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小题。 董其昌,字.元宰,松江华亭人。举万历十七年进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题。

董其昌,字.元宰,松江华亭人。举万历十七年进士,改庶吉士。礼.部.侍郎田一俊以教习卒官,其昌请假,走数千里,护其丧归葬。迁授编修。皇长子出阁,充讲官,因事启沃,皇长子每目属之。坐失执政意,出为湖广副使,移疾归。起故官,督湖广学政,不徇请嘱,为势家所怨,嗾生儒数百人鼓 噪,毁其公署。其昌即拜疏求去,帝不许,而令所司按治,其昌卒谢事归。起山东副使、登莱兵备、 河南参政,并不赴。

光宗立,问:旧讲官先生安在?乃召为太常少卿,掌国子司业事。天启二年,擢本寺卿,

兼侍读学士。时修《神宗实录》,命往南方采辑先朝章疏.及遗事,其昌广搜博征,录成三百本。又采留中之疏切于国本、藩封、人才、风俗、河渠、食货、吏治、边防者,别为四十卷。仿史赞之例,每篇系以笔断,书成表进。有诏褒美,宣付史馆。明年秋,擢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事,寻转左侍郎。五年正月,拜南 京礼部尚书。时政在奄竖,党祸酷烈①。其昌深自引远,逾年请告归。崇祯四年,起故官,掌詹事府 事。居三年,屡疏乞休,诏加太子太保致仕。又二年卒,年八十有三。赠太子太傅。福王时,谥文敏。

其昌天才俊逸,少负重名。初,华亭自沈度、沈粲以后,南安知府张弼、詹事陆深、布政莫如忠及子是龙皆以善书称。其昌后出,超越诸家。始以宋米芾为宗后自成一家名闻外国其画集宋元诸家之长行以己意潇洒生动非人力所及也。四方金石之刻,得其制作手书,以为二绝。造请 无虚日,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精于品题,收藏家得片语只字以为重。性和易,通禅理, 萧闲吐纳,终日无俗语。人撅之米芾、赵孟頫云。同时以善书名者,临邑刑侗、顺天米万钟、晋江张 瑞图,时人谓刑、张、米、董,又曰南董、北米。然三人者,不逮其昌远甚。

(选自《明史·董其昌传》)

【注】①党祸酷烈:此处指明朝东林党人受到宦官的残酷镇压和迫害。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以宋米芾为宗/后自成一家/名闻外国/其画集宋 元诸家之长/行以己意/潇洒生动/非人力所及也。

B.始以宋米芾为宗后/自成一家/名闻外国/其画集宋/ 元诸家之长/行以己意潇洒/生动/非人力所及也。

C.始以宋米芾为宗后/自成一家/名闻外国/其画集宋/ 元诸家之长/行以己意/潇洒生动/非人力所及也。

D.始以宋米芾为宗/后自成一家/名闻外国/其画集宋 元诸家之长行/以己意/潇洒生动/非人力所及也。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古人成年时取,通常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也便于他人称呼。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 和尊敬。

B礼部为中国古代官署。其长官为礼部尚书,主要管理全国学校事务、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 往来事。

C出阁在文中指皇帝的长子就学读书。出阁在古文中意义丰富。如皇子出就封国,阁臣出任外职,公主下嫁,宫女出嫁。后出阁用为女子出嫁的统称。

D致仕在文中意为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词来指官员辞职 归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顶是(  

A.董其昌为人仗义,礼部侍郎田一俊教习庶吉士,死在任上,董其昌为此事请假,奔走数千里路程, 把田一俊的灵柩护送回乡里安葬。

B.董其昌做事很踏实,修撰《神宗实录》时,朝廷派他搜集神宗朝时大臣的奏章和遗闻逸事,他搜 集记录了三百多本,受到皇上褒奖。

C.董其昌很正直,他担任南京礼部尚书时,看不惯宦官把持朝政,对东林党人残酷迫害,就对东林党人加以援手,从而受到牵连被贬。

D.董其昌有多种才能,擅长书法、绘画、书画鉴赏,还精于禅理,并取得很大成就,人们把他比作 米芾、赵孟頫,后又称他为南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其昌即拜疏求去,帝不许,而令所司按治,其昌卒谢事归。

译文 

(2)造请无虚日,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

译文 

 

1.A 2.C 3.C 4. (1) 董其昌当即上奏朝廷,请求离职,皇帝不允许,下令有关部门对闹事的书生审查处治,董其昌最终辞职回乡。 (2)每天都有许多人来求书画,(他的)一小幅画或一封短信,流传到社会上,人们竞相购买珍藏他的书画和书信(把他的书画和书信当作宝贝)。 【解析】 1. 试题分析:文言文断句首先要理解该段的大致意思,根据文意来断句,也可以利用一些标志词来判断,会事半功倍,题目中所给的一段的意思为:他起初学习米芾,后自成一体,名闻外国。他的绘画,汇集宋、元各家的长处,按照自己的意愿作画,形成潇洒生动的画风,这不是人力可以达到的。 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2.2】 试题分析:C项错误,古代,公主下嫁,宫女出嫁为“出降”。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3.3】 试题分析:C项“对东林党人加以援手,从而受到牵连被贬”错误,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他遇事则远远躲开,并请假回乡,并没有受到牵连被贬。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4】 试题分析:文言翻译应当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还要字字落实,尤其要抓住一些关键字。关键字(1)“拜疏”“ 去”“所司”“谢事”各1分,句意1分。 (2)“造请”“尺素短札”、省略、“宝”各1分,句意1分。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文言文翻译】董其昌,字元宰,是松江府华亭县人。万历十七年考中进士,改为庶吉士。礼部侍郎田一俊教习庶吉士,死于任所,董其昌请假,奔走数千里路,把田一俊的灵柩护送回乡安葬。回来以后,被任为编修官。皇帝的长子就学读书,董其昌充任讲官,他在讲书中根据史事随时对他进行启发诱导,皇长子不时报以会心的一瞥。由于董其昌未按执政大臣的意志行事,被外任为湖广副使,董其昌称病回乡。后来起用,官得原职,提督湖广学政。因他不谋求私情(宴请嘱托),受到有权势人的怨恨,他们唆使数百个生儒闹事,捣毁了他的衙门。董其昌当即上奏朝廷,请求离职,皇帝不允许,下令有关部门对闹事的书生审查处治,董其昌最终辞职回乡。朝廷起用他为山东副使、登莱兵备、河南参政,他都不去上任。 光宗即位后,问道:“原来的讲官董其昌先生现在在哪里?”于是朝廷征召他为太常少卿,掌国子司业事。天启二年,提升为本寺卿,兼侍读学士。当时修撰《神宗实录》,派他去南方搜集神宗朝时大臣的奏章和遗闻逸事。董其昌广泛搜集征召,记录有三百本之多。他又选择没有批复的奏章中有关太子、藩封、人才、风俗、河渠、食货、吏治、边防的论述,分门别类,录成四十卷。他仿效史书论赞的体例,每篇之后都附以自己的论断。书编成后,上表进呈,皇帝下旨,加以褒奖,命交给史馆备用。第二年秋天,提升他为礼部右侍郎,协助管理詹事府事务,不久转为礼部左侍郎。天启五年正月,被授予南京礼部尚书。当时朝政被宦官把持,对东林党人残酷迫害,董其昌遇事则远远躲开,过了一年即请假回乡。崇祯四年,起用为原官,掌管詹事府事务。过了三年,多次上奏请求退休,皇帝下旨给他加太子太保衔准予退休。又过了二年就去世了,终年八十三岁,追赠太子太傅。福王在位时,赠谥号为“文敏”。 董其昌天资过人,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声望。当初,华亭地方的人物,从沈度、沈粲以后,南安知府张弼、詹事陆深、布政使莫如忠及其儿子莫是龙,都以擅长书法著称。董其昌后起,超越各家。他起初学习米芾,后自成一体,名闻外国。他的绘画,汇集宋、元各家的长处,按照自己的意愿作画,形成潇洒生动的画风,这不是人力可以达到的。四面八方的金石刻词,如果能得到他的撰文和书丹,被认为是“二绝”。每天都有许多人来求书画,(他的)一小幅画或一封短信,流传到社会上,人们竞相购买珍藏他的书画和书信(把他的书画和书信当作宝贝)。他又精于书画鉴赏,收藏家得到他有关的片言只字,都十分重视。他生性平和,平易近人,精通佛理,谈吐高雅,整日无一句世俗语。人们把他比作米芾、赵孟頫,同时以书法著名的人,有临邑的邢侗、顺天的米万钟、晋江的张瑞图,当时人称之为邢、张、米、董,又称之为南董、北米,但其他三人,成就远不及董其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抒情与宣泄

在古汉语中,“抒”字的本义是“泄”,抒情也就是情感的宣泄。有些文学家认为,抒情就是情感由内而外的自然流露或迸发,是内心情感的宣泄。明代思想家李贽的观点颇具代表性,他说:“且夫世之真能文者,比其初皆非有意于为文也。其胸中有如许无状可怪之事,其喉间有如许欲吐而不敢吐之物,其口头又时时有许多欲语而莫可所以告语之处,蓄极积久,势不能遏。一旦见景生情,触目兴叹;夺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垒块,诉心中之不平,感数奇于千载。既已喷玉唾珠,昭回云汉,为章于天矣,遂亦自负,发狂大叫,流涕恸哭,不能自止。”很显然,李贽是把诗文的写作看成一个抒情过程,而抒情就是把积蓄已久的内心情感,像江河决堤般地倾泻出来,这种情感宣泄常常是狂放的、难以用理性意识控制的。

应当指出,这种“宣泄”说抓住了抒情的一个重要特征,即内心情感的释放,在这个意义上说,抒情过程是一个解开心灵枷锁,消除情感压抑的畅快抒发过程。所以南朝文人钟嵘认为,写诗可以“骋其情”,使人“幽居靡闷”。但是文学抒情并不只是非理性的情感宣泄,文学抒情是一种审美表现,需要意识的控制与思维的参与,需要创造有序的话语组织形式,这正是文学抒情区别于普通情感宣泄的主要特征。

首先,抒情主体是把自己的内心体验作为一个对象来表现的,他不完全是即兴式的有感而发,而是从原发的情感状态中超越出来,把它作为一个对象来重新认识、体验、评价和组织。抒情诗人所表现的情感是对情感经验的再体验,而且这种再体验伴随着一种反省似的“沉思”。诗人的沉思是一种诗意的“思”,返回内心的“思”,不同于理论的思考。通过这种沉思,抒情诗人对情感经验进行重新的理解和组织,赋予它一定的组织形式,使之成为一种丰富而有序的情感经验。

因此,文学抒情既是情感的释放,又是情感的构造,抒情主体既沉浸在情绪状态之中,又出乎情绪状态之外,意识到表现的内容和表现过程本身。宣泄的情绪是杂乱无序的,只有释放没有构造;宣泄者完全被淹没在混杂的情绪海洋之中,没有自我意识。抒情主体虽也有受情绪左右的被动性,但他首先是主动的沉思者和创造者,他是自由的。宣泄者却不是完全自由的,因为那种貌似自由的、梦呓般的任意放纵的宣泄是被本能欲望和冲动情绪驱使的盲目活动。德国现代哲学家卡西尔曾指出:“企图根据从人类经验的无秩序无统一的领域——催眠状态、梦幻状态、迷醉状态——中抽取出来的相似性来解释艺术的所有美学理论,都没有抓住主要之点。一个伟大的抒情诗人有力量使得我们最为朦胧的情感具有确定的形态,这之所以可能,仅仅是由于他的作品虽然是在处理一个表面上看来不合理性的无法表达的题材,但是却具有着条理分明的安排和清楚有力的表达。甚至是在最狂放不羁的艺术创造中,我们也决不会看到‘令人陶醉的幻想的混乱状态’、‘人类本性的原始混浊’。”卡西尔的这段论述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文学抒情与宣泄的区别。

其次,文学抒情是创造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的活动。与内心情感经验的重解和重组相适应,抒情作者还要创造适合于表现这种情感的感性形式。美国美学家苏珊·朗格指出:“艺术品是将情感呈现出来供人观赏的,是由情感转化成的可见的形式。……艺术形式与我们的感觉、理智和情感生活所具有的动态形式是同构的形式。”抒情诗人要运用特殊的话语形式,把各种感觉材料组织起来,巧妙而又自然的构造有序的形象组织,创造出直接表现内在情感运动形式的审美形式。因此,抒情不仅意味着传达内心活动,而且意味着创造性地选择和组织抒情话语来表现,意味着创造审美价值,这也是宣泄所不具备的。

(选自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有删改)

1.下列关于“宣泄”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古汉语中“抒”字的本义“泄”可知,抒情也就是情感的宣泄。一些文学家也认为,情感由内而外的自然流露或迸发就是抒情,即内心情感的宣泄。

B.“宣泄”说虽抓住了抒情的一个重要特征:内心情感的释放,但宣泄者完全被淹没在混杂的情绪海洋之中,他的情绪杂乱无序,只有释放没有构造。因此文学抒情不是非理性的情感宣泄,

C.明代思想家李贽认为世上真正能写文章的人,并非刻意为文,只是当心中、喉间、口头不可说之事积蓄久了,就难以遏制,一旦他们看到相关景物,就会生发感慨,宣泄情感。

D.宣泄者不是完全自由的,那种貌似自由的、梦呓般的任意放纵的宣泄是被本能欲望和冲动情绪驱使的盲目活动,宣泄呈现的是“令人陶醉的幻想的混乱状态”“人类本性的原始混浊”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学抒情区别于普通情感宣泄的主要特征是,普通情感宣泄是非理性的,而文学抒情是一种需要意识控制、思维参与,需要创造有序的话语组织形式的审美表现。

B.抒情主体从原始的情感状态中超越出来,把自己的内心体验作为一个对象来重新认识、体验、评价和组织,他的抒情不完全是即兴式的有感而发。

C.德国现代哲学家卡西尔认为,伟大的抒情诗人之所以能用条理分明的安排和清楚有力的表达来处理表面上看来不合理性的无法表达的题材,是因为他能使最为朦胧的情感具有确定的形态。

D.文学抒情是创造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的活动,因此,它不单要求抒情作者对情感经验进行重新的理解和组织,还要求抒情作者创造适合表现这种情感的感性形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开篇提出“有些文学家认为,抒情就是情感由内而外的自然流露或迸发,是内心情感的宣泄”的看法,明代思想家李贽、南朝文人钟嵘都持此看法,但作者认为他们的看法有失偏颇。

B.作者引用卡西尔的一段话,目的是帮助读者理解“文学抒情既是情感的释放,又是情感的构造,抒情主体既沉浸在情绪状态之中,又出乎情绪状态之外”。

C.美国美学家苏珊·朗格认为“艺术形式与我们的感觉、理智和情感生活所具有的动态形式是同构的形式”,这一观点与作者的看法相契合。

D.该文主要论述了“抒情与宣泄”的区别,目的是让读者在比较中把握“文学抒情”这一概念,文学抒情不仅要传达内心活动,还要创造性地选择和组织抒情话语,创造审美价值。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每到七月毕业季,都会有校长在毕业典礼上致辞,给大学生上最后一课。北师大校长董奇希望学生“以创新的精神,做时代的创客”:创新就像攀登高峰,关键是另辟新路,敢走前人未走过的路。要秉持创新的理念,探寻创新的方法,鼓起创新的勇气,让创新成为你们的DNA。中国人大校长陈雨露告诉学生要“给理想多一点时间和等待”:理想,可以让我们在别人向命运弯腰时,挺住脊梁;在别人向生活低头时,守住本心。以勇敢、无畏、忍耐和坚毅,多给理想一份坚守,就终将收获人生的硕果。北理工校长胡海岩则叮嘱学生要“责任立于心,担当行天下”:不仅仅考虑个人的得失,更要深入思考国家、社会、人生的一些命题。要作为社会的表率,不断彰显仁爱、真诚、宽容的人性光芒,带着感恩之心、赤子之心去回报父母、回报师长、回报社会。

这三份寄语,哪一份最能够触动你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高中高三语文学科复习计划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成长于克勤克俭、崇俭抑奢的家风环境,自会多一份厉行节俭、反对浪费的主动;沐浴着谦虚谨慎、律己以严的家教熏陶,也会多一些手握戒尺、心存敬畏的自觉。相反,       ,或是急功近利,或是没规没矩,或是爱慕虚荣,很难想象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人会严以用权、实以谋事、动遵法度。可以说,       ,就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价值追求,也就会有什么样的事业成就。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微信朋友圈里的很多人往往是现实生活中的朋友,私密性是微信朋友圈的基本属性。但是,__ _____ _,____,__ _____ _,____。每个人在各自朋友圈发信息时,要承担一定的“注意义务”。

①个人在朋友圈发布或转发信息要慎重 ②还要恪守公共交往规则及秩序③朋友圈又具有公共性质④不能盲目动指头⑤基于互联网的开放性⑥在朋友圈里除了要遵守社交礼仪外

A①⑤⑥②③④

B③⑥①⑤④②

C⑤③⑥②①④   

D⑥④⑤②③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