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子 规 吴融① 举国②繁华委③逝川,羽毛飘荡一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

吴融

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 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 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 愁杀行人归去船。

[注]①吴融: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昭宗时在朝任职,一度受牵累罢官,流寓荆南(湖南一带),本篇大约就写在这个时候。②国:指故国。③委:舍弃,丢弃。

1.颔联在刻画子规形象的时候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有何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2.诗人通过对子规的描绘表达了内心怎样复杂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1.对比。杜鹃在“他山”(指异乡)啼血。飘荡的杜鹃与“旧苑”(故国)春来,依然是一片草木荣生,郁郁葱葱,含烟吐雾,丝毫也不因子规的伤心而减损其生机的场景构成对比;鲜明的表现了杜鹃孤身飘荡,哀告无门的悲惨命运。或:反衬。用春草作反衬,用它们欣欣自如的神态进一步反衬,凸显杜鹃的孤苦无告。如果答“夸张”(杜鹃啼血夸张地形容染红了鲜花)和“比喻”(草似烟)的修辞,或答联想、想象(将杜鹃啼血联想成染红了红花)。 2.既表达了作者由于受累罢官,流寓荆南时的仕途失意的痛苦之情,又表达了远离故土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全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作者用漂泊孤苦、痛苦悲啼、居无定所的杜鹃自况,来表达情感。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手法和效果。由题干确定范围颔联,即“他山叫处花成血, 旧苑春来草似烟”,再根据“运用了何种艺术手法”简要赏析。结合注释①可知,杜鹃在“他山”(指异乡)啼血。飘荡的杜鹃与“旧苑”(故国)春来,依然是一片草木荣生,郁郁葱葱,含烟吐雾,丝毫也不因子规的伤心而减损其生机的场景构成对比。表达效果:鲜明的表现了杜鹃孤身飘荡,哀告无门的悲惨命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规范答题: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特别提示:答题时要区分“一”“些”“主要”等关键词。如问“运用了哪一种表达技巧”,只答一种即可。如问“运用了哪些手法”,至少两种以上。如问“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可答一两种即可。对比,杜鹃在“他山”(指异乡)啼血。飘荡的杜鹃与“旧苑”(故国)春来,依然是一片草木荣生,郁郁葱葱,含烟吐雾,丝毫也不因子规的伤心而减损其生机的场景构成对比。表达效果:鲜明的表现了杜鹃孤身飘荡,哀告无门的悲惨命运。 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必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此题注意考查作者的情感,分析的时候借助注释①,“子规”的内涵,诗句内容“行人归去船”“日暮声凄切”,既表达了作者由于受累罢官,流寓荆南时的仕途失意的痛苦之情,又表达了远离故土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全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作者用漂泊孤苦、痛苦悲啼、居无定所的杜鹃自况,来表达情感。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结合诗句里的内容分析,分析的时候借助注释①,“子规”的内涵,诗句内容“行人归去船”“日暮声凄切”,既表达了作者由于受累罢官,流寓荆南时的仕途失意的痛苦之情,又表达了远离故土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全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作者用漂泊孤苦、痛苦悲啼、居无定所的杜鹃自况,来表达情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

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 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上常衣绨衣,所幸慎夫人,今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南越王尉佗自立为武帝,然上召贵尉佗兄弟,以德报之,佗遂去帝称臣。与匈奴和亲,匈奴背约入盗,然令边备守,不发兵深入,恶烦苦百姓。吴王诈病不朝,就赐几杖。群臣如袁盎等称说虽切,常假借用之。群臣如张武等受赂遗金钱,觉,上乃发御府金钱赐之,以愧其心,弗下吏。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义。

后七年六月己亥帝崩于未央宫。遗诏曰:“朕闻盖天下万物之萌生,不有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者,奚可甚哀。当今之时,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且朕既不德,无以佐百姓;今崩,又使重服久临,以寒暑之数,哀人之父子,伤长幼之志,损其饮食,绝鬼神之祭祀,以重吾不德也,谓天下何!朕获保宗庙,以眇眇之身托于天下君王之上,二十有余年矣。赖天地之灵,社稷之福,方内安宁,靡有兵革。朕既不敏,常畏过行,以羞先帝之遗德;维年之久长,惧于不终。今乃幸以天年,得复供养于高庙,朕之不明与,嘉之,其奚哀悲之有!”

孝景皇帝元年十月,制诏御史:“孝文皇帝临天下,通关梁,不异远方。除诽谤,去肉刑,赏赐长老,收恤孤独,以育群生。减嗜欲,不受献,不私其利也。罪人不帑,不诛无罪。除宫刑,出美人,重绝人之世。朕既不敏,不能识。此皆上古之所不及,而孝文皇帝亲行之。德厚天地,利泽施四海,靡不获福焉。”       (选自《史记·孝文帝本纪》,有删改)

【注】①绨衣:质地粗厚的丝织衣服。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有死        靡:无,没有

B.以寒暑之数    离:遭遇

C.常假借用之      假借:借助外力

D.德厚天地      侔:比得上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干支纪年是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两两相配而成的一种纪年方法。“后七年六月己亥”,这里的“己亥”是用来纪年的。

B“收恤孤独”,“”指年幼丧父的孩子,“”指年老无子女的老人。

C中国古代等级制度很严,不同的阶层人的死须依据其不同的身份地位严加区别。《礼记》中讲,天子死叫“崩”,诸侯死叫“薨”,大夫死叫“卒” ,士死叫“不禄”,庶人死叫“死” 。“帝崩于未央宫”,这里的“崩”指皇帝去世。

D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孝文帝是汉孝文帝刘恒的谥号。

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帝注重休养生息,反对大兴土木。他打算建造一座高台,召来工匠一计算,造价要上百斤黄金,就自动停止了。

B.文帝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他平时穿的是质地粗厚的丝织衣服,甚至严格限制慎夫人穿衣用度,为民做节俭的榜样。

C.孝文皇帝有着比较进步的生死观,他认为死是事物的自然归宿;对待丧葬也主张节俭,反对厚葬等奢侈攀比的习俗。

D.孝文皇帝功德显赫,恩惠遍及四海。他去世后,后人给予他很高的历史评价,没有哪个皇帝堪与他比,无溢美之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

(2)群臣如张武等受赂遗金钱,觉,上乃发御府金钱赐之,以愧其心,弗下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

唐诗的建筑美

唐诗不仅在语言上具有音乐美,而且在结构上具有建筑美。所谓建筑美,不是说唐诗与建筑具有同样的美学特点,而是说唐诗像建筑一样,善于通过具体意象的描写和组合,把本来是按照时间顺序流逝的时间艺术,转化为具有空间的立体感。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都是化动为静,把生生不已的宇宙壮观,转化为像建筑一样巍然屹立的立体形象。然而,静中又有动,实中又有虚。建筑看起来,完全是静的、实的,建筑所用的材料,如砖、瓦、木料等,无一不实,无一不静。然而,建筑师通过对门、窗、房间、走廊等结构的安排,却不仅使建筑内部具有广阔的活动天地,而且外部也与整个宇宙相联系,具有无限广阔的空间感。这样,建筑本身也成了一个小宇宙,它把上下四方与古往今来,融合汇通在一起。唐诗也有这样的特点。它所描写的多是实实在在的具体的意象,但它所表现的却是无穷无尽的诗思和感情。例如司空曙的“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李白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雨中黄叶树”与“灯下白头人”,这是两组看似各不相关的具体意象;“浮云”与“游子”,“落日”与“故人”,更是看似毫不相关的各自独立的意象;诗人只是并列地把它们罗列在一起,不加任何分析性的说明,可是我们一读,却好象蒙太奇一样,不同的镜头组合在一道,自然而然地产生出了某种深永的感情。唐诗的建筑美,就来自这种具体意象的罗列与组合。

这样的建筑美,还和汉字的结构形式有关。汉字是从象形字产生出来的,象形字的特点是摹拟具体的物象。唐诗充分利用汉字摹拟具体物象的特点,去塑造富有建筑立体感的诗歌形象。例如李白的“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这里写了凤凰、凤凰台、长江三个具体的物象,然后用三个动词描述它们各自的状态,然后再把它们组合在一道,成为凤去—台空—江自流,这难道不像建筑的门、窗与墙壁,各自独立,而又相互融贯,从而产生出建筑的美吗?凤去、台空、江自流,我们读着,我们的眼前不仅浮现了它们作为物的形象,像建筑一样竖立在我们的面前,而且从它们的关系中,我们看到了空间的并列关系转化成了前后流逝的时间关系,江山长在而人事沧桑的感慨,不禁油然而生。唐诗的建筑美那以具体的物象的描绘来打动我们的感染力,就是这样产生出来的。

建筑善于以小见大,在极小的空间中展示出广阔的人生。唐诗在结构上,也具有建筑的这种特点,在短短的绝句或律诗中,包孕着广阔的生活内容。例如王维的《息夫人》,短短二十个字,不仅写了历史,而且写了现实。在写历史和现实的时候,更重要的,它描写了深厚的令人难以言说的内心的悲哀与感情。唐诗的建筑美,在绝句当中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我们说,绝句的结构,有如中国亭子的四根柱子。就是这么四根柱子,它一方面塑造了一个完整的空间形象,自成一个天地,另一方面却又吞吐着整个宇宙,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选自《唐诗十二讲》,有改动)

1.下列关于“唐诗的建筑美”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诗的建筑美是指唐诗在结构方面体现出来的美,它是一种让人在诗歌中体会到的具有空间立体感的美。

B.唐诗的建筑美是通过对具体意象的描写和组合,使得按照时间顺序流逝的时间艺术具有空间的立体美感。

C.充分利用汉字摹拟具体物象的特点,去塑造富有建筑立体感的诗歌形象是唐诗的建筑美的表现形式之一。

D.短短的绝句和律诗中包孕着广阔的生活内容,展示出广阔的人生,使唐诗的建筑美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

2.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代诗人往往通过化动为静、虚实结合的手法,把生生不已的宇宙壮观转化为像建筑一样巍然屹立的立体形象。

B.建筑通过门窗等结构,使之具有无限广阔的空间感,而唐诗则通过具体意象的罗列与组合表达某种深永的感情。

C.唐诗的建筑美体现在把时间艺术转化为空间立体感上,更体现在把空间并列关系转化成前后流逝的时间关系上。

D.建筑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把宇宙浓缩到房屋之中,唐诗则通过这种手法,用简短的诗展示出广阔的生活内容。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既然唐诗在语言上具有音乐美,在结构上具有建筑美,那么我们可以对唐诗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品味和解读。

B.只要诗人并列地把毫不相关的各自独立的意象罗列在一起,不须分析说明,读者就可以领会其中的深永的感情。

C.唐诗之所以美,与汉字的结构形式有着重要的联系,所以许多唐诗一旦翻译成别的语言,它的美就会被削弱。

D.唐诗绝句中每一句都好比中国亭子的一根柱子,因而诗的内容犹如亭子的空间,诗的思想情感犹如广阔的宇宙空间。

 

查看答案

阅渎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秋天了,父女俩在公园里散步。看着满地的落叶和树上的枝条,父亲深情地说:这素净的天气,多好啊!繁华过后,该走的走了,该留下的会留下,简单、单纯、干净。一旁的女儿却大惑不【解析】
秋天多冷清多凄凉啊,连树都显得萧条;要我说啊,还是夏天好,夏天虽说炎热,但毕竟草木茂盛,百花娇艳,到处郁郁葱葱、生机无限的,多好看啊。父亲笑了笑说:我是偏爱秋天,但你也有你的道理。

根据这则材料,请你展开联想,结合人生、社会或历史的实际,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查看答案

欣赏面这幅漫画,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满分5 manfen5.com

 

(1)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面这幅漫画。

(2)请用一句话揭示上面这幅漫画所寓含的哲理。(不超过45字)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的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       

A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译:从事农业的人告诉我春天到了,我将要去西边的田地耕作了。

B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译:没有碰到杨意,就只能抚拍着“凌云赋”而空自叹息;遇上了钟子期,演奏《高山流水》又羞愧什么呢?

C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译:至于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遨游在无穷无尽的境界之中的人,他们还会仰赖什么呢?

D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译:我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身体还是不行,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