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肺上有蛋白沉积可以洗...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肺上有蛋白沉积可以洗,尘肺、矽肺也可以洗,那么,吸烟熏黑的肺能不能洗干净呢?我们在戒烟宣传册中常常看到黑黑的肺,_______________。煤焦油的特点是微溶于水,溶于苯、乙醇、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但临床上不可能用有机溶剂来灌洗肺。所以,从目前来看,被烟熏黑的肺无法灌洗干净。

A.这种黑黑的物质大都是蓄积在肺内小气道中的煤焦油

B.正常人红色的肺上有黑斑点点,而吸烟者的肺100%是黑色的 

C.肺部变黑,意味着毛细血管被堵塞,肺功能受到影响

D.长期抽烟的人肺部会因为煤焦油等物质的积聚而变黑

 

A 【解析】 试题分析:横线前的句子是“我们在戒烟宣传册中常常看到黑黑的肺”,横线后的句子讲“煤焦油”溶于多种有机物等,可知横线处所填的句子应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要提及“煤焦油”,还要表达“肺上那黑黑的东西是煤焦油”这一意思,据此不难得出答案是A。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跟随广播学习普通话,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不过大多数电台主播语速较快,对于初学播音的人听起来确实不易。

B.如果一所中学过于重视科研的发展,忽视教学,学校的教学就会出现理性多于感性,思想大于形象,甚至完全背离教育教学本质。

C.从医学角度看,早餐在供应血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吃或少吃早餐,会使血糖不断下降,造成思维减慢、反应迟钝,出现低血糖休克,甚至精神不振的状况。

D.大型实景舞剧《长恨歌》的演员们充分利用华清池的空间,以优美的舞姿把发生在一千多年前的爱情悲剧演绎得幻若梦境,动人心弦。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熟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电话给人们带来了莫大的方便,但打电话有时并不是最好的联系方式,有些事情非得_________,一边说一边比划才能真正讲清楚。

②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不重视,直接导致其汉语运用能力下降。一些学生基本的字词句表达能力都不过关,写出来的东西_________,和人交谈也是词不达意。

③求学期间,他春风得意,事事顺心。没料到踏入社会后,几桩生意下来,就被骗的血本无归,于是他总是感叹_________,命途多舛。

A.耳提面命            味同嚼蜡          遇人不淑  

B.当面锣,对面鼓      味同嚼蜡          时运不济

C.耳提面命            不忍卒读          时运不济  

D.当面锣,对面鼓      不忍卒读          遇人不淑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特立独行潘光旦

杨海亮

潘光旦这个人,在冰心眼里,“是男子中理智、感情保持得最平衡的一个”;梁实秋也很欣赏他,说他“是一位杰出的人才,学贯中西,头脑清晰,有独立见解,国文根底好”;入室弟子费孝通对恩师更是叹服:“他的性格是俗言所谓牛皮筋,是屈不折,拉不断,柔中之刚;力不懈,工不竭,平易中出硕果。”他们的话,无论是点还是面,都令人信服。总的来说,潘光旦一生涉猎广博,在社会思想史、民族历史、教育思想等诸多领域都颇有造诣,是上个世纪中国思想文化界一位光彩照人的泰斗。

潘光旦性格活跃,喜好运动。早年在清华学校念书时,迷上了跳高。一次跳高时,他纵身越过横竿,由于右脚用力过猛,着地后挫伤了膝盖。虽然极度疼痛,他却全然没有放在心上,结果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伤处感染了结核杆菌,不锯掉右腿就会危及生命,最后只好截肢。潘光旦在家休养了整整一年,也挺过了人生最昏暗的日子。之后,他从未将自己和“残废”二字联系在一起。他勉励自己说:“正常人能做的,我都能做。”

起初,潘光旦装过假腿,但麻烦太多,就干脆架拐代步。虽是独腿,但潘光旦不自卑、不气馁。相反,他坚持不懈地练习架拐走路,到后来行动敏捷,如常人一般。周末郊游散步,几乎从不缺席。此外,他还经常和朋友一起进行野外调查。在一张校友调查表的“爱好”栏里,他填的是旅行。

潘光旦一度将自己的书房定名为“胜残补阙斋”。顾名思义,“胜残”就是要战胜残疾,“补阙”就是要弥补缺陷。好友闻一多特意为他篆刻了一方“胜残补阙斋藏”的印章,以示道义上的支持和才智上的赞许。事实证明,潘光旦说到也做到了。

对于做学问,潘光旦自己总结说:“除了一部分天才外,只有四个字——‘抓住不放’,铢积寸累,自然会有豁然贯通的一日。”潘光旦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名家,除了天资出众、勤奋过人之外,与他实事求是、独树一帜的治学态度也是密不可分的。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民委把研究土家族是不是单一民族的任务交给在中央民族学院任教的潘光旦。潘光旦通读史籍,博览方志,深入研究,写出了《湘西北的“土家”与古代的巴人》一文,初步确认土家族是一个单一的民族。为了检验结论,潘光旦找机会去了两湖,在凤凰、恩施等地实地调查。土家人居住的地区到处是崇山峻岭,在崎岖山路中跋涉,对一个身体健全的人来说都非常艰苦,潘光旦却毫无怨言。他架着一副高度近视的眼镜,拄着拐杖,历时65天,走访了18个县市,行程14万公里,作了几十次个人访谈,广泛收集各种资料。中央有关部门根据潘光旦的报告,正式确认土家族是一个单一民族。

生活中的潘光旦具备“温、良、恭、俭、让”等诸多传统美德,但他不会畏首畏尾,不会明哲保身,不会趋利避害。该讲的话他敢讲,想做的事他就做,他的分寸感与世俗的分寸感并不是针针吻合。

在国民党最腐败的时代,潘光旦也严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他爱校如家,不徇私情。一次,安徽省主席刘镇华写信给潘光旦,想让两个儿子到清华旁听。潘光旦婉拒:“承刘主席看得起,但清华之被人瞧得上眼,全是因为它按规章制度办事,如果把这点给破了,清华不是也不值钱了吗?”14年后,潘光旦又接到同类托请。时任最高法院院长的沈钧儒,转托高教会对清华指令办理其孙旁听事宜,潘光旦认为这是“违例之举”,“于法绝对不妥”,并细数种种“不利”。其实,当时潘光旦已经不负责清华教务,但他还是一如既往地维护清华的制度,并且说服当事人,也不顾虑因此开罪于人。

当朝权贵孔祥熙自称为孔子第七十五代孙。这位炙手可热的政客希望潘光旦能够撰文帮他证明,至于润笔费,自然用“丰厚”二字形容也绝不为过。潘光旦的答复却是没有留任何回旋余地:“山西没有一家是孔仲尼的后人。”要想潘光旦在专业范围内公然撒谎,门儿都没有。还有一例,更可佐证。1943年,潘光旦在新著《自由之路》中指责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把真自由与假自由刚好弄颠倒了,希望再版时予以更正,这样,“真假可以划分得更清楚,黑白可以表现得更分明”。对政治人物、“最高领导”大胆臧否,独抒己见,文人节操,书生意气,是那些犬儒没法比的。

潘光旦的嘴上常叼一支竹根大烟斗,斗腹上的铭文是:“形似龙,气如虹;德能容,智于通。”这十二字,是潘光旦的自勉,也是他为人的传神写照!

(选自《学习博览》2013年第6期,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虽是独腿,但潘光旦不自卑、不气馁;他坚持练习架拐走路,后来行动如常人般敏捷。他还经常在周末郊游散步,并以旅行为自己的爱好。

B.好友闻一多特意为他篆刻了一方“胜残补阙斋藏”的印章,是想鼓励他:战胜残疾,弥补缺陷。

C.潘光旦通读史籍,博览方志,深入实地调查研究,写出了《湘西北的“土家”与古代的巴人》一文,初步确认土家族是一个单一的民族。

D.在国民党最腐败的时代,潘光旦也严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从潘光旦严词拒绝安徽省主席刘镇华和当朝权贵孔祥熙就可以看出。

E.这篇传记从多个角度列举了多个事例来表现潘光旦的特立独行的品质,有力地突出了主题,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传记开头引用冰心等三人对潘光旦的评价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潘光旦的特立独行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用简要的语言进行概括分析。

4.潘光旦的为人处世之道及治学态度带给我们很多启示,请就其中一个方面结合全文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可爱的冤仇人

吴念真

我很讨厌那个警察。从外表就开始讨厌起。

秃头、凸肚,还有……狐臭。他的制服从来没有平整过,而且不是少了扣子就是绽了缝。有一次,我妈好心地要他脱下来帮他补,他竟然穿着已然发黄而且到处是破洞的内衣,腆着肚皮和一堆矿工在树下喝起太白酒配三文鱼。

听大人说他和主管不合,所以不但老是升不上去,而且分配的管区就是我们那个从派出所要走一个小时山路才能到达的小村落。

他没有太太,据说是在基隆河边淘煤炭时不幸淹死了;不过,有个女儿低我两个年级,她应该像妈妈吧,因为没她爸爸那么胖,而且长得还算好看。

这个女儿经常是我们那边的人送他礼物的好借口,比如春末夏初,我妈会到隔壁村落挖竹笋,看到他就会给一袋,说:“炒一炒,给你女儿带便当。”

过年全村偷杀猪,那种没盖税印的肉,我父亲甚至都会明目张胆地给他一大块,然后一本正经地说:“这块‘死猪仔肉’,带回去给你女儿补一补。”

父亲这辈子最大的缺点就是好赌。每年至少总有一次妈妈会因赌博这件事和父亲吵到离家出走,不是呛声要“断缘断念”当尼姑就是要去台北帮佣“自己赚自己吃”,而最后通常都是我循着她蓄意透露给别人的口信,去不同的地方求她回来。

有一次我受不了,把这样的事写在日记上,老师跟我说可以写一封检举信给派出所,要他们去抓赌;老师特别交代说:“要写真实姓名和地址,不然警察不理你。”

不知道是老师太单纯还是我太蠢,我真的认真地写了信,趁派出所的服务台没人的时候往上头一摆,然后快跑逃开。

两三天后的一个周末,下课回到家,我看到那个警察正开心地跟父亲以及其他叔叔伯伯在树下喝酒聊天,他一看到我就说:“应该是他写的吧,没想到小小的个头文笔却那么好!”

他竟然把我那封检举信拿给半个村子的人观赏!

我被父亲吊起来狠狠地打,叔叔伯伯还在一旁加油添醋地说:“这么小就学会当抓耙子,该打!”

最后拦阻父亲并且帮我解下绳子的虽然也是他,但,从那时候开始到我离家到台北工作的那段时间里,我再也没正眼看过他一次。

再看到他是将近二十年之后的事。

那时父亲因矽肺经常住院,有一天我去医院探视,才打开病房的门就闻到一股浓烈而熟悉的狐臭味,不用说就知道坐在父亲床边的那个老人是谁了。

他笑着问我说:“还认得我吗?”

我心里想说:“要忘掉你还真难咧!”

他得意地跟我说:“刚刚我还跟你多桑①讲,我眼光真的不错,小时候就看出你文笔好,你看,现在不但在报纸上写文章,还‘写电影’写到这么出名。”

最后一次看到他是在父亲的告别式上。那是一个台风天,跟大多数人一样,他全身湿透;不过比较特别的是,他还没拈香就先走到我的面前,嘴唇颤动了好久才哽咽地说:“要孝顺你妈妈哦,你爸爸跟我说过,说他这辈子最对不起的就是你妈妈……”

不知道是现场线香的味道太过浓烈还是怎样,虽然靠我那么近,近到可以清晰地看见泪水顺着他深深的法令纹流到下巴,我却没闻到他身上有任何让人不舒服的异昧。

几个月前,我去一个大学演讲,结束的时候一个孩子过来问我认不认识某某某?说那个人是他的外祖父,就是当年害我被父亲吊起来打的那个警察。

他说,外祖父常放《多桑》②的DVD给人家看,然后跟人家说:那个警察就是我啦!那个吴念真记得我哦!

他说,他外祖父死了,两年前的冬天。

说出殡的前一晚,他们把《多桑》的DVD在他的灵前又放了一遍,因为外祖父曾经说,电影里的那些矿工都是他的至交,“万一那一天……他们一定会来帮我带路,跟我做伴”。(选自《中国校园文学》2013年第5期)

【注】①多桑:日文台湾在地话对父亲的称呼。 ②《多桑》:发行于1994年,是台湾电影中第一部触及战后日本殖民主义效应的作品,是由吴念真自编自导的一部个人色彩浓厚的传记式电影。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那位令人讨厌的警察,他相貌丑陋,有狐臭,并且不注意外表,穿着大大咧咧;这些是“我”讨厌他的重要原因。

B.大家常常以各种借口给那位警察送礼,充分体现了当时社会人们对警察的畏惧。

C.当“我”被父亲吊起来打时,叔叔伯伯还在旁边加油添醋,体现了人们对这种背后告状行径的反感,也能反映出人们亲情的淡漠。

D.当父亲病重及父亲去世时,都能看到那位警察的身影,从中可以看出这位警察虽然外表令人讨厌,但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内心。

E.我最终走上写作之路,除了个人的努力和天赋,那位警察对我的鼓励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2.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那位警察的形象特点。

3.小说中多次提到“狐臭”,请结合全篇分析其作用。

4.有人说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是多余的,可以删除,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文本进行探究。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表现诗人宁愿死去,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模样的句子是                                   ”。

(2)韩愈的《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位为借口拒绝从师的两句是“                                    ”。

(3)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词人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两句是“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