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话。 一位老登山者说:我发现在登一座高山之前,...

阅读下面的材料,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话。

一位老登山者说我发现在登一座高山之前那些显得特别兴奋的年轻人多半到后来会爬不上去。因为他们才开始心脏就已经跳得很快又不知道保存体力。倒是那些看起来没什么表情一路上很少讲话到山顶也没特别兴奋的人能登上一座又一座的山峰。

请分别用一句平实的话和一句形象的话(含有修辞手法)揭示登山者话语中蕴含的哲理,均不超过20字。

(1)                                                                                                         

(2)                                          

 

(1)对困难要有足够的认识,才能战胜困难。只有不喜不悲的人,能当得大喜大悲。 (2)这就是所说的“非宁静无以致远”(引用)。平静而坚毅的心是最好的登山鞋。(比喻) 【解析】 试题分析:先概括出材料所蕴含的哲理,然后再用平实的语言和形象的语言来表达。平实的语言,也就是不加雕琢修饰,能直接表述出来即可。形象的语言,可用修辞手法等表现手法来描述其蕴含的哲理性。材料中“兴奋”“不兴奋”可从心态来理解,登上山峰,可从成功与失败的角度理解。 【考点定位】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压缩语段”就是将内容丰富的长语段,按要求浓缩成语言简洁、意思明了的短语段。其最基本的要求是在把握文段主旨的基础上筛选出语段主要的信息,并将其按要求概括表达出来。压缩语段是将长文读短的基础,是语文阅读的重要能力。主要是考查考生的提炼、概括、压缩的能力及表述能力。具体表现为三点:①对材料的理解。②对材料中相关信息的筛选。③语言概括与表达。此考点的考查方式较多,如概括主要内容,拟写一句话新闻或标题,拟写导语,给概念下定义等。这类试题一般与社会生活结合较紧密,反映了学以致用的原则;另一方面,现代社会信息量大,对信息准确、全面的提取与概括更显重要。在命题上,压缩语段综合考查了理解、分析、筛选、概括、语言表达等项能力,也有较好的区分度,是近年高考考查的一项重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以“设置国家公祭鼎”开头,概括设置国家公祭鼎的作用。要求:①要点全面;②运用结构整齐的短语;③不超国35字(含标点)。

2014年12月1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少先队员代表 一起为国家公祭鼎揭幕鼎在中国传统中是国家重器,是国家政权的象征,也是祭祀时重要的祭器和礼器。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设立“国家公祭日”,并首次以国之名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国家公祭仪式,是体现国家意志的最高规格的祭祀仪式。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逢有重大政治和社会事件,有铸鼎记事的传统。设置国家公祭鼎纪念设立国家公祭日和举行首次国家公祭活动两个重大历史事件,符合传统礼制。古之以鼎记事,今之铸鼎铭史,设置国家公祭鼎并永久陈列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无论对历史记事,还是对凝固社会记忆将起到积极作用。

设置国家公祭鼎: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一如明人胡应麟所说,“独钓寒江雪,五字极闹”,这个“闹”字很刁,一下子就点化出了柳公《江雪》一诗中昂扬的活力。所谓的枯寂,不过是一种表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片苍茫空阔,并非一无所有,而是如国画中的留白,意味深远。我钦佩胡应麟,他分明是将柳宗元心底的境界,玩味透彻了。

①诱人的芭蕉正在雪天里挺立

②只有雪野的空旷

③君不见恍若轻绸的溪泉正在冰雪下面漾动

④方能凸显生命的充实

⑤方能反衬人心的温热

⑥只有雪天的凄冷

⑦渚上小舟,亦正在无声中悠然地划行

A①⑦③②④⑥⑤

B③①⑦②④⑥⑤   

C①⑦③⑥⑤②④   

D③①⑦⑥⑤②④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由于燃油价格一路飙升,使的哥叫苦不迭,只能把车停在大街上,被动等客,再不能像往常一样满街转悠主动邀客了。

B比利时诗人凡尔哈仑的诗描绘了随着大都市的扩张,许多农民濒于破产的景象,这对他这个来自农村的青年心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C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学会创新,必须利用语文学科特有的优势和独特的能力结构,加强语言操作,创设大语文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动起来,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D既然新股市由市场决定因此市场的供求因素作用巨大即供过于求时多发供不应求时就少发从而慢慢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美国纽约的一名校车司机在驾驶过程中突发心脏病;危难时刻,一名13岁男孩为司机实施了胸外按压的抢救措施,这与学校常年安排学生进行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              

②2015伊始,各大卫视综艺打擂日臻激烈。湖南卫视《我是歌手》(第三季)在周末黄金档拿下的超高收视率,让其他的电视综艺节目只能              

③苏庚春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著名书画鉴定家。笔者自进入博物馆从事书画鉴藏工作,有幸                ,跟随先生学习书画鉴定近十年。

④较之居住的小窝,国家好比我们的大家。如果个高的、手长的、力大的都去捞一把,你拆一块砖,我揭一片瓦,她将迅速                ,到时谁都无栖身之所。

A息息相关   望尘莫及   登堂入室   土崩瓦解

B休戚相关   望洋兴叹   忝列门墙   支离破碎

C息息相关   望尘莫及   忝列门墙   土崩瓦解

D休戚相关   望洋兴叹   登堂入室   支离破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

申泮文:一生两个“主题词”

主题词:化学

1936年考入南开大学化工系,1940年毕业留校任教,此后70余年时间里,申泮文从未离开过南开和自己钟爱的化学教育事业。

1996年,申泮文已80岁高龄。这一年他开始着手“干一件大事”——“出版一部赶超国外教科书水平的教材”。

早在20世纪50年代,申泮文就翻译出版了新中国的第一部化学教材《普通化学》。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他主导着全国高校一年级本科生化学教材的建设工作。然而,随着对国外高等化学教育的深入了解,他发现自己一直行进在“错误的道路上”:国外高校本科一年级的化学课程一般被称为“General Chemistry”,自一百多年前我国引入高等化学教育起,就将其译为“普通化学”。

“实际上,‘普通’一词并不准确!其正确的含义,应该是把一级学科化学的概貌讲授给刚刚进入化学殿堂的学生,所以称为‘化学概论’更为合适。”申泮文认为,“这门面对一年级新生的课程,应该由那些对化学学科整体发展有着深刻把握、经验丰富的教授亲自授课。”

在申泮文的坚持和努力下,南开大学成立了“近代化学教材丛书编委会”,启动新教材的编写工作。4年之后,《近代化学导论》刚一出版,即被列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与此同时,南开大学也正式将本科一年级化学课程“General Chemistry”定名为“化学概论”

“你把化学元素周期表给我‘变’到电脑里去。”如今已是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的车云霞,仍清晰地记得当年跟随申泮文读博士时他给自己指定的“博士论文”题目。

那一年,申泮文开始接触计算机,钻研多媒体编程技术,并萌发了“研制出世界一流的现代化教学软件”的念头。于是他率领一批博士、硕士和本科生,运用计算机技术,对以往的教学手段进行改造。

经过3年的艰苦努力,电子教科书《化学元素周期系》终于在2000年底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并随即获得2001年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这套包含60多万汉字、4000多幅图片和1000多幅动画的软件,采用人机对话方式,以元素周期表为主菜单,将各种元素结构通过三维动画进行生动的演示,显示了丰富活泼的教学内容。

北京大学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这套软件自学,从而使一年级的化学课时减少一半。中科院院士朱清时评价说:“这一成果代表了我国大学多媒体教学和研究的水平。”此后,申 泮文又把这套软件译成英文出版。

在“化软”之后,申泮文又组建了分子科学计算中心,他的想法是要“打造一个教学与科学研究为一体的创新平台”。担任中心主任的周震教授由衷地赞叹:“实验、理论、计算,申先生用活了拉动化学学科发展的这三驾马车。”

那段时间,人们总能看到这位白发先生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在校园穿梭。许多人感叹,这位耄耋老人哪来这么旺盛的精力?因为他们都知道,77岁那年,申泮文罹患癌症,切掉了五分之四的 胃。

主题词:爱国

“如果在科学家和教育家这两个身份中选择,我宁愿做一名教育家。”申泮文这样说。抗战胜利后,申泮文受命承担清华、北大和南开三校复员返校的公物押运工作。历经一年波折,跨越3500公里路途,他和同伴将300多吨公物运回平津,为西南联大的历史画上最后一个句号。

2005年,申泮文以“我国执教时间最长的化学教师”的评语,入选“中国10位最令人感动的教师”。那一年,他90岁。

90岁那年,申泮文还开通了博客,成为最老的博主,博客的名字开门见山——“申泮文教育家博客”。

“我最关心的 是教育,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增强危机意识,为国家的教育事业提供意见。教育改革可是要‘摸着石头过河’。”在申泮文的博客中,对“石头”有所阐述,他认为的“石头”有二:一是中国教育 史上的成功案例,如西南联大和张伯苓创立的南开教育体系;二是国外先进教育的规律和经验。

每年新生入学,南开大学的很多院系都邀请他开办“铸我南开魂”系列校史讲座,对于这样的邀请,申泮文不论多忙都从不拒绝。他说:“爱国主义教育是育人的根本,是我们教师最崇高的责任。”

“要问我时间都去哪儿了?我一生的时间就干了这两件事!”申泮文倚在病床上,捻着胡子悠悠地说,神情怡然。

(2014年08月15日《 光明日报 》,有删节)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20世纪50年代,申泮文就翻译出版了新中国的第一部化学教材《普通化学》,但后来他发现“普通化学”并不准确应称为“化学概论”更为合适。

B.申泮文接触计算机,钻研多媒体编程技术之后,对计算机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开始运用计算机技术,对以往的 教学手段进行改造。

C.90岁那年,申泮文开通了博客,博客的名字开门见山——“申泮文教育家博客”,由此可见申泮文在开朗的同时也有一些自负。

D.2005年90岁的申泮文因为“我国执教时间最长的化学教师”,入选“中国10位最令人感动的教师”。

E.申泮文认为教育改革可是要“摸着石头过河”,这里的石头应是中国教育史上的成功案例和国外先进教育的规律和经验。

2.中科院院士朱清时评价申泮文的《化学元素周期系》说“这一成果代表了我国大学多媒体教学和研究的水平”,请简要概括原因。

3.结合全文佳肴概括申泮文在化学教学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

4.2005年申泮文入选“中国10位最令人感动的教师”原因是什么,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