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选出加横线字的意思和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固请,召有司案图” A.秦孝公...

选出加横线字的意思和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请,召有司案图”

A.秦孝公据崤函之

B.至于颠覆,理宜然

C.管仲谏不听

D.鄙人陋,不知忌讳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现象。题干要求“选出加点字的意思和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固请,召有司案图”中的“固”,坚决,坚持;C项,“管仲固谏不听”,坚决,坚持。A项,“秦孝公据崤函之固”,险固的地方;B项,“至于颠覆,理固宜然”,本来;D项,“鄙人固陋,不知忌讳”,见识狭隘浅陋。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文言实词的考查包括: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一词多义等。本题主要考查一词多义现象,实词的意思往往有多种,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具体的意思。比如本题中的“固”,(1)<形>坚固。《赤壁之战》:“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名〉险固的地方。《过秦论》:“秦孝公据殽函之~,拥雍州之地。”〈形使动>使……坚固;巩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国不以山溪之险。”(2)<形>稳固;牢固。《殽之战》:“君臣~守以窥周室。”(3)<形>固执;顽固。《愚公移山》:“汝心之~,~不可彻。”《阿房宫赋》:“独夫之心,日益骄~。”(4)<副>坚决;坚持。《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止之。”(5)<副>本来;原来。《齐桓晋文之事》:“臣~知王之不忍也。”(6)<副>当然。《垓下之战》:“今日~决死,愿为诸君快战。”(7)<连>通“故”,所以,因此。柳宗元《封建论》:“吾~曰:非圣人之意也,势也。”(8)<形>鄙陋。司马相如《上林赋》:“鄙人~陋,不知忘讳。”[固穷]甘处贫困,不失气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横线词都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1)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2)璧有瑕,请指示

3)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4)决负约不偿城

5)未尝有坚明约束

6明年复攻赵

7)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8)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A.(3)(4   B.(4)(8

C.(6)(8)   D.(3)(6)

 

查看答案

下列加横线字词类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璧归赵

B.宁许以秦曲

C.不知将军之至此也

D.毕礼而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见臣列观

B.拜送书于庭

C.召有司案图

D.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年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不论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

无论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之后就不要悔恨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写每一篇小说,事前我们都要为这篇小说定下一个调子。   或调子没有定准,小说就不能下笔。有时候,某一篇小说让我们颇费踌躇,迟迟开不了头,困扰我们的很可能就是调子问题。那么,拿什么为小说定调子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小说创作的原始动力来自情感,情感之美是小说之美的核心。倘若一篇小说的情感是虚假的、肤浅的、苍白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