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壁画 贾平凹 ① 陕西的黄土厚,有的是大唐的陵墓...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壁画

贾平凹

陕西的黄土厚,有的是大唐的陵墓,除了挖掘出一大批稀世珍宝,三百平方米的壁画就展在博物馆的地下室。墓主人都是皇戚贵族,生前过什么日子,死后还要过什么日子,壁画多是宫女和骏马。

壁画中的宫女个个个头高大,耸鼻长目,丰乳肥臀,长裙曳地,仪表万方,再看那匹匹骏马,屁股滚圆,四腿瘦长刚劲,便得知人与马是统一的。唐的精神是热烈,外向,放恣而大胆的,它的经济繁荣,文化开放,人种混杂,正是现今西欧的情形。可叹唐以后国力衰败,愈是被侵略,愈是向南逃,愈是要封闭,人种退化,体格羸弱。说唐人以胖为美,实则呢,唐人崇尚的是力量。马的时代与我们越来越远了,我们的诗里在赞美着瘦小的毛驴,倦态的老牛,平原上虽然还有着骡,骡仅是马的附庸。

我爱唐美人。

我走进地下室,一直往里走,从一九九七年走到五百九十三年。这些宫女,古与今的区别仅在于服饰,但那丰腴圆润的脸盘,那毛根出肉的鬓发,那修长婀娜的体态,使我感受到真正的人的气息。看着这些女子,我总觉得她们在生动着,是活的,以至看完这一个去看那一个,侧身移步就小心翼翼,害怕走动碰着了她们。她们是矜持的,又是匆忙的,有序地在做她们的工作,或执盘,或掌灯,或挥袖戏鹅,或观鸟捕蝉,对于陌生的我,不媚不凶,脸面平静。这些来自民间的女子,毕竟已是宫中人,不屑于我这乡下男人,而我却视她们是仙人,万般企慕,又自惭形秽了。《红楼梦》中贾宝玉那个痴呆呆的形状,我是理解他了,也禁不住说句“女儿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看呀,看那《九宫女》呀,为首的梳高髻,手挽披巾,相随八位,分执盘、盒、烛台、团扇、高足杯、拂尘、包裹、如意,顾盼呼应,步履轻盈。天呐,那第六位,简直是千古第一美人呀,她头梳螺髻,肩披纱巾,长裙曳地,高足杯托得多好,不高不低,恰与婉转的身姿配合,长目略低,似笑非笑,风韵卓绝,我该轻呼一声“六妹”了!这样纯真高雅的女子,我坚信当年的画师不是凭空虚构的,一定是照生前真人摹绘,她深锁宫中,连唐时也不可见的,但她终于让我看到了,我看到了已经千年的美人。

“美人千年已经老了!”同我去看壁画的友人说。

友人的话,令我陡然悲伤。对于美人老的态度,从来都是有悲有喜的两种情怀,而这种秉性可能也正是皇戚贵族的复杂心理,他们生前占有她,死后还要带到阴间去,留给后世只是老了的美人。这些皇戚贵族化为泥土,他们是什么狗模人样毫无痕迹,而这美女人却留在壁画里,她们的灵魂一定还附在画上。灵魂当然已是鬼魂,又在墓穴里埋了上千年,但我怎么不感到一丝恐怖,只是亲切,似乎相识,似乎不久前还有过匆匆一面?

参观完了壁画,我购买了博物馆内摹古壁的画作印刷品,我不愿“六妹”千余年在深宫和深墓,现在又在博物馆,她原本是民间身子,我要带她到我家。我将画页悬挂室中,日日看着,盼她能破壁而出。我说,六妹,我不做皇戚贵族宫锁你,我也没金屋藏匿你,但我给你自在,给你快乐,还可以让你牧羊,我就学王若宾变成一只小羊,让你拿皮鞭不断轻轻打在我的身上。

(1)1.概括文中唐壁画的特点。

(2)2.简要赏析第④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

(3)3.分析第③段和第⑤段在行文中分别有什么作用。

(4)4.探究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情思。

 

1.内容多是宫女和骏马,生动逼真,体现了热烈、外向(或“开放”)、放恣而大胆(或“充满力量”)的唐代精神。 2.运用外貌、神态、动作等描写手法,点面结合地再现了“九宫女”生动的宫中生活场景,表达了作者欣喜、企慕、备感亲切的心情。[或:整散结合,语言既典雅又灵动;“呀”“呐”等语气词的运用,表达了作者欣喜、企慕、备感亲切的心情。 ] 3.第③节由描绘唐壁画过渡到描绘唐美人,直抒胸臆,为下文对唐美人的描绘奠定了基调。第⑤节友人对千年美人的惋惜,引起了下文对美人老的悲喜两种情怀的议论,,使文章由抒情转入沉思。 4.① 对热烈、外向、充满力量的盛唐精神的赞颂(或“向往”“仰慕”“企慕”),对盛唐精神不再的叹惋。② 对美的赞美和怜惜。③ 表明美是禁锢不了的,是永恒的。 【解析】 试题分析: 1.此题可从文中找到描写“唐壁画”的相关段落,找到相关的描写加以概括即可。第二段“壁画中的宫女个个个头高大,耸鼻长目,丰乳肥臀,长裙曳地,仪表万方,再看那匹匹骏马,屁股滚圆,四腿瘦长刚劲,便得知人与马是统一的。唐的精神是热烈,外向,放恣而大胆的,”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作品的形象”广义上是指文本中呈现的具体的感性的,具有艺术概括性的,体现着作家审美理想的,有着审美价值的自然的和人生的图画。狭义上的文学作品的形象通常指文学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物象、诗歌中的意象等。如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孔乙己,契诃夫笔下的“套中人”,舒婷笔下的“橡树”等。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主要包括:一是形象的特点及塑造方法,二是形象的典型意义。本题就是分析形象“壁画”的特点。 2.精彩语句的表现力的答题步骤,主要从这样三步来回答:第一步,指出语言特色(如运用了什么技巧、什么特殊句式等)。第二步,对这种特色进行阐释。第三步,指出其表达效果。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易错警示】散文本身就是语言的艺术,散文的韵味随着语言的表达自然地散发出来。因此,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在散文中涉及的面十分广泛,可以从选择使用什么样的词语上品味,可以从选用的句式上体味,还可以从修辞手法上玩味在赏析时,一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1.词语的使用方面。主要是看所用的词语都是什么类型的词语,如叠词、俗语或成语、文言词语等。2.句式方面。语言是通过一定的句式来呈现的,那么从句式上,先要明确该句是长句还是短句,是整句还是散句,是反问句、祈使句,还是双重否定句、一般陈述句。3.语言特点方面。说明性语言具有准确周密、简洁清楚、通俗生动的特点,叙述性语言具有概括性、具体性、蕴涵感情色彩的特点,描写性语言具有描绘性、形象性、寓意性、富有感染力的特点,议论性语言具有简明、概括、准确、翔实、合乎逻辑的特点,抒情性语言具有主观色彩强烈、富有感染力的特点。4.修辞手法的运用方面。如果运用了修辞手法,一定要指出用的是何种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本题抓住了描写手法和句式特点分析。 3.情节安排一般在结构上:设置悬念,为后面的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或埋伏笔、照应前文、推动情节发展或转、线索,贯穿全文。内容上:点明人物活动的环境、表现了(突出了)人物性格、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等。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散文中的环境描写多指文章中的景物描写,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作者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具体生动地描写这些景物,以此映衬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等,它与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一定的区别。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作用:一是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如《孔已己》中开头对鲁镇酒店的格局的描写);二是渲染气氛(如《故乡》中对故乡景象的描写);三是烘托人物性格(如《驿路梨花》中对小茅屋的描写)。此外,还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映衬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作用: 一是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如《孔已己》中开头对鲁镇酒店的格局的描写); 二是渲染气氛(如《故乡》中对故乡景象的描写); 三是烘托人物性格(如《驿路梨花》中对小茅屋的描写)。 此外,还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此处考查某一情节对主旨及结构的作用。 4.探究文中作者的情思,要立足于文本,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议论句或抒情句,从而判断作者的情感态度。如最后一段“六妹,我不做皇戚贵族宫锁你,我也没金屋藏匿你,但我给你自在,给你快乐,还可以让你牧羊,”表达对美的怜惜和不可禁锢。 【考点定位】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深刻意蕴与情感不是一回事,虽说有些地方有相通之处,但意蕴重在思想性、认识性,而情感是作者的倾向性,即他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探究深刻意蕴就是看文本中选取了哪些不同材料,这些材料背后有无深刻的东西,它一般指向材料背后的时代、社会、文化、传统、观念以及民族心理、时代精神和人文性等深刻的东西情感取向是指对文中不同的人、事的不同的态度。这些态度或明或暗、或曲或直,都能从文本中提取出来。作答时一般要用一些情感词语,如赞美、批评、忧虑等。文中主要表达对壁画所代表的盛唐文化的态度,对美的态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各句名篇中的空缺补。

(1)仁者不忧,             ,勇者不惧。

(2)             ,万钟于我何加焉?

(3)饭疏食,饮水,             ,乐亦在其中矣。

(4)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何不为也?

(5)             ,能使枉者直。

(6)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7)             ,密雨斜侵薜荔墙。《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8)知汝远来应有意,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过山农家

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1.请比较分析一二句中的“泉声”和“鸡鸣”的作用。

2.三四句刻画了一位怎样的山农形象?请结合具体词句简要分析。

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朱碧潭诗序

〔明〕王慎中

诗人朱碧潭君汶,以名家子,少从父薄游,往来荆湖豫章,泛洞庭、彭蠡、九江之间,冲簸波涛,以为壮也。登匡庐山,游赤壁,览古名贤栖遁啸咏之迹,有发其志,遂学为诗,耽酒自放。当其酣嬉颠倒,笑呼欢适,以诗为娱,顾谓人莫知我。人亦皆易之,无以为意者。其诗不行于时。屋壁户牖,题墨皆满,涂污淋漓,以诧家人妇子而已。贫不自谋,家人诮之曰:“何物可憎,徒涴墙户,曾不可食,其为画饼耶!”取笔砚投掷之,欲以怒君,冀他有所为。君不为怒,亦不变也。

一日,郡守出教,访所谓朱诗人碧潭者。吏人持教喧问市中,莫识谓谁,久乃知其为君也。吏人至门,强君入谒。君衣褐衣,窄袖而长裾,阔步趋府。守下与为礼,君无所不敢当,长揖上座。君所居西郊,僻处田坳林麓之交,终日无人迹。守独出访之。老亭数椽欹倾,植竹撑拄,坐守其下。突烟昼湿,旋拾储叶,煨火烧笋,煮茗以饮守。皂隶忍饥诟骂门外,君若不闻。于是朱诗人之名,哗于郡中,其诗稍稍传于人口。然坐以匹夫交邦君,指目者众,讪疾蜂起。而守所以礼君如彼其降,又不为能诗故。守父故与君之父有道路之雅,以讲好而报旧德耳。君诗虽由此闻于人,人犹不知重其诗,复用为谤。呜呼,可谓穷矣!

凡世之有好于物者,必有深中其欲,而大惬于心。其求之而得,得之而乐,虽生死不能易,而岂有所计于外。诗之不足贾于时,以售资而取宠,君诚知之矣。若为闭关吟讽,冻饿衰沮而不厌,其好在此也。人之不知重其诗,焉足以挠其气,而变其所业哉!

君尝谒予,怀诗数十首为贽,色卑而词款,大指自喜所长,不病人之不知,而惟欲得予一言以为信也。岂其刻肠镂肺,酷于所嗜,虽无所计于外,而犹不能忘志于区区之名耶?嗟乎!此固君之所以为好也。君既死,予故特序其诗而行之,庶以不孤其意,岂以予文为足重君之诗于身后哉!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亦皆                    易:轻视

B.怀诗数十首为                贽:见面礼

C.色卑而词                    款:缓慢

D.不人之不知                  病:担心,忧虑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又不能诗故                 请以赵十五城秦王寿

B.凡世之有好于物             所以遣将守关

C.冻饿衰沮不厌               吾尝终日思矣

D.足以挠其气                 用亡郑以陪邻

3.请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吏人至门,强君入谒。君衣褐衣,窄袖而长裾,阔步趋府。

②诗之不足贾于时,以售资而取宠,君诚知之矣。

4.文中朱碧潭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分点概括。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所含文言特殊句式不同的一组是

A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不然籍何以至此?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若属皆且为所虏

C此天子气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D震之以威怒                赐之彘肩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的用法,不属于同一词类活用现象的一组是

A越国以               且夫我尝闻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B且君尝为晋君         顺流而

C貌恭而不心服             常以身蔽沛公

D将有作,则思知止以   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