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题目。 中国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 1903年春,川沙...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题目。

中国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

1903年春,川沙小学举行开学典礼,这是黄炎培教育生涯的发端。作为校长,黄炎培只尽义务,不领薪水。他还亲自上讲台,每天讲课3小时。在他的努力下,这所小学办得如火如荼,人们以自己的孩子能入川沙小学为荣。

1906年,黄炎培创办了浦东中学。从设计蓝图到监督施工,黄炎培都冲在第一线。所有教师的遴选、聘用,都由他把关、拍板。黄炎培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提出了“勤、朴、诚”人生修养三要点。革命家张闻天、文学家叶君健、物理学家王淦昌、翻译家卞之琳、教育家夏坚白、会计专家潘序伦、历史学家范文澜、导演谢晋以及蒋介石的两个儿子蒋经国、蒋纬国,都曾就读于浦东中学。该校在当时享有“北南开,南浦东”的盛誉。

辛亥革命后,黄炎培任江苏省教育司长,在充分的调查研究基础上,拟出了科学、严谨、可行的《江苏今后五年间教育计划书》,全力以赴进行落实,使得江苏省很快成为中国最有成就的省份,为教育界树立了楷模。

黄炎培从中国的实际需要出发,在国内外进行多方考察。1914年2月,他以《申报》记者身份在安徽、江西、浙江考察教育,历时95天,写成《黄炎培考察教育日记》第一集。同年9月,他又到山东、北京、天津考察教育,历时36天,写成《黄炎培考察教育日记》第二集。1915年,他又随中国实业考察团在美国考察了25个城市52所学校,历时三个月,广泛接触各界人士(包括总统威尔逊、大发明家爱迪生),尤其注重考察美国的职业教育。1917年,他还到日本、菲律宾考察,历时两个月。黄炎培由此获得了“中国教育界的徐霞客”的美誉。黄炎培考察的重大收获是更加肯定了职业教育的战略意义,他下定决心要在中国大力推行职业教育。1917年5月6日,中华职业教育社在上海正式成立,黄炎培担任办事部主任。职教社诞生以后,逐渐形成一个完整、宏大、有机的体系,它的触角伸展到许多领域,成果之丰硕,实属罕见。光是一个中华职业学校,从1918年创立到1952年被轻工业部接管,培养毕业生多达7000人,其中不乏名人,包括数学家华罗庚、社会活动家徐伯昕、经济学家顾准、演员秦怡等等。

在长期致力于职业教育实践的基础上,黄炎培不断地发展、深化着自己的职业教育思想。

黄炎培于1913年发表《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批判封建教育脱离生产的弊病,提倡教育与学生生活、学校与社会实际相联系,倡导重视实物教学、直观教学。这篇文章是黄炎培对于自己教育主张的第一次系统阐述,成为黄炎培职业教育的理论雏形。

后来,在实用主义基础上,黄炎培进一步提出了“大职业教育主义”,即办职业教育必须联络和沟通教育界和职业界,参与全社会的活动和发展,积极地寻求职业教育对于外部环境的适应。至此,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基本成熟。

黄炎培的教育思想散发着浓厚的平民气息。他认为,社会的组成,以人民为基本和主要的力量。要使社会健全,必先注意人民的教育。黄炎培崇尚简朴生活。他从不添置家产,卧室就是会客室。国难当头之时,黄炎培要求职教社同志勤俭节约,不浪费一滴水一度电,用过的信封还要使用背面。抗战胜利后,职教社总社迁回上海,由于国统区物价飞涨,民不聊生,黄炎培不得不卖藏书、字画以资生活。杜月笙听说了,送来两千大洋资助他,黄炎培却把这笔数目不小的钱全部捐给了职教社,自己依旧卖字。

黄炎培的朋友江恒源,曾经用“侠骨慈肠、锦心绣口”一语评价他。对此评价,黄炎培当之无愧。终其一生,他淡泊从容地面对人世沧桑,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在他的心中居于重要地位的永远是国家、人民、职业教育。他用一生的执著追求和光辉事业,完美地诠释了“利居众后,责在人先”八个字。

(选自《从中小学讲坛成长起来的杰出人物》,有删改)

【相关链接】①黄炎培始终如一地将爱国主义灌输于日常教导之中。中华职业教育社章程的第一条是:“同人认此为救国家救社会唯一方法,矢愿相与始终也。”②黄炎培始终秉持一个坚定的志向:拒不做官。北洋政府两次任命他为教育总长,他坚辞不就,矢志不渝,埋首教育事业。③黄炎培先生的爱国思想、民主思想和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的思想,贯穿在他一生的业绩之中,是很值得传诸后人的。(孙起盂1988年11月6日题词)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黄炎培创办的浦东中学,正因为有张闻天、叶君健、王淦昌、卞之琳、蒋经国、蒋纬国等名人在那里就读,所以该校享有“北南开,南浦东”的盛誉。

B.1914年以后,黄炎培历时多天,在国内外进行了多方考察,他的考察都是从中国的实际需要出发,了解各地职业教育发展状况。

C.黄炎培获得“中国教育界的徐霞客”的美誉,是因为他不但经常深入各地考察,而且善于根据考察见闻写出自己的考察日记。

D.《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批判封建教育不让人从事农业生产的弊病,是黄炎培对于自己教育主张的第一次系统阐述。

E.黄炎培的一生对职业教育倾注了无数心血,他认为兴办职业教育可以拯救国家和民族,他也因而成为中华民族职业教育的伟大先驱。

2.黄炎培在教育实践中有哪些重大贡献?请简要概括。

3.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黄炎培的人格魅力在生活和工作中有许多体现,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1.C E 2.①创办了川沙小学、浦东中学;②拟出《江苏今后五年间教育计划书》使得江苏省成为当时中国最有成就的省份;③成立了中华职业教育社;④培养了大批人才。(答对1点得2分,答对任意3点即可得6分) 3.①实用主义。提倡教育与学生生活、学校与社会实际相联系,倡导重视实物教学、直观教学;②大职业教育主义。办职业教育必须联络和沟通教育界和职业界,参与全社会的活动和发展,积极地寻求职业教育对于外部环境的适应;③平民化。黄炎培认为,社会的组成,以人民为基本和主要的力量。要使社会健全,必先注意人民的教育。(1点2分,意思对即可) 4.①爱国主义。办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就是拯救国家;②生活简朴。从不添置家产,不浪费一滴水一度电,用过的信封还要使用背面;③淡泊名利。北洋政府两次任命他为教育总长,坚辞不就;④利居众后,责在人先。在川沙小学时,只尽义务,不领薪水。亲自上讲台讲课;创办浦东中学时,从设计蓝图到监督施工,都冲在第一线。所有教师的遴选、聘用,都要亲自把关、拍板;抗战后,把杜月笙资助自己的两千大洋,全部捐给了职教社,自己依旧卖字生活。(每点2分,共8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此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由选项可知,分析时,应根据对文章内容、手法、风格的理解,仔细辨识选项的表述与文本的区别,A项强加因果;B项到各地是了解教育情况,到美国是注重考察职业教育;D项,“封建教育不让人从事农业生产”不准确。所以选CE。 【考点定位】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易错警示】对于传记类文本阅读题,命题人在设置多项选择题时,往往从多个角度来设置陷阱,以增加迷惑性,答题时,要在整体感知与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的设置,从内容、人物精神、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结构等角度来分析。根据选项内容,在原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信息源,要把所有的信息源全部找到;其次要把选项与原文材料进行比较,找到两者表达的信息是否完全一致,核实选项是否完整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信息。对于有多个信息源的选项,要辨别选项是否全部概括了所有信息。例如选项A就犯了强加因果的错误。 2.此题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题干“在教育实践中有哪些重大贡献”的提示,从文本中找出相应的答题区域,然后提炼性的概括作答。读后可知,答题区间在第1.2.3.5段,由第1.2段可以概括出“创办了川沙小学、浦东中学”;第3段可以概括出“拟出《江苏今后五年间教育计划书》,使得江苏省成为当时中国最有成就的省份”;第5段可以概括出“成立了中华职业教育社”“培养了大批人才”。组织答案时,要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归类概括。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指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对信息的辨别、挑选和对信息进行转换、组合、概括的过程。解答“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着手:1.确定筛选整合标准。认真分析题干要求,明确筛选、整合信息的标准,即要求筛选、整合文章的哪一个或几个方面的内容,是有关情节的还是人物的,是有关情感的还是有关结构的等等。例如本题,就要根据答题区域1.2.3.5段,根据语段的提示性语句提炼出来组织答案。 3.此题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概括的能力。答题时,要抓住“教育实践”“特点”在文本中找准答题区间,注意关注每个段落的段首和段尾句,筛选相关信息,然后再整理归纳。例如,他提倡教育与学生生活、学校与社会实际相联系,倡导重视实物教学、直观教学,其特点可概括为“实用主义”。他积极地寻求职业教育对于外部环境的适应,体现了他的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他认为社会的组成以人民为基本和主要的力量,要使社会健全,必先注意人民的教育,这体现了他平民化的职业教育思想。以此类推即可。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指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对信息的辨别、挑选和对信息进行转换、组合、概括的过程。 解答“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着手: 1.确定筛选整合标准。认真分析题干要求,明确筛选、整合信息的标准,即要求筛选、整合文章的哪一个或几个方面的内容,是有关情节的还是人物的,是有关情感的还是有关结构的等等。 4.这是一道有关人物形象和人物精神的探究题,解答此题,可抓住人格魅力一词,从生活和工作中去寻找其具体表现,例如,在生活上,黄炎培从不添置家产,不浪费一滴水一度电,用过的信封还要使用背面,这是他生活简朴的人格魅力。在工作上,他办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就是拯救国家,这还是他爱国主义精神的人格魅力。北洋政府两次任命他为教育总长,他坚辞不就,这是他淡泊名利的人格魅力。以此类推,再从事例中可概括出 “利居众后,责在人先”等方面概括作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定位】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技巧点拨】在实用类文本阅读命题中,对传主人物形象和人物精神的考查是近年来的常考点,解答此类题,应根据传主在文本中的具体生活事例和工作成就,结合着文本中对传主的议论性评价性的语句或引用的名人名言等侧面衬托的内容来探究传主的人物精神。答题时,要注意结合着具体内容分析作答,不可笼统概括。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梦里有你

罗威刚要出门,接到一个电话:“罗威啊,我是李台阳。好,我马上就过来。”

罗威想:和李台阳这么多年没联系了,自己刚升职,莫不是……

门铃响了,门开处,伸进一个乱蓬蓬的脑袋,一只黑色的塑料袋子“嗵”地放在地板上。罗威说:“是台阳啊,快请进。”

坐在沙发上,罗威递烟给李台阳。李台阳抽出一支,凑在鼻子上闻闻,说:“罗威,你混得不错啊。”

“听说你要来,特地去超市买的。”罗威用打火机给他点烟。

李台阳嘻嘻一笑,放下烟,说:“那么破费干吗?我早戒了,那东西耗钱。”

罗威说:“那就吃些水果吧。”

李台阳也不客气,抓了个苹果,边吃边环顾房子,说:“你这房子够气派啊。”

罗威说:“我是‘负翁’一个,现在每月还在还房贷呢。”

李台阳说:“你们夫妻俩都是白领阶层,这钱来得容易,债也还得快。哪像我们,能吃饱饭,不生病,孩子上得起学,就上上大吉了。”

罗威想,这像是要借钱的开场白吧。他说:“是啊,现在,谁都活得不容易。”

李台阳说:“你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打小就知道,你将来肯定比我活得有出息。”

罗威说:“哪里哪里,也是混口饭吃吧。”

李台阳正色道:“你这样说就不对了,人要知足,对吧?”然后,又开起玩笑:“你可不要犯错误啊。”

两人聊起童年时的事儿,说到小时候的邻居谁离婚了,谁出国了,谁还是那么一副臭脾气,一聊聊到快中午,李台阳还是没说他来的目的。

罗威说:“台阳,咱们去外面馆子吃吧,边吃边聊。”

李台阳说:“今天肯定不吃了,我答应老婆回家吃饭的。”仍然继续刚才的话题。

罗威见他一直不提正事,又没有走的意思,想到自己下午还有个会,又不好意思催促,心里便有些七上八下起来,心想可能李台阳不好意思自己提出来,便说:“台阳,你还在摆地摊吗?不如找个固定的工作,做保安什么的,收入也比那强啊。”

李台阳说:“我不喜欢做保安,我倒是想过自己租个门面,这样总比被城管赶来赶去强。”

罗威说:“城管大队的人我倒是认识,你今后有什么麻烦的话,我可以帮忙。”

李台阳拍了一下罗威的肩膀,说:“兄弟,有你这句话,说明我没有白惦记你。十多年了啊,你还是这般热心肠。好,我高兴,真是高兴啊。”边说边站了起来。

罗威说:“吃了饭再走。”

“老婆还在家等着我呢。好,我走了啊。”

听着李台阳“嗵嗵”的脚步声一路下去,罗威低头看了看地板上的黑袋子,打开来一看,原来是自己小时候最喜欢吃的鱼籽干。

罗威不知说啥好,忽然觉得自己特俗。

楼梯口又传来“嗵嗵”的脚步声,好像是李台阳的。罗威想:可能刚才他没勇气说出口,就冲这一袋子鱼籽干,不管他提啥要求,自己一定想办法。

打开门,果然是李台阳,尴尬的脸上都是亮晶晶的汗珠。他不好意思地说:“你们这个小区像个迷宫,我绕来绕去总找不到大门。”

罗威说:“瞧我这粗心,应该陪你下楼去的。”说着,便和李台阳下了楼。走到楼下,李台阳去开自行车锁,那辆车和李台阳一般灰不溜秋、尘头垢面。

罗威问:“你是骑车来的?”他知道李台阳住在西城,从那骑车到他这儿,起码要一个小时。

李台阳说:“是啊,骑惯了。”

罗威说:“台阳,你有啥困难只管开口,我能帮的一定帮你。”

李台阳说:“没啥事,就想来看看你。”

罗威说:“多年咱都没联系了,你今天上门一定有事。你只管说,别开不了口。”

李台阳看看罗威,似下了决心说:“我说出来你可别生气。”

见罗威点头,李台阳说:“我昨晚做了一个梦,梦见你得了重病,很多人都围着你哭。这一醒来,我心里就七上八下的,连地摊都不想摆了。知道你混得好,我也不想打搅你了。可这梦搅得我难受,连我老婆都催我来看看你,看你气色这么好,我就放心了。唉,梦呗,我这人还真迷信。”

罗威的眼睛红了,他一把抱住李台阳,说:“兄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罗威一直猜李台阳来访是有求于自己,因为他刚升了职,而且自己的生活水平比李台阳高,他有些嫌弃李台阳,想赶快打发他走,而李台阳却浑然不知。

B.李台阳和罗威是童年时的好朋友,李台阳给罗威带来他“小时候最爱吃的鱼籽干”,可以看出李台阳虽然与罗威多年没有联系,可是一直没有忘记他。

C.罗威想知道李台阳来访的原因,可是李台阳只是和他叙旧事闲谈,于是罗威就故意说如果有困难,可以帮忙,目的就是弄清真相。

D.罗威喜欢用功利的心理和别人交往,文章中关于罗威的心理描写无一不生动地表现出他多疑世故、优柔寡断的一面,细腻地刻画出罗威微妙复杂的心理。

E.小说以“梦里有你”为题,既在情节上照应李台阳梦见罗威这件事,也在主题上暗示人们对纯真的人性、情谊的怀念与渴盼,可谓言浅意深。

2.“罗威不知说啥好,忽然觉得自己特俗。”这句话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3.小说中的李台阳具有怎样的性格?请简要概括分析。

4.小说的语言、结局很有特色,请结合原文进行分析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挥斥方遒。(《沁园春·长沙》)

(2)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雨巷》)

(3)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荆轲刺秦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

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联系全诗,简要分析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

2.本诗在写景上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选择其中的两种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周昌者,沛人也。秦时为泗水卒史。及高祖起沛,击破泗水守监,于是周昌自卒史从沛公,沛公以周昌为职志。从入关,破秦。沛公立为汉王,以昌为中尉。尝从击破项籍。以六年中封昌为汾阴侯。

昌为人强力,敢直言。昌尝燕时入奏事高祖方拥戚姬昌还走高祖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于是上笑之,然尤惮周昌。及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之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之,莫能得,而周昌廷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既罢,吕后侧耳于东厢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是后如意为赵王,年十岁,高祖忧万岁之后不全也。赵尧侍高祖,高祖独心不乐,悲歌,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赵尧进请问曰:“陛下所为不乐,非为赵王年少,而夫人与吕后有郤邪?备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自全乎?”高祖曰:“然,吾私忧之,不知所出。”尧曰:“陛下独宜为赵王置贵强相,及吕后、太子、群臣素所敬惮乃可。”高祖曰:“然!吾念之欲如是,而群臣谁可者?”尧曰:“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坚忍质直,且自吕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惮之。独昌可。”高祖曰:“善。”于是徙昌为赵相。

高祖崩。吕太后使使召赵王,其相周昌令王称疾不行。使者三反,周昌固为不遣赵王。于是高后患之,乃使使召昌。昌既征,高后使使召赵王,赵王果来。至长安月余,饮药而死。周昌因谢病不朝见,三岁而死。﹙节选自《史记·张丞相列传》﹚

1.下列语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太子几废                  微:软弱的

B.而戚夫人与吕后有邪?           郤:不和睦

C.备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自      全:保全

D.陛下独宜为赵王贵强相         置:安排

2.下列各项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昌尝燕时入奏事/高祖方拥戚姬/昌还走/高祖逐得骑/周昌项问曰

B昌尝燕时入/奏事高祖/方拥戚姬/昌还走/高祖逐得骑/周昌项问曰

C昌尝燕时入奏事/高祖方拥戚姬/昌还走/高祖逐得/骑周昌项/问曰

D昌尝燕时入/奏事高祖/方拥戚姬/昌还走/高祖逐得/骑周昌项问曰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昌为人耿直,敢于直谏,终使高祖放弃了“改立太子”的打算。

B.汉高祖刘邦是一个不拘小节、以社稷为重、处处为国着想的君王。

C.周昌坚决反对立赵王为太子,高祖死后,他却极力维护赵王安全。

D.赵王如意被吕后执意召至长安,饮药而死,吕后消除了心头之患。

4.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之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之,莫能得,而周昌廷争之强。

(2)高祖崩。吕太后使使召赵王,其相周昌令王称疾不行。使者三反,周昌固为不遣赵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

《刺客列传》与《游侠列传》写的都是侠肝义胆、急人所难、为知己者死的侠义之士。他们最为可贵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奋斗,不为名利而改变志节,不为权贵而放弃操守,在他们的心目中,“义”才是至高无上的。他们本着“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的为人准则,坚守自己的独立意志,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无怨无悔。

《刺客列传》中以荆轲为代表的义士,思想境界虽有高下、阔狭之分,但他们视道义高于生命、“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的优秀品质令司马迁大加赞扬。豫让宁可让自己承受涂厕之辱、漆身吞炭之苦,也要采取他认为最正当的方式,不惜牺牲生命为智伯报仇;聂政为完成严仲子所托,最后竟“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荆轲为捍卫自己的尊严帮助燕太子丹刺杀秦王,而使自己走上了不归路。

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这样表现朱家的侠义:“终不伐其能,歆其德,诸所尝施,唯恐见之。振人不赡,先从贫贱始。家无余财,衣不完采,食不重味。”他“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私”的助人为乐精神已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为了体现郭解的侠义,司马迁则不厌其烦地列举了数例。郭解姐姐的儿子被杀害的事例,说明了郭解明善恶、辨是非的正直;邻里从傲视他到“肉袒谢罪”的改变,说明了郭解以德服人的豁达……

《史记》中的侠义之士是有着真正作为“人”的意义上的独立意志与高尚人格的。

《刺客列传》中的义士,所作所为均是为报答知遇之恩。“士为知己者死”是他们最高的道德标准与行为准则。专诸与公子光、豫让与智伯、聂政与严仲子、荆轲与燕太子丹……他们不是仆与主、臣与君的隶属或等级关系,也不是雇佣或利益交换关系,他们是平等的。专诸、豫让、聂政、荆轲等的壮举不是为了获利,也不是为了谋权,完全是因为他们得到了一份信任、一份赏识、一份重托,就因为这份厚重的情谊,他们愿意赴汤蹈火,他们明知走上的是一条不归路,却无怨无悔,视死如归。

《游侠列传》中的游侠,就是在社会底层的平民中敢于坚持自我、敢于对抗强权、敢于对抗卑鄙与丑恶的侠士与义士,他们因为不代表统治者,所以没有名分,故而被称作“游侠”。正因为如此,他们的意志不受名分与职责所限,当然也就没有了统治者意志的羁绊;他们的行为不因权势而改变,因为他们既不弄权也不接受权势的约束;他们的操守不因利益的诱惑而改变,因为他们“急人之难,甚己之私”。

侠义之士的人格是独立的、高尚的,但在那样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却因此而注定成为悲剧。《刺客列传》中的刺客,为报知遇之恩,便心甘情愿地去冒险。专诸受公子光所托去刺杀吴王僚。专诸的行刺行动是他高尚人格的悲壮表现。豫让、聂政、荆轲的刺杀行动无一不是如此,他们的人生选择又是惊人的相同,原因就在于他们有着相同的人格基础——悲剧人格。

《游侠列传》中的游侠,他们没有显赫的权势,甚至所为有悖统治者的规矩,但却比为官者更坦荡磊落、重情重义。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是与传统的礼法、虚伪的道德相对抗的表现;“义不苟合当世”,是绝不为了官爵俸禄而改变个人的品格、操行的坚守。而这样的游侠,其所作所为却偏偏是违犯当时的法律法规的。可见,游侠们高尚的人格、独立的意志与统治者的专制统治相违背,这也注定了他们的人生悲剧,其人格注定是悲剧人格。郭解为御史大夫公孙弘所害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选自《<史记>侠义之士的独立意志与悲剧人格》,有删改)

1.下列关于《史记》中对“侠义之士”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侠义之士具有侠肝义胆、急人所难、能为知己者死的精神。他们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奋斗,坚持操守,不改志节。

B.侠义之士奉行言必信、行必果、不惜死的为人准则。他们有着真正作为“人”的意义上的独立意志与高尚人格。

C.在义士眼里,道义和生命总是都一样珍贵,“士为知己者死”是他们最高的道德标准。他们为报答知遇之恩视死如归。

D.游侠们高尚的人格、独立的意志与统治者的专制统治相违背,这注定了他们的人生悲剧,其人格注定是悲剧人格。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游侠列传》中的游侠,如专诸、豫让等,虽没有权势,但他们坦荡磊落、重情重义,不为名利而改变志节,不受权势约束。

B.从朱家的急人所难而不矜其功的处世方式,足可以看出朱家是一位“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私”的助人为乐的侠士典型。

C.侠士、义士的人格是独立的,也是高尚的,有着相同的人格基础,但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却注定了他们的人生悲剧。

D.荆轲为捍卫自己的尊严帮助燕太子丹刺杀秦王,他明知走上的是条不归路,却无怨无悔,在死亡面前大义凛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济穷救急”是游侠之“义”,“报答知遇之恩”是刺客之“义”。他们对道义的尊崇得到了司马迁的极力赞扬。

B.游侠没有显赫的社会地位,没有名分,但他们却坚持自我、敢于对抗现实中的卑鄙与丑恶,他们不代表统治者,代表的是社会底层的平民。

C.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义不苟合当世”的所作所为与当时的统治阶级的法律法规是相违背的,这是他们不受统治阶级欢迎的原因。

D.侠义之士的思想境界都非常高,专诸、豫让、聂政、荆轲、朱家等人对当时社会的道德风尚,以及现代人的思想觉悟都有很大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