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王尔德说,过去书是由文人来写...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王尔德说,过去书是由文人来写,大众阅读,现在书由大众来写,无人阅读。这话在今天还能让人点头称是。虽然王尔德以后,一个多世纪之中人类世界又产生了无数的畅销书,                ,但我们都心知肚明,王尔德此处的“阅读”,可不是茶余饭后,娱乐化的阅读,而是要皓首穷经,开卷获益的阅读。

A有无数畅销书作家冉冉升起

B又产生了无数畅销书作家

C有无数年轻作家冉冉升起

D又产生了无数的年轻作家

 

A 【解析】 试题分析:由前文的“又产生了无数的畅销书”可知,横线处与之相对的作家应为“畅销书作家”,而非“年轻作家”,据此可首先排除C.D两项。A.B两项的区别在于句式不同,B项“又产生了无数的畅销书作家”与前句的“又产生了无数的畅销书”为并列关系,A项“有无数畅销书作家冉冉升起”与前句的“又产生了无数的畅销书”为承接关系。句中的“畅销书”与“畅销书作家”之间不是孤立的,正因为产生了畅销书,才相应地出现了畅销书作家,它们之间应该是承接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而且如果选B,句子读起来也很啰嗦。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引人关注的男子100自由泳决赛中,中国选手宁泽涛以4784的成绩率先触壁,夺得中国游泳队在本届世锦赛上的第三个冠军,也是亚洲选手42年来在世锦赛男子100自由泳项目上的首枚金牌。

B.据悉,哈文离职后,其主要创作团队是否跟随离开,尚不得而知,不过从目前央视综艺频道的架构来讲,哈文团队几乎是整个频道的中流砥柱,一旦团队也离开,或许对频道有所影响。

C.“脑活动绘图”计划将历时10年,耗资约30亿美元,其目的旨在探索人类大脑的工作机制,为脑活动绘制全图。

D.“春运铁路格局的改变,反映的不仅仅是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经济结构、生产力布局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更是交通基础设施的重大变化。”北京交通大学教授石培华说。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内蒙古冤案震惊全世界。18岁少年被冤杀人,法院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判少年死刑并执行。18年后真凶终于出现,执法部门草菅人命的行为实在令人        。所幸冤情终于昭雪。

②一个以巩固王室为己任的重臣,眼见山河已如风中飘絮,自己又无法挽回颓势,能不        ?文天祥用凄凉的自然景象喻国势衰败,极深切地表现了他的哀恸。

③京东商城去年高管离职消息不断,甚至还因为高级副总裁的不当行为声誉受损。        ,近日京东商城CEO刘强东高调对外表示,“未来公司70%的高管将通过内部提拔培养”。

A.痛心泣血    痛心疾首    痛定思痛  

B.痛心疾首    痛心泣血    痛定思痛

C.痛定思痛    痛心泣血    痛心疾首  

D.痛定思痛    痛心疾首    痛心泣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梅贻琦先生和西南联大

郑天挺

我和梅贻琦先生是在昆明西南联大才熟识起来

1938年2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迁到昆明,组成西南联合大学。

联大成立之初,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对北大校长蒋梦麟说:“我的表你带着。”这是天津俗语“你做我代表”的意思。蒋梦麟对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说:“联大校务还请多负责。” 三位校长以梅贻琦先生年纪轻,他毅然担负起这一重任,有时教务长或总务长缺员,他就自己暂兼,公正负责,受到尊敬。蒋梦麟常说,在联大我不管就是管。这是实话,从而奠定了三校在联大八年合作的基础。

三校都是著名专家学者荟萃的地方。各校有各校的光荣历史,各校有各校的校风。经过5个月共赴国难的考验和3500里步行入滇的艰苦卓绝锻炼,树立了联大的新气象,人人怀有牺牲个人、维持合作的思想。联大每一个人都是互相尊重,互相关怀,谁也不干涉谁,谁也不打谁的主意。学术上、思想上、政治上、经济上、校风上,莫不如此。后期,外间虽有压力,谣言不时流布,校内始终是团结的。抗战胜利后,还在昆明上课一年,这也是了不起的。在联大八年患难的岁月里,梅校长始终与大家艰苦与共,是大家经常提到的。

1941年4月,清华大学在昆明举行30周年校庆,张伯苓校长自重庆告诉南开办事处的黄子坚说,清华和南开是“通家之好”,于是黄子坚在会上大作“通家”的解释,指出清华的梅校长是南开的高材生。接着,冯友兰上台说要是叙起“通家之好”来,北大和清华的通家关系也不落后,北大文学院院长胡适是清华人,我是清华文学院院长,出身北大,此外还有其他很多人。两人发言之后,会场异常活跃,纷纷举出三校出身人物相互支援的情形。但是几乎所有的人都感到联大的三校团结,远远超过了三校通家关系之上。

抗战期间,物价上涨,供应短缺,大家生活极为清苦。梅校长在常委会建议一定要保证全校师生不断粮,按月每户需有一石六斗米的实物,租车派人到邻近各县购运,这工作是艰苦的、危险的。幸而不久得到在行政部门工作的三校校友的支援,一直维持到抗战胜利。这又是一桩大协作。

在昆明生活极端困难的时候,清华大学利用工学院暂时不需用的设备立清华服务社,从事生产,用它的盈余补助清华教员的生活。这事本与外校无关。梅校长顾念北大、南开教员同在贫困,年终送给大家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馈赠,从而看出梅校长的公正无私。

梅贻琦校长生活朴素,他的那件深灰色的长袍在四季皆春的昆明,是大家天天看得见的。1941年7月,我和梅贻琦、罗常培两先生在成都准备转重庆回昆明,梅校长联系飞机票,恰好又得到搭乘邮政汽车的机会。梅校长觉得邮车只比飞机晚到一天,但可以为公家节约200多元,于是坚决退了飞机票。这种宁可自己劳顿一些而为公家节约的精神,是可贵的,俭朴正是他的廉洁支柱。

梅校长富有修养,对人有礼貌。遇到问题,总是先问旁人:“你看怎样办好?”当得到回答,如果是同意,就会说:“我看就这样办吧!如不同意,就会说再考虑考虑。他从无疾言愠色,所以大家愿意和他讨论。

梅贻琦先生不喜多说话,但偶一发言,总是简单扼要、条理分明。他谈过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天津时市民的情况,也谈过京剧演员的表演艺术,也谈过满族服装和健康的关系。这些都是在他专业以外不常接触的事物,反映出他对社会观察的精细和敏锐。

最后,我想再谈一段联大的故事。当时,昆明是与国外交通的唯一通道,许多经过朋友总要到联大看看。梅校长有时也要用家庭便饭招待。记得每当聚餐快要终了的时候,夫人——韩咏华女士总是笑吟吟地亲捧一大盘甜食进来,上面有鲜艳的花纹环绕“一定胜利”四个红字,殷勤地说:“请再尝尝得胜糕,我们一定胜利。”这时大家一齐站起来致谢,齐称“一定胜利!一定胜利”。这正是我们当时一致的信念,也是联大事业的象征。

【相关链接】 梅贻琦(1899年—1962年),天津人,曾任中华民国教育部部长、中央研究院院士。熟读史书,喜爱科学。初研究电机工程,后转为专攻物理。毕业于南开中学、清华学校。1914年放弃国外优厚的条件,从美国学成归国,到清华任教。1931年,出任清华校长,自此后一直到他在台湾去世,一直服务于清华,因此被誉为清华的“终身校长”。在他的领导下,清华得以在十年之间从一所颇有名气但无学术地位的学校一跃而跻身于国内外名牌大学之列。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昆明西南联大成立之初,因为三位校长中梅贻琦先生最为年轻,所以就把校务委托给梅贻琦先生。梅贻琦先生也不负众望,把学校管理得井井有条。

B.“在联大我不管就是管”,蒋梦麟说这句话,表明了自己的能力比不上梅贻琦,不如不管,以免干扰梅贻琦的工作,这也成为他们日后合作的基础。

C.文中说“树立了联大的新气象”,其主要体现有:一是人人怀有牺牲个人、维持合作的思想;二是每一个人都互相尊重,互相关怀,始终紧密团结。

D.尽管在西南联大时条件艰苦,生活困难,但大家品尝着韩咏华女士的“得胜糕”时,齐称“一定胜利!一定胜利!”,这表明大家并没有失去胜利的信念。

E.梅贻琦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期间,致力于提高清华大学的学术地位,使清华大学一跃而成为国内外名牌大学,他本人也因此被誉为清华的“终身校长”。

2.文中说“校内始终是团结的”,材料中写了哪几件事来体现西南联大是团结的?

3.梅贻琦至今仍深受人们敬仰,其人格魅力、处世态度是其重要原因。结合材料概括梅贻琦先生具有哪些值得人们敬仰的特点?

4.西南联大存在的时间只有八年,就读学生不过八千,而且条件简陋,生活艰苦,但却培养出了一大批人才,如杨振宁、李政道、邓稼先等。西南联大为什么能培养出一大批人才?请结合文章材料,阐述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西伯利亚的温暖

冯有才

卡尔是一名政治犯,被发配到西伯利亚的时候,正值十二月,天寒地冻。

而后,卡尔被分配到了林场,成为一名伐木工人。监工托可可夫斯基很严厉,工人们都非常恨他。

第二年二月的一天,一名伐木工人生病了,整个班组没有完成定额任务,托可可夫斯基把整个班组的人饿了一整天,而那名生病的伐木工人,被托可可夫斯基喊出去以后,就再也没有回来。大家都猜测:那名可怜的正在生病的工人,一定是被可恶的监工托可可夫斯基遗弃了或者处决了。

然而,不幸的事仍不断发生。还有一次,卡尔把木材抬上火车的时候,不小心滑了下来,木材从车厢里滚落,砸到了一名沙皇士兵。托可可夫斯基顿时火了,他拿起了皮鞭,使劲地抽打着卡尔,还随手拿了一根木棒,朝卡尔的腿上砸去。卡尔能清楚地听到骨头碎裂的声音。随后,几名工友把受伤昏迷的卡尔抬回了小木屋。

没有医生,又加上天气恶劣,卡尔的腿恢复得很慢,三个月后才能下地走路。他每走一步,都会对托可可夫斯基的仇恨加深一分。

战争即将结束的消息不知从哪里传来了。大家都在心底高兴着,希望早点结束这样的日子。托可可夫斯基似乎也意识到了什么,对大家的态度也开始收敛起来。但是,大家对他的仇恨并没有因此而改变。

一天早上,卡尔被一阵哭声惊醒,那是从托可可夫斯基暖和的小屋传来的。卡尔赶忙跑过去,只见满头是血的托可可夫斯基躺在床上,看样子是受了很重的伤。托可可夫斯基努力睁开眼,看见卡尔后,从枕头底下摸出了一个日记本放到卡尔的手上,对卡尔说,你会懂得的。

卡尔接过日记本,托可可夫斯基便闭上了眼睛。卡尔迅速把日记本放进了衣服里,闻声而来的工友也走进了木屋。托可可夫斯基的妻子哭诉:凌晨,托可可夫斯基出门小便。天快亮的时候,她发现丈夫还没有回来,于是马上去找,结果刚出门,就看见了躺在门口的血迹斑斑的丈夫。她知道,丈夫是因为仇恨被人打伤的,凶手一定是这一千多名工人中的某一个。

卡尔和工友们埋葬了托可可夫斯基。卡尔小心地翻开日记本,心一阵阵刺痛。

如果不是托可可夫斯基,那名生病的伐木工人一定会死了,因为是托可可夫斯基知道他患了肺炎后,让装运木材的火车把他送到了城里医治。

如果不是托可可夫斯基,卡尔的性命一定没了。因为托可可夫斯基在那一刻,看见了好几名子弹已经推上枪膛准备枪杀卡尔的士兵。

如果不是托可可夫斯基,这一千多名伐木工人的性命一定没了,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冬宫在几天前就下了命令要处决他们。

如果托可可夫斯基不死,这里就不会混乱,工人们也就没有办法趁乱逃走。

除了卡尔,没有人知道托可可夫斯基是自杀的。卡尔把战争结束的消息告诉了大家,工人们一阵沸腾,欢呼雀跃,瞬间便冲破了伐木场看守士兵的警戒,跑进了丛林深处。

卡尔并没有跑,而是走进了托可可夫斯基的小屋。他知道,从他得到日记本的那一刻起,他就应该为这对可怜的母子承担起责任。

后来,陆陆续续地又回来了几十个工人,卡尔把托可可夫斯基的日记本给他们传阅。他们都选择了留下,在林场新建了许多小屋,建筑小屋所用的木材,都是托可可夫斯基提前囤积的。这一切,似乎都在托可可夫斯基的预料之中。

冬天的西伯利亚,仍有一个温暖的小村落,村子的名字叫做托可可夫斯基村。村民们是那些伐木工人的后代,村子中还有一本族谱——那是托可可夫斯基的日记本。

日记本的扉页,是卡尔临终前一年写的一句话:只要有爱,再冷的地方,也会有温暖的时刻!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叙述了西伯利亚林场的监工托可可夫斯基为了挽救一千多名工人的生命,不怕别人误解,不惜牺牲生命的传奇故事,讴歌了可可夫斯基人性的光辉。

B.主人公托可可夫斯基在得知战争结束后,害怕不明真相的工人报复自己,所以对待工人们的态度也有所收敛。

C.卡尔起初对托可可夫斯基充满仇恨,当了解真相后,不但留下来照顾其遗孀和孩子,而且找回逃走的工人,建立以“托可可夫斯基”为名的村庄来纪念他。

D.本文语言妙趣横生,情节跌宕,前半部分写托可可夫斯基虐待工人遭仇恨,后半部分用日记本揭开真相,构思巧妙,欲扬先抑。

E.这个故事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俄国,它告诉我们:爱是人世间温暖的源泉,她能够抵御所有的寒冷与伤害。

2.小说中托可可夫斯基的日记本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3.托可可夫斯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4.这篇小说设计了托可可夫斯基自杀的情节,对这一情节有人赞同,也有人不赞同。你有什么看法呢?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在琵琶声低沉徘徊,近似停顿之后,猛然爆发出一阵雄壮铿锵、激越昂扬的强音,将曲子推向高潮的句子是:“                    。”

(2)范仲淹《岳阳楼记》中“                    ”两句描绘了月光与水波一起荡漾,闪烁着金光,月亮的倒影沉浸在水底,宛如一块美玉的画面

3)《庄子·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