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诗句中的哪一句,选自曾被称为唐绝句“压卷之作”的诗中( ) A.欲穷千里目,...

下面诗句中的哪一句,选自曾被称为唐绝句“压卷之作”的诗中( 

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B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中考核诗词义。《凉州词》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组诗作品。这首诗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广阔。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诗起于写山川的雄阔苍凉,承以戌守者处境的孤危。第三句忽而一转,引入羌笛之声。羌笛所奏乃《折杨柳》曲调,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离愁了。此句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折柳赠别的风习在唐时最盛。“杨柳”与离别有更直接的关系。所以,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的笛曲也会触动离恨。而“羌笛”句不说“闻折柳”却说“怨杨柳”,造语尤妙。这就避免直接用曲调名,化板为活,且能引发更多的联想,深化诗意。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离人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情也不能,这就比折柳送别更为难堪。征人怀着这种心情听曲,似乎笛声也在“怨杨柳”,流露的怨情是强烈的,而以“何须怨”的宽解语委婉出之,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这第三句以问语转出了如此浓郁的诗意,末句“春风不度玉门关”也就水到渠成。用“玉门关”一语入诗也与征人离思有关。《后汉书·班超传》云:“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所以末句正写边地苦寒,含蓄着无限的乡思离情。如果把这首《凉州词》与中唐以后的某些边塞诗(如张乔《河湟旧卒》)加以比较,就会发现,此诗虽极写戌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即使写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壮,悲凉而慷慨。“何须怨”三字不仅见其艺术手法的委婉蕴藉,也可看到当时边防将士在乡愁难禁时,也意识到卫国戌边责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宽解。也许正因为《凉州词》情调悲而不失其壮,所以能成为“唐音”的典型代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

A窗户  B井上的围栏

C    D卧具

 

查看答案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 

A苏州    B房屋    C    D庄稼

 

查看答案

《蜀道难》 这首诗,想象丰富,大胆夸张, 下列各句中, 不含夸张修辞的一项是

A.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B.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C.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D.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对加横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开国何茫然          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B参历井仰胁息      触摸

C使人听此朱颜      凋:使…凋谢,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

D  以手抚膺坐长叹      抚膺:抚摸着双腿

 

查看答案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站在昆明湖边

②总觉得这里面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荒诞感

③皇家园林在这秋阳照耀下显得既庄严灿烂

④又倒映在昆明湖如镜的水面上

⑤天高日朗,缕缕白云飘在蓝天

⑥又典雅秀丽

⑦真是一幅“云淡风轻两无心”的悠闲画图

⑧我看着天,看着云,看着这一幅园林美景

A.⑤④⑦③⑥①⑧②

B.③⑥①②⑧④⑤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D.①⑧②③⑥⑤④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