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各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银竹吐青烟, 。 (2)尔曹身与名俱灭,...

补写出下列各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银竹吐青烟,           

(2)尔曹身与名俱灭,           

(3)            鱼龙潜跃水成文

(4)            更闻桑田变成海

(5)不堪盈手赠           

(6)校尉羽书飞瀚海           

(7)夫运筹策帷帐之中,            吾不如子房。

(8)见贤思齐焉,           

 

(1)金樽对绮筵 (2)不废江河万古流 (3)鸿雁长飞光不度 (4)已见松柏摧为薪 (5)还寝梦佳期 (6)单于猎火照狼山 (7)决胜千里之外 (8)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解析】 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樽”“薪”“寝”“绮筵”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名句默写答题技巧:(一)要突破生僻难写字。(二)要注意同音异义词。(三)要注意同义异形词(四)要留意具体环境(五)要留心语句顺序(六)要注意语句出处。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

月夕

陆游

开户满庭雪,徐看知月明。

微风入丛竹,复作雪来声。

俗尘不待扫,凛然肝肺清。

村深无漏鼓,鹤唳报三更。

1.诗的前两联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景物,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诗的颈联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境界?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

(1)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也。弱冠与外弟泉陵刘敏俱知名。琬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除广都长。先主尝因游观奄至广都,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沉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曰:“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先主敬亮,乃不加罪,仓卒但免官而已。

(2)先主为汉中王,琬入为尚书郎。建兴元年,丞相亮开府,辟琬为东曹掾。举茂才、迁参军、领长史,加扶军将军。亮数外出,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亮每言:“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密表后主曰:“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3)亮卒,以琬为尚书令,俄而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时新丧元帅,远近危悚。琬出类拔萃,处群僚之右,既无戚容,又无喜色,神守举止,有如平日,由是众望渐服。

(4)东曹掾杨戏素性简略,琬与言论,时不应答。或欲構戏于琬曰:“公与戏语而不见应,戏之慢上,不亦甚乎!”琬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人之所诫也。戏欲赞吾是耶,则非其本心,欲反吾言,则显吾之非,是以默然,是戏之快也。”又督农杨敏曾毁琬曰:“作事愦愦,诚非及前人。”或以白琬,主者请推治敏,琬曰:“吾实不如前人,无可推也。”主者重据听不推,则乞问其愦愦之状。琬曰:“苟其不如,则事不当理,事不当理,则愦愦矣。复何问邪?”后敏事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琬心无適莫,得免重罪。

1.写出下列加横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1)先主敬亮,乃不加罪                        

(2)作事愦愦,诚非及前人                        

(3)后敏事系狱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主公重加察之                等之未有贤于鲧者,帝试之。

B.琬州书佐随先主入蜀          始大人常臣无赖

C.琬入尚书郎                  凡吾所以来,父老除害

D.众人犹惧必死                女往视尔事矣

3.把文中画横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1)亮数外出,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

(2)公与戏语而不见应,戏之慢上,不亦甚乎!”

(3)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

4.根据文意,概括能体现蒋琬是“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的几件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世界上四大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阿拉伯文化、印度文化和中国文化,都有悠久丰富的学术传统。时至今日,唯有中国的学术理论思想保存得最为完整,这与中国的学者有很大关系。

学术思想之在一国,犹人之精神也。而政事、法律、风俗及历史上种种之想象,则其形传也。

——梁启超

学术思想的兴替实系吾民族精神上生死一大事考。

——陈寅恪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北宋著名理学家张载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明代思想家顾炎武

从以上四位学者的话来看,中国的学者具有哪两个特点?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A本人昨天在学校阅览室遗失英汉词典一本,务请拾获者从速归还。!

B明日搬新家,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家中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C贵书店即将开张大吉,无论是多忙,到时我都一定会拨冗出席!

D天气日渐寒冷,侄儿在校是否需要叔父寄送御寒物品?望钧裁!

 

查看答案

李明同学说话喜欢引经据典,在下面几种情境讲话时,他引用古诗文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A.同学张华要到外地上中专,李明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张华,你一人远走他乡要多珍重啊!”

B.同学刘欣写作文时想找一句表现读书乐趣名句,李明不假思索地说道:“这还不容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

C.李明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满园盛开的梨花,他情不自禁地说道:“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太美了!”

D.李明的同学张强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明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