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文后小题。 国学,指的是中国固有的以儒释道为主体的学术、文化...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文后题。

国学,指的是中国固有的以儒释道为主体的学术文化和价值传统国学的力量在于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它强大的生命力维系着大中华在世界上强盛千年,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能够绵延数千年的文明实体

国学的力量首先来自文化传统的力量。中国的文化深厚久远,无论如何,对传统的认同和承继绝对是有益和必要的,在当前的中国尤为如此,对自身历史和传统的了解和信念是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国族,自身定力、自信、自尊的重要来源。

国学的力量同时还来自于信念,这十几年国学能够热起来国人大多是为了重新寻找价值根源和方向,为自己为社会为民族,三千年的历史,安身立命的需要社会共识的空白,这一切使得国学复兴成为可能,和必要,一个人需要理想和信念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更需要一个有凝聚力的理想和信念。很多国家的理想和信念来自上帝的观念,在东亚社会,则主要来自于儒释道的理论和教育,今天很多华人要重新寻找社会理想和人生信念时,很自然会找到儒家道家乃至佛教,在当今全球化和多元文化同时流行的世界,要提倡和实现单一的价值理想已经没有可能,但一个社会总要有一批有理想信念的人,这个社会才不至于脱序,才不会变成丛林法则的世界,儒释道恰好可以为很多国人提供一种适合本土特色的理想和信念,这正是国学可以产生的巨大精神力量和社会力量。

国学之力量当然也来自于传承,传统和信念都要有人来接受和传承,1970年代,从牛棚中解放出来的一些知识分子回忆,在当牛鬼蛇神的日子里,《论语》给了他们生存的力量和勇气,当然,从其他传统中得到信念和力量的也大有人在,我们不必将儒学当作唯一的精神之源,但是无可否认,对华人来说,儒释道仍然是最亲切最切近的精神资源,儒释道的传承就是国学之生命和影响力的展开,今天在推广国学的热潮中,一批新的传承者正在涌现,这批传承者将国学推向世界各个层面,国学班,读经班,相关论坛学社出版物数不胜数功不可没。

究竟如何传承国学为好如何释放国学的生命力最重要的大概有两条重要原则,一是开放的态度,一是理性的精神,开放的态度强调要平等地对待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各种新旧思想,要包容要吸收要创新,不能一家独尊,理性的精神强调不能以盲目崇拜的心情推广国学,要有理性分析和客观评价的精神,扬其长,避其短正其误,避免将古代一切思想都当作正面价值而推广。传承固有之精髓,创造未有之新义,正是国学生命力之体现。今天的国学传统理想和信念,不能是教条,不能是神灵信仰,也不能是对单一的绝对价值的追求,我们的追求和期待的不应是一劳永逸的,绝对的理想信念,而是在深厚的传统基础上,对理想和信念的思考,探索的过程,这一过程正是灵魂净化和提升的过程,也就是国凝聚和强壮的过程。

摘编自刘笑敢《国学之力量何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学,指的是中国固有的以儒释道为主体的学术文化和价值传统,中华民族依靠国学的维系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能够绵延数千年的文明实体。

B.国学的力量来自中华文化传统的力量,对传统的认同和承继绝对是有益和必要的,在当前的中国尤其需要对中华文化传统的认同和承继

C.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有凝聚力的理想和信念,很多国家的理想和信念来自上帝的观念,东亚社会则来自于儒释道的理论和教义。

D.国学的力量在于传承近年来一批新的传承者正在涌现,他们将国学热推向社会各个层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功不可没。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国学复兴之所以成为必要原因来自中华民族三千历史来自中华民族安身立命的需要来自当下社会共识的空白,国人大多是为了重新寻找价值根源和方向。

B.虽然我们不必将儒学当做唯一的精神资源,但对许多华人而言,儒释道可以提供一种适合本土特色的理想和信念,儒释道的传承就是国学之生命和影响力的展开。

C.今天很多华人要重新寻找社会理想和人生信念时,很自然会找到儒家道家乃至佛教,如此才能立身于当今全球化和多元化文化同时流行的世界。

D.《论语曾给上世纪1970年代身处牛棚中的知识分子生存的力量和勇气,这说明儒学是我们重要的精神资源,今天理应很好的传承。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究竟如何传承国学为好,如何释放国学的生命力,是我们面对的重要课题,坚持开放的态度和理性的精神是最重要的两条原则。

B.平等地对待不同文化传统和各种新旧思想,对他人、对别国的文化传统和新旧思想予以包容吸收,这是开放态度的正确内涵。

C.国学拥有顽强的生命力,但是国学传统理想和信念不能是教条,不能是生命信仰,也不能是单一的绝对价值的追求。

D.理性的精神强调要有理性分析和主观评价精神,要扬长避短,我们所追求和期待的是在深厚传统基础上对理想和信念的思考和探索。

 

1.C 2.C 3.D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C项“东亚社会则来自于儒释道的理论和教义”中“来自于”前缺失“主要”这个关键限定。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此题的选项C曲解文意,“来自于”前缺失“主要”这个关键限定。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C项“如此才能立足于当今全球化和多元化文化同时流行的世界”,文本无此表述。并且对作者提及“当今全球化和多元化文化同时流行的世界”的表述意图理解失误。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比如本题C项,无中生有,“如此才能立足于当今全球化和多元化文化同时流行的世界”,文本无此表述。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D项“主观评价”应为“客观评价”。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以“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比如本题D项偷换概念,“主观评价”应为“客观评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两座悬崖,中间隔着一条又深又宽的峡谷。女巫站在这边,秃鹫站在那边。秃鹫不断召唤女巫跳到它那边来。女巫说,峡谷太宽,她跳不过去。秃鹫对女巫说,不要用消极的思想打败自己,只要她有热情和积极的态度,就能做成任何事情。女巫在秃鹫煽动下,热血沸腾起来?,她真的开始感到世界上没有她做不到的事,于是,一挺胸,一弓腰,向对面的悬崖猛冲过去。结果,女巫并没有跳过峡谷。秃鹫看着掉入峡谷的女巫,自言自语道:看来,光鼓动她的热情是不够,还得教她如何锻炼腿部肌肉。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自 选,标题自拟。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

落花

宋祁

坠素翻红各自伤,青楼①烟雨忍相望。

将飞更作回风舞②,已落犹成半面妆。

沧海客归珠有泪,章台人去骨遗香。

可能无意传双蝶,尽付芳心与蜜房。

【注】①青楼:墙壁涂以青色的楼房。②回风舞:古小说《洞冥记》载,汉武帝宫人丽娟在芝生殿唱《回风曲》,庭中花皆翻落。

1.诗首联的景物描写对全诗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诗的内容分析。

2.本诗写“落花”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

临江仙

许庭

不见灞陵原上柳,往来过尽蹄轮。朝离南楚暮西秦,不成名利,赢得鬓毛新。

莫怪枝条憔悴损,一生唯苦征尘。两三烟树倚孤村,夕阳影里,愁杀宦游人。

登宝意寺①上方旧游

韦应物

翠岭香台出半天,万家烟树满晴川。

诸僧近住不相识,坐听微钟记往年。

【注】①宝意寺在武功,诗人曾居此寺。

1.《临江仙》一词中,诗人为何而愁?请简要概括。

2.两首诗都写到了“烟树”,这两处“烟树”所营造的意境有何不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题。

西江怀古

[唐]杜牧

吞巴汉控潇湘,怒似连山静镜光。

魏帝①缝囊真戏剧,苻坚投棰更荒唐。

千秋钓舸歌明月,万里沙鸥弄夕阳。

范蠡清尘何寂寞,好风唯属往来商。

【注】①魏帝即曹操,此写曹魏将以沙囊填塞长江并借以南侵孙吴。苻坚曾经有“投鞭断水”的故事。

1.第二联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诗歌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题。

移居东村作①

王庭珪

避地东村深几许?青山窟里起炊烟。

敢嫌茅屋绝低小,净扫土床堪醉眠。

鸟不住啼天更静,花多晚发地应偏。

遥看翠竹娟娟好,犹隔西泉数亩田。

【注】①作者原注:“山中有西泉寺故基。”

1.首联的“深”字概括了东村怎样的环境特点?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