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练习。 在湖北省云梦县城关睡虎地11号秦墓中,出土了一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练习

在湖北省云梦县城关睡虎地11号秦墓中,出土了一批秦简,其中一部分竹简上记录的是秦国的法律,后整理出了《秦律十八种》。“环保条款”记录在其中的《田律》上,这部法律因此被看成是中国最早的“环保法”。《田律》中,除了前代规定的春季不准乱砍乱伐外,还有多条环保规定。其中有两条内容很新鲜,一是,规定不得堵塞河道,即“雍堤水”;二是,不是夏季不准焚烧草木灰当肥料。即 “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特别是最后一条,可以避免大气污染,减轻雾霾天气。云梦秦简的《法律答问》中还提到,《秦律》规定,东方六国的人到秦国来,入秦时必须用火熏其车上的衡轭。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官方的解释是:如果来人不处治马身上的寄生虫,虫子附着在车的衡轭或驾马的绳索上,就会被带到秦国来,所以必须用火来熏。这简直就是现代海关卫生检疫的雏形,环保的意图十分明显。

战国时期赵国著名思想家荀子,提出了“环保治国”理念。《荀子·王制》中里专门谈及为王之道:“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荀子将这种环保要求称为“圣王之制也”。比荀子早约四百年的齐国上卿管仲在任时倡导环保治国,称“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为天下王。”他根据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不同环保要求,提出过环保“四禁”概念。据《管子杂篇》所记,其中“春禁”是:“无杀伐,无割大陵,倮大衍,伐大木,斩大山,行大火,诛大臣,收谷赋。”管仲这种环保观,不只提出了环保问题,还考虑到了民生。这种治国理念相当科学,齐国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与此不无关系。

从史书记载来看,世界上最早的“环境保护部”就诞生在中国。据清黄本骥编纂的《历代职官表》记载,中国古代早期的环保部叫“虞”。“虞”,既是机构名,又是官衔,其很大一部分职能与今天的环保部相同,但所管理的范围更大,山、林、川、泽的保护与治理,都是“虞”的职责。周代“环保部”编制更大,被进一步细化为山虞、川衡、林衡、泽虞等四个平行部门,“虞”是山林川泽资源保护的监督机构“衡”是山林川泽资源保护的执行。这四个机构统统归“地官司徒”领导。其中,山虞的地位最高,美国学者埃克霍姆称之是世界上最早的“山林局”。秦汉时虞被“少府”替代,到三国之后,又恢复了“虞官”。唐、宋、明、清诸时期,朝廷均设有虞衡司,此司即“虞部”,属于最大“中央部委”工部的下属机构。

中国古代环保法令多以诏令、礼、律、禁令等形式下达。在古代,如果有不环保的行为或违反“环保法”的,都要受到处罚。西周时期周文王的“伐崇令”规定“令毋杀人,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齐国的惩治条款比“伐崇令”更为严厉。《管子·地数》中说:“有动封山者,罪死而不赦。有犯令者,左足入、左足断;右足入,右足断。”这种为保护环境而剁断肢体的残酷惩罚,早在殷商时期已出现。《韩非子·内储说》有这样的记载,“殷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进入封建社会后,历代对违反“环保法”者同样也不轻饶。如在唐、宋两代,随便烧荒者一旦被抓到,要被判处古代五刑中的笞刑——“笞五十”;“伐毁树木”的,则以偷盗罪论处。历代在保护水源方面的规定也很多,如唐宋法律上都有规定,“有穿穴垣墙以出秽污之物于街巷,杖六十。”

(摘编自《我国古代已有“环保法”》)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律十八种》是根据云梦出土的竹简上记录的秦国法律整理出来的,其中有环保条款的记录,因此这部法律被看成是中国最早的“环保法”。

B.《秦律十八种》中保留了前代春秋不准乱砍滥伐的规定,还新增了不能堵塞河道的规定,为避免污染,规定除夏季外不准焚烧草木灰当肥料。

C.《荀子·王制》中谈及的为王之道强调在草木开花结果的时候,不能入山砍伐树木,不能破坏草木生长,这一要求体现了“环保治国”的理念。

D.齐国上卿管仲的环保观不仅提出了环保问题,还关注了民生,这从他根据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不同环保要求所提出的环保“四禁”可以看出。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秦律》规定,齐、赵等国的人入秦时需用火熏汽车上的衡轭,以防带入寄生虫,此举措有卫生检疫的意味。

B.管仲认为君王、百姓等都应该遵守环保要求,齐国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与他先进的环保治国理念有关。

C.西周时期,若有人违犯了周文王颁布的“伐崇令”,“地官司徒”应将此人交由他的下属部门山虞欲来处治。

D.《 韩非子·内储说》中的记载,说明为保护环境而剁断肢体坚绝不轻饶的残酷惩罚,早在殷商时期就已出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代,对随便烧荒,伐毁树木,乱倒污水等行为,都一一列出,严厉禁止并给予不同的惩罚,可见唐代的环保法律条文已经较为详尽。

B.西周时期泽虞负责管理山林川泽,泽虞制定的种种环保条款对当时生态环境的保护,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当今仍具有现实意义。

C.世界上最早的环保部“虞”在周以前已经出现,秦汉时称少府,唐宋明清时期,为虞衡司,不同时期名称会有一些变化,但职能大体上相同。

D.对不环保行为或违犯“环保法”的人加以惩治,这有助于保障广大民众的长远利益和国家的可持续性发展,这是古代法律对今人的启示。

 

1.A 2.C 3.B 【解析】 试题分析: 1.A.“《秦律十八种》被看成是中国最早的‘环保法’”理解错误。依据原文,被看成是中国最早的“环保法”的应为《田律》,而不是《秦律十八种》。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C项山虞所辖当为山林之事,而“伐崇令”所言不局限于山林之事。介于是山林川泽资源保护的监督机构,而不是执行机构。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B项西周时期泽虞负责创作,山虞负责山林,都表述过于绝对;泽虞制定了种种环保条款不一定人具有现实意义。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艺术家说,跌倒了赶紧爬起来向前走,别去端详那个坑。哲学家说,成功了,就从零开始吧,别太在乎过去的荣耀。史学家说,一个人永远不可能从零开始,他过去的失败也好,成功也好,都是摸不掉的历史。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一段文字的四处划线语句中,三处有语病,请指出并加以修改。

①爱因斯坦是最杰出的20世纪科学家。他生于德国,后迁居美国,作为一个可以和牛顿相媲美的科学巨匠,②他在物理学的领域内取得了重大贡献,其中最重要的是发现了相对论。③汤姆生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④1921年爱因斯坦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殊荣。

 

查看答案

以下各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刘病       ②而后乃今将图        ③雄州列,俊采      贾谊于长沙 

琴书以消忧  ⑥谨拜表以           ⑦宾主尽东南之         ⑧察臣孝廉

A.①②/③⑧/④⑥/⑤/⑦            B.①③/②⑧/④⑥/⑤/⑦

C.①③/④⑤⑥/⑦/②⑧              D.①②/⑧/④⑥/⑤/②⑦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科技工作者以“填补空白”为使命,对大豆的基因组成进行深入研究,历尽千辛万苦,最终取得了巨大成功。

B张老师非常关心学生,学生们的一个眼神、一声轻叹,都能触动她的心灵,都能从中发现学生们所渴求的东西。

C近日,有一档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了》火爆荧屏,它不仅改变了很多年轻人对婚姻的态度,也提高了湖南台的收视率。

D导学案的构成是由“考点讲解”和“习题训练”两部分组成,“考点讲解”让学生知其然,“习题训练”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母亲_________地起床做饭,心里欣喜地想,让儿子多睡一会,不要惊醒他。

(2)凡事_________以至前怕狼、后怕虎缺乏敢说敢为的气质。

(3)他似乎很满意我对机器操作的叙述,可是我却_________,因为我自己对那机器的了解实在不多。

A如履薄冰  谨小慎微  小心翼翼         B小心翼翼  谨小慎微  如履薄冰

C小心翼翼  如履薄冰  谨小慎微         D谨小慎微  如履薄冰  小心翼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