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水口行舟 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水口行舟

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1.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请结合具体词语简析。

2.简析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一说你的看法。

 

1.这首诗生动而有层次地写出了诗人舟行江上的复杂情感。脉络:“夜如何”写出诗人担忧之心。。“试卷”刻画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 手法。风雨夜行中,孤舟危机重重,使人心怀忧虑,但风雨过后,目之所见,“依旧”是青山绿树,使人欣喜非常。②对比。昨夜夜黑风狂,雨骤浪急,危机四伏之境,与今朝两岸青山绿树,充满生机,形成对比。诗歌形象地表明了诗人在逆境中的达观态度:虽身处逆境,仍能以平常心面对现实,坚定信念。 【解析】 试题分析: 1.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如何体悟景中情?中国古典诗歌虽说内容纷繁复杂,但细究起来就两部分内容:写景、抒情。这是中国诗的特点所在,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所在。而分析景物中的情感正是考生的弱项。那么,如何透过景语找出并分析内在的情感呢?1.抓住景语中的情感暗示语。比如题中的“夜如何“试卷” “依旧”。2.抓住景物前面的修饰语及后面的动词、形容词,把握景物特征,从特征中捕捉背后的情感特征。从冷暖体味悲喜。“墨分五彩,词含一情。”冷暖是从色彩学的角度将词汇分为两大情感色系,以体味诗词文赋中作者所传达出来的或悲或喜的思想感情。冷色调词语传达出来的多是悲伤。规范答题:1.审题:主要审两点:一是所给语言片段的位置和内部的层次(前面说的“句”“联”“片”等);二是所给语言材料是整首诗还是诗中的片段,弄清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这涉及分析情感题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如材料是局部的,则要联系全诗甚至标题来分析;如是整体,则要分成几个局部来看。本题考察的是“首联”2.答题:(1)答题时特别强调:①置身诗境。通过阅读,置身诗境,借助已有的生活体会与审美经验,与诗人取得共鸣;借助联想与想象,进入诗人所描绘的境界中,获得新奇的审美体验。②以意逆志。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2.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这是考查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在古诗鉴赏中,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互文)、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动静、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这是诗词考核鉴赏的重点。本题也重点考查修辞手法“借代”“比喻”“拟人”。再次强调答题要领:内容(写什么)、方法(怎么写,也就是表达技巧)、效果(怎么样)。(注意:这三者的顺序可以按需要倒换,但答题时不可缺漏。)考生在具体答题时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例如本诗中就运用了用“借景抒情”“对比”的艺术手法,考生答题时要结合意象、意境、情感入手赏析,不可只背术语。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①箕踞见陆生。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

(节选自《说苑·奉使》)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

(节选自《史记·南越列传》)

[注]①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B.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C.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D.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箕踞,坐时两腿前伸,形如箕,是一种前倨后恭的表现。《战国策•燕策三》“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B.足下,敬词。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战国策•秦策二》 “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

C.剖符,符,凭信。古代分封诸侯或封赏功臣时,将符一分为二,一留帝王处,一授诸侯或功臣,称为“剖符”。《史记》“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

D.北面,面北,面向北。指臣服于人。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朝见君主时是面向北的。《史记•项羽本纪》“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贾极具政治才干。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

B.尉佗自傲自大。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C.尉佗亦能审时度势。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代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

D.陆贾游说技巧高超。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2)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中国文化一个最首要的也是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性情化”。什么意思呢?就是中国人和中华民族在性情和情感方面是最发达的。性情是属于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之间的而情感是属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当然有时我们并不严格区分两者。

性情乃是由心而发 “心性”而生。这种性情是独立的、自我欣赏的、悠闲自得的,然后外化为各种自然的事物上使这种性情显得更加精微、更加深刻。例如只有中国人才有“梅兰 竹菊”这样精致高雅的性情的外化物梅之凌霜傲骨、兰之清逸雅致、竹之高风亮节、菊之淡泊不拘无不对应着中国人独立的性情人格。中国的诗是抒情的中国 的画是写意的 中国的琴是直达心灵的。梅兰竹菊自有其精神琴棋书画自有其性情。中国人的饮食也是最丰富和最讲究的中国人讲究色、香、味、形的完美统一。中国人饮茶叫 “品茗”而西方人却是“喝茶”。只有带着性情才能是“品”而满足生理就只能叫“喝”了。中国的陶瓷之所以精美是因为它和制作者的情感是一一对应的 是带着性情、带着神韵的。中国之所以有精致的刺绣也是因为其中蕴涵有中国人精致的情感。中国的景观、建筑、亭园无不对应着中国人精微雅致的性情和情 感。中国人的审美观是性情化的 当一个事物和一个人的性情、 心性和心灵相通的时候便产生了中国式的美,也只有这时才产生中国式的美。

如果我们把中国文化的这种“性情化”放到世界文化中去比对就可以看得更加清楚了。就世界文化而言可以分别以西方、印度、中国为标志基本上划分为三大类型它们反映的文化特性分别是“物性”、“神性”和“人性”。

西方文化将“物性”表 现得非常极致他们的物质文化可以非常发达而物质文化的手段——科技也相应的可以非常发达。西方设计的许多制度特征也是“物性”的尽量排除人的情感 因素。西方所说的“自由”是指人身及其行为的自由而中国人的自由更多是“心性”的自由。西方文化的“物性”更多的是满足人的生理上的需求。

印度文化则将“神性”表现到了极致。这里的神性指的是人的“精神”上的最高程度。佛教就是在印度诞生的。但西方也有宗教如基督教为什么我们只把印 度文化称为“神性”的呢? 因为只有佛教才要求将人的精神提高到最高的境界要求人抛弃世间的一切俗念那就真的是“纯精神”的了。印度文化的“神性”满足人的精神和信仰上的需求。

中国文化则将“人性” 表现到了极致。我们经常说“人性化”其实真正的人性化就是人的心情和情感达到最愉悦的状态。中国文化的“人性”是性情化的它从根本上满足了人的心理上 的需求。而且中国人似乎也最追求这种情感和心理上的需求。这种情感和心理需求是和生活紧密相连的同时又高于生活,但没有到达印度神性文化中超脱世俗 的、纯精神的层面。

选自《人民文摘》

1.下列关于“中国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人和中华民族在性情和情感方面是最发达的,中国文化最首要也是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性情化”。

B中国文化中的诗、画、琴分别是抒情的、写意的和直达心灵的,琴棋书画自有其性情梅兰竹菊自有其精神。

C中国文化最大程度地表现了“人性”而真正意义上的人性化的标志就是人的心情和情感达到最愉悦的状态。

D中国文化中性情化的“人性”从根本上满足了人的心理上的需求,中国人向来最追求这种情感和心理上的需求。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性情与情感并不相同性情是属于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之间的而情感是属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但我们有时分不清彼此。

B中国人对饮食讲究色、香、味、形的完美统一。中国人带着性情饮茶谓之“品茗”,而西方人则是为了满足生理需要而“喝茶”。

C世界文化可按照它们分别反映的“物性”、“神性”和“人性”的文化特性分别以西方、印度、中国为标志基本划分为三大类。

D中国人性情化的情感和心理需求既和生活紧密相连又高于生活,但是还没有到达印度神性文化中超凡脱俗的、纯精神的层面。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人有“梅兰竹菊”这样精致高雅的性情的外化物梅、兰、竹、菊各自的风格特点对应着中国人独立的性情人格。

B中国的陶瓷精美是因为陶瓷和制作者的情感是一一对应的,中国有精致的刺绣也是因为其中蕴涵有中国人精致的情感。

C性情由“心性”而生且是独立的、自我欣赏的、悠闲自得的因此外化之物能使这种性情显得更加精微、更加深刻。

D我们只把印度文化称为“神性”是因为只有佛教才要求将人的精神提高到最高的境界。而佛教就是在印度这个国家诞生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辛弃疾的词,根据要求作文。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四季有春夏秋冬,人生有酸甜苦辣。我们总是在品味人生滋味中懂得了人生,不断成长。

请以“XX的滋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选好观察角度,找准立足点,写出真情实感,细节生动,体现人生某一方面的滋味,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请仔细观看下面一幅漫画,给它拟一个恰当的题目,并解释漫画的寓意。

满分5 manfen5.com

 

题目:                                                                              

寓意: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空白处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它一般指社会要求子女对父母应尽一定的义务,包括尊敬、关爱、养老送终等等。  早在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孝"字。在古代社会长期历史发展中,在历代思想家,特别是儒家的不断发展补充下,“孝”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文化,成为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历史上讨论到"孝"的著作很多,      。《论语》中多次讨论到"孝"的真谛,孔子通过和学生们的对话,体现了儒家孝文化的精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