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姚文然,字弱侯,江南桐城人。明崇祯十六年进士,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

姚文然,字弱侯,江南桐城人。明崇祯十六年进士,改庶吉士。顺治三年,以安庆巡抚李犹龙荐,授国史院庶吉士。五年,改礼科给事中。六年,疏请“敕抚、按、道恩诏,清理刑狱,勿任有司稽玩。条赦之外,有可矜疑原宥者,许专疏上陈”。又请重定会试下第举人选用例,以广任使。又请敕各省督抚,勿滥委私人署州县官。诸疏皆下部议行。寻转工科。

八年,世祖亲政,疏请令都察院甄别各省巡按,下部院会议,以六等考核,黜陟有差。是岁,江南、浙江被水,文然请灾地漕米改折,视灾重轻定折多寡。既,又言:“折漕例新定,民未周知。官吏或折外重徵耗银,或先已征米而又收折,或折重运轻,其弊不一。请敕漕臣密察严劾。”上并采纳。十年,疏言大臣得罪不当锁禁,得旨允行。迁兵科都给事中,乞归养。

康熙五年,起补户科给事中。九年,考满内升,命以正四品顶带食俸任事。故事,给事中内升,还籍候补。留任自文然始。文然与魏象枢,皆以给事中敢言,负清望,号“姚魏”。十年,两江总督麻勒吉坐事逮,诣京师,仍用锁系例。文然复上疏论之,上谕:“自后命官赴质,概免锁系,著为令。”

寻迁副都御史,再迁刑部侍郎。十二年,调兵部督捕侍郎。京口副都统张所养,劾将军柯永蓁徇私纵恣,令文然往按,永蓁坐罢。迁左都御史。十三年,疏言:“福建耿精忠、广西孙延龄皆叛应吴三桂,中间阻隔,赖有广东。精忠将士旧驻其地,熟习山川形势,倘与延龄合谋相犄角,则广东势危。江西境与福建、广东接,倘侵据赣州南安,驿道中断,饷阻邮梗,宜驻重兵通声援。”上嘉纳之。陕西提督王辅臣叛,河南巡抚佟凤彩引疾,上已许之。文然言河南近陕西流言方甚凤彩得民心宜令力疾视事上为留凤彩。

文然屡有论列,尤推本君身,请节慎起居。孝诚皇后崩,权攒巩华城,上数临视,文然密疏谏,且引唐太宗作台望昭陵,用魏徵谏毁台事相拟,上亦受之,不怫也。十五年,授刑部尚书。时方更定条例,文然曰:“刃杀人一时,例杀人万世,可无慎乎?”乃推明律意,钩稽揅讨,必剂於宽平,决狱有所平反,归辄色喜。尝疑狱有枉,争之不得,退,长跪自责。又以明季用刑惨酷,奏除廷杖及镇抚司诸非刑。十七年,卒,赐祭葬,谥端恪。 (选自《清史稿》)

1.下列对原文画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文然言河南近陕西/ 流言方甚凤彩/得民心/ 宜令力疾/ 视事上为留凤彩

B.文然言河南近陕西/ 流言方甚/ 凤彩得民心/宜令力疾视事/上为留凤彩

C.文然言/河南近陕西流言/方甚凤彩/ 得民心宜令力疾视事/ 上为留凤彩

D.文然言/河南近陕西/流言方甚凤彩/得民心宜令力疾视/ 上为留凤彩

2.下列对横线实词和原文有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理刑                       :监狱

B.以给事中敢言清望             负:享有

C.“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

D.“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文然直言敢谏。他上疏请求朝廷清理刑狱,请求重定会试时落第举人的选用标准,用六个等次考核各省巡抚,大臣获罪不应用枷锁等,多被皇帝采纳。

B.姚文然关爱百姓。江南、浙江遭遇水灾时,他请求根据灾情的轻重将漕米赋税削减并折换成银两,以减轻灾区负担。审查案件有所平反,他就面带喜色;如果有冤案,他就争辩,不得时就很自责。

C.姚文然重视法律。当朝廷要更定条例时,他认为条例能杀人万世应慎而又慎,务求刑律宽平,以明末酷刑为戒,上奏废除廷杖。

D.姚文然通晓军务在任兵部督捕侍郎期间,查究柯永蓁徇私纵恣案件,上奏耿精忠和孙延龄合谋将危及广东,应在江西驻扎重兵对广东予以声援。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条赦之外,有可矜疑原宥者,许专疏上陈。

(2)又以明季用刑惨酷,奏除廷杖及镇抚司诸非刑

 

1.B 2.A 3.D 4.(1)颁布条例赦令之外,有值得怜悯、令人怀疑以及可以原谅的,允许专门上书陈述。(2)又因为明朝末年,用刑残酷,上奏朝廷废除廷杖之刑,以及镇抚司各项严酷的刑罚。(“明季”、“ 廷杖”、 “ 非刑”各一分,大意二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文然言河南近陕西流言方甚凤彩得民心宜令力疾视事上为留凤彩。”,这段话断句的标志有:人名、地名词,比如补充“文然”,“凤彩”“上”指“皇上”“陕西”,虚词“甚”,名词“民心”“视事”。借助这些内容即可断开。联系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姚文然说河南靠近陕西,流言正盛,佟凤彩深得民心,应该让他带病工作,皇上因此留下了佟凤彩”。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如本题人名、地名词,比如补充“文然”,“凤彩”“上”指“皇上”“陕西”,虚词“甚”,名词“民心”“视事”。借助这些内容即可断开。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字意。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A项“清理刑狱”的“狱”联系动词“清理”故判断为“案件”之意。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考查文言实词字意,一看语法结构,二看与上下文的关联。本题可以采用第二种办法,从语境上辨析。可采取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清理刑狱”的“狱”联系动词“清理”故判断为“案件”之意。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D项根据文本可知,“上奏耿精忠和孙延龄合谋危及广东,应在江西驻扎重兵以应对,是在都御史任上,不是任兵部督捕侍郎期间。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D项根据文本可知,“上奏耿精忠和孙延龄合谋危及广东,应在江西驻扎重兵以应对,是在都御史任上,不是任兵部督捕侍郎期间。故判断错误。 4. 试题分析:主要重点词语的翻译:(1)矜——怜悯,宥——原谅,陈——陈述。 (2)明季——明朝末年,廷杖——廷杖之刑,非刑——严酷的刑罚。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如“明季”;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矜”“陈”“非刑”等词语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参考译文】 姚文然,字弱侯,是江南桐城人。明朝崇祯十六年考中进士,改为庶吉士。清顺治三年,经由安庆巡抚李犹龙举荐,被授予国史院庶吉士官职。顺治五年,改任礼科给事中官职。顺治六年,给朝廷上书请求“敕命巡抚、巡按、寻道各级御史,根据皇上降恩的诏书,清理各地刑事案件,不要任由有司官员拖延轻视。颁发敕令之外,有值得怜悯、令人怀疑以及可以原谅的,允许专门上书陈述”。又请重新审定会试落第举人的选用方法,来广泛地使用人才。又请求敕令各省督抚,不要胡乱委托私人,暂代州县的官职,每个建议都得到礼部的研究施行,不久转任工科。 顺治八年,世祖亲政,姚文然上疏,请求让都察院,甄别各省的巡按御史,与下属部院,会同商议,按照六个等次考核,或罢黜或晋升,有所不同。这一年,江南、浙江遭遇水灾,姚文然请求将受灾地区所应缴纳的漕运粮食,折成银两,视灾情的轻重定折多少,皇上一并采纳。顺治十年,姚文然上疏说,大臣获罪,不应当用枷锁禁锢,得到圣旨允许施行。后来姚文然升任兵科给事中,请求告老怀乡。 康熙五年,起用补任户科给事中。康熙九年,考核期满升补京职,敕令以正四品顶戴,享受俸禄,担当大事。按旧例,给事中升补京职,先要回到原籍,待补缺额。留下来直接任命,从姚文然开始。姚文然和魏象枢,都凭借给事中敢于直言,享有美好的声望,号称“姚魏”。康熙十年,两江总督麻勒吉,因为犯法被逮捕送到京师,仍然采用枷锁禁锢旧例。姚文然又上疏论及此事,皇上晓谕:“从此以后,朝廷命官回京接受审察,一概免除枷锁禁锢,并且写入法令。” 不久升任副都御史,再提升为刑部侍郎。十二年,调任兵部都督捕侍郎。京口副都统张所养,弹劾将军柯永蓁,为了私情肆意放纵,让姚文然前往查究,柯永蓁因此被罢免,姚文然升任左都御史。十三年,上疏说:“福建耿精忠、广西孙延龄,皆背叛朝廷,顺应吴三桂,中间有所阻隔,依赖广东。耿精忠的将士,过去曾驻守过广东,熟悉广东的山川形势,如果与孙延龄合谋,形成犄角之势,那么广东的局势,就很危险了。江西边境与福建、广东接壤,如果他们入侵占据赣州南安,那么驿道就会中断,粮草和通讯就会受阻。应当在江西驻扎重兵,来声援广东。”皇上很高兴地采纳了他的建议。陕西提督王辅臣叛乱,河南巡抚佟凤彩托病辞官,皇上已经答应了他;姚文然说河南靠近陕西,流言正盛,佟凤彩深得民心,应该让他带病工作,皇上因此留下了佟凤彩。 姚文然多有上书,尤其以皇上身心健康为本,请求皇上注意起居休息。孝城皇后驾崩,暂且停殡在巩华城,皇上多次去看,姚文然上疏劝谏,并且引用唐太宗造台望昭陵,后来听取了魏徵建议而拆毁望台的事情作比拟,皇上也接受了,没有生气。十五年,姚文然被授予刑部尚书。当时正在更定法律,姚文然说:“刀杀人一时,法令杀人万世,怎能不慎重呢?”于是阐明法律的意图,查考研讨,务必使法律达到宽大公平。判决诉讼案件,有所平反,回去就面有喜色;曾经怀疑有冤案,力争而没有成功,退下后,就长跪自责。又因为明朝末年,用刑残酷,上奏朝廷废除廷杖之刑,以及镇抚司各项严酷的刑罚。十七年,去世,赐予祭葬仪式,谥号“端恪”。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

“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

修建军

“和”与“同”是先秦时期两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和同之辨早在西周末年《国语》、《左传》中就有明确记载。孔子有关和同之辨的理论,是对前人学说的一种继承和发展。“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和而不同”是孔子理想人格的一个重要标准。和与同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原则性和差异性。承认差异,有差异性的统一才是“和”。“和而不同”,被公认是典型的中国哲学智慧。

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正是“和而不同”、海纳百川的文化心态的历史体现。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在对传统文化进行全面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的文化理想。但是孔子并未一味求“同”于周礼,而是在对三代文化的“损益”、“因革”有着清醒认识的基础上,采取了取其所长、择善而从的态度。整个儒学的发展史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征。战国中后期以来,儒家的所谓的“驳杂不纯”的特征就日渐明显。汉代以后所谓的“独尊”的儒学,也是儒、道、墨、法、阴阳等等诸子思想的结合体。实质上,自汉代开始,阳儒阴法或者说儒显道隐,一直是中国文化发展的特征,而其他诸子学说,也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脉脉潜流,从而成为中国文化的不竭源泉。

文化心态体现为一种社会心态,“和而不同”还表现在中华文化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上。汉代以来,随着中国本土道教的产生以及印度佛教的东传,中国逐步形成了儒、释、道三教鼎立以至三教融合的局面。这期间从对立到交融,经过了一个长期过程。后来伊斯兰以及基督教的传入也属于这种情形。自从16世纪末叶以来,中国的传统文化又得以在与异域文化的交锋中实现交融,从而使得中华文化更加丰富并发展。

“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有助于人们对文化的发展有清醒的认识。全球化使今天的世界文明面临着两个课题:一方面,积极寻找各种文明间深层对话、沟通与理解的文化路径;另一方面,民族性的存在和坚持也同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和必要。“文化全球一体化”与“文化全球多元化”使文化价值的发展陷入一种悖论之中。中华文明在全球化时代将扮演怎样的角色、起到怎样的作用?“和而不同”就是我们的哲学依据,“寻找现代文明的普遍标志和中华文化的契合点”、高扬“文化自觉”、实现传统文化的“综合创新”,应是我们对待中华文化的理性而现实的态度。

“和而不同”文化心态的价值追求是“有容乃大”。当今中国的文化建设,既不可避免地要面对数千年形成的传统文明,又要面对高新科技浪潮的冲击和急剧动荡的世界局势。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从“文化自觉”到实现“和而不同”,必须处理好几个“要”和“不要”的问题:诸如,要充满自信,看到中华文化极其丰富的优秀成分,同时要敢于正视中华文化中一些糟粕成分;要自觉吸收外来文化中对我们的文化建设有益的东西,而不能全盘西化等等。这样,才会使我们的新文化既具有浓厚的民族性,又具有高度的智慧性。

                                                        原载2011.12.30《光明日报》,有删节

1.下列有关“和”与“同”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作为哲学概念的“和”与“同”早在先秦时期就被提出。其概念之争在西周末年的书籍中早有记载

B.“和”与“同”在争论之初两者是相对立的,是孔子将其继承和发展,提出了“和而不同”的观点。

C.“和而不同”这一观点的提出本身就遵循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规律,体现了“和”与“同”两个概念在争辩中的进步发展。

D“和”就是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寻求统一;“同”就是不顾事物之间的差异一刀切的要求统一。

2.下列不属于“和而不同”文化现象的一项是     

A.孔子复周礼,并不是一味的照搬“周礼”,而是对“礼”的内涵不断的充实发展。

B.战国中后期以来的儒家学说存在着“驳杂不纯”的特征,时隐时现的有着其他诸子学说的影子。

C.中国的“儒道”文化之外,吸收了印度佛教的思想,形成三教鼎立乃至融合的局面。

D.伊斯兰教及基督教的产生与发展也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在交锋中实现交融,内容更加丰富。

3.下列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但同时它又不排斥其他学说的存在,形成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

B.“和而不同”既表现在中华文化自身的发展上,也表现在中华文化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上。

C.在全球化时代,“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对如何既保持文化的民族性又让自身的发展融入到全球的发展与文明之中很重要。

D.“和而不同”就是既要充满自信,看到中华文化极其丰富的优秀成分,又要广泛吸收外来文化,丰富自我。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儿子请乡下来的父亲陪自己一起宴请一个生意场上的朋友。席间一对生意伙伴相谈甚欢。回家后父亲告诉儿子:“你的这个朋友,不可深交。生活困窘的人吃相不雅可理解,可他不困窘,却总用筷子把菜翻来翻去专挑喜欢吃的。”儿子不以为然:“人的习惯不同,不可苛求,吃相不雅,未必就不可深交。”父亲说:“用筷子的小细节可见人品。有大的利益诱惑,他会怎样?”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查看答案

城市升级持续进行,城乡大地发生巨变,勾起城市几代人对过往历史的追思。有感于此,《城市日报》开展题为“寻找城市记忆”活动,面向社会征集老照片,老故事,然后编辑成册。现在请你为册子撰写一段卷首语以吸引读者,要求:主题突出,语言鲜明生动,连贯得体,至少用到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 50 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 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关于中国文化符号的调查显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外国公民有着比较统一的认识,即长城和龙,而对于中国当代文化符号,_____①_____,比如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令人震惊的新式建筑等。诚然文化符号有助于中国_____②_____,被外国民众所认识。但是它也限制了外国民众对中国文化的全面认识。应该让外国民众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的不同侧面,以便 _____③_____。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魏晋时期,随着一股思想解放的浪潮,书法也实现了人性的觉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当然不是王羲之一人的功劳,而是许多前人共同创造的结果。

①所谓技术就是书体的成熟和技法的完善

②使书法具有高度的人文精神

③以王羲之为代表的文人士大夫把性情、襟度、风格高于书法之中

④然而这种人文精神势必建立在技术的基础上

⑤就人文精神的建立而言,王羲之的功绩无疑是巨大的

⑥这对书法品格的提升起到巨大的作用

A.③②⑥⑤④①    B.③⑥①②④⑤   C.⑥①③⑤②④   D.⑥④⑤③①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