士在撤退过程中一直注意倒着走,在走过的脚印上撒上辣椒面,破坏敌人狼犬的嗅觉,奈何敌人还是步步紧逼,穷追不舍。

于是在一个黄昏,六营的战士们撤到了山峰陡峭的七星峰。

再往前走已经没有路了,而两岸悬崖相距约两米左右。营长指挥众人一个个跳过去,但轮到孙凤英这儿卡壳了——她身上背着铁锅和铁桶,还有那个永远不离身的“百宝囊”。

把东西都扔了!营长当机立断。

我不!孙凤英第一次顶撞起营长。

营长瞪圆了眼睛。

孙凤英也不瞅他,把“百宝囊”摘下来递给了刘老顺,你先过去,你过去再接应我。刘老顺伸手要摘她的锅,但孙凤英挡住了,锅在我在!说时还冲刘老顺一笑。可是你?刘老顺有点急了。

少废话!孙凤英狠狠瞪刘老顺一眼。

无奈,刘老顺只好咬牙跳了过去,然后揪心扯肺地等着孙凤英跳。孙凤英几次试跳都没成功。刘老顺见状,干脆和战士们砍断了旁边的桦树搭向对岸,让孙凤英小心爬过来。孙凤英爬到一半,系铁锅和铁桶的麻绳突然断了,铁锅和铁桶落入悬崖的巨大声响惊起一群山鹰。

被惊扰的还有敌人。眼见孙凤英快要爬到对岸了,这时,一声枪响,孙凤英掉下了深渊,只留下刘老顺撕心裂肺的哭喊——凤英,凤英……

1.下列对文章的有关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去,把你的辫子给我剪了”、“突然发起怒来”、“瞪圆了眼睛”等交代,一方面说明营长对部下要求严格,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营长态度蛮横,带兵方法简单粗暴。

B.作者善于运用细节刻画人物,“营长围着孙凤英转了两三圈”、“小脸通红”、“吓得吐了下舌头,拉起孙凤英就走”等细节描写使人物群像更显鲜活,场景更加生动。

C.小说写营地歌声,写抗联战士的爱情,写女战士就地取材描眉化妆,这些描写是为了淡化残酷的战争氛围,增加作品的诗意,彰显人性的美好。

D.抗联战士用了很多办法力图摆脱敌人但未能如愿,最终无奈撤到陡峭的七星峰。如果上级能够未雨绸缪,周密筹划,局面就不会如此被动。

E.小说前半部分对故事的结局进行了充分的铺垫,且这些铺垫与故事悲壮的结局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进一步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2.小说在刻画孙凤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3.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题“长发短缨”的含意。

4.小说结尾写到孙凤英的牺牲与“抗命”有关。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                            

(2)《荆轲刺秦王》中,易水诀别时,荆轲悲壮的唱词是                                    !”

(3)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一诗经过大段的反复回旋,最后境界顿开,用                                    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乐观和自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