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随着柴静新作《穹顶之下》播出,使公众对...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柴静新作《穹顶之下》播出,使公众对其热议程度大有高过今年两会的势头;同时,这几天有关雾霾的话题以及对于视频内容是否客观的探讨,引发了多方热议。

B李光耀是深谙东西方文化的政治家,他将东方的儒家文化和西方现代的法制、民主思想融合,创立了别具一格的新加坡发展模式。

C央视对电影《狼图腾》做出特别报道,不仅是由于该片的口碑及其社会影响力,更是因为其在春节期间排片比例与票房规模呈现出的逆势增长。

D.据有关数据显示,在央视的羊年春晚全民参与抢红包的“红色暴雨”活动中,微信摇一摇总数达到72亿次,即时送出微信红包12亿个。

 

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A项主语缺失,删去“随着”或者“使”; C项“不仅”和“更”的两词之后的内容互换位置;D项句式杂糅,“据”“显示”,删其一。所以选B。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需要掌握的应试技巧有:语感审读法、筋脉梳理法、造句类比法、逻辑分析法和规律标志法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在复习的时候会翻一翻之前的《错题集》主要看整理的错题,做题越来越顺,长此以往才取得了现在看来还算不错的成绩。

B.2015年两会召开期间,人们在茶余饭后津津乐道地谈论着“深化改革…”“反腐倡廉…”“养老改革…等热点话题。

C.现在的家长特别重视孩子特长的培养,小小年纪就为他们报了各式各样的兴趣班,担心孩子别无长物而输在起跑线上。

D中国各大汽车厂商近几年纷纷推出自己研发的新能源汽车有专家温馨提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布局应该瞻前顾后,不能够盲目发展。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B.《两都赋》的作者是张衡,《二京赋》的作者是班固。二都与两京都指长安和洛阳。

C.“拜、迁、转、徙”都是指调动官职。

D.《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被称为“四史”。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考生赶考,请携带您的有效身份证件和准考证(“居民身份证”、“军官证”、“文职干部证”或“军校学员证”),若无上述证件,将无法进入考场。

B.古人云:“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记得温总理曾说过“言路当开而不当塞”,只要领导干部把群众的意见当作“宝贝”,虚心听,广泛取,就是国之幸、民之幸。

C.“三公消费”是指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和公费出国。问题难治,是官员头脑中的“官本位”意识。因此,根除官员头脑的官本位意识、特权思想,显得尤为重要。

D.山东省旅游部门充分利用央视媒体,广泛进行“好客山东欢迎你”的旅游推介活动。这个活动有指导性、有时效性、有感召力,在宣传中提升了山东的形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3月6日下午2时30分,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召开记者会,邀请全国政协常委厉以宁、李毅中、陈锡文、林毅夫以及全国政协委员杨凯生、常振明、贾康谈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并回答记者提问。

本次记者会的主持人是两会新闻报道组组长、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张秋俭。

[张秋俭]

今天记者会的主题是:政协委员谈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张秋俭]

现在开始提问。

[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网记者]

请问林毅夫委员,您曾经预测过中国经济还能以8%的速度增长20年,我们注意到今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下调经济增速目标到7%左右。请问您对中国经济未来的预期是否有所调整?在传统优势消退的情况下,中国新的动力有哪些?目前发展如何?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

非常感谢你的发问,让我不仅有机会阐释你问的问题,也可以重新澄清在媒体报纸上对我观点的误解。第一,我对中国增长的预期有没有调整。第二,在新常态下,旧的比较优势丧失了,还有没有新的增长动力。对第一个问题,我没有调整。我认为中国还有20年左右8%增长的潜力。但这里我讲的是“潜力”,不是说中国会有20年8%的增长。“潜力”和实际增长是有差距的。包括你问的问题是假定我认为有20年8%的增长,这跟我的原意是有差距的。

我认为中国还有20年8%的增长潜力,这个预测是根据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得出的。当然经济增长是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而它的基础是技术不断创新、产业不断升级。发达国家是这样,发展中国家也是这样。……发达国家靠这个机制,平均每年增长就在2%-3%之间。发展中国家当然也是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但是世界前沿之内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是所谓的后发优势。如果发展中国家懂得利用这个后发优势,它的经济增长速度有可能比发达国家高两倍、三倍,就像我们改革开放以后,连续30多年,平均每年97%的增长,靠的这个机制……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相信在新常态之下,我们有8%的增长潜力,应该达到今年总理所讲的7%左右的增得好,会比7%还要高。

[香港商报记者]

请问杨凯生委员,在经济新常态下,您觉得金融的风险会不会增加?很多人都会担心会再次发生金融危机?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因为您是银监会的顾问,请问银行业方面会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尤其是现在互联网金融这么热的情况下,需不需要做一些特别的监管?传统银行业应该怎么应对这个挑战?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银监会特邀顾问、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

谢谢你的问题。我知道现在有不少朋友,包括媒体朋友和专家学者、业界朋友都很关心中国银行业的风险问题,甚至我注意到你还用了一个词:会不会爆发金融危机……

[美国侨报记者]

我们注意到中国有一带一路的外向型经济政策,又被很多人称为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请问一带一路会对世界带来什么影响?在这个过程中,中之间会不会出现一些摩擦关系?

[厉以宁]

从上海自贸区的经验来看,关键是制度创新,它要复制一批可以推广的模式供大家来用。所以丝绸之路海上、陆上的一带一路都是在上海自贸区的影响之下能够发挥自己作用的。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三点:第一,贸易和投资是并重的,不是单纯的为了贸易,也不是单纯的为了投资,适合于投资的就投资,适合于开展贸易的就贸易。第二,中国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什么作用呢?比如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条带实际上有很多基础设施要做,我们能够把基础设施搞好,这对整个路线将来的畅通是有好处的,包括海上丝绸之路同样如此。第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跟沿线国家更好的合作,更好的谅解,这个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我也考察到一个新的情况,过去老以为连云港是最好的通向中亚、东欧、西欧的路,但是最近发现了,重庆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因为它利用了长江水道,这条水路使成本大为降低。所以一定要大家拿出相互信任、诚意出来,这样一带一路一定能搞得好。

[张秋俭]

记者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林毅夫认为在新常态之下,我们有8%的增长潜力,应该说达到今年总理所讲的7%左右的增长是没有问题的,而且我们还会做得更好。

B.发展中国家利用劳动力资源丰富,生产率不断提高的后发优势,它的经济增长速度有可能比发达国家快得多。

C.丝绸之路适合古代的贸易往来,为了更好地适应今天的世界贸易往来,一带一路应运而生。

D.只要大家拿出相互信任、诚意出来,一带一路就一定能搞得好。

E.经济增长是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基础是技术不断创新、产业不断升级。

2.记者提的问题有哪些特点?

3.林毅夫就记者“关于中国经济未来的预期是否有所调整”这个问题是怎么解答的?请简要回答。

4.在“一带一路”实施过程中,中美之间会不会出现一些摩擦关系,厉以宁的观点是什么?你的看法呢?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白旭初

回乡办完父亲的丧事,成刚要母亲随他去长沙生活。母亲执意不肯,说乡下清静,城里太吵住不惯。成刚明白,母亲是舍不得丢下长眠在地下的父亲,成刚临走时对母亲说:“过去您总是不让我寄钱回来,今后我每个月给您寄200元生活费。”母亲说乡下开销不大,寄100元就够用了。

母亲住的村子十分偏僻,乡邮员一个月才来一两次。如今村子里外出打工的人多了,留在家里的老人们时时盼望着远方的亲人的信息,因此乡邮员在村子里出现的日子是留守村民的节日。每回乡邮员一进村就被一群大妈、大婶和老奶奶围住了,争先恐后地问有没有自家的邮件,然后又三五人聚在一起或传递自己的喜悦或分享他人的快乐。这天,乡邮员又来了,母亲正在屋后的菜园里割菜,邻居大妈一连喊了几声,母亲才明白是叫自己,慌忙出门从乡邮员手里接过一张纸片,是汇款单。母亲脸上洋溢着喜悦,说是儿子成刚寄来的。邻居张大妈夺过母亲手里的汇款单看了又看,羡慕得不得了,说,乖乖,2400元哩!人们闻声都聚拢来,这张高额汇款单像稀罕宝贝似的在大妈大婶们手里传来传去的,每个人都是一脸的钦羡。

母亲第一次收到儿子这么多钱,高兴得睡不着觉,半夜爬起来给儿子写信。母亲虽没上过学堂,但当过村小教师的父亲教她识得些字写得些字。母亲的信只有几行字,问成刚怎么寄这么多钱回来?说好一个月只寄100元。成刚回信说,乡邮员一个月才去村里一两次,怕母亲不能及时收到生活费着急。成刚还说他工资不低,说好每个月寄200元的,用不完娘放在手里也好应付急用呀。看完了成刚的信,母亲甜甜地笑了。

过了几个月,成刚收到了母亲的来信,信只短短几句,说成刚不该把一年的生活费一次寄回来,明年寄钱一定要按月寄,一个月寄一次。

转眼间一年就过去了。成刚因单位一项工程工期紧脱不开身,回老家看望母亲的想法不能实现了。他本想按照母亲的嘱咐每月给母亲寄一次生活费,又担心忙忘了误事,只好又到邮局一次给母亲汇去2400元。二十多天后,成刚收到一张2200元的汇款单,是母亲汇来的。成刚先是十分吃惊,后百思不得其解,正要写信问问母亲,却收到了母亲的来信。母亲又一次在信上嘱咐说,要寄就按月给我寄,要不我一分也不要。

一天,成刚遇到了一个从家乡来长沙打工的老乡,成刚在招待老乡吃饭时,顺便问起了母亲的情况。老乡说,你母亲虽然孤单一人生活,但很快乐。尤其是乡邮员进村的日子,你母亲像过节一样欢天喜地。收到你的汇款,她要高兴好几天哩。成刚听着听着已泪流满面,他明白了,母亲坚持要他每个月给她寄一次钱,是为了一年能享受12次快乐。母亲心不在钱上,而在儿子身上。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作品以平淡朴素的语言叙述了母亲丧夫后孤单一人的生活及其内心的情感寄托,刻画了一个母慈子孝的温馨生活片段,凸显了深沉的母爱对主人公的强烈震撼。

B.村子里外出打工的人多了,留在家里的老人们时时盼望着远方亲人的信息,于是乡邮员在村子里出现的日子是留守村民的节日,而许多留守老人们的生活因此有了保障。

C.母亲第一次收到儿子寄来的2400元钱,高兴得睡不着觉,是因为她看这张高额汇款单像稀罕宝贝似的在大妈大婶们手里传来传去的,每个人都是一脸的钦羡,觉得儿子能力强、本事大,让她在村里长了脸。

D.母亲过去总是不让儿子寄钱回去,父亲去世后儿子要每个月寄200元生活费,母亲却说乡下开销不大,只要求寄100元,充分体现了在母亲那博大、宽广的心怀中记挂的总是儿子,唯一没有容纳的,常常就是她自己。

E.老乡说,你母亲虽然孤单一人生活,但很快乐。可是,丈夫去世,儿子远在他乡,孤身一人,又生活在十分偏僻的乡下,成刚的母亲是不可能真的十分快乐的。

2.作品中的母亲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作品安排了母亲三次给儿子写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母亲心不在钱上,而在儿子身上”,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