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樊叔略,陈留人也。父欢,仕魏为南兖州刺史、阿阳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樊叔略,陈留人也。父欢,仕魏为南兖州刺史、阿阳侯。属高氏专权,将谋兴复之计,为高氏所诛。叔略时在髫龀①,遂腐刑,给使殿省。身长九尺,志气不凡,颇为高氏所忌。内不自安,遂奔关西。

周太祖见而器之,引置左右。寻授都督,袭爵为侯。大冢宰宇文护执政,引为中尉。叔略多计数,晓习时事,护渐委信之,兼督内外。累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护诛后,齐王宪引为园苑监。时宪素有吞关东之志,叔略因事数进兵谋,宪甚奇之。建德五年,从武帝伐齐,叔略部率精锐,每战身先士卒。以功加上开府,进封清乡县公,邑千四百户。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宣帝时,于洛阳营建东京,以叔略有巧思,营构监,宫室制度,皆叔略所定。功未就而帝崩。

尉迥之乱,高祖令叔略镇大梁。迥将宇文威来寇,叔略击走之。以功拜大将军,复为汴州刺史。高祖受禅,加位上大将军,进爵安定郡公。在州数年,甚有声誉。邺都俗薄,号曰难,朝廷以叔略所在著称,迁相州刺史,政为当时第一。上降玺书褒美之,赐物三百段,粟五百石,班示天下。百姓为之语曰:“智无穷,清乡公。上下正,樊安定。”征拜司农卿,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自为司农,凡种植,叔略别为条制,皆出人意表。朝廷有疑滞,公卿所未能决者,叔略辄为评理。虽无学术,有所依据,然师心独见,暗与理合。甚为上所亲委,高颎、杨素亦遇之。性颇豪侈,每食必方丈,备水陆。

十四年,从祠太山,行至洛阳,上令录囚徒。具状将奏,晨起,至狱门,于马上暴卒,时年五十九。上悼惜久之,赠亳州刺史,谥曰襄。 《隋书 循吏》

[注]①髫龀tiáochèn,儿童时期。

1.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腐刑,给使殿省        被:遭受

B以叔略有巧思,营构监      拜:授予官职

C.邺都俗薄,号曰难        化:造化

D.高颗、杨素亦遇之        礼:用礼节来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樊叔略为官政绩出色的一组是(   )

长九尺,志气不凡

②叔略部率精悦,每战身先士卒

③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

④宫室制度,皆叔略所定

⑤迁相州刺史,政为当时第一

⑥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

A.②③⑥        B.③⑤⑥

C.②④⑥         D.①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樊叔略在孩童时就因为父亲的案件被牵累,遭受残酷的刑罚,后被派作官府的杂役,就这样还是被疑忌,只好逃走。

B.樊叔略为人多智,经常为上级出谋划策,从而得到他们的信任和赏识;而且他作战勇敢,多次获得军功,被封高官。

C.樊叔略为官清明果决,奉命营建宫殿,规划设计都出于他的精巧构思,百姓称赞他智慧无穷,品行端正。

D.樊叔略虽然不擅长书本学问,不会引经据典,但是因为能够深入思考,所以得出的独到的见解往往与道理相契合。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本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宪素有吞关东之志,叔略因事数进兵谋,宪甚奇之。

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1.C 2.B 3.C 4. (1)答案:那时齐王宪向来就有吞并关东的意图,樊叔略借着别的事多次进献用兵之策,齐王认为他很有奇才。(关键字,“素”、“因”、“进”、“奇”,毎字1分,连缀成句1分,共5分) (2) 答案:那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唯恐不能杀尽,惩罚人唯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关键字“夫”、“举”、“刑”、“胜”,毎字1分,连缀成句1分,共5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C项,“化”为“教化,通过教育使之改变”。所以选C。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文言实词的解释,要重视那些在所学课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那些意义与现代汉语中已有较大差异的词语,以及一词多义的词语。文言实词应该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词语予以解释,并且要根据该词在某句子中的切实意义给予恰当的解释,以使句子前后语气通畅、意义明白正确为标准。具体分析时,还要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 2.此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和筛选信息的能力。可根据句意的疏通,分析所给语句是否能说明樊叔略为官政绩出色。①说樊叔略外表;②说樊叔略作战勇敢④樊叔略说明其巧思,不等同于政绩出色。③⑤⑥说的是樊叔略为官政绩出色。所以选B。 【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技巧点拨】解答人物形象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技巧: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表现性格的,先找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人物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特别注意是谁的什么性格。例如本题中①②④并不能说明樊叔略为官政绩出色。故要排除。 3.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C项,百姓称赞并不是因为“营建宫殿”的事。所以选C。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常见的设误角度有:曲解词义、夸大其词、以偏概全、张冠李戴、颠倒是非、因果混淆、时序错位(时间顺序颠倒)、无中生有、添枝加叶。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例如本题选项C就犯了曲解文意的错误。 4.此题考查翻译句子的理解能力。答题时,应将待译句子放回语境去理解,也应注意尽可能直译,将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落实,补出省略成分,将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习惯译出。例如本题关键字:“素”、“因”、“进”、“奇”、“夫”、“举”、“刑”、“胜”。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易错警示】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例如,名词活用为动词的“兵”;意动用法的“奇”。 【参考译文】 樊叔略,陈留人也。父欢,仕魏为南兖(yan3)州刺史、阿阳侯。属(副词,恰好)高氏专权,将谋兴复之计,为高氏所诛。叔略时在髫龀①(tiáochèn,儿童时期),遂被腐刑,给(供人差使)使殿省。身长九尺,志气不凡,颇为高氏所忌。内不自安,遂奔关西。 樊叔略是陈留人。父亲樊欢,出仕东魏做南兖州刺史、东阳侯。适逢高氏专权,樊欢密谋振兴恢复朝廷纲常,被高氏杀害。樊叔略当时还是个孩子,就遭受了腐刑,发派到宫殿衙门做仆役。叔略身高九尺,精神气度不同一般,很是被高氏疑忌。樊叔略内心惶恐不安,于是就逃到关西(北周)。 周太祖见而器之,引置左右。寻授都督,袭爵为侯。大冢宰宇文护执政,引为中尉。叔略多计数(计谋),晓习(通晓熟习)时事,护渐委信之,兼督内外。累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护诛(被诛)后,齐王宪引(邀请)为园苑监。时宪素有吞关东之志,叔略因事数进兵谋,宪甚奇之。建德五年,从武帝伐齐,叔略部率精锐,每战身先士卒。以功加上开府,进封清乡县公,邑千四百户。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清明果决)。宣帝时,于洛阳营建东京,以叔略有巧思,拜营构监,宫室制度,皆叔略所定。功未就而帝崩。 周太祖一见就认为他有才干,招用他在身边办事。不久之后,就授予他都督的官职,让他袭父爵为侯。大冢宰宇文护执政时,招用他为中尉。叔略很有谋略,通晓熟悉当时的事务,宇文护慢慢委以重任,很信任他,让他同时督察朝廷内外政务。几次升迁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宇文护被诛杀后,齐王宇文宪用他做园苑监。那时齐王宪向来就有吞并关东的意图,樊叔略借着别的事多次进献用兵之策,齐王认为他很有奇才。建德五年,跟随周武帝讨伐北齐,叔略率领精锐部队,每次作战都身先士卒。因为战功被赐加上开府,进而封为清乡县公,食邑一千四百户。朝廷任命他为汴州刺史,为政号称清明果决。周宣帝时,在洛阳营建东京,因为叔略有巧思,被授予营构监,宫室规划,都是他确定的。工程还未完成而宣帝就驾崩了。 尉迥之乱,高祖令叔略镇大梁。迥将宇文威来寇(侵犯),叔略击走之。以功拜大将军,复为汴州刺史。高祖受(接受,承受)禅(把帝位让给别人),加位上大将军,进爵安定郡公。在州数年,甚有声誉。邺都俗薄,号曰难化,朝廷以叔略所在著称,迁相州刺史,政为当时第一。上降玺书(古代用印章封记的文书)褒美之,赐物三百段,粟五百石,班(颁布)示天下。百姓为之语曰:“智无穷,清乡公。上下正,樊安定。”征拜司农卿,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自为司农,凡种植,叔略别(另外)为条制,皆出人意表。朝廷有疑滞,公卿所未能决者,叔略辄为评理。虽无学术,有所依据,然师心(以己心为师,不拘泥成法,有独立见解)独见,暗与理合。甚为上所亲(宠爱)委,高颎(jiong3)、杨素亦礼遇之。性颇豪侈,每食(祭祀)必方丈,备水陆。 尉迥叛乱时,高祖命令叔略镇守大梁。尉迥的部将宇文威来进犯,樊叔略击退了他。因功被授予大将军,不久又做汴州刺史。高祖接受禅让称帝,叔略位次升迁为上大将军,提升爵位为安定郡公。在汴州多早,为官很有声誉。邺(北齐的都城)都民风不淳,号称是最难教化的,朝廷因为经叔略所治理的地方都很出名,调任他为相州刺史,他的政绩是当时的第一。皇帝颁下诏书嘉奖他,赐给他绸缎三百匹,粟米五百石,并且告示天下。百姓因此称赞说:“智无穷,清乡公。上下正,樊安定。”樊叔略被征召做司农卿,官员们没有不流泪的,一起立碑颂扬他的德政。从开始做司农,举凡农业耕作,叔略另外进行整治规划,都出人意料。朝廷中有犹豫拖延、公卿不能决断的事务,叔略总是为他们评议处理。叔略虽然没有学问,说话做事能有所依照,但是他深思后的独列见解,暗里与事理吻合。樊叔略很被皇帝亲信,高颎、杨素也以礼相待。叔略个性很喜欢铺排奢华,每次施斋供养,一定开方丈,准备水陆法会。 十四年,从祠(祭祀)太山,行至洛阳,上令录(审查)囚徒。具状将奏,晨起,至狱门,于马上暴卒,时年五十九。上悼惜久之,赠亳州刺史,谥曰襄。 (《隋书 循吏》) 开皇十四年,跟随皇帝到泰山祭祀,走到洛阳,皇帝命令他审查记录罪犯的罪状。他写好奏章要上奏,早上起来,行到狱门口,在马上突然去世,时年五十九岁。皇帝哀痛惋惜了很长时间,追赠他为亳州刺史,谥号为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科学类文章阅读

谈人

世间事物最复杂、最难懂的莫过人,懂得人就会懂得你自己。希腊人把“懂得你自己”看做是人生最高的智慧。人不像木石只有物质,而且还有意识,有情感,有意志,总而言之,有心灵。西方有一句古谚:“人有一半是魔鬼,一半是仙子。”魔鬼固诡诈多端,而仙子也缥缈难测。

作为一种动物,人是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他经过无数亿万年才由单细胞生物发展到类人猿,又经过无数亿万年才由类人猿发展到人。正如人的面貌还有类人猿的遗迹,人的习性中也还保留着一些兽性,即心理学家所说的“本能”。

我们这些文明人是由原始人或野蛮人演变来的,除兽性之外还保留着原始人的一些习性。要了解现代社会中的人,还需要了解我们的原始祖先。所以马克思特别重视摩根的《古代社会》,把它细读过并且加过评注。恩格斯也根据古代社会的资料写出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恩格斯还详细论述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谈到了人手的演变、进化的历史,这对研究美学是特别重要的。古代不仅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政权的摇篮,而且也是宗教、神话和艺术的发祥地。数典不能忘祖,这笔账不能不算。

从人类学和古代社会的研究来看,艺术和美并不是起源于抽象概念,而是起源于吃饭穿衣、男婚女嫁、猎获野兽、打群仗来劫掠食物和女俘等日常生活实践中极平凡卑微的活动。中国的儒家有一句老话“食、色,性也”。艺术和美也最先见于食色。汉文“美”字就起源于羊羹的味道,中外都用“趣味”来指“审美力”。原始民族很早就讲究美,从事艺术活动。他们用发亮耀眼的颜料把身体涂得漆黑或绯红,用唱歌和跳舞来吸引情侣,或庆祝狩猎、战争的胜利。

在近代,人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一个活人时时刻刻都要和外界事物(自然和社会)打交道,这就是生活。生活是人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不断反复流转的发展过程。因为生活的需要,人在不断地改造自然和社会,同时也不断地改造自己。心理学把这种复杂过程简化为从刺激到反应往而复返的循环弧。外界事物刺激人的各种感觉神经,把映像传到脑神经中枢,在脑里引起对映像的初步感性认识,激发了伏根很深的本能和情感(如快感、痛感以及较复杂的情绪和情操),发动了采取行动来应付当前局面的思考和意志,于是脑中枢把感觉神经拨转到运动神经,把意志转达到相应的运动器官,如手足肩背等类,使它实现行动。哲学和心理学一向把整个运动分为知(认知)、情(情感)和意(意志)这三种活动,大体上是正确的。

(选自《谈美书简》有删改)

1.关于“人”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为一种动物,人是由单细胞生物发展到类人猿再由类人猿发展到原始人进而发展到文明人的。

B.人是最难懂的。所以“懂得你自己”是人类的最高智慧,人类只要能够懂得自己,也就能懂得别人。

C.在进化过程中,人的习性里还保留着一部分“兽性”,还存在着原始人的一些习性。其中,“兽性”是心理学家所说的“本能”。

D.人的生活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不断反复流转的发展过程。人在不断地改造自然和社会,同时也不断地改造自己。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艺术和美起源于吃饭穿衣等日常生活实践中极平凡卑微的事物,他们的起源并不是抽象概念。

B.儒家说:“食、色,性也。”在“食”和“色”这两大人类本性的具体行为中便蕴藏着艺术的美。

C.原始民族把身体涂得漆黑或绯红,用唱歌、跳舞来吸引情侣,或庆祝狩猎、战争的胜利。原始民族很早就讲究美,从事艺术活动。

D.西方有一句古谚:“人有一半是魔鬼,一半是仙子,”这证明了人的性格是具有两面性的,不能把人简单分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不像木石只有物质,而且还有心灵,所以,一旦人的各种感觉神经受了外界事物的刺激,在脑里就会引起对外界事物的初步感性认识。

B.了解我们的原始祖先,就能更好地了解现代社会中的人,因为古代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政权的摇篮,而且也是宗教、神话和艺术的发祥地。

C.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论述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谈到了人手的演变、进化的历史,这对研究美学有重要的作用。

D.哲学和心理学把人们认识世界的整个运动分为知(认知)、情(情感)和意(意志)这三种活动,大体上是正确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澳大利亚考驾驶执照,有关交通法规的书上的第一条是交通部长给初学驾驶的人的忠告:“学习交通规则的本质是懂得和别人分享道路。”

在你的生活中,你是否对“分享”进行过思考?你觉得可以和别人分享什么?大家在一起该分享什么?如何分享?分享的意义何在?

请你以“分享”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800字以上。

 

查看答案

以下是小张在收到郑先生著作后回信的正文,其中有使用不得体的词语,请找出四处并修改。

您寄奉的大作已收到。过目后,深感对我的论文写作有些许帮助,定当惠存。感激之情,无以言表,他日光临贵府,当面致谢。

 

查看答案

根据上下文意,要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句子,使内容相对,句式一致。

江南文化与西北文化是特色迥异的两大体系。比之以人物,若江南文化是眉清目秀、伶牙利齿的才女,西北文化则是______;比之以季节,若江南文化是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阳春,西北文化则是_______;比之宋词,若江南文化是缠绵悱恻、婉约柔美的柳词,西北文化则是________。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加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德国诗人席勒有篇诗作名叫《大地的瓜分》,写的是希腊神话故事。其大意是,宙斯对人类说:“把世界领去!”于是,农夫、贵族、商人和国王,纷纷领走了谷物、森林、仓库和权力。之后,来了一位诗人,但已无任何东西可得。宙斯问诗人:“当瓜分大地时,你在何处?”诗人说:“我在你身边,         。”

①请原谅我的心灵,被你的天光迷住

②我的眼睛凝视着你的面庞

③竟然忘记了凡尘

④我的耳朵倾听着你的天乐之声

A②④①③    B①②④③

C④②③①    D①③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