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衰荷 【唐】白居易 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后面题。

衰荷

【唐】白居易

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干。

无人解爱萧条境,更绕衰丛一匝看。

题败荷

【元】王翰

曾向西湖载酒归,香风十里弄晴晖。

芳菲今日凋零尽,却送秋声到客衣。

1.两首诗都写残荷,但在表现“残”这一特点上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2.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1.(1)白诗写霜露中荷花将落未落、雨后风中荷叶被吹干的情景,通过描写荷花败落前的“萧条”,让人不禁想象花凋叶落后的景象。 (2)王诗先写荷花曾经盛放湖面、飘香十里的景象,又写荷花如今在秋风中凋零的景象,通过前后对比来突出荷花败落的凄惨。 2.(1)白诗中,诗人将他人与“更绕衰丛一匝香”的自己进行对比,抒发了自己对眼前萧条景象的喜爱之情。(2)王诗中,诗人由残荷想到自己漂泊在外的客居身份,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美景的怀念和对自己处境的感慨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中说“两首诗都写残荷,但在表现‘残’这一特点上有所不同”,要求简析,这是比较阅读,比较的点是景物的形象。解答此题,可先抓住主要景物,展开联想想象,描绘画面,语言力求优美。然后再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及运用的表现手法。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白诗,通过“露凋花花不残”、“无人解爱萧条境”可以让人想象;王诗,“曾向西湖载酒归,香风十里弄晴晖。”、“芳菲今日凋零尽”等加以分析即可。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对于此类题目,应按照如下思路进行解答:1.审题:主要审两点:一是对象,二是角度,比如本题,“两首诗都写残荷,但在表现‘残’这一特点上有所不同”,学生要回答的是两首诗中“残荷”的不同形象;2.是根据题干要求,到诗歌中找到相关的诗句,然后再进行答题,比如本题,应该到两首诗歌中,分别找到写“荷”“残”的语句,再分析其特点。 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这是针对诗歌情感设题。可根据对整体诗句的感知,抓住关键词分析作答。白诗,可抓住“无人解爱”“绕”“看”,从对比手法的角度来突出自己对萧条景象的喜爱之情。王诗中,“却送秋声到客衣”由对残荷的凋零凄惨联想到自己漂泊在外的孤寂凄凉,从而将自己的现实处境和对过去美好的怀念之情表现出来。前几句对残荷的描写主要起着烘托人物情感的作用。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对于此类题目,应按照如下思路进行解答:1.审题:主要审两点:一是所给语言片段的位置和内部的层次(前面说的“句”“联”“片”等);二是所给语言材料是整首诗还是诗中的片段,弄清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这涉及分析情感题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如材料是局部的,则要联系全诗甚至标题来分析;如是整体,则要分成几个局部来看。比如本题,就要求结合分析“两首诗歌表达的不同的思想感情”,故相同的方面可以略去不提,立足不同点作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

熊概,字元节,丰城人。幼孤,随母适胡氏,冒其姓。永乐九年进士。授御史。十六年擢广西按察使。峒溪蛮大出掠,布政使议请靖江王兵遏之。概不可,曰:“吾等居方面,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且寇必不至,戒严而已。”已而果然。久之,调广东。

洪熙元年正月,命以原官与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初,夏原吉治水江南还,代以左通政赵居任,兼督农务。居任不恤民,岁以丰稔闻。成祖亦知其诬罔。既卒,左通政岳福继之,庸懦不事事。仁宗监国时,尝命概以御史署刑部,知其贤,故有是命。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

浙西豪持郡邑短长为不法。海盐民平康暴横甚,御史捕之,遁去。会赦还,益聚党八百余人。概捕诛之,已,悉捕豪恶数十辈,械至京,论如法。于是奸宄帖息。诸卫所粮运不继,军乏食。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概用法严,奸民惮之,腾谤书于朝。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劾概与春所至作威福,纵兵扰民。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概亦自信,诸当兴革者皆列以闻。时屡遣部官至江南造纸、市铜铁。概言水涝民饥,乞罢之。

五年还朝,始复姓。亡何,迁右都御史,治南院事。行在都御史顾佐疾,驿召概代领其职,兼署刑部。九年十月录囚,自朝至日宴,未暇食,忽风眩卒。赐祭,给舟归其丧。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七》)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B.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C.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D.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帝悦谕户部/勿以专擅罪概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幼孤,随母适胡氏”,古人又“鳏寡孤独”之说,其中,“鳏”指无妻或丧偶,“寡”指女子丧夫,“孤”指幼年丧父,“独”指老而无子。

B.“洪熙元年”中,“洪熙”是指明仁宗年号。年号始于汉武帝,此后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庆历四年”“元和十年”均是如此。

C.“海盐民”中,“民”是对百姓的称谓,常见的百姓称谓还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黎庶、苍生、黎元、氓和足下等。

D.由于受时代的限制,古人对四方异族的了解有限,往往用蛮夷戎狄胡越等来泛指四方异族,对南方各族常称“百越”或“越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熊概预料事情准确。布政使想请靖江王来阻止峒溪蛮人劫掠时,他认为贼寇肯定不来,最后结果也印证了他的判断。

B.熊概深得皇帝信任。洪熙元年正月,宣宗命他以布政使的身份参与巡视南畿、浙江,巡视后宣宗晋升他做了大理寺卿。

C.熊概执法不畏强暴。浙西豪强肆意作恶,前官岳福懦弱无为,而他不仅捕杀了遇赦的平康,还抓捕了几十个豪强恶徒。

D.熊概为官为民请命。朝廷屡派部官到江南造纸、买铜铁,影响了民生,他就上书说洪水积涝,百姓饥馑,请求停止行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等居方面,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且寇必不至,戒严而已。

(2)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

①儒家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为政在人”,“人”即治于人的“人民”和治人的“人才”;为政在人的核心是服务人民的人才与人民的需求要和谐促进。

②为政之首在选人,儒家推重“尚贤使能”,打破亲亲关系。孟子认为,选用贤才时,应当允许关系疏远的人越过关系亲近的人。荀子也宣称:王公贵族的子孙,如果没有德才,那就只能沦为平民百姓。相反,平民百姓的子孙,如果德才兼备,就应当把他选拔到政府去担任官职;推举贤能只应遵循一条标准,即使他是一位有德才的人,既不能因他是自己的仇人而不推举,更不能因他是自己的亲属而降低条件。

③其次在管人。儒家认为礼治德教是最根本的。孔子说,平时对老百姓不进行教育,而到他犯了法时就杀他,这叫做暴虐。推论下去,人才也需要时时接受教育,而不能单靠法的威严来慑服他们。礼治德教是建立在人们内心自觉的基础之上的,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每一个人都具有这种自觉性的,而每一个人也很难时时事事处处都做到自觉。尤其是掌握了国家权力的人才们,稳定而持久的自觉性更难得到保证。因此,为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而带有强制性的法治刑罚,也是不可缺少的。

④儒家强调“为政在人”不是说不要“法”,是说在“法”与“人”二者中,“人”的因素更为重要。荀子指出,不用道德教育,只依靠刑罚,法律条令再详细周密,也是防不胜防的。相反,如只用道德教育而不用刑罚,那么丑恶就得不到应有的惩治,这也是不行的。荀子认为:法是不能独立起作用的,而依法所推衍出来的各种政策条令也不可能自动地产生。只有有了好的执行者,法令和律条才能发挥其作用,否则就没有任何作用。法是治理国家的基础,而有德有才的人则是法的本原。法是需要人去执行的,特别是需要人按照不断变化着的实际情况去施行的。所以,儒家主张人法并重,重在择人执法的思想,很有积极意义。关于礼与法之间的关系,荀子认为礼是立法的依据和基本原则,因而两者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⑤为政的目的是养民。孟子总结夏、商二代灭亡教训时说:夏桀和商纣失天下的主要原因是失去了民心。养民莫于养心。那如何才能得民心呢?那就是,人民希望得到的东西,要想方设法给予他们、满足他们,而人民厌恶的东西绝不要强加给他们。当周推翻商纣统治后,周武王和周公旦等认真地结了商朝亡国的教训,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失德和失民。因此,他们反复地告诫其子孙须“敬德保民”,然后才有可能长久地保住天下。

⑥荀子说天生万民,并不是为了君主;相反,天设立君主,则是为了人民百姓。其“立君为民”的思想得到了黄宗羲的进一步发挥。黄宗羲认为设立百官是为天下、为万民服务,而不是为君主、为一姓卖命。君臣只是分工不同,但都得为天下万民服务。因此,他们之间应是平等的师友关系,而不是主仆关系。

⑦养民须富民。荀子说使国家和人民富足的重要方法是“节用裕民”。“节用”即严格按照礼制规定,限制各级官吏和行政部门的费用不至于过度。“裕民”是说要给百姓以优厚的政策,使他们得以富裕。如:少收农田赋税,减轻交易市场的税收,尽量少动用民工,绝不能误了农时等。百姓得到优厚政策的保护,生产就会成百倍地增长,人民就会富裕,物产就会丰裕。老百姓富裕了,自然也就知礼节了。

1.下列分析与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为政在人”是儒家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其核心是服务人民的人才与人民的需求和谐促进,其中的“人”包括治人者和治于人者。

B儒家推重“尚贤使能”,只要德才兼备,允许关系疏远的人越过关系亲近的人进入政府担任官职,不能因他是自己的仇人而不被推举。

C夏桀和商纣失天下的主要原因是失去了民心,周推翻商纣统治后,周武王和周公旦等认真地总结商朝亡国的教训,告诫子孙要“敬德保民”。

D儒家强调为政要养民,只要人民希望得到的东西得到了,人民厌恶的东西不强加给他们,就可以长久地保住天下,社会就会长治久安。

2.下列分析与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儒家认为,不论是治于人的平民百姓,还是治人的人才,都要时时对其进行教育,不要单靠法的威严来慑服他们,这就是所说的管人。

B.每一个人很难时时事事处处都做到自觉,尤其是掌握了国家权力的人才们,因此,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强制性刑罚,也是不可缺少的。

C.荀子认为法不能独立而用,如果不用道德教育,只依靠刑法,丑恶仍然不能根除;只用德教而不用刑罚,丑恶就得不到应有的惩治。

D.“为政在人”不是不要“法”,而是在“法”与“人”中,“人”的因素更为重要。所以,儒家主张人法并重,重在确定对什么人执法。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儒家认为,国君和臣子应该是平等的师友关系,而不是主子和仆人关系;他们都必须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只是分工不同。

B.荀子认为,天生万民,设立君主,都是为了广大人民百姓,设立百官是为天下、为万民服务的,而不是为君主、为一个姓氏卖命的。

C.荀子认为,要使国家富足,重要措施之一是“节用”,严格按照礼制规定,限制各级官吏和行政部分的费用,杜绝各种浪费现象。

D.荀子主张,要给百姓以优厚的政策,如少收农田赋税,减轻交易市场的税收,尽量少动用民工等,使百姓富裕,社会自然就安定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年逾五旬的大学老师,为激发学生突破常规和跨越权威的勇气,讲授完“解决问题的思维与策略”选修课后,俯身趴在教室门口,反复要求学生从他身上跨过去。学生中有100多人从老师身上跨过去,有的边跨边说“对不起”;还有一些人则从后门离开。此事发布在网络上后引发广泛议论。面对各方褒贬,该老师表示,自己既然这样做了,就要承受这一切。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你就老师的行为、在场学生的表现,选择其一,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

 

查看答案

某市为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向市民发起“营造无烟环境,共享健康生活”的倡议,请你为此拟一封倡议书,只写正文,不超过150个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记者采访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时,        ,六小龄童说,目前还没有遇到可以培养的人才。        ,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要找到适合的徒弟,难度很大。学猴戏还需要一定的心理条件和一定的身体条件,需要瘦长的身材,窄脸,大眼睛,这样,    。演猴戏演得最好的不一定是六小龄童,但是一定是中国人。所从,希望我们的传统孙悟空文化能够代代传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