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们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些惰性。惰性,使我们安于现状...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们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些惰性。惰性,使我们安于现状;惰性,使我们贪于享受;惰性,使人们懒于学习;惰性,使我们思想消极,甘于落后;惰性,使我们失去激情,暮气沉沉……因此,我们要向惰性告别,努力创造活泼开朗积极上进的人生。

请以"我们要向惰性宣战"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自选(除诗歌外)

 

我们要向惰性宣战 夏日的炎热像一层全新的大气,笼罩着整个世界。明明灭灭的光线倾斜而下,被交错的电线切割成长短不一的碎片。 不久前,仍因期末考的失利,痛定思痛,痛下心扉,决心在这暑期重新振作。头一天,抱有雄心壮志的我给自己定下一个完美的计划。初始,自己总在书桌前埋头苦干,奋斗着,拼搏着。后期,欲望逐渐控制着理性,人渐渐的懒散。我不知道从何时起,开始享受悠闲自在的时光,享受抛弃一切,无忧无虑的日子。外面,夏日的太阳似一炉熊熊的烈焰,散发着炙人的光热,这时,在舒爽的冷气中午睡是最惬意不过了。 惰性的种子在此刻种下,扎根发芽。它的根扎在心脏上,扎得深,扎得广;它的枝叶慢慢地触及身体的每个角落,汲取着养分,尔后,逐步吞噬整个灵魂。自此,大部分的光阴被电视,电脑所占据。书桌前刻苦努力的身影开始弱化,终成幻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副迷恋电脑的模样。脑中不再有豪情(应为“豪气”)的宣言,眼中不再有坚定的目光。计划单如同一张作废的白纸,丢弃在角落里,无人管理。时光在被蹂躏,被践踏。就这样,在所谓的快乐时光中,度过一个漫长的暑期。(有计划不执行,跟没计划一样,废纸一张而已!) 或许,是在眼前事物的诱惑下,我们迷失方向,惰性的细菌伺机疯狂地滋长。最终,我们开始麻痹,贪婪地享受。一味地享受,从而放弃了追求。(这个世界,诱惑太多,谁能经得起诱惑,谁就能取得成绩) 现实就是如此,科技愈加发达,世界愈往惰性的一端发展。“百度一下”代替图书馆的翻书查找,传统信件被e-mail所取代,短篇小说、网络小说纷纷兴起,红红火火,交通工具层出不穷......先进的科技不仅带来便利,更带来助长懒惰的火苗,带来更多的忧虑。(科技就是为了让懒人更懒,就是为懒人服务) 惰性就像一味药,它可以是一剂良药,在你忙碌时,在你身心疲惫时,在你烦恼时,适当服用,能减轻病情,治愈病根;但既是药,倘若用量过度或者长期服用,总存在副作用,轻则理智失控,重则身心受损。一旦惰性放滥,等待的是慢性自杀。(懒惰的负作用要大得多) 悠闲自在的生活并不是那么美好,那只是一种碌碌无为,无所事事,虚度光阴的生活罢了,这就是惰性所制造出的生活。其实,人的意志力和自制力远出人们的想象。勿需好高骛远,勿需过分苛求自己,但切莫待明朝,万事成蹉跎。我们要向惰性宣战!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作文的题目是“我们要向惰性宣战”,再加上题目中给的提示语,作文的难度不大,可以写成散文或议论文,其中可以阐述惰性的危害,从而发出“我们要向惰性宣战”的号召即可,写议论文论据要充实,思路要清晰,语言要流畅。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金娜匆匆走进教室,习惯地用卫生纸把自己的座位擦干净,随手将纸团扔在地上。同学张敏看见后说:“你很讲究个人卫生的哩!”金娜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____________________”。随即将纸团拾起来,扔进了教室外面的垃圾箱。

(1)张敏的话言外之意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娜该怎样说才得体: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写序号即可

①春日融融,和风习习。花红草青,气息清新,难怪唐人语出惊人:“握月担风且留后日,吞花卧酒不可过时。”

②鬼斧神工的幽雅峻峭,司空见惯的柳下花前。小桥流水,芳草萋萋,自然之美,无处不在。佳境原本用不着寻觅。

③把那盘盘盏盏的美酒佳肴,统统搬到郊野去享用,另有一种滋味,别有一番情趣。

④郊游野宴,自然以春季为佳。

⑤但自然之美,有时还得屈尊郊野,远足寻觅。

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嫦娥一号”卫星首次拍摄的“中国第一幅月图”图幅宽约280公里,长约460公里,面积相当于湖北省的三分之二。

B.距今100万年的复原后的“郧县人”是一个额头低平、眉弓粗壮、眼窝深凹而宽、鼻短而上扬、吻部突出、唇长而薄的远古人形象。

C.荆州谢家桥一号墓的棺外紧紧裹着四层丝绸棺罩,考古人员介绍,这是迄今发现的层数最多的而且保存又是如此地完好。

D.美国宇航局透露,2031年宇航员在往返火星长达31个月及在火星逗留550天期间,将自己种蔬菜、水果和鲜花。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A.就在人们为陕西镇坪县有无野生华南虎而争论时,湖北竹溪县也传出发现华南虎的消息。对这些流言飞语,野生动物保护专家很不以为然。

B.黄金海岸女网赛决赛开始后,李娜表现相当积极,不过这一盘白俄罗斯选手阿扎连卡在关键球的处理上更胜一筹

C.现在,市民扔掉一个饮料瓶,立马会有人捡,但让人困惑的是,同样是塑料制品,扔一个塑料袋,却无人问津

D.丢弃了孤芳自赏的梦呓和我行我素的执拗,国产大片开始在与人的心灵对视中,回归到“讲故事”的传统做法上来。

 

查看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

大自然与大生命

红柯

真正的自然在西部,山脉、树和草甚至人的生命在这里才显得真切而细致。西部一直是探险家和余纯顺这样的壮士涉足的领域,对内地人来讲,帕米尔高原、天山、阿尔泰跟月球没什么区别。我在新疆生活的十年里,碰到不少港澳的中学生。香港的面积不及新疆一个乡镇,香港是个大都市,大都市所需要的大生命驱使这些中学生走向大自然。19世纪末,一个12岁的瑞典孩子发誓要到中亚细亚去当探险家,在他看来探险生涯是上帝赐给他的幸福,他就是斯文•赫定。他用50年时间深入中亚腹地进行考察。在斯文•赫定身后,是北欧那个布满森林、湖泊和冰雪的童话世界,安徒生只能产生于北欧。全世界的儿童都喜欢《西游记》,《西游记》记的就是火焰山、大戈壁、大山脉、大沙漠,没有雄奇的西部做背景,孙悟空、猪八戒也只能缩在陶罐里做蛐蛐。

可以在城市的中心造一座公园,在公园里蓄一池子水,再弄一座假山,甚至可以把泰山、华山、峨眉山加工成旅游胜地。你能在那里领略到大自然的神韵吗?

在西部你不可能给戈壁围上栅栏,你不可能在天山加锁链修台阶,阿勒泰市郊的桦林公园也只是在克兰河边加一道砖墙,那么湍急的一条河是戴不上笼头的,那么好的天然的白桦林还需要你动手动脚吗?              

一位朋友曾与意大利留学生同游塔里木,留学生惊奇地发现,大客车上没有内地的中国人,留学生问他:“地球上这么神奇的地方,怎么没人来玩?”

不是我们不喜欢玩,不喜欢山水,是我们没有魄力走向宏大的自然。

帕米尔高原、天山、阿尔泰离我们太遥远了,这些词汇产生在张骞的背影里,产生在《大唐西域》里。李白的诗篇之所以成为盛唐之音,是因为李白在中亚草原度过了金色的童年,大漠孕育大想象、大激情,李白的黄 河是从天上来的,而不是从山上来的。

中华民族衰落的过程也是大自然的衰落过程。宋朝把自己龟缩在长城以内,版图上再也见不到雄奇的山脉和一泻千里的大江大河了,只攥着黄河、长江的尾巴。孕育生命的女性被裹成小脚。盆景、园林大盛。文人画全是纤细的瘦鹤。明清以至近代,文人钟情的全是枯荷、死鱼、葫芦和虾。

何不把长征看作民族自然意识部分的苏醒呢?金沙江、大雪山直到长江、黄河之源,汉唐英雄时代的气息出现在毛泽东的《沁园春•雪》里。蒋介石更像一个南宋的皇帝,郁达夫把蒋介石比作赵构,蒋居台湾,撰词50首亦有南唐李后主之风。

岳飞最感人的不是“饥餐胡虏肉”,不是“迎二帝”,而是“还我河山”。《说岳全传》中有个细节,周桐教岳飞学武的同时,带岳飞到大自然里去饱览河山的壮美。河山之美远远超过母亲刺在他身上的“精忠报国”。用高尔基的话讲:大自然培养爱国主义。高尔基非常喜欢普里什文,因为普里什文的作品里有一种把“大地当作自己的肉一样的感觉”,“人是大地生出来的,可是他又用自己的劳动使大地怀孕,用自己美丽的想象美化大地” 。俄罗斯文学的这种大地意识是其他民族难以企及的。前苏联有一本教科书《儿童认识自然》,大自然作为孩子启蒙的第一课,飞禽走兽,森林草原,不是图片,而是到野外去采集制作标本。

我们对大自然的理解还停留在公园里,停留在旅游景点上。也差不多都在东部地区,就是新疆人说的“口里”,口还没有 杯子大,尽管玲珑剔透,却难以产生浩大的生命气象。

1.下面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开篇从“西部””真正的自然”人笔,结尾以“东部地区”“公园”“旅游景点”收笔,既首尾呼应,又深化了主题。

B.第二、三段从不同角度说明同一个问题:富有神韵的“大自然”不需人力加工

C.文中用宋朝的版图缩小到长城以内作为例子,说明中华民族的衰落是从大自然意识衰落开始的,发人深省。

D.文中将毛泽东与蒋介石进行比较,突出两人创作风格的不同,前者是英雄般的豪放,后者有阶下囚般的伤感。

E.文中多次提到“西部”的高原、山脉、大漠,给人“旷远”的印象,与本文“大自然”的“大”字和谐相扣。两个反问句有力地突出强调了这一点。

2.从全文来看,本 文所说的“大自然”和“大生命”具体有怎样的特点?

3.根据文意,本文中的“大自然”对于生命有怎样的影响?

4.第七段以后,作者将“大自然意识”与“民族”“国家”联系起来写有何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