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她长得像我妈 巩高峰 ①在一溜打着赤膊的搬运工里,我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她长得像我妈

巩高峰

在一溜打着赤膊的搬运工里,我见到她的时候,吃了一惊。嗯,女搬运工本来就很少见,何况她这么矮小瘦弱,我都不知道她能不能搬动一箱瓷砖。

让我吃惊的另一个原因是我昨天下午刚刚见过她,就在一家大超市门口。当时之所以多留意了她几眼,是因为她长得有点像我妈,满脸都是皱纹,看上去明显超出实际年龄。只是她看起来稍稍年轻一点,但是更瘦小,像远在千里之外老家的小一号的我妈。我记得因为这个,我还笑了笑。

当时她正和儿子吵架,虽然她努力表现出家长训斥孩子的样子,可俩人看起来就是在吵架。儿子也就十三四岁的模样,却比她高半头,她得仰着头数落他——因为那个男孩自己做主在超市买了一双耐克鞋,而且从超市一出来就立马换上了,那双旧鞋则拎在手里。

④她说她天天在超市门口整理自行车,打扫卫生,一个月才挣八百,他一双鞋就给花没了。她儿子看起来更生气,说篮球队的同学买的都是今年的新款,最便宜的也一千多,他买了双旧款,还打六折,结果还是被唠叨半天。

⑤今天竟然又见到她,巧得让我不由多看了她一眼。她很敏感,很快发现我注意了她一下,而且她误会了我的眼神,特意从一排搬运工里跑过来,跟我保证说她能搬动,让我放心,她不是来混搬运费的。我不过是帮朋友一点小忙,替他看着搬运工腾挪一个仓库。所以我朝她点点头,说:“你可以挑小箱搬,注意别砸着脚。”

⑥她本来都转身走了,听我说了这句话,回头看了我一眼,显然又理解错我的意思了。第一箱她就赌气搬了个最大的,一箱足足70斤。我试过,两个人抬都有些吃力。她个头矮,不能像别人用背的方式,只好抱着箱子,身子后仰,下巴紧紧顶着,走起来有点摇晃。虽然很吃力,倒也顺利搬到了仓库门口的车厢口。她停了一下,用右腿顶住,深吸一口气,“嗨”的一声将瓷砖箱举高了一些,由车上面的搬运工接过去。她掸了掸衣襟上的灰尘,扭头看了看我,眼神里有点小得意。

⑦第一车装满的时候,搬运工们突然嗷嗷叫着往车上爬,争抢去卸车的机会。卸车和装车的价钱一样,但是比起装车,那活儿可轻松多了,所以需要的人也少,只用四个就可以。最先爬上车的四个人,就算抢到了机会。她反应明显慢了,等她挤到车厢边,四个胜利者已经坐在瓷砖上微笑了,有种占了便宜的兴高采烈。

⑧我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她,那些男搬运工背后带着讥笑议论她时,都叫她“那个女的”。他们说她是被亲姑姑从四川拐卖到这边的,卖给了一个大她十八岁的老男人。最初几年怕她跑了,老男人把她拴在屋里,整天不让她出来,直到后来她接连生了三个孩子,让她走她也不肯走了。

⑨显然,他们对她既排斥又有些同情,他们觉得搬运东西是男人干的活儿,她不该来分他们的搬运费,也不该干这么辛苦的活儿。

⑩我把一张塑料凳子递给她,示意她坐下来歇歇:“一会儿车还得回来,腾空这个仓库怎么也得十几车,下一趟再去。”

她勉强笑了笑,没说话。这些搬运工里就她没带杯子,于是我用一次性杯子倒了水给她,她边喝水边谢了我三次。

我说:“我昨天见过你,你不是在那个超市门口管理自行车吗?怎么又来干这个?”

她听我这么说,惊讶地挑了挑眉毛,笑了,“那个活儿只干半天,下午四点到晚上十一点。上午都闲着没事儿,反正多赚一点是一点嘛,是吧?”她其实很健谈,而且话里果然有些四川口音。后来,她就跟我聊开了。她说她男人年纪大了,身体不太好,也懒,还喜欢喝酒。她有三个孩子,大女儿读大学了,从第二学期开始就不让家里给钱了,都是自己做家教赚学费和生活费。二女儿明年也要高考了,她心气高,只想考北大清华。就是小儿子从小惯坏了,不太听话。

说这些的时候,她满脸都是笑——心疼、欣慰又有点骄傲。只是说到小儿子叛逆、经常逃课,还跟她顶嘴、吵架,有时还偷钱离家出走时,她的脸上罩上了乌云。说着说着,她突然毫无征兆地哭了,鼻涕眼泪混在一块,一把抹了擦在鞋帮子上。

那姿势、口吻和表情,跟我妈当年为我生气时几乎一模一样。有那么一瞬间,我很是恍惚,仿佛自己又在倔强地面对着伤心的母亲……

后面的几趟车,我跟司机交代了,每趟都让她跟去卸车,而且不用挤在车厢里,就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她每次去卸车时都回头感激地朝我笑一下。

她不知道,每次她一朝我笑,我就想哭。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注重从生活中取材,充满了真挚的情愫,给人带来心灵的感动;小说表现出的母子亲情的温馨主题让人感到温暖。

B小说的语言含蓄蕴藉,描写如行云流水,叙述自然,人物形象鲜活,为读者展现了小小说表现现实生活的艺术魅力,可圈可点。

C小说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叙述方式,加入“我”与女搬运工的情感交流与情绪互动,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和真实性,使人读罢心潮难平。

D小说第⑧段中男搬运工们对女搬运工身世的议论是插叙,表现了男搬运工们对女搬运工的同情,更能打动人心。

E女搬运工是小说的主要人物,为了使女搬运工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小说综合运用了细节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等手法。

2.文章②③④段属于插叙,请简析其作用。

3.小说中的女搬运工有着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以“她长得像我妈”为题有何好处?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1.ECD(选择AB项不得分) 2.①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可信:通过叙写女搬运工与儿子的争吵及她的工作,彰显了她吃苦耐劳、节俭朴实的形象特点;②丰富了文章内容:交代了“我”第一次见到她时的情形,暗示了她嘉靖窘迫的状况;③既呼应了标题,又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每点2分) 3.①吃苦耐劳。在超市门口管理自行车,打扫卫生;做搬运工和男人抢着干活,不怕苦,不拍累。②节俭朴素。因儿子自作主张 买了昂贵的鞋子训斥他。③懂得感恩。“我”倒了水给她,她谢了三次;“我”跟司机交代照顾她,她感激地朝“我”笑。④自尊要强。为了不让“我”误会,搬最大的箱子,和男人比着干活。(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4.①设置悬念,易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思考:“她”指的是谁?“我”和“她”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②勾联故事情节,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因为“她”长得像“我”妈,所以两次见到她时,“我”留意到她,并尽力帮助她。③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暗含着作者对她真切的同情和尊重。④彰显了文章主旨,歌颂了为子女操劳,为生活所累的母亲这一群体。(每点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A项“表现出的母子亲情的温馨主题”的说法有误。B项“含蓄蕴藉”错,这篇小说的语言应为质朴生动。D项表述不全面,选该项得1分男搬运工们对女搬运工既排斥又同情,因为他们认为她不该来分他们的搬运费,也不应干这么辛苦的活儿。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对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态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或对手法的作用、效果解说不当,此题重点考核文章内容和手法,A项考核文意,对文意理解出现偏差,其余考核手法,其中BD作用解析错误。 2.这是一道分析插叙的作用的题目,注意内容的概括和作用的分析,内容为:交代了“我”第一次见到她时的情形,暗示了她嘉靖窘迫的状况;作用为: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可信、呼应了标题、、为下文做铺垫。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分析语段作用的题目,分析语段作用首先答出语段的内容,然后分析作用,分析作用主要从情节的推进、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的角度进行。方面的作用时照应标题和为下文做铺垫,人物想象塑造方面是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3.这是一道人物形象分析的题目,人物形象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从文中“‘我’倒了水给她,她谢了三次,‘我’跟司机交代照顾她,她感激地朝‘我’笑。”等事件可以看出其“懂得感恩”的形象特征。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题干的分析,要分清概括是“人物性格特征”还是“人物形象”二者有区别,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的要先概括然后结合文章的列举出能表现该种性格的事例。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如此题从吃苦耐劳、节俭朴素、懂得感恩、自尊要强等角度回答,每点后面都要有相应的分析。 4.这是一道分析标题的作用的题目,注意从结构和内容额角度分析,结构上设置悬念、易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思考、勾联故事情节,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内容上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暗含着作者对她真切的同情和尊重、彰显了文章主旨。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探究文章的标题注意结合小说的文本特征进行探究,小说的特征是标题、环境、情节、人物和主旨五位一体,探究标题的作用就从另外四方面作答,情节上设置悬念、易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思考、勾联故事情节,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主旨上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暗含着作者对她真切的同情和尊重、彰显了文章主旨、歌颂了为子女操劳,为生活所累的母亲这一群体。答题时结合文章的内容具体的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的“                                ”两句写“因为我的芳香和光泽混杂,所以纯洁的品质并没有受到侵袭”,以此表现自己的洁身自好。

(2)《归去来兮辞》中表现陶渊明觉悟到过去做错了的事已经无法挽回,明白未来的事还可以补救的两句话是:“                                      ”。

(3)《滕王阁序》中描写“傍晚渔舟中传出的歌声,响彻鄱阳湖畔,雁群感到寒意而发出的惊叫,鸣声到达衡阳的渡口为止”情景的是“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

官舍竹

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①闲官: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干的虚衔,所以称作“闲官”。② 量移:原指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为反语,意为被贬到更偏远的地方。

1.请赏析颈联中“拂”字和“侵”字的妙处。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就这一点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胡世宁,字永清,仁和人。弘治六年进士。性刚直,不畏强御;且知兵。除德安推官。 岐王初就藩,从官骄,世宁裁之。

迁广西太平知府。太平知州李浚数杀掠吏民,世宁密檄龙英、知州赵元瑶擒之。母丧归。服阕赴京。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贼攻七日夜,不能拔,引去。

迁江西副使。当是时,宁王宸濠骄横有异志,莫敢言,世宁愤甚。正德九年三月上疏曰:“敕王止治其国,毋挠有司,以靖乱源,销意外变。”宸濠闻,大怒。列世宁罪,遍赂权幸,必杀世宁。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李承勋为按察使,保护之。世宁乃亡命抵京师,自投锦衣狱。狱中三上书言宸濠逆状,卒不省。系岁余,言官程启充、徐文华、萧鸣凤、邢寰等交章救,乃谪戍沈阳。居四年,宸濠果反。世宁起戍中为湖广按察使寻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以父忧归。

世宁风格峻整,居官廉。疾恶若仇,而荐达贤士如不及。都御史马昊、陈九畴坐累废;副使施儒、杨必进考察被黜;御史李润、副使范辂为时所抑,连章荐之。与人语,呐不出口,及具疏,援据古今,洞中窾会。与李承勋善而持议不苟合。始以议礼与张璁、桂萼合,璁、萼德之,欲援以自助,世宁不肯附会,论事多牴牾。诸大臣皆忌之。帝始终优礼不替。

九年秋卒。赠少保,谥端敏。

摘编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B世宁己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C世宁己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D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弘治”“正德”是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此后,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B疏,又称“奏议”或“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疏的本意为“疏通”这里引申为分条说明的文字。

C父忧,为“丁父忧”的省写。“丁忧”,古代官员父母亲去世后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丁忧期间,丁忧期间,人不准为官。

D谥,即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的一个寓含善意评价或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世宁通晓军事。他的军事才能在流寇攻打沧州时展现出来流寇攻打沧州七天七夜,沧州城还是没有攻破,最后,流寇被迫撤离。

B胡世宁疾恶如仇。他为人风格端庄、峻严,任广西太平知府时,太平知州李浚几次三番杀害吏民,掠夺财产,胡世宁亲自率人逮捕了他。

C胡世宁不畏权贵。他果断揭发宁王宸濠骄横不法和造反的意图,虽遭受迫害,并被关进监狱,也毫不屈服,他最后被谏官营救出狱。

D胡世宁举贤荐才。即使他举荐的人被罢官,考评中被黜斥,被当时大臣压制,他还是连上奏章推荐,唯恐被举荐的人仕途不通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敕王止治其国,毋挠有司,以靖乱源,销意外变。

2始以议礼与张璁、桂萼合,璁、萼德之,欲援以自助,世宁不肯附会。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所谓“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最初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即按照一定的义例,通过选择特定称谓或在叙述时使用某些字眼,是非分明而又简约、含蓄地表明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道德评判,以达到征实和劝惩的目的。春秋笔法以合乎礼法作为标准,在不隐晦事实真相的前提下,运用曲笔“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

春秋笔法来源于据传为孔子所撰的《春秋》。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他从当时的伦理道德出发,以定名分、明等级作为评判人物和事件的标准,“褒贬惩劝,各有义例”,有时一字暗含褒贬,由此就形成了所谓的“春秋笔法”。

左丘明发微探幽,最先对这种笔法作了精当的概括:“《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贤人谁能修之?”遗憾的是,限于体例,左丘明没有充分地展开,我们只能看到他思考问题的结果,而看不到他思考问题的过程,因而“春秋笔法”在这个时期还显得有些朦胧。

B.春秋笔法虽用曲笔,但追求在事实下有重点地描述人物和褒贬事件,在笔墨中又流露更多的事实,让人看清真相,所以曲笔并不是歪曲。

C.春秋笔法以合乎礼法为标准,是非分明而又简约含蓄地表现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道德评判,以达到惩恶劝善的目的,这使乱臣贼子害怕。

D.春秋笔法除了使用“影射”的手法,还对一些小事做了隐瞒,对大事从简或曲笔,孔子用曲笔其实是一种无奈的妥协,可见秉笔直书有多难。

 

查看答案

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拿破仑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有两个杠杆推动了社会的前进,一个是个人利益,另一个是恐惧。”

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想?请联系现实,自拟题目,自选体裁,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