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依次填入横线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历史虚无主义的目的不在于总结历史教...

下列各句依次填入横线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历史虚无主义的目的不在于总结历史教训,而在于通过歪曲党史国史军史、丑化英雄人物、解构主流价值观否认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合法性。在互联网丛林中,历史虚无主义更是             。社会舆论、媒体要本着尊重历史真实的原则来说明历史真相,拒绝历史虚无主义。

突破底线,违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严重扰乱网络传播秩序

恶搞戏说颠覆主流

悄悄披上了摩登的外衣

罔顾事实,质疑一切

A.⑤③②④①

B.④⑤③①②

C.④⑤③②①

D.⑤③②①④

 

B 【解析】 试题分析:按照“形式——内容——危害”的递进关系进行排列。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电影院国庆档完全被国产片所占据,国庆节首日315亿元的票房之中,国产片共贡献了9588%的票房,份额占比遥遥领先。

B彩虹对湛江电网造成了严重影响,湛江总局第一时间调动维修人员、发电车、发电机共260台次,参与到抗风复电工作中来。

C国庆长假出行,饱览名山大川、游历秀美风光,轻松美妙,然而,有些游客却喜欢在水池旁向水中投掷纸币,有的甚至扔硬币。

D中国选手宁泽涛夺得中国游泳队在本届世锦赛上的第三个冠军,也是亚洲选手42年来在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中的首枚金牌。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我们要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更要            ,从宏观角度规划未来,携手共创一个稳健团结、自强不息的社会。

(2)朱泚军        ,占据有利地势,发射强驽、投掷巨石,漠谷顷刻间变成了死亡之谷,唐军死伤惨重、一举崩溃。

(3)他的决策        ,具有战略意义,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他向世界人民展现出了非凡的英明和伟大的气魄。

A高屋建瓴       居高临下       高瞻远瞩

B高瞻远瞩        居高临下      高屋建瓴 

C居高临下        高屋建瓴       高瞻远瞩

D高瞻远瞩        高屋建瓴       居高临下

 

查看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中国之蒿

1969年,屠呦呦和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几位同事一同参与到“523任务中。那一年,屠呦呦39岁,职称是助理研究员。

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是家中五个孩子中惟一的女孩。父亲摘引《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为她取名呦呦,意为鹿鸣之声。谁能想到,诗句中的野之蒿,竟真的与屠呦呦结下了一生的不解之缘。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医学院药学系生药学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医研究院的中药研究所工作。由于屠呦呦的专业属于西医,中药所送她到中医学习班,用两年半的时间系统地学习中医药。具有中西医背景,而且勤奋,屠呦呦很快崭露头角。她被任命为中药研究所“523任务研究组组长,带领4名小组成员寻找抗疟药物的线索。

屠呦呦首先系统地整理历代医籍。她还四处走访老中医,就连单位的群众来信也仔细地翻阅了一遍。由此,她专门整理出了一本《抗疟单验方集》,包含640多种草药,其中就有后来提炼出青蒿素的青蒿。不过,在第一轮的药物筛选和实验中,青蒿提取物对疟疾的抑制率只有68%,并没有成为屠呦呦重点关注的对象。

那时,她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胡椒上。这种在中国极为常见的植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84%。这是一个很让人兴奋的数据,但此后的深入研究却事与愿违。屠呦呦发现,胡椒只能抑制疟原虫的裂变繁殖,灭杀效果却非常不理想。放弃了胡椒,她把目光又转向了效果并不突出、却在中医药典籍治疟药方中屡屡被提及的青蒿。

早在公元前2世纪,中国先秦医方书《五十二病方》已经对植物青蒿有所记载;公元340年,东晋的葛洪在其撰写的中医方剂《肘后备急方》一书中,首次描述了青蒿的抗疟功能;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则说它能治疟疾寒热

但是,当屠呦呦利用现代医学方法检验青蒿提取物的抗疟能力时,结果却并不理想,最初,青蒿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为68%,但效果极不稳定,有一次实验,它的抑制率只有12%

为什么在实验室里青蒿的提取物不能很有效地抑制疟疾?为什么同样的提取物却得出千差万别的结果?屠呦呦一时找不到答案,她重新翻出古代医学典籍,一本一本仔细翻查。直到1971年下半年的一天,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中的几句话触发了屠呦呦的灵感: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绞汁使用的办法,和中药常用的煎熬法不同。这是不是为了避免青蒿的有效成分在高温下被破坏?福至心灵的一个闪念,推开了紧锁青蒿素奥秘的大门。

此后的情节被众多的讲述者概括为,屠呦呦用沸点只有53℃的乙醚,成功提取了青蒿素。其实,提取青蒿素实验的真实过程是繁复冗杂的。

2009年出版的专著《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中,屠呦呦提到了当时的一系列实验。这本专业性极强的书籍中记载的实验过程,穿插着大量的化学分子式、专业术语和数据,在记者这样的外行人看来如同天书。只有几句高度概括的纲领性描述能够大致明白,读起来亦颇为艰涩:

青蒿成株叶制成水煎浸膏,95%乙醇浸膏,挥发油无效。乙醇冷浸,控制温度低于60℃,鼠疟效价提高,温度过高则无效。乙醚回流或冷浸所得提取物,鼠疟效价显著增高且稳定。

她还特别提示:分离得到的青蒿素单体,虽经加水煮沸半小时,其抗疟药效稳定不变,可知只是在粗提取时,当生药中某些物质共存时,温度升高才会破坏青蒿素的抗疟作用

在实验数据的一份效果对比图表中,利用水浸得到的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最低只有6%;乙醇浸膏得到的挥发油毫无效果;乙醇冷浸得到的提取物则可达到95%的抑制率;乙醚提取物的抑制率则是100%!那是一种黑色、膏状的青蒿抗疟物质粗提物,离最终的青蒿素晶体尚有一段距离,但确定无疑的是,打开最后宝藏的钥匙找到了。

(节选自《北京日报》20111025日)

相关链接

疟疾,又称为打摆子。在人类与疟疾的持久战斗中,起初最有效的治疟药物源于另一种植物——金鸡纳树。19世纪,法国化学家从金鸡纳树皮中分离出抗疟成分奎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金鸡纳霜。随后,科学家又找到了奎宁替代物——氯喹。氯喹药物一度是抗击疟疾的特效药。但是,疟原虫渐渐表现出了强大的抗药性,上世纪60年代,疟疾再次肆虐东南亚,疫情蔓延到无法控制的局面。

②20119月,屠呦呦获得拉斯克奖。201510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A19世纪法国化学家从金鸡纳树中分离出了 金鸡纳霜,这曾是人类与疟疾的持久战斗中最有效的药物,后又找到的奎宁替代物——氯喹药物,一直是抗击疟疾的特效药。

B.早在公元前2世纪,先秦医方书就已经对植物青蒿的抗疟药效有所记载,随后东晋的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书中描述了青蒿的抗疟功能;《本草纲目》明确说它能治疟疾寒热

C.本文以记叙为主,按时间顺序,用平实的语言,全面介绍了人类与疟疾斗争的历史,尤其是以屠呦呦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为世界抗疟作出了巨大贡献。

D.屠呦呦的父亲摘引《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为她取名呦呦,寄寓颇深。从北京医学院毕业分配到中医研究院后,野之蒿真的与屠呦呦结下了一生的不解之缘。

E.为了避免青蒿的有效成分在高温下被破坏,屠呦呦用沸点只有53℃的乙醚,成功提取了青蒿素——一种黑色、膏状的青蒿抗疟物质粗提物,成功找到了打开最后宝藏的钥匙。

2.屠呦呦在研制抗疟药物的过程中做了哪些事?请简要概括。

3.文章多处引用,这些引用分别起到什么作用?请从不同角度简要分析。

4.屠呦呦获奖,有多方面的原因,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书圣

孙海龙

这天,因为写大字的事厂办高主任犯了愁。

干了多年厂办主任,敢说没有多少事能难住高主任的。要说发怵的就是要他自己动手写大字儿,一拿带毛的笔,手就直哆嗦。但他并没有因此误过事,因为他可以找小季写,只要打个招呼,小季就会把写大字的事给他办的妥妥帖

小季是会计,不属于高主任管。但小季毕竟还是本厂职工。更主要的是小季会写大字,且蝎子巴巴,全厂独一份,人戏称书圣。有了他,高主任不会写大字儿又怕甚。厂办主任也不是要个个会写大字儿。

说小季的大字儿是全厂独一份并不确切,确切的是厂里会写大字的还有一人。谁?老季。老季是业务主任。但老季很谦虚,任谁去求字均不写,说些写不好,拿不出手,惭愧呀惭愧之类的话。但有人见过老季的字,在厂长家高主任也见过。字咋样叫好?高主任不大懂,但看起似乎比小季的更顺眼。然而别人顺眼没用,老季自己瞧不顺眼。老季怕人见笑,死活不拿毛笔,别人终是说不出个啥。日子久了,也就再没人去找老季提写字儿的事了。

小季则与老季大相径庭,到底人年轻,年轻有时就不大会谦虚,就有着极强的表现欲。人找小季写字,叫声书圣,小季瞅着你手中纸的双眸就会炯炯发光,会立即放下手中的活儿两手去接那纸。铺开,润笔,倒墨,问所写内容,开写,一气呵成。之后,就会执着笔从头至尾仔仔细细一番过目,很陶醉,很自得的样儿。

可是,小季休假了。

小季没上班,是因为媳妇要生孩子。你说他媳妇也真会添乱,干嘛非赶这时候生孩子!高主任正眉头紧锁,厂长见了,笑:咋的啦,一副苦瓜相?

高主任说:厂长,你笑,我可笑不出。今儿个这任务我是抓了瞎。随即,高主任把事儿一二三四讲了一番。

厂长不笑了,也皱起了眉:一文钱难倒英雄汉,还真叫这点小事难住了哈。检查组说话就到,你这该写的字还没着没落,叫人看着咱厂没人是不!这小季……他媳妇不是还没生么,你没再找找他,让他先别休假?

找过。高主任摊开两手,一脸无奈,人家说,媳妇生孩子跟检查组要到一个样,都是说话就来的事,没个准头。万一,要是……谁负责!所以……”

自负有两把刷子,要架口呐!厂长挺气,现在的年轻人……好,不说他。没那个鸡蛋,还真做不成蛋糕了?我就不信!你,去找老季。

老季?高主任瞪大眼,厂长,老季你又不是不知道……”

嗨,我说你这个当主任的,你没去,咋知……”厂长一下子打住话头。原来,老季不知啥时已站在一边。老季说:厂长,你们是在商量写大字的事吧?我来试试怎么样?我的字虽然不大行,但这节骨眼上……得为领导,为咱们厂分忧不是?!

厂长上前握住老季的手,先对高主任说:瞧着没,关键时候,还是老同志……”又对老季道:那就辛苦你啦!

哎,那里那里。老季脑袋摇的拨郎鼓儿似的。

检查组走后,恰逢年底评先,厂长很自然的讲起了老季应急这件事,老季成了先进。也有人提到小季,却被厂长一句关键时刻方能看出英雄本色所驳回。这一切,小季当然并不知晓。小季一如既往地工作,为找他写字的人写字。又有人去找老季,说老季才是真正的书圣,那字实实在在胜似小季。

老季笑道:言过其实,言过其实。咱那字只是能应个急,跟猪急了能上树,狗急了会跳墙差不多。小季后生可畏,不能比。

说这话时,老季两只手一齐在胸前轻轻摇动,一脸的真诚。

选自《天池小小说》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季的字不如老季的字好,却贪图书圣的虚名,爱表现,关键时刻又摆架子,最终在评先时被否决。

B小说采用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等多种描写塑造小季形象,突出了他的字写得好、热心助人的特点。

C小说情节围绕真假书圣展开,在真与假之间展现了不同人对名利的态度,从而揭示小说的主题。

D小说对老季似褒实贬,对小季又似贬实褒,用正文反作手法,寄寓褒贬,揭示了世故钻营的现象。

E小说在语言上通俗易懂,采用了大量的方言和歇后语,贴近百姓生活,极具地方特色,乡土气息浓郁。

2.小说中的老季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3.划线句子有何作用?结合全文试作分析

4.小说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结合全文试作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中,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凝练地概括出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商隐《锦瑟》中                              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传达其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的深思。

3)《论语·里仁》中                           写看见贤德的人就要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