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请从内容和主题两方面赏析吕志华的漫画《套》。

请从内容和主题两方面赏析吕志华的漫画《套》。

满分5 manfen5.com

 

 

①看到地上一枚黄灿灿的金元宝,一位官员眉开眼笑,摘下头上的乌纱帽投过去,精准地套在上面。主题:漫画生动地诠释了贪污受贿者必自丢乌纱的道理。为官者若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利搞权钱交易,与其说为自己套得了巨额财富,不如说是金钱将自己套得死翘翘。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漫画以及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前提就是读懂漫画,看到地上一枚黄灿灿的金元宝,一位官员眉开眼笑,摘下头上的乌纱帽投过去,精准地套在上面。阐述对漫画所反映的主题,可以合理想象,结合实际谈。本漫画生动地诠释了贪污受贿者必自丢乌纱的道理。为官者若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利搞权钱交易,与其说为自己套得了巨额财富,不如说是金钱将自己套得死翘翘。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解答此题的前提就是读懂漫画,可以从读懂漫画的标题(漫画的标题往往是诠释漫画主旨的点睛之笔,对漫画主旨有提示、启发作用);读懂漫画中的对白或说明文字;读懂漫画的构图;读懂漫画中的要素角度思考。阐述对漫画所反映的现象的启示,必须找出漫画涉及到的经济学、哲学、或政治常识的观点。这时需要对题干相关内容进行疏理,再回过头来解读漫画,这样对漫画的理解就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如本题应从“套”和讽刺意思谈起。如贪污受贿者必自丢乌纱的道理。为官者若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利搞权钱交易,与其说为自己套得了巨额财富,不如说是金钱将自己套得死翘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 个字。

读书与旅游应该是相互促进的。             ,比如拿着《圣经》去中东旅游,读了沈从文的《边城》向往游览湘西古镇;             ,比如游览绍兴后想着去鲁迅小说中寻找原型,游览巴黎后引发了阅读《巴黎圣母院》的渴望。旅游是高品位的人生活动,高品位要有文化积淀与人文素养,而读书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在国民旅游热情高涨的今天,更应该倡导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度里,                                        。中国的劝农制度创始于周代。                                      

由此而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劝农制度

②向上天祈求五谷丰登

历代王朝都以农为本

④农业关乎人民生活和政权兴衰

⑤每年孟春之月,周天子都亲执耒耜

⑥派官员到各地巡行,代表天子劝农

A.③②①⑤⑥④

B.③①⑤②⑥④

C.④③①⑤②⑥

D.④⑤⑥③②①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新环保法制定的按日连续处罚、造假机构承担法律责任等创新性条款,让饱受环境污染侵害的公众有了新的期待。

B.“布鞋院士”李小文的工作态度更可能是一种习惯,是一个喜欢光脚穿布鞋的“技术宅男”,是自己的一颗初心。

C.文学界人士忧心忡忡的原因,是由于如今影视取代文学,思考让位于视觉享受,这势必影响整个时代的审美情趣。

DCBA 四分之一决赛广东与东莞银行的第三场比赛中,在短短几分钟时间里,他被罚连续三次犯规,致使广东队陷入了僵局。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春节临近,农民李保昌老人又忙起来了,每天来他家求写春联的农户络绎不绝,他            ,从不打腹稿,下笔成联。

②面对境内外多家媒体记者提到的反腐、香港政改等热点问题,大会新闻发言人吕新华一一予以回应,            ,成为经典。

③“保证用舰炮将来袭导弹拦截下来!”演练开始前一天的方案论证会上,时任广州舰主炮技师的张世全           

A.妙语连珠   语惊四座   出口成章        B.语惊四座    出口成章   妙语连珠

C.出口成章   语惊四座   妙语连珠        D.出口成章    妙语连珠   语惊四座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

九旬叶嘉莹:一辈子和诗词谈恋爱

叶嘉莹1924 年出生在北京的一个大家族,父母对她采取的是“新知识,旧道德”的家庭教育,虽然准许她去学校读书,但在生活上对她约束极严。她被关在四合院里长大,甚少与外界接触。父亲教叶嘉莹认字读书,开蒙的第一本教材就是《论语》。对于圣贤之书,叶嘉莹强调必须真正用心去读,并且贯彻到行动中去。圣贤之书让她相信,宇宙之间自有一种属“灵”的东西存在着,当人生困厄降临时,便多了应对的力量。

读初中二年级时,北京被日本人占领,叶嘉莹长年吃不到白米白面,只能吃一种混合面,酸酸臭臭的,很干很粗糙的渣滓。老舍《四世同堂》里,祁老先生的曾孙女宁愿饿死也不吃。但是叶嘉莹没有怨言,拌上最咸的酱吃下去。1941 年,叶嘉莹才17 岁,父亲远在后方失去音讯,母亲忧思成疾去世。身为家中长女,她还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弟弟。幸而当时有伯父伯母的关照,她的学业才没有中断,还如愿考上了辅仁大学。精于古典文学的伯父十分欣赏她的天分,引导她走上诗词创作、研究的道路。

另一个对她产生一辈子影响的人,是她在辅仁大学的恩师顾随先生。读书时,她对顾先生的一字一句都舍不得错过,记下了厚厚的8 本听课笔记。叶嘉莹还保存着老师当年写给她的信。老师希望叶嘉莹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别有开发,能自建树”。信是用漂亮的繁体行草书写,叶嘉莹保存至今。

叶嘉莹曾说,她的一生都不是自己的选择,从来都是命运把她推往何处就是何处。“让念书,也就念了。毕业后让教中学,也就教了。一位老师欣赏我,把他弟弟介绍给我,后来也就结了婚。”叶嘉莹的丈夫是国民党海军教官,婚后不久,她就跟着丈夫去了南方,1948 年又随国民党撤退到台湾。1949 年年底,他们的大女儿才4 个月,台湾的白色恐怖弥漫开来,丈夫因被怀疑是“匪谍”抓了起来。3 年后丈夫出狱,却性情大变,经常不可理喻地暴怒,妻子成了他首当其冲的发泄对象。本来,生活的重担已把叶嘉莹压得透不过气,丈夫又加重了她的身心负担。她经常噩梦连连,近乎窒息,甚至有过轻生的念头。后来,王安石的一首诗,给了叶嘉莹一抹精神的灵光。诗是这样写的:“风吹瓦堕屋,正打破我头。瓦亦自破碎,匪独我血流。众生造众业,各有一机抽。世莫嗔此瓦,此瓦不自由。”她默默要求自己:不要怨天尤人,对待郁郁不得志的丈夫,也要宽容忍让。而这一忍,就是一辈子。这位情感丰富的女诗人,尽管深谙诗词中的儿女情长,自己却从未真正恋爱过。

她的小女儿说,我母亲一辈子都在和诗词谈恋爱。1966 年,叶嘉莹受邀赴美国密歇根大学及哈佛大学讲学,后又接受了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聘请,在温哥华定居下来。在拿到学校的终身聘书后,叶嘉莹以为自此就能安稳度日了,不料却再生变故。1976 年,她的大女儿和女婿遭遇车祸,双双亡故。她强忍着悲痛为女儿女婿料理完后事,把自己关在家里,拒绝接触外面的一切。在这期间,她写下了10 首哭女诗。

诗词不仅帮助叶嘉莹排解悲痛,更给予她走出这种生死劫难的力量。一次,在火车上看到有年轻人捧读《唐诗三百首》,她觉得,尽管这个民族历经劫难,但诗歌的灵魂未死。她的内心重新燃起了激情,她决心回国。1977 年,终于有机会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国大陆。从1979 年开始,叶嘉莹每年自费回国,在各地高校讲授诗词。当时“文革”刚结束,传统文化断层严重,学生们内心对于学习古典诗歌有着极大的渴求。很多教授还在用陈旧的阶级分析法解释诗歌,而叶嘉莹却讲解诗歌的“兴发感动”,并旁征博引,令学生们激动万分。叶嘉莹用讲学把生命填得满满的,她记着老师顾随先生说过的话:“一个人要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心情过乐观之生活。”

也有学生问过叶嘉莹:“叶先生,您讲的诗词很好听,我也很爱听,可这对我们实际生活有什么帮助呢?”她这样回答:“你听了我的课,当然不能用来评职称,也不会加工资。可是,哀莫大于心死,而身死次之。古典诗词中蓄积了古代伟大之诗人的所有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诵读古典诗词,可以让你的心灵不死。”对叶嘉莹来说,“报国”最重要的方式就是教书育人。讲课时,她一定尽己所能,把古典诗词的好处讲出来。对她来说,这不仅是对不对得起学生,更是对不对得起“杜甫”“辛弃疾”的事情。

晚年的叶嘉莹将传承古典文化作为自己的责任。在她看来,“人生总有一天会像燃烧的火柴一样化为灰烬,如果将这有限的生命之火点燃其它木柴而使之继续燃烧,这火种就会长久地流传下去,所以古人常说‘薪尽火传’。有人曾劝我,年纪慢慢大了,该多写点书,少教些课。这话也有道理,可是当面的传达才更富有感发的生命力。如果到了那么一天,我愿意我的生命结束在讲台上……”

叶嘉莹说人生最大的困难,是找到意义和价值。这难题,她早已解开。

【相关链接】

①叶嘉莹接受采访时说:“古典诗词里蕴含的,是我国文化的精华,是当年古人的修养、学问和品格。现在的青年一般不喜欢读古典诗词,因为它的语言是古典的,里面又有很多典故,有很多历史背景,他们自己看是很难看到里面的好处的,难免对它们冷淡隔膜,这是很大的损失。所以我要把这些好处讲出来,希望能够传达给他们,让他们能够理解,只要有人愿意听,只要我的能力还可以讲,我都愿意一直讲下去。”

②叶嘉莹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传灯人,站在通往诗词王国的道路上,诲人不倦度人无数。诗词给叶嘉莹力量,作为一个承习“新知识,旧道德”家教的女子,叶嘉莹借它度过忧患,获得疗愈。在诗词这样一种古老而含蓄的文学形式中,叶嘉莹有所躲藏又有所释放。

1.下面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叶嘉莹从小接受的是“新知识,旧道德”的家庭教育,她认为对于圣贤之书,必须真正用心去读,并且贯彻到行动中去。

B.现在的青年都不喜欢读古典诗词,叶嘉莹认为是古典诗词里面有很多典故、很多历史背景,使得青年们很难看到里面的好处。

C.叶嘉莹这位情感丰富的女诗人,尽管深谙诗词中的儿女情长,可生活中却缺乏自主选择权,从未真正恋爱过,完全听从命运的安排。

D.在叶嘉莹的生活中,诗词不仅帮助她排解悲痛,而且给予她走出生死劫难的力量,更使她想到要将古典诗词推广给每一个青年。

E.叶嘉莹能够走向古典文学研究之路,与家庭的熏陶,伯父的引导,恩师的鼓励分不开。

2.叶嘉莹借古典文学度过哪些忧患?请结合文本分析。

3.作为一位古典文学专家,叶嘉莹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4.叶嘉莹说人生最大的困难是找到意义和价值,她早已解开这难题。试结合文本探究叶嘉莹找到了什么。她的人生意义和价值对你有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