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赵悼襄王元年,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居二年,庞暖破燕军,杀剧辛。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封李牧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王李牧                        让:责备

B.赵王乃复强使将兵                起:起来

C.佯北不胜,以数千人            委:丢弃

D.赵使人捕得李牧                  微:暗中

2.下列各组句中加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臣如前,敢奉令               于是具选车得千三百乘

B.出战,不利,失亡多           范增目项王

C.市租皆输入幕府,士卒费       旦日飨士卒,击破沛公军

D.王翦急击                     为长句,歌以赠之

3.以下各句分别编为四组,全能表现李牧用兵之道的一组是(     )

①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             ②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

③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         ④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

⑤大纵畜牧,人民满野                 ⑥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

A.①④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⑥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李牧不肯迎战匈奴,赵王不满,让别的将领取代他,匈奴来犯,伤亡损失很多。赵王再请李牧出山,李牧觉得这个决定太急促,闭门不出。

B.李牧对匈奴采用欲擒故纵的战术,一旦时机成熟,便巧布奇阵,大败敌军,迎来了边境十几年的安宁。

C.李牧坚持固守营垒的政策,不慕虚荣,不怕撤职,审时度势,排除干扰,从军事上和物质上积极备战,不愧为一代名将。

D.李牧的战略战术,在思想上麻痹了敌人,但将士们不理解,当权者也不理解,这正衬托出他的风采和品质。

5.把下列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

(2)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

 

1.B 2.B 3.C 4.A 5.(1)他下令每天杀几头牛犒劳土兵,教士兵射箭、骑马。谨慎地把守烽火台,多派侦察人员,优待战士。(2)可 是匈奴认为李牧是胆小怕事:即使是赵国的边防兵也认为“我们的将军胆小怕事” 【解析】 1. 试题分析:理解文言实词应结合其语境考虑,B项“起”应是“起用”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2】 试题分析:B项两个“数”都是“多次”的意思;A项:才/就;C项:作为/替;D项: 趁机/于是、就。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3】 试题分析: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将所给几个句子联系原文内容理解其意思,然后根据题干要求考虑,将与题干无关的排除即可得出答案。②句强调在赵王责备的情况下,李牧仍坚持自己的做法;④句讲述“边士”情况,⑥句讲述李牧用兵收到的效果。因此可以确定答案为C项。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4.4】 试题分析:A项“李牧觉得这个决定太急促”错误,原文应是“李牧坚持说自己有病,闭门不出。”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文言翻译应当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还要字字落实,尤其要抓住一些关键字。关键字(1)“日”:每天;“飨”:犒劳;“谨”:谨慎把守;“厚遇”:好好对待。(2)“以......为”:认为;“怯”:害怕;“虽”:即使;“边兵”:边防兵。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文言文翻译】李牧是赵国镇守北部边境的优秀将领。常年驻扎在代地雁门郡,防御匈奴。他有权根据实际需要任命官吏,城市的税收都送进将军幕府中,作为士兵的费用。他下令每天杀几头牛犒劳土兵,教士兵射箭、骑马。谨慎地把守烽火台,多派侦察人员,优待战士。制订规章说:“匈奴如果侵入边境来抢掠,应立即进入营垒坚守,有胆敢擅自捕捉俘虏的立即处以斩刑。”匈奴每次入侵,烽火台就严谨地举烽火报警,战士们随即进入营垒防守,不敢应战。这样过了好几年,也没有什么伤亡和损失。可是匈奴认为李牧是胆小怕事:即使是赵国的边防兵也认为“我们的将军胆小怕事”。赵王责备李牧,李牧仍然像以前那样。赵王发怒,调他回京,派另外的人代替他边将的职务。 一年多,匈奴每次来侵犯,新将领都领兵出战。每次出战,多是失利,伤亡损失很多,边境上老百姓不能耕种、放牧。当时又请李牧出山,李牧闭门不出,坚持说自己有病。赵王于是又强迫他出任边将,派他去统帅军队。李牧说:“大王一定要任用我,要让我像以前那样做,我才敢接 受命令。”赵王答应了他。 李牧到达边境,按照原来的法规、号令办事。匈奴好几年一无所得,但是人们始终认为李牧胆怯。守边的士兵每天(或“常常”)得到奖赏却不被使用,都希望与匈奴一战。这时李牧准备了经过挑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精选出战马一万三千匹,还有曾经获得百金奖赏的勇士五万人,能拉硬弓的优秀射手十万人,全部组织起来进行军事演习。又大力组织放牧,让人民布满山野。匈奴派出小股兵力入侵,李牧率众假装逃跑,丢下几千人给匈奴。匈奴单于听到这个消息,率领大批军队入侵。李牧大量布下灵活奇特的战阵,从左右两边包抄反击匈奴,大败匈奴,斩杀匈奴十几万人马。接着消灭襜褴,打败东胡,迫使林胡投降,单于逃跑。这次战役以后的十几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上的城邑。 赵王迁七年,秦国派遣王翦攻打赵国,赵王派李牧、司马尚抵抗秦军。秦国用大笔金钱贿赂赵王的宠臣郭开金,施行反间计,说李牧、司马尚要谋反。赵王便派赵葸和齐将颜聚代替李牧。李牧不接受命令,赵王派人秘密逮捕了李牧,把他杀死了。撒消了司马尚的职务。这以后三个月,王剪乘势急速攻打赵国,大败赵葸的军队,杀了赵葸,俘虏了赵王赵迁和齐国的将领颜聚,终于消灭了赵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论王熙凤

王昆仑

在《红楼梦》一部大书的开始,我们第一次看到王熙凤,她那活跃出群的言动,彩绣辉煌的衣装,就能使人觉得这个人物声势非凡。《红楼梦》作者对于王熙凤出场的写作工力,也并不弱于托尔斯泰之写安娜·卡列尼娜的出场吧!她的出场是从初到贾府的林黛玉眼中开始的——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首先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而且人皆屏息,她独放诞。特别是神情活跃,装饰辉煌,气势更高人一等。在这顷刻之间,王熙凤既“细打量”黛玉,称赞她长得“标致”,又为黛玉母亲亡故而流泪,又责怪自己不该招引起贾母的伤心,又问黛玉读书、吃药,又关照给林姑娘搬东西,打扫屋子等等,这一连串明快变化的形象,已使我们一开始就看到这一人物的特征。作者更在这一小段速写之后,借贾母之口,对读者爽快地指出凤姐性格,叫她作“泼辣货”。

《红楼梦》不同于许多传奇故事的重要特点,就在于作者不使宝玉黛玉恋爱故事孤立存在,而是产生在一个高贵、庞大而又矛盾复杂的大家庭中。固然是通过宝黛恋爱写一个家庭,同时也是通过一个家庭写一个时代社会,实际上,作者曹雪芹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盛与衰败,其中又以贾府为中心,来作清朝康、雍、乾时代统治阶级的镜子。这正是作者伟大的成就。这个时代的统治阶级已经挽救不了自己的灭亡了,但它坚决要抢先一步扼杀下一个时代的新生萌芽和他们的恋爱自由。王熙凤就是一个濒于灭亡的大家庭统治层的执行者。在恋爱故事中少不得宝玉、黛玉、宝钗。在家庭内部生活结构中少不得王熙凤这一根从屋顶直贯到地面的支柱。如果把王熙凤这一人物从书中抽了出来,《红楼梦》全部故事结构就要坍塌下来。所以,可以说作者是把宝玉、黛玉、宝钗和凤姐四个人都当作第一类重要人物而配合着塑造出来的。

在中国古典著作中,不容易找到以如此紧张强烈的腕力写成的人物典型。凤姐不是《左传》的郑庄公、《史记》的汉高祖,也不是《金瓶梅》的潘金莲或《聊斋》的仇大娘。比较起来使人能联想到的也许是《三国演义》的曹操吧!行将垮台的封建家庭和行将垮台的封建王朝,有着共同的规律,它们的当权者也会有着相类似的性格和作用。在《三国演义》作者笔下,不许“几人称王、几人称帝”的是曹操,支撑汉朝统治残局的是曹操,挖空汉皇朝实际统治权只留一个空壳子的是曹操,加速地结束了汉代统治的也是曹操。凤姐在贾府的使命从某一种限度内看来颇有一些类似。《三国演义》的读者恨曹操,骂曹操,曹操死了想曹操。《红楼梦》的读者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作者刻画出一个聪明、漂亮、能干、狠毒的“凤辣子”,不但使她充分具有那个时代人物典型的真实性,也赋予她以吸引读者极大的魔力,足证这个人物的社会意义之不可忽视。

1.从“写作工力”的角度,对文章第二段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出场特点。

B.侧面烘托的心理刻画。

C.揭示人物性格的服饰描写。

D.赞美人物形象的肖像描写。

2.“《红楼梦》的读者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的意思是(     

A.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具有生活的真实,同时具有文学魅力。

B.凤姐的形象具有性格的多重性,给读者不知何为恨何为爱的联想。

C.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往往能够引发读者更加丰富的想象或联想。

D.凤姐的形象就像《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既让人恨又令人爱。

3.下列各项表述,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A.《红楼梦》塑造的王熙凤与托尔斯泰之塑造的安娜·卡列尼娜具有相同的艺术魅力。

B.作者认为,《红楼梦》一开场就奠定了王熙凤多面的性格特征。

C.“从屋顶直贯到地面的支柱”是说王熙凤是《红楼梦》众多人物中起支撑作用的人物。

D.在中国古典著作的人物典型中,再也找不到用“紧张强烈的腕力”写成的人物典型了。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渭城曲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台城,旧址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本是三国时代吴国的后苑城,东晋成帝时改建。从东晋到南朝结束,这里一直是各朝廷台省(中央政府)和皇宫所在地)

A两首诗都写到了“雨”和“柳”的意象,它们的作用基本上是相同的,都营造出一种朦胧的、凄美的离别氛围。

B《渭城曲》中诗人对“朝雨”和“柳色”稍事描写后便引出下文的劝酒送别,结构相对简单;《台城》诗将一座古城隐藏于江雨、江草、春鸟、春柳之中,一“梦”字道破多少存亡兴衰的历史,情与景密切交融。

C王维诗带有盛唐气象,全在最后两句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而韦庄诗则是晚唐光景,“六朝如梦”几个字体现了浓厚的、悲凉的虚无人生况味和历史观。

D两首诗在描写自然景物时都用了叠字,用“青青”和“霏霏”分别来形容柳色和江雨,不但使得所描绘的景象更生动,也造成了一种别有情致的音韵美。

 

查看答案

下列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形容:形体容貌   

B以手抚膺长叹         坐:坐下

C使人听此朱颜         :使…凋谢   

D无边落木萧萧下         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查看答案

下列加横线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青泥盘盘             问君西游时还

B.连峰天不盈尺        只恐夜深花睡

C.乎高哉              正襟

D.见鸟号古木           悲不见九州同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是作者对其创作甘苦的自我慨叹。

B.《祝福》写于1924年,小说生动地塑造了一个受侮辱、受迫害的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形象,深刻地揭露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精神摧残,后收入呐喊》。

C.海明威,美国现代作家,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有《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他在50年代塑造了一批以《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为代表的“硬汉”形象。

D“青冢”是西汉时王昭君的坟墓,在今呼和浩特市境内,传说塞外草白,惟独昭君墓上草色发青,故称青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