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人生苦短,我们不能任...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人生苦短,我们不能任由烦恼淹没快乐,                                     

                            。只要心明净了,就会快乐起来。

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学会操纵自己的内心

②心是烦恼的根源

③让它向着有阳光、有灯光的一面

④亦是快乐的根源

⑤不能一生都活在与烦恼的牵缠中

⑥我们无法像佛一样除尽烦恼,超脱生死,达到涅槃

A.⑤②④⑥①③     B.⑤②④③⑥①

C.⑤⑥①③②④      D.⑤⑥①②④③

 

A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该题,应注意句中的关键词及逻辑顺序。根据句式一致性可知,第一空应填⑤,然后由于②④句“是......亦是”可知,应放在⑤后;“但”将⑥①连接起来;③句中的“它”是复指①句中的“内心”,因此要放在⑥①之后,故答案为A项。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王卫明教授认为,网络从来不是法外之地,虚假内容的发布,损害的是社会的公信力,突破的是法律和道德。

B哈尔滨“天价鱼”事件剧情几度反转,终于尘埃落定。经过调查组多次深入调查,认定这是一起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恶劣事件。

C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布了《关于改革完善高铁动车组旅客票价政策的通知》中指出,部分高铁动车组列车的一等座、二等座票价,将由过去的政府指导定价改为市场化自主定价。

D上百万次的点击,见证着百姓参与两会的热情。教育、医疗、住房、就业……见诸报端的重头报道无不回应着百姓的关切,努力寻找着问题的答案。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鲁迅的文笔有目共睹,即使是和母亲通信,也是妙手偶得

B.莫言的获奖,很难改变今天中国文学创作整体良莠不齐的现实,也缓解不了我们的文化焦虑。

C.家庭条件的优越和父母的溺爱,养成了他傲慢狂妄的个性,不管对谁都侧目而视,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霸王样子。

D.他的创作风格似乎很难言说,清丽、典雅、豪放、幽默都不足以概括。在当今文坛上,他的创作可谓独树一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高亦吾:周恩来总理一生感念的启蒙老师

高亦吾1881年生于章丘绣惠镇西关村,15岁考取了济南省立高等学堂。在进步教师萧少瑜的启发和引导下,他与学友赵佑贞、徐云甫等组建了“乐群书社”和“玫瑰花诗社”,并投书章太炎,寻求救国救民的道理。他们在校赋诗、撰文,斗争宗旨为反清灭洋。18岁那年,高亦吾率先加入同盟会,带头组织起声势浩大、轰动省城的罢课学潮,还以犀利的笔触写出了震惊校园内外的战斗檄文《伊奴出关》。高亦吾的文章及极富影响力的言行,引起了山东巡抚周玉山的惊恐,他亲笔签署通缉令,定要严惩“肇事者”。闻讯后,高亦吾当即脱掉长衫,剪掉象征“大清”臣民的发辫,连夜逃离济南,远赴东北。章丘县衙接到逮捕令后,立即派人到西关高家进行严密的搜查,未见其人,便将其霜染鬓发的母亲投监入狱,施刑后又锁进铁牢。

高亦吾辗转漂泊半月,经友人介绍,进入奉天东关模范学校。在这里,他初识了入校新生周恩来,见他精明睿智、气宇轩昂且胸怀壮志,课下便常向他慷慨激昂地讲述反清灭洋的革命道理,沉痛地诉说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悲壮之举,使其听得义愤填膺、泪光盈盈。高先生还将邹容19岁时写的《革命军》一书赠给他,使其树立起坚定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信念。高先生借与周恩来同桌就餐之机,向其灌输马克思、孙中山等伟人志士的进步思想。星期天,还同他上街“散步”,指着外国领事馆满腔怒火地说:“这些外国列强协同腐朽的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瓜分华夏大好河山,简直令人难以容忍!”周恩来时时处处受到他爱国主义思想的影响和教育。

辛亥革命爆发后,高先生率领师生涌向长街游行示威,振臂高呼:“鞑虏不除,民国不立,四万万炎黄子孙誓不罢休!”周恩来彻底觉悟了,返校后当众第一个剪掉发辫,发誓为中华崛起而读书!1913年,周恩来入南开中学就读。临别之际,高先生为周恩来命字“翔宇”,寓意深远;周恩来则奋笔疾书:“同心努力,前程万里指日登!”署名“翔宇”,表示对“翔宇”的认可和对恩师的敬重。三年后,由于战乱不息、政局不稳,高先生辞校赴京到赵伊公署任职。其间,周恩来曾两度进京探望,高先生警觉地叮嘱周恩来,“你在天津创办的‘觉悟社’轰动京畿,据传你的名字业已在册,当局声言要捉拿一切成员,你务必当心!”周恩来返津不久便被捕入狱,高先生闻讯心急如焚,奋力投入营救,终使周恩来脱离虎穴。

岁月如流,人世沧桑。高先生重返济南后,应邀在省建设厅任职。“七七事变”后,他毅然辞去公职,返回章丘,县长郭德夫深知先生学识渊博,邀他出面成立“城关学堂”,先生知其是“亲日派”,力辞不就,却到西关私塾任教。1939年章丘沦陷,高先生赴济避难。有人举荐他去当地的某汉奸公署就职,高先生断然拒绝,出于生计,他便在济南小布政街开馆施教。1941年春节刚过,高先生突患脑膜炎,遂还故乡。弥留之际,他再三叮嘱爱子高肇甫:“日后,一定要想方设法和周恩来取得联系,让他指引前程!”2月5日子夜时分,这位深受社会尊重的民主革命战士、一代师表与世长辞,终年60岁。   

1947年4月的一天下午,章丘警察局局长带领部下闯入高先生家中,以“私通共匪”的罪名将其妻子及儿媳逮捕入狱并抄家封门,二人在牢中受尽酷刑。1949年7月,高肇甫遵照父亲遗嘱给周总理写信,历数期间的境况和怀思之情。不久,总理回信,召肇甫进京,在中南海两人长谈三小时。总理得知恩师早已仙逝,不禁悲恸万分,数次泪流满面……后来周总理将高肇甫安排于政务院档案科工作。周总理一生高风亮节,身在高位从未照顾过任何一位亲属,对高肇甫的安排可谓“仅此一人”。

(摘编自《齐鲁晚报》王绍忠《高亦吾:周恩来总理一生感念的启蒙老师》)

【相关链接】奉天东关模范学校是一所较好的小学,从校长到教员都是社会名流。高亦吾初进课堂,就遭遇到一位浓眉大眼、英气逼人的少年学生的质疑发难,这位少年一连提出许多耐人深思的问题,他就是当时年仅13岁的周恩来。高亦吾对这位气宇轩昂的少年非常赏识,从此30岁的高亦吾同13岁的周恩来结成了忘年之交。(摘自《章丘名人录》)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高亦吾一身正气,怀有满腔爱国之情,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深深影响着周恩来,最终使周彻底觉悟,剪掉发辫,立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誓言。

B.山东巡抚周玉山亲笔签署通缉令,章丘县衙派人到章丘西关高家进行搜查,未见高亦吾,便将其妻子及儿媳逮捕入狱并抄家封门,二人受尽酷刑。

C.高亦吾在济南省立高等学堂学习期间,投书维新志士章太炎并在其启发和引导下,与学友赵佑贞、徐云甫等组建了“乐群书社”和“玫瑰花诗社”。

D.高亦吾因战乱离沈进京到赵伊公署任职期间,周恩来曾两度探望;后周入狱,高亦吾奋力营救,最终使周脱离虎穴,二人因此结为忘年之交。

E.高亦吾弥留之际叮嘱爱子要设法和周恩来取得联系,高肇甫遵照父亲遗嘱给在京的总理写信,很快接到总理回信并进京,得到了总理的妥善安排。

2.高亦吾是深受社会尊重的民主革命战士,材料中有哪些体现?请结合材料简要概述。

3.文章写高亦吾的身后事,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高亦吾是周恩来一生感念的启蒙老师,材料中有哪些具体体现?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表现诗人急欲相见,而琵琶女心情复杂的是:                                  。”

(2)杜甫一生漂泊,老病孤愁,《登高》中“                       ”便是这种生活状况的真实写照。

(3)李白《蜀道难》中“                        ”,极写蜀道的高峻雄奇、不可攀越的险要。

 

查看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题。

·雍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宋·李觏

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

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著淡红衫。

【注释】①觏:读gòu。  ②涵:包含。   ③水仙:指水中女神。这里喻指归帆。

1.两诗结句都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2.从动与静的角度看两诗的描写各有侧重,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