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19分)。 何真,字邦佐,东莞人。少英伟,好书剑。元至正初,为河源县...

文言文阅读(19分)。

何真,字邦佐,东莞人。少英伟,好书剑。元至正初,为河源县务副使,转淡水场管勾,弃官归。元末盗起,真聚众保乡里。十四年,县人王成、陈仲玉作乱,真赴告元帅府。帅受赂,反捕真。逃居坭冈,举兵攻成,不克。久之,惠州人王仲刚与叛将黄常据惠。真击走常,杀仲刚。以功授惠阳路同知、广东都元帅,守惠州。海寇邵宗愚陷广州。真以兵破走之,复其城。擢广东分省参政,寻擢右丞。赣州熊天瑞引舟师数万欲图真,真迎之胥江。天大雷雨,折天瑞舟樯,击走之。广人赖以完。先是真再攻成,诛仲玉而成卒固守。二十六年,复围成,募擒成者,予钞十千。成奴缚成以出。真予之钞。缘海叛者皆降。时中原大乱,岭表隔绝,有劝真效尉佗故事者,不听。

屡遣使由海道贡方物于朝。累进资德大夫、行省左丞。洪武元年,太祖命廖永忠为征南将军,帅舟师取广东。永忠至福州,以书谕真,遂航海趋潮州。师既至,真遣都事刘克佐诣军门上印章,籍所部郡县户口兵粮,奉表以降。永忠闻于朝,赐诏褒真日:“朕惟古之豪杰保境安民以待有德若窦融李勣之属拥兵据险角立群雄间非真主不屈此汉唐名臣于今未见。尔真连数郡之众,乃不烦一兵,保境来归,虽窦、李奚让焉。”永忠抵东莞,真帅官属迎劳,遂奉诏入朝。擢江西行省参知政事,且谕之日:“天下分争,所谓豪杰有三:易乱为治者,上也;保民达变,知所归者,次也;负固偷安,身死不悔,斯其下矣。卿输诚纳土,不逆颜行,可谓识时务者。”真顿首谢。在官颇著声望,尤喜儒术,读书缀文。已,转山东参政。四年命还广东,收集旧卒。事竣,仍莅山东。九年致仕。

(选自《明史·何真传》,有删改)

【注】尉佗,公元前218年,奉秦始皇命令征岭南,略定南越。秦亡后,汉高祖封其为南越王。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兵攻成,不            克:取胜

B.真之胥江                迎:迎接

C.易乱为者,上也          治:安定

D.卿输诚纳土,不颜行      逆:抗拒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朕惟古之豪杰保境/安民以待/有德若窦融李勣之属/拥兵据险/角立群雄间/非真主不屈/此汉唐名臣/于今未见

B.朕惟古之豪杰/保境安民/以待有德/若窦融李勣之属/拥兵据险/角立群雄间/非真主不屈此/汉唐名臣于今未见

C.朕惟古之豪杰/保境安民/以待有德/若窦融李勣之属/拥兵据险/角立群雄间/非真主不屈/此汉唐名臣/于今未见

D.朕惟古之豪杰保境/安民以待/有德若窦融李勣之属/拥兵据险/角立群雄间/非真主不屈此/汉唐名臣于今未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真从小喜欢读书,又善击剑,有正义感。元末盗贼蜂起,他因此弃官返乡,组织地方武装,保卫乡里。

B.何真有智谋,善作战,屡立战功。他击败黄常,收复惠州;击败海寇邵宗愚,收复广州;击败熊天瑞,保全了广州。

C.何真忠于朝廷元朝末年,中原大乱,他虽用兵岭南,依然不辞路远,屡次进贡于朝廷,官至资德大夫、行省左丞。

D.何真识大局,不愚忠。他深知元朝大势已去,为让他治下的广东免于战乱,百姓得以安定的生活,主动归顺明太祖。

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中原大乱,岭表隔绝,有劝真效尉佗故事者,不听。

 

(2)尔真连数郡之众,乃不烦一兵,保境来归,虽窦、李奚让焉。

 

 

1.B 2.C 3.A 4.(1)当时中原大乱,岭外(与中原)交通隔绝,有人劝何真效仿尉佗旧事,(他)没有听从。(2)你何真联合数郡民众,竟然没有烦劳一兵一卒,保全境域来归顺,即使窦融、李劫也不及你。 【解析】 1. 试题分析:B.“真迎之胥江”大意理解是“”,可见“迎”是“迎战”之意。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文言断句要先确定句子大意,本句大意理解是“朕想到古代的豪杰,保卫境域,安抚民众,以期待有德的人。像窦融李劫之类,率兵据险,卓然立于群雄之间,不是真主不屈服,这些汉唐名臣,如今没有见到”。 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A项“元末盗贼蜂起”并非他弃官的原因。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文言翻译要先确定考点,本题涉及的考点有①“岭表”岭外、“效”效仿、“故事”旧事。②“连”联合、“烦”烦劳、“让”比不上。解决了这些考点,再在补充省略成分的基础上翻译整句,要使翻译的句子语意通顺。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文言翻译】何真,字邦佐,东莞人。少年英俊奇伟,喜好读书舞剑。元至正初年,任河源县务副使,转任淡水场管勾,弃官归乡。元末盗贼四起,何真聚众保卫家乡。至正十四年,同县人王成、陈仲玉作乱,何真到元帅府告发。元帅受贿,反而逮捕何真。何真逃跑,率部众占据坭冈,发兵攻打王成,没能取胜。过了很久,惠州人王仲刚与叛将黄常据守惠州。何真赶走黄常,杀死王仲刚,因功绩授予惠阳路同知、广东都元帅,镇守惠州。海寇邵宗愚攻陷广州。何真率兵打败赶走他,收复广州,因而擢升广东分省参政,不久擢升右丞。赣州熊天瑞率水军几万人图谋对付何真,何真在胥江迎战。天降大雷雨,打断熊天瑞船上的桅杆,何真打败赶走他。广州人靠何真得以保全。在此之前,何真两次攻打王成,讨伐陈仲玉而王成兵士坚守,至正二十六年,又围攻王成,招募能擒获王成的人,奖给钞币十千。王成的奴仆绑缚王成出城。何真就给他钞币。沿海叛乱者都投降。当时中原大乱,岭外(与中原)交通隔绝,有人劝何真效仿尉佗旧事。(他)没有听从。多次派使者由海道向朝廷贡奉土产。积功迁升至资德大夫、行省左丞。洪武元年,太祖任命廖永忠为征南将军,率水军攻取广州。廖永忠到福州,用书信告谕何真,于是航海直驱潮州。军队到后,何真派都事刘克佐到军营门献上印章,登记所属郡县户口兵粮,奉上书表投降。廖永忠上报于朝廷,太祖赐诏书褒奖何真说:“朕想到古代的豪杰,保卫境域,安抚民众,以期待有德的人。像窦融李劫之类,率兵据险,卓然立于群雄之间,不是真主不屈服,这些汉唐名臣,如今没有见到。你何真联合数郡民众,竟然没有烦劳一兵一卒,保全境域来归顺,即使窦融李劫也不及你。”廖永忠抵达东莞,何真率官员属吏迎接慰劳,于是奉诏入朝。太祖擢升何真为江西行省参政知事,并且告谕他说:“天下纷争,所说的豪杰有三种。改变乱世为治世的,是上等。保护民众通晓事物变化、知道归顺谁的,是二等。依恃险阻,苟且偷安,丢了性命也不悔悟的,这是下等。你诚心归附,不抵拒王师,可称得上识时务者。”何真磕头致谢。居官声望颇为显著,尤其喜好儒家学说,读书作文。不久,转任山东参政。洪武四年,命他返回广东,收容集合以前的兵士。事毕,仍治理山东。洪武九年,辞去官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美国文化人类学者克利福德·吉尔兹曾提出著名论断:“法律是一种地方性知识。”法国启蒙思想家、法学理论奠基人孟德斯鸠在其名著《论法的精神》中试图从地理、宗教、民情、风俗中追寻法的精神。他们虽然都没有洞悉法最终根源于特定社会的经济物质条件,但都从德与法的关系角度,阐释了一个民族的德性惯习极大地影响到法的内容与形式。在这个意义上,德与法相互交融,德乃人们心中之法。

道德是人们心中的法律,法律是成文的道德。法律与道德相互促进与融合的成熟形态,即表现为法律信仰与法治观念,亦即形成法律至上的规则意识。法治成功的内在标志,是法律被民众所普遍尊重和信仰,而不是畏惧、忌惮法的强制力,即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于日常社会生活之中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引导并赢得“人心”,

法律与道德并非浑然一体。一般而言,国人擅长整体性和综合性思维方式,因而常常容易将道德与法律做一体性认识和处理,然后如太极八卦一般,讲究两者的相互转化。这也是中国古代法律道德化与道德法律化的根本原因之一。然而,现代社会,道德与法律相对分离,法律获得相对独立性和自足性,有助于形成适应现代工商业社会生活的法律体系、树立法律权威、构建现代法治国家。当然,在分析法律的相对独立性、看到法律与道德相对分离的同时,充分认识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一致性,对法治国家建设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法律与道德相对分离的命题,既解释了在社会稳定时期,法律可以作为相对独立的系统看待,又肯定了道德与法律的作用其实难以决然剥离。但是,当命题转向治国方略,亦即究竟是“依法治国”为主,抑或是“以德治国”为要,答案当然毫无疑问地指向前者。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主次有序,依法治国是主体,以德治国为辅助,这是由法律与道德自身属性所决定的。现代法律是高度建制化的制度性事实,具有确定性、可预测性和程序性特征,体现出适应现代社会的形式理性化和科层化的实践要求。相较而言,道德治理则可能陷入混沌的非技术化、非建制化和非程序化状态。总体来说,在当代复杂社会形态下,道德治理难以独自构成一种“治式”,无法提升至治国方略的层次。

需要强调的是,“法主德辅”绝非否定道德的作用,而仅仅是指在治国方略的层面上,法治更适合作为主体,也更应该成为主体,而以德治国是建构法治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具体战略。换句话说,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既是互为支撑的结合,也是主次有序的结合。法律与道德相对分离,法治与德治主次有序,但我们的认识和实践并不止步于此,而是为了最终获得更高层次的复归,形成良法善治的辩证统一体。

(节选自《道德与法律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光明日报》2015年04月,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克利福德·吉尔兹和孟德斯鸠看来,一个民族的德性惯习会极大地影响法的内容与形式。

B.法治成功的标志是法律被民众所普遍尊重和信仰,让民众逐步形成法律至上的规则意识。

C.树立法律权威、构建现代法治国家,法律应与道德相对分离,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独立。

D.现代法律具有的确定性、可预测性和程序性的特征使其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相关要求。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法律信仰与法治观念是法律与道德两者之间相互促进与融合的成熟形态的具体表现。

B.国人擅长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思维方式是造成中国古代法律道德化与道德法律化的重要原因。

C.建设法治国家既要看到法律的相对独立性,也要充分认识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一致性。

D.道德治理的非技术化、非建制化和非程序化状态等特征使它难以适应当代复杂的社会形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中国古代,道德与法律常常是浑然一体的;而现代法治国家却要求道德与法律相对分离。

B.现代法治国家表现为:法律的相对独立、法律与道德相对分离,同时,保持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一致性。

C.道德与法律虽难以决然剥离,但两者自身的属性决定了现代社会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主次之序。

D.依法治国绝非否定道德的作用,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才能形成良法善治,构建法治中国。

 

查看答案

作文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①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说:“每个人的生活同样也是一个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得要为他那个世界的存在而战斗。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这些平凡的世界里,也没有一天是平静的。”

你为保有自己的“世界”作出过怎样的努力和奋斗呢?请以“平凡世界中的一场‘战斗’”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细节真实、感情真挚,表达出对生活的态度和理解。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②前不久,人类首次直接探测到引力波,这个重大科学发现一经公布,有关引力波的科普文章火速抢占微信朋友圈。人们用各种方式来评说这一深奥、抽象的科学大发现。有人用《泰坦尼克号》男女主人公跳舞的视频说明引力波无处不在,有人说“发现引力波的难度就像在操场用显微镜找一个细菌细胞”,还有人说“哪怕我们所创造的一切都将化为灰烬,我们依然能知道宇宙初生的那个黎明,和宇宙最初灭亡的那个夜晚。我们将凭知识超越时空”……

要求:根据以上内容,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议论可叙述可抒情文体不限,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查看答案

微写作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央视大型文化益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于2016年2月12日开播,节目的宗旨是“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力求以诗词知识的比拼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请为主持人董卿写一短节目首播的开场白,要求体现节目宗旨,激发选手与观众的参与热情。

2月9日,网友曝光一张照片,56岁的六小龄童在北京台春晚节目候场时,为防穿帮,蹲伏于台侧良久,请写一段文字表达你观图时的感受,要求紧扣画面内容,感受具体真切。

满分5 manfen5.com

 

下面这首诗曾获2015年某省华文诗歌大赛一等奖。请写一段文字赞同或质疑评委的选择。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故乡

故乡真小

小得只盛得下

两个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小题

天下一轮春秋月

①当今世界,乱云飞渡,危机四伏,人类仿佛在踢一场找不到球门的球赛。怅然回首,那一瀑穿越了两千多年混沌、彷徨与苍凉的月华,从孔子诞生地尼山的上空静静地流淌下来,几分清朗,几分暖意。

②2500多岁的孔子老得像一尊雕塑,拱手静候在思想隧道的最幽深处。他比苏格拉底年长82岁,比柏拉图年长124岁,比亚里士多德年长167岁。这意味着,中国的孔子以领先西方思想源头“古希腊三贤”的脚步,接举了人类文明的圣火。

③孔子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④“和”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之一,“和谐社会”、“太平盛世”、“大同世界”,是历代儒家的共同理想,是中国梦的滥觞。以“和”为□,中华文明与其它文明友好接驳,没有古希腊文明进程中希波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暴风骤雨,没有罗马天主教十字军东征的腥风血雨,也没有欧洲“五月花”号的凄风苦雨;以“和”为□,儒家主张平等,反对使用武力,中华帝国曾成为调停纷争、震慑强梁,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以“和”为□,张骞出使西域,鉴真东渡扶桑,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路、唐蕃古道,丝绸之路、……海上生明月,儒香传万里;以“和”为□,中华文明雄峙瀚海,引渡异域文明的夜航,马可·波罗、利玛窦、遣唐使踏浪而来。“协和万邦”是共性的“最大公约数”,“和而不同”是个性的“最小公倍数”,如何求“和”,我们今天仍然要向孔子叩教。

⑤孔子是人类的慧根。他指点了中华文明的共有圆心,也开辟了世界文明的东方原点。孔子师先儒而有独创,集大成而有深造,尊古但不守旧,坚守却能应变,创新与包容的禀赋优势成就了儒学的博大精深。其后,孟子、荀子、汉唐经学、程朱理学……直至现代新儒,儒家文明蔚为大观。在东方,它传播到朝鲜、日本等地;在西部,它与佛教文明、伊斯兰文明相生相荣。大约400年前,《论语》等儒家经典就译为法文、英文、拉丁文,影响伏尔泰、马克思等一大批西方思想家;儒家思想在与外来佛教、基督教的碰撞中借鉴吸收,以超强的内敛能力、消化能力、同化能力和愈合能力,守住了中华文化的主流主体,为形成和接续世界文明作出了卓越贡献。

⑥近年来,西方一些机构评选“十大思想家”、“100位影响历史的人物”等,孔子或名列前茅或位居第一;一些国家矗立起孔子雕像,建立了儒学研究机构;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东门上方,孔子与犹太人先知摩西、古希腊政治家梭伦的雕像并列镶嵌以作为公平正义的象征;几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聚首巴黎,呼吁“以中国孔子的智慧帮助全人类应对21世纪的挑战”……

⑦面对差异与分歧、冲突与动荡,面对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灾难频仍、人道主义危机红灯频闪的当今世界,孔子的公平、博爱、和谐理念,能否成为人类的普世价值?蓊郁的儒家文明之树能否让躁动的心灵找到安栖的枝头?

⑧孔子是世界的,但首先是中国的。

⑨先秦时期,儒家学说只是受到某些统治者的亲睐,孔子也只是因为个人才干卓越而受到器重,其主张并没有成为当时的统治思想。他只是一勾新月,孤独地发着清辉,甚至是一炳烛光,只能照亮近处,温暖周围。

⑩但光芒自有力量,哪怕微弱。历代仕儒们坚韧不拔、锲而不舍,以微风细雨滋心润物的方式点化冥顽、教化苍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凝成古代君子的品格,塑成中华民族的性格,如长风浩荡,如丰碑凛凛。

两千多年来的时间打造出仁、义、礼、孝、德等诸多儒家元素,写进我们的课本,嵌入我们的名字,镌刻在广袤神州楼阁宅院的门联匾额上,约定在古老国度的家训族规乡风民俗中,流进我们的血液,成为民族道德星空的北斗。“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仁爱观,“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仁义忠信,乐善不倦”的道德观,“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和谐观等,使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绿叶葱茏。

光必有影,丰碑的背后有影随形。

孔子对周礼的尊崇导致了后人对复古循旧的固守,儒家对官本位、权力等级意识的强调禁锢了人的能动性,极端的愚忠愚孝愚贞观念造成对人性的束缚和扼杀;“爱亲”之仁与“利国”之仁往往存在矛,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常常出现两难,孔子编经,秦人灭经,汉人尊经,唐人注经,宋人疑经,被焚毁、被打倒、被尊奉、被扬弃,儒家学说命运多舛。许多要素被发扬光大,一些精华被毁灭殆尽,不少糟粕被渲染放大,各种唯心成分如杂草丛生。经过两千年长途旅行的古老儒学,仍需要“洗洗澡”、“治治病”,一掸陈年的积垢。

儒学是人学不是神学,儒教是教化不是宗教。儒家是思想舞台的要角,但不是政治舞台的主角,更不是历史舞台的长角,许多文化责任不能由儒家独担,更不能让孔子全部买单。孔子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但不是全部,儒家文明是中华文明的主体但不是全体。只有去伪存真、正本清源,才能还原真实的孔子。

中国是孔子的故园、儒家的摇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就是与中国文化融合的过程。当代中国所遵循的创新理论之所以生机勃勃,是因为其中国文化底蕴深厚,这就是中国特色。如何在波澜壮阔的科技浪潮中绽放思想的光芒,在此起彼伏的战争狼烟中发出文明的信号,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竞争中确立道德的标杆,在全球化进程中建立起精神的里程碑与灵魂的红绿灯,这是儒家的新担当。过饰非吹毛求疵,都是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如果把孔子思想从我们的血管、骨骼中抽空,中华民族就会思想贫血、精神缺钙,中华文明就没有了生命的底色。

青史不泯,经典不老。我们应该高声吟诵民族的经典,就像基督徒读《圣经》、穆斯林背《古兰经》。一个心中没有神圣的民族是没有尊严的民族,一个不珍视自己经典的民族是没有力量的民族。

揣一本《论语》在胸口,人在长河中行进,心在长天里漂洗。回头看月,淡云轻拂,那玉盘上分明写着四个字:光而不耀【1】

(取材于刘汉俊同名散文)

注释:【1】语出《老子》第五十八章“是以圣人……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在第④段中口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旗媒舟灯               B灯媒旗舟

C煤旗舟灯               D舟旗灯媒

2.解释第15段中加横线成语在文中的含义。

文过饰非:

吹毛求疵:

3.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写孔子比“古希腊三贤”年长,表明了孔子及其倡导的儒学是人类文明的源头。

B第⑥段列举诸多事例意在说明孔子的公平、博爱、和谐等理念已经成为人类的普世价值。

C段写儒家学说命运多舛,是为了证明儒家思想本身存在着不足,必须要消污去垢。

D段以《圣经》、《古兰经》类比,表明儒家经典在当今应当得到国人的尊重与诊视。

4.下列对作品中有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丝绸之路”是指古代由中国经波斯到欧洲的商路,为沟通中西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B“和而不同”指表面能与人和睦相处,但心里却不苟同,是儒家处理问题的重要原则之一。

C“程朱理学”,指宋代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学派,有“存天理、灭人欲”等主张。

D“老子”即《师说》中提到的老聃,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著作《道德经》也称《老子》。

5.请以本文题目为上联,根据文章内容,试对出下联。

上联:天下一轮春秋月。       下联:               

6.本文语言富于表现力,请对文中画线的语句加以赏析。

①“协和万邦”是共性的“最大公约数”,“和而不同”是个性的“最小公倍数”,如何求“和”,我们今天仍然要向孔子叩教”。

②他只是一钩新月,孤独地发着清辉,甚至只是一炳烛光,只能照亮近处,温暖周围。

7.有人认为从行文的角度看,应先写“孔子是中国的,后写“孔子是世界的”。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小题

满江红豫章滕王

阁吴潜

万里西风,吹我上、滕王高阁。正槛外、楚山云涨,楚江涛作。何处征帆木末去,有时野鸟沙边落。近帘钩、暮雨掩空来,今犹昨。

秋渐紧,添离索。天正远,伤飘泊。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向黄昏、断送客魂消,城头角

注释:【1】吴潜,南宋词人,为人正直不阿,曾任朝廷要职,后遭权臣攻击被罢免,改任福建安抚使,此词应为吴潜前往福建道经南昌时所作。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里西风”三句颇有气势,写出了词人登临滕王高阁时的兴致。

B“秋渐紧”,“紧”字呼应上片的“西风”、“暮雨”,突出了凄怆之感。

C“何处征帆木末去”,既写出词人伫立之久,又暗含前途未卜之意。

D“秋渐紧”,“紧”字呼应上片的“西风”、“暮雨”,突出了凄怆之感。

2.雨,是中国文学传统的抒情意象,下列诗句中,“雨”所承载的意境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都张十八员外》)

B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C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          (秦观《好事近》)

D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蒋捷《虞美人》)

3.解释“乾坤虽大愁难”一句中加横线字的意思,说说本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请任选一个角度(内容、结构、语言……)赏析词尾画线句的妙处

5.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登高”是我国古代文化中一种别具特色的民俗现象,春秋时期就有“君子登高必赋”的传统。以有限之身面对无限时空,能见前之所未见之景,抒情之所未抒之情。王勃登滕王阁,见“鹤汀凫渚,   ;桂殿兰宫,        ”。顿觉遥襟甫畅、逸兴遄飞;杜甫登白帝城外高台,见“        ,不见长江滚滚来”。不由慨叹身世飘零、老病孤愁;而辛弃疾等郁孤台,则借水怨山,“                 ,”抒发了深沉的爱国情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