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每个人心里一亩田

每个人心里一个梦

一颗种子

我心里的一亩田

用它来种什么

种桃李春风

 

每个人心中一亩田 童年珍藏着无数记忆,散发出无限魅力。记忆中收藏着无数秘密,都有其中的乐趣。闪烁着刺眼的光芒,照耀着心中的一亩田,展开了无穷的思绪。 风轻轻地吹拂着,朝窗外望去,在田野里那青青的野草们在争先恐后的钻出来,惹来蝴蝶蜜蜂作舞。猛然回想,春天正踏着轻盈的脚步向我走来。是的,春天是一切的开始,是种子萌芽的时间。思绪不由得飘到心中的秘密,在那田里,我曾经和小伙伴们飞奔疾跑。踏着绿绿的草儿,像踩在白云上,轻飘飘的,却留下一个个脚印,那里曾记载着我们的梦想。哪怕那时还离我们很遥远,可毕竟是一个美丽的梦,从未有人去打破它。我从屋里缓缓的走出来,伴随着空气与草的混合味儿。寻找着那时所就下的足迹,我知道寻找的不仅仅是一颗丢失的心,还有更多的天真浪漫。明知不会留下,可笑的是身子在不由自主的倾斜着、寻找着,哪怕只有一点点印记,一点点幸福…… 天是湛蓝湛蓝的,如蓝水晶一般。坐在田野里,听着不远处溪水流淌声,看着轻柔的云朵,闻着清新的草味儿,回想起过去的梦想——做一名大自然的爱好者。那时,一有机会,我总会到这儿来,无论是酷热的夏天,还是悲伤的秋天,和落魄的冬天。我喜欢看它的勃勃生机,看它的金色丰秋,看它的傲气十足。这里,曾让我:感悟出在梦想面前,不应向磨难低头,就正如那一亩田,不屈服于夏热秋凉冬冷。 在远处的山间传来此起彼伏的鸟儿声,不知不觉,太阳已向我挥手告别,我站起身来,深情地望了望这片土地,依然是那么绿,那么让人不自觉融入到其中。转过身,提起缓缓的步子,蹑手蹑脚地走着,生怕打扰了这个宁静的梦。我愈离愈远,不再回头…… 每个人心中一亩田,那一亩如黄连一般的苦;如蜂蜜一般的甜;如梅子一般的酸;如辣椒一般的辣;各有其真滋,但都是在你心中最深刻的。每个人心中一亩田,是伴随着我们纯真的童年,心底最真诚的秘密,那里留下了我们的美好,留下一串串成长的足迹。似乎它会知道,有一天我们会向它挥手告别。那里会成为一个结束点,却又是一个旅途的起点。 每个人心中一亩田,我的那一亩田至今是否依然存在? 【解析】 试题分析:这则材料是一首小诗,诗歌的中心是“每个人心里一个梦”。整体来看,材料重点强调每个人都要在自己的内心田地种上美好的种子,收获桃李春风。 对接现实生活,材料立意指向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美好的梦想、心存善意、希望、爱心等美好愿景,并用心呵护,使它获得收获。材料具有极强的现实,现代社会物欲横流、道德缺失、信仰缺位、梦想缺席,人们缺少了精神支柱,内心如果被欲望的野草占据了,一切美好的精神基因都难以扎根,更不要说生长了。因此,要重塑人们的精神风貌,必需积极主动的在自己的内心田地里播种,撒下美好的种子,收获桃李春风。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练习

人生贵在行胸臆

周国平

在明末文坛上,袁中郎和他的两位兄弟是开一代新风的人物。袁中郎评其弟小修诗,“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这话不但说出了中郎的文学主张,也说出了他的人生态度。他要依照自己的真性情生活,活出自己的本色来。

每个人一生中,都曾经有过一个依照真性情生活的时代,那便是童年。孩子是天真烂漫,不肯拘束自己的。他活着整个儿就是在享受生命,世俗的利害和规矩暂时还都不在他眼里。随着年龄增长,染世渐深,俗虑和束缚愈来愈多,原本纯真的孩子才被改造成了俗物。

那么,能否逃脱这个命运呢?很难,人的天性是脆弱的,环境的力量是巨大的。随着童年的消逝,倘若没有一种成年人的智慧及时来补救,几乎不可避免地会失掉童心。凡童心不灭的人,必定对人生有着相当的彻悟。

所谓彻悟,就是要把生死的道理想明白。名利场上那班人不但没有想明白,只怕连想也不肯想。袁中郎责问得好:“天下皆知生死,然未有一人信生之必死者……趋名骛利,唯曰不足,头白面焦,如虑铜铁之不坚,信有死者,当如是耶?”名利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在终身的驰逐中,那颗以享受生命为最大快乐的童心就这样丢失得无影无踪了。

事情是明摆着的:一个人如果真正想明白了生之必死的道理,他就不会如此看重和孜孜追逐那些到头来一场空的虚名浮利了。他会觉得,把有限的生命耗费在这些事情上,牺牲了对生命本身的享受,实在是很愚蠢的。人生有许多出于自然的享受,例如爱情、友谊、欣赏大自然、艺术创造等等,其快乐远非虚名浮利可比。在明白了这些道理以后,他就会和世俗的竞争拉开距离,借此为保存他的真性情赢得了适当的空间。而一个人只要依照真性情生活,就自然会努力去享受生命本身的种种快乐。用中郎的话说,这叫做:“退得一步,即为稳实,多少受用。”

所以,与其贪图活得长久,不如争取活得痛快。中郎引惠开的话说:“人生不得行胸臆,纵年百岁犹为夭。”就是这个意思。

1.请简要概述本文的论述思路。

2.试解释文中画线句的含意。

3. 结合文意,简述你对“人生贵在行胸臆”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练习

表的喜剧

季羡林

①自己是乡下人,没见过世面;乡下人的固执与畏怯还保留了一部分。初到柏林,眼前飞动着汽车电车的影子,天空里交织着电线,大街小街错综交叉着:这一切织成了一幅有魔力的网。我惘然地跟着别人走,像在一片茫无涯际的大海里摸索。我第一次感到表的需要,它能告诉我,什么时候去吃饭,什么时候去访人。

②到自己要按钟点挣面包的时候,才买了一只表。然而换车时,因为急着搬行李,竟把玻璃罩碰碎了。

③于是由一位在柏林住过年的朋友陪我去修理。仍然有一幅充满了魔力的网笼罩着我,我迷惘地随了他走,在康德街找到了一家表铺,说明要换一个玻璃罩,表匠给了我一张纸条,答应第二天去拿。

④第二天,我不愿意再让别人陪我走无意义的路,便自己去取表。但一想到到什么地方去取,立刻有一团迷离错杂交织着电线长长的街的影子浮动在我的眼前。我拿出纸条看,才发现没有铺子名字,更没有地址。我迷惑了,本能地沿着康德街走去,把注意力集中到每个铺子的招牌上、窗子里,时刻预备着接受一个奇迹:蓦地会有一个表字或一只表呈现到我的眼前。然而得到的是失望,康德街为什么竟这样长呢?

⑤走到街的尽端,折回来再看,终于发现了一个表铺的招牌。我仿佛到了圣地似的快活,一步跨进去。但立刻觉得有点不对,昨天进表铺时,那位修理表的老头正伏在窗子前工作,背后有一架放满了表的小玻璃橱,但今天那橱子移到哪儿去了呢?主人出来了,也是一位老头。我只好把纸条给他,他立刻去找表。看他的神气,想到刚才自己的怀疑,我笑了。但找了半天,表没找到。他搔着发亮的头皮,告诉我他太太或者知道表放在什么地方,让我第二天再去。他把地址写在那张纸条的后面。我心里充满了疑惑和不安定。踏着暮色回去,对着这海似的柏林,我叹了一口气。

⑥过了一个杂念缭绕的夜,我又走到昨天去的铺子。老头不在,出来的是他太太。我递给她纸条她看到上面的字是她丈夫写的,立刻找表。她拉开每一个抽屉,每一个橱子,把每一个纸包全打开然而没找到。我的怀疑一点都没有了,我觉得表的确是送到这儿来的。老太婆更焦急了,白发在灯下闪着光,有点颤动。她只好让我过午再去。我怀了更大的疑惑和不安定走了出来。

⑦要近黄昏,我又走了去。看到是我,老头显得惊惶,老太婆露出不安定的神气。两个人把每一个可能的地方全找了,但终于没找到。老头更用力地搔着发亮的头皮;老太婆的头发在灯影里更颤动得厉害。最后老头终于忍不住问,是不是我自己送来的。我昨天的怀疑立刻又活跃起来,于是解释说,我到柏林还不到四天,街道弄不清楚。他恍然大悟似的噢了一声,赶忙从抽屉里拿出一叠纸条,同我给他的比着:两者显然有极大区别。我完全明白了,我走错了铺子。我向他道歉,把我脑筋里所有的在这情形下用得着的德文单字全搜寻出来,老人脸上浮起一片诚挚而会意的微笑。

⑧我沿着康德街走,心里仿佛坠上了一块石头。天空里交织着电线,眼前是一条条错综交叉的大街小街,街旁的电灯都亮起来了,一盏盏沿着街引上去,极目处是半面让电灯照得晕红了起来的天空。柏林是大海,我正在这大海里飘浮着,找一个比我自己还要渺小的表。我下意识地走到我那位朋友家里,把找表的经过说给他听他立刻领我出来到康德街西半的一个表铺,离我去的那个最少有二里路。

⑨一拿到表,心里有说不出的感觉。想到两天来演的这一幕小小的喜剧,想到那位诚挚的老头用手搔着发亮的头皮的神气,对了这大海似的柏林,自己笑起来了。

1935年12月2日于德国哥廷根

1.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第一段中“固执与畏怯”的含意。

2.文章第①段和第⑧段都有关于柏林街景的描写,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3.作品中德国老夫妇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4.探究最后一画线句的内涵。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庄子《逍遥游》)

(2)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3)            ,而卒莫消长也。(苏轼《赤壁赋》)

(4)大弦嘈嘈如急雨,            。(白居易《琵琶行》)

(5)            ,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6)            ,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7)好学近乎知,            ,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8)少则得,            。(《道德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同温丹徒登万岁楼

皇甫冉

高楼独立思依依,极浦遥山合翠微。

江客不堪频北顾,塞鸿何事复南飞。

丹阳古渡寒烟积,瓜步空洲远树稀。

闻道王师犹转战,谁能谈笑解重围。

1.北雁南飞本是秋天常见景象,诗人在颔联中却说“塞鸿何事复南飞”,如何理解?

2.诗的颈联以哀景写哀情,请简要分析。

3.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练习

高巍,辽州人,尚气节,能文章。母萧氏有痼疾,巍左右侍奉,至老无少懈。母死,蔬食庐墓三年。洪武中,孝行,由太学生试前军都督府左断事。疏垦河南、山东、北平荒田。又条上抑末技、慎选举、惜名器数事。太祖嘉纳之。寻以决事不称旨,当罪。减死,戍贵州关索岭。特许弟侄代役,曰:“旌孝子也。”

及惠帝即位,上疏乞归田里。未几,辽州知州王钦应诏巍。巍因赴吏部,上书论时政。用事者方议削诸王,独巍与御史韩郁先后请加恩。曰:“贾谊曰:‘欲天下治安,莫如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今盍师其意?勿行晁错削夺之谋,而效主父偃推恩之策。在北诸王,子弟分封于南;在南,子弟分封于北。如此,则藩王之权,不削而自削矣。”书奏,帝颔之。

已而燕兵起,命从李景隆出师,参赞军务。巍复上书,言:“臣愿使燕。披忠胆,陈义礼,晓以祸福,感以亲亲之谊。令休兵归藩。”帝壮其言,许之。

巍至燕,自称:太祖上宾,天子嗣位,布维新之政,天下爱戴。不谓大王显与朝廷绝,张三军,抗六师,臣不知大王何意也。今在朝诸臣,文者智辏,武者勇奋,执言仗义,以顺讨逆。胜败之机明于指掌。且大王所统将士,计不过三十万。以一国有限之众应天下之师,亦易矣。大王与天子义则君臣,亲则骨肉,尚生离间。况三十万异姓之士能保其同心协力,效死于殿下乎?巍每念至此,未始不为大王洒泣流涕也。愿大王信巍言,上表谢罪,再修亲好。朝廷鉴大王无他,必蒙宽。太祖在天之灵亦安矣。

书数上,皆不报。已而景隆兵败,巍自拔南归。至临邑,遇参政铁铉,相持痛哭。奔济南,誓死拒守,屡败燕兵。及京城破,巍自经死驿舍。

(选自《明史》,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行                 旌:表彰

B.辽州知州王钦应诏   辟:征召

C.亦易              罢:停止

D.必蒙宽               宥:宽恕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巍悉心照料身患痼疾的母亲,母亲去世,他在墓旁筑室居住粗茶淡饭,守孝三年

B.高巍上疏建议抑制工商业,慎重选拔举用贤能,重视名号封赐和车服仪制,得到太祖的赞许和采纳。

C.在削藩一事上,高巍主张仿效主父偃的策略,反对用贾谊晁错的办法这一建议得到惠帝的首肯。

D.李景隆兵败,高巍脱身南归,拒守济南,等到京城失守,他就在驿站中自缢殉国。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以决事不称旨,当罪。

(2)欲天下治安,莫如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3)晓以祸福,感以亲亲之谊。

4.第四段中高巍是从哪些方面为燕王分析胜败之机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