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回答后面小题。 沈从文的妩媚 卞毓方 一地的山水都在向一个人倾...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回答后面题。

沈从文的妩媚

卞毓方

一地的山水都在向一个人倾斜,车过桃源,傍沅水曲折而上行,你便仿佛一头闯入了沈从文的领地:白浪滩头,鼓棹呐喊的是他的乌篷船;苍崖翠壁,焰焰欲燃的是他的杜鹃花;吊脚楼头,随风播扬的是他热辣而沙哑的情歌;长亭外,老林边,欢啭迎迓的是他以生命放飞的竹雀——如他在《边城》中一咏三叹的竹雀。

这个人似乎是从石缝突然蹦出来的。若干年前,我在三湘四水滞留过九载,其间,也曾两次云游湘西,记忆中绝对没有他的存在。他是水面晃漾的波纹,早已随前一阵风黯然消逝;他是岩隙离披的兰芷,早已被荒烟蔓草遮掩。那年月,山林整日沉默,阳光长作散淡,潭水枯寂凄迷;没有一丝风,因牵挂而怅惘,没有一蓑雨,因追念而泄密。

而今,千涧万溪都在踊跃汇注沱江;而今,大路小路都在争先投奔凤凰。站在沱江镇也就是凤凰县城的古城墙上闲眺,你会惊讶,满街的游人,都是映着拂睫的翠色而来,然后又笼着两袖盈盈的清风而去。感受他们(其时也包括你自己)朝圣般的净化,饶你是当代的石崇、王恺、沈万山,能不油然而生嫉妒,嫉妒他那支纤细的笔管究竟流泻出多少沁心的芗泽?并由此激发感慨:与桃花源秦人洞后那似是而非的人造景点相比,这儿才是真正的“别有洞天”。

不在乎生前曾拥有什么样的高堂华屋,只要这曲巷仍有他的一座旧居就行;不在乎一生动用过多少文房四宝,只要这红尘仍有他的文字飘香就行。沈从文自个儿说过:“‘时间’这个东西十分古怪,一切人一切事都会在时间下被改变。”“我……不相信命运,不承认目前形势,却尊敬时间。我不大对生活上的得失关心,却了然时间对这个世界同我个人的严重意义。”好眼力,也是好定力。难怪,当我在从文旧居仔细端详他在各个生命阶段的相片,发现,镜框里的他一律在冲着你微笑,而且是他生平最为欣赏、最为自负的那种“妩媚的微笑”;不管换成哪一种角度看,他的微笑始终妩媚着你。

在旧居小卖部买了一册先生的文集。随便翻开,目光落在了一句话“大器晚成”上。--究竟是书上写的有,还是我的错觉?把他说为大器,嗯,肯定没错。说晚成,就颇费思量。从文其实是早熟的,中年未尽就已把十辈子的书都写完。从文当然又算得是晚成的,崛起在他被同代人无情抛弃之后,被竞争者彻底遗忘之后。冷落并不可怕,时髦更不足喜,沙漏毁了时间未废,抽刀断水水自长流。早在1934年1月,从文年甫而立、乳虎初啸之际,他就在返乡途中,写给新婚爱妻张兆和的信中断言:“说句公平话,我实在是比某些时下所谓作家高一筹的。我的工作行将超越一切而上。我的作品会比这些人的作品更传得久,播得远。”

公平自在山川日月。1988年,从文病逝于北京,归葬于老家凤凰。山城之侧,沱江之畔,丹崖之下,一方矗立的皱石做了他的墓碑兼安息地。山是归根山,水是忘情水,石是三生石,倦游归来的沈从文,在这儿画上了他一生的最后一个句号。

碑的阳面,刻的是他的剖白:

照我思索 能理解“我”

照我思索 可认识“人”

碑的阴面,刻的是他一位至亲的敬诔:

不折不从 亦慈亦让

星斗其文 赤子其人

1.“一地的山水都在向一人倾斜”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在该段中起什么作用?

2.“这个人似乎是从石缝突然蹦出来的。”这句话中的"蹦"字用得十分巧妙请说出它妙在哪里。作者为什么说“这个人似乎是从石缝突然蹦出来的”?

3.第3段写了石崇、王恺、沈万山还写了桃花源秦人洞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材料?

4.本文作者写沈从文的照片时以勾魂摄魄之笔抓住了他的重要特征——“妩媚的微笑”。结合全文看“妩媚的微笑”表现了沈从文的哪些性格特点?请分点概括。

 

1.“一地的山水都在向一人倾斜”的意思是,凤凰的山水景物都在传达与沈从文相关的信息。这句话在内容上统领第一段。 2.一个“蹦”字,形象地写出“沈从文热”的陡然出现,且急剧升温,又引人注目。沈从文沉寂了几十年,可是他的成就与品格一旦被人们认识,又是那样光彩夺目,为世人所景仰,所以作者说“这个人似乎是从石缝突然蹦出来的”。 3.作者写石崇、王恺、沈万山,是为了以其类比当代的有钱人,即使他们的金钱再多,也买不来人们对他的景仰,以此来衬托沈从文被人们倾心仰慕。作者写桃花源秦人洞,是为了以该处的美景衬托凤凰的风景更美,从而突出沈从文的魅力。 4.“妩媚的微笑”,表现了沈从文如下性格特点:好眼力,好定力,能够以恬淡的心境对待人世的荣辱得失;“不折不从,亦慈亦让”的性格特征;热爱生活的赤子之情。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句子深层含意和语句在文中作用的能力。理解句子含义,应联系具体语境分析作答,读后可知,应联系第一段中“沈从文的领地”、“呐喊的是他的乌篷船”、“欢啭迎迓的是他以生命放飞的竹雀(他在《边城》中一咏三叹的竹雀)”等语境分析作答。在文段作用上,由于该句在第一段的第一句,故可从统领第一段的作用角度组织答案。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理解句子的几种方法:(1)抓住关键词语理解(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3)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如果句子所在的段是开头段,则要考虑:①点明题目;②开门见山;③总领全文;④为下文作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反衬,使文章有波澜;⑤交代思路等作用。例如本题就可根据后文内容,从统领全段的角度作答。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赏析重要词语和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联系文本内容及主旨,结合着词语或句子的具体语境分析作答,读后可知,可结合着文本第二、第三段的具体语境根据沈从文沉寂几十年,复出之后又引起世人的格外关注的内容作答。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赏析句子,首先要看它是否运用修辞手法,有无特殊句式,句子中是不是偶运用精妙的词语;其次要看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提炼出什么内容;然后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从作者的写作意图角度体会出哪些思想情感;最后结合着具体的文章内容,分条作答,写清理由即可。例如“这个人似乎是从石缝突然蹦出来的”根据沈从文的沉寂与复出后的表现作答即可。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和探究作者写作意图的能力。文章主要写的主人公是沈从文,而在第三段写“石崇、王恺、沈万山”“桃花源秦人洞”等材料,自然是为了衬托沈从文。因此答题时,可从衬托的手法角度,答出作者对沈从文的魅力的赞美。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丰富多彩的,其作用也是异彩纷呈的,对常见的技巧必须要熟悉它的常规性作用。例如,类比的作用:以浅寓深,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象征的作用: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衬托的作用:突出事物特征,强化思想感情。回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次要回答这种表现手法在文句中表现了什么内容,最后回答这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好处或效果,并结合语境加以说明。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和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根据文本中有关沈从文的言行举止等描写语句及议论性评价性的语句概括作答。例如第四段,‘时间’这个东西十分古怪,一切人一切事都会在时间下被改变。”“我……不相信命运,不承认目前形势,却尊敬时间。我不大对生活上的得失关心,却了然时间对这个世界同我个人的严重意义。”“好眼力,也是好定力”可从沈从文对待荣辱得失的淡定与眼力和定力角度概括作答。以此类推即可。再结合着文本内容及碑文等从他始终以"妩媚的微笑"面对生活,不改热爱生活的赤子之情等方面概括即可。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鉴赏人物的性格特点,可以从作者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入手,了解人物的语言、外貌、行动、心理等。其次,揣摩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描写中揭示的内涵,即个性特征及形象的意义。再次,体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从作者所揭示的作品主题和情感倾向中去分析人物。例如本题就可根据沈从文的言行及文本中议论性评价性的语句概括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夕次盱眙县【注】

韦应物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注】盱眙县:地名,在淮水南岸。

1.诗歌中间两联写景很有特点,请简要分析。

2.诗人未眠的原因有哪些?从全诗看,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袁枢,字机仲,建之建安人。幼力学,尝以《修身为弓赋》试国子监,周必大、刘珙皆期以远器。试礼部,词赋第一人,教授兴化军。

礼部试官。常喜诵司马光《资治通鉴》,苦其浩博,乃区别其事而贯通之,号《通鉴纪事本末》。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熟读曰治道尽在是矣

他日,上问袁枢何官,茂良以实对,上曰:“可与寺监簿。”于是以大宗正簿召登对,即因史书以言曰:“臣窃闻陛下尝读《通鉴》,屡有训词,见诸葛亮论两汉所以兴衰,有戒,垂法万世。”遂历陈往事,自汉武而下至唐文宗,偏听奸佞,致于祸乱。上曰:“朕不至与此曹图事帷幄中。”枢谢曰:“陛下之言及此,天下之福也。”

兼国史院编修官,分修国史传。章悼家以其同里,宛转请文饰其传,枢曰:“吾为史官,书法不隐,宁负乡人,不可负天下后世公议。”时相赵雄总史事,见之叹曰:“无愧古良史。”

迁大理少卿。通州民高氏以产业事下大理,殿中侍御史冷世光纳厚赂曲庇之,枢直其事以闻,人为危之。上怒,立罢世光,以朝臣劾御史,实自枢始。诏权工部侍郎。因论大理狱案请外,有予郡之命,既而贬两秩,寝前旨。光宗受禅,叙复元官。

擢右文殿修撰、知江陵府。江陵濒大江,岁坏为巨浸,民无所托。楚故城楚观在焉,为室庐,徙民居之,以备不虞。种木数万,以为捍蔽,民德之。开禧元年,卒,年七十五。

创作《易传解义》及《辩异》《童子问》等书藏于家。

(选自《宋史•袁枢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熟读/曰/治道尽在是矣/

B.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熟读/曰/治道尽在是矣/

C.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熟读/曰/治道尽在是矣/

D.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熟读/曰/治道尽在是矣/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在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B.教授,学官名。始于宋代,为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

C.礼部,中国古代官署,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贡举、户籍等事项。

D.受禅,是中国古代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文中指新皇帝接受旧皇帝让给的帝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枢文才突出,学识渊博。他少年时努力学习,周必大等人看好他的前程;他考词赋第 一名,喜爱《资治通鉴》,并改编了这部著作,且著述丰富。

B.袁枢积极进言,敢于弹劾权贵。皇帝关心提拔袁枢,袁枢借史事劝诫皇帝。御史冷世光违法乱纪,袁枢弹劾他,认为冷是个危险人物,最终冷被罢免。

C.袁枢为人正直,修史秉笔直书。他负责修国史,章悖是他的同乡,向他委婉请求修饰白己的传记,被袁枢严词拒绝,宰相赵雄知道后赞赏了袁枢。

D.袁枢为民办实事,体恤百姓。他在江陵任职,江陵靠近长江,每年遭受水患,百姓遭殃;他建房子安置百姓,种树木防备水灾,百姓感激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屡有训词,见诸葛亮论两汉所以兴衰,有戒,垂法万世。

(2)因论大理狱案请外,有予郡之命,既而贬两秩,寝前旨。

 

查看答案

默写

(1)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2)范仲淹有词云:“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其中关于“衡阳雁”的意象在王勃的《滕王阁序》中“                                 ”也曾出现过。

(3)《滕王阁序》中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

(4)《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 _ _________。

(5)李密《陈情表》中形象刻画自己幼年寂寞、孤独惨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契诃夫,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他的许多作品猛烈挟击沙皇专制暴政,再现“小人物”的不幸和软弱。他的名言“简洁是天才的姊妹”成为后世作家孜孜追求的座右铭。他与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巴尔扎克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B.沈从文,现代小说家。其作品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俗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人性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长篇小说《边城》是其代表作。

C.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为“初唐四杰”。《滕王阁序》是他的代表作。

D.“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情。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出师表》和西晋李密的《陈情表》是“表”中的代表作。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A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B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C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汤之问棘也是已

D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此小大之辩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