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李沆,字太初,洺州肥乡人。太平兴国五年,举进士甲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李沆,字太初,洺州肥乡人。太平兴国五年,举进士甲科。后入翰林为学士。

会契丹犯边,真宗北幸,命沆留守,京师肃然。一夕,遣使持手诏欲以刘氏为贵妃,沆对使者引烛焚诏,附奏曰:“但道臣沆以为不可。”其议遂。帝以沆无密奏,谓之曰:“人皆有密启,卿独无,何也?”对曰:“臣待罪宰相,公事则公言之,何用密启?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尤?”

沆为相,王旦参政事,以西北用兵,或至旰食。旦叹曰:“我辈安能坐致太平,得优游无事耶?”沆曰:“少有忧勤,足为警戒。他日四方宁谧,朝廷未必无事。”后契丹和亲,旦问何如,沆曰:“善则善矣,然边患既息,恐人主渐生侈心耳。”旦未以为然。沆又日取四方水旱盗贼奏之,旦以为细事不足烦上听。沆曰:“人主少年,当使知四方艰难。不然,血气方刚,不留意声色犬马,则土木、甲兵、祷祠之事作矣。”沆没后,真宗以契丹既和,西夏纳款,遂封岱祠汾,大营宫观,蒐讲坠典,靡有暇日。旦乃以沆先识之远,叹曰:“李文靖真圣人也。”遂谓之“圣相”。

景德元年七月,沆疾作而薨,年五十八。上闻之惊叹,驾而往,临哭之恸。废朝五日,赠太尉、中书令,谥文靖。

沆性直谅,内行修谨,言无枝叶,识大体。居位慎密,不求声誉,动遵条制,人莫能干以私。家人劝治居第,未尝答。弟维因语次及之,沆曰:“身食厚禄,时有赐,计囊装亦可以治第,但念内典以此世界为缺陷,安得圆满如意,自求称足?今市新宅,须一年缮完,人生朝暮不可保,又岂能久居?巢林一枝,聊自足耳,安事丰屋哉?”

                                                 选自《宋史》,有删节

【注】①封岱祠汾:封泰山、祭汾阴。②蒐:同“搜”。③坠典:指已废亡的典章制度。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议遂               寝:停止,搁置      

B.以西北用兵,或至旰食   旰食:晚食,事务繁忙不能按时吃饭

C.驾而往               趣:趋向,奔赴    

D.身食厚禄,时有    横:出乎意料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沆从不上呈秘密奏章,他认为既然办公事,有想法有看法就应该公开地表达,没有必要呈现密奏。

B.李沆担心真宗正值年轻,血气方刚,不让他知道天下诸事艰难,就会纵情声色犬马,或者劳民伤财。

C.李沆有先识之远,他当初预言之事后来大都应验。他担任宰相时,同僚对他赞叹不已,称其为“圣相”。

D.李沆认同佛教关于世界本来就不完美的理念,认为人也不可能求得圆满如意,还是应该知足常乐。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少有忧勤,足为警戒。他日四方宁谧,朝廷未必无事。

答:                                                               

(2)居位慎密,不求声誉,动遵条制,人莫能干以私。

答:                                                                

4.请简要概括李沆得到宋真宗信任、同僚赞誉的原因。

答:                                                                

 

1.D 2.C 3. ⑴ 心中稍微为国事而忧虑劳苦,就能起到警戒的作用。将来某一天天下安宁了,朝廷未必不会发生事情。(少,稍微;忧勤,忧愁劳苦;足为警戒,起到警戒的作用。宁谧,安定、安宁。) ⑵(4分)任职时谨慎细致,不追求名声荣誉。行动遵守规章制度,没有人能求他办理私事。 (居位,任职时;慎密,谨慎细致;条制,规章制度;干以私,求他办私事。) 4.有治理才能,为人正直,富有远见,生活简朴。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D 匆忙、催促。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1)记忆解词法。识记是理解的基础,课本出现的常用文言文实词的基本词义一定要牢记,在考试过程中才能将知识迁移,转化为能力。(2)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的多个义项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得到过滤,没有语境,有时便无法分析词的含义。推断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有时甚至要通观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言环境。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C.不是他担任宰相时,而是死后。解答此类题的思路是:先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再把选项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可在相关言行描写中,从其美德和贤能两个方面加以概括。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参考译文: 李沆,字太初,洺州肥乡(今河北邯郸肥乡县)人。太平兴国(宋太宗年号)五年,李沆考中甲科进士。后来担任翰林学士。 适逢契丹人侵犯边境,宋真宗到北部巡幸,命李沆留守京城,京城被他治理的井井有条。一天晚上,宋真宗派使者拿着手谕打算册立刘氏为贵妃,李沆当着使者的面用蜡烛烧掉了诏书,并告诉使者说:“就说我李沆认为这样做不可。”宋真宗的这个决定就取消了。宋真宗认为李沆从不打秘密的报告,对他说:“别人都有密奏,只有你没有,为什么呢?”李沆回答说:“我身为宰相,公事公办,何必用密奏?那些有密奏的大臣,不是进谗言就是奸佞的小人,我非常讨厌他们,怎么能效仿他们? ” 李沆担任宰相,王旦参知政事,因为西北地区打仗,有时李沆半夜才吃饭。王旦感叹说:“我们怎么能坐享太平,天天没事干呢?”李沆说:“心中稍微忧虑国事,就能起到警戒的作用。将来某一天天下安宁了,朝廷也未必不会发生事情。”后来契丹要求和亲,王旦问怎么办,李沆说:“好倒是好,但是如果边境上的隐患消除了,就怕皇上渐渐的产生奢侈的做法。”王旦不以为然。李沆又每天把各地的水旱灾害、盗贼叛乱的事情上奏,王旦认为小事不足以麻烦皇帝知道。李沆说:“皇上还年轻,应当让他知道治理国家的艰难。否则,他血气方刚,就算不关心声色犬马,土木、战争、祭祀的事情也会不断兴起。”李沆死后,宋真宗认为已经和契丹议和了,西夏也向宋朝进贡,于是封禅泰山、祭祀汾水,大力营造宫殿,搜寻一些已废亡的典章制度,没有一天空闲过。王旦才觉得李沆预见的长远,感叹说:“李文靖真是圣人啊。”就称李沆为“圣相”。 景德(宋真宗年号)元年七月,李沆突然疾病发作去世了,终年五十八岁。皇上听到后非常震惊,催促御驾前往,对着遗体痛哭,停朝五天,追赠李沆为太尉、中书令,谥号文靖。 李沆任职时谨慎细致,不追求名声荣誉。行动遵守规章制度,没有人能求他办理私事。家人劝他好好修缮住宅,他未曾回答。他弟弟李维于是说起该事,李沆说:“我们身食朝廷厚禄,不时还有意外的赏赐,用得来的俸禄也可用以修理住宅,只要想着佛家内典认为这个世界是有缺陷的,怎么有圆满如意,各自都求得称心满足呢?现在买新的住宅,须一年修缮好,人一生早晚都没法保全,又怎么能长久居住呢?鸟在林中树枝上做个窝,姑且可满足,干嘛建造这些华丽的房屋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对该漫画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漫画中人物戴的帽子表明了人物身份,且对他个人品性有暗讽。

B.漫画中人物的眼睛比例严重失调,这点小失误可以说是白璧微瑕。

C.漫画的标题“跑题”指的是研究“科研标本”变成了研究“科研经费”。

D.“怎样发财…?”揭示了人物心理,但与画面传达出的含义有重复之嫌。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王明肯定李昊的写作水平:“您的文章写得真好,本世纪散文百家,您必能忝列其中。”

B.张磊过生日,接受朋友的礼物:“既然你这么客气,又这么真诚,那我就笑纳了。”

C.刘娟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中,采访抗日女英雄时问:“老奶奶,请问您芳龄。”

D.75岁高龄的前院长说:“好吧,既然诸位如此客气,那么这件事就由老朽做主了!”

 

查看答案

下列诗句按顺序排列成为一首完整的诗歌正确的是   

门前树已秋  窗里人将老  寒山独过雁  结茅临古渡

日夕逢归客  暮雨远来舟  卧见长淮流  那能忘

A.⑤①③⑦②⑧④⑥               

B.⑤⑦③⑥①②④⑧

C.④①⑦②③⑤⑧⑥               

D.④⑦②①③⑥⑤⑧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年以来,交通运输部驻部纪检组坚决贯彻中央从严治党要求,积极配合中央巡视组开展工作,深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强化对干部的日常监督。

B.专家们认为,在世界经济形势依然存在不确定性的严峻情况下,中国经济不管增长有所放缓,并面临下行压力,但依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者。

C.昨日起,铁路部门开始发售2016年1月1日以后的车票,根据过去几年春运情况显示,除夕前三天将进入乘客返乡高峰期,因此春运抢票也将迎来高峰期。

D.个人所得税改革何时才能“破茧”?个税起征点是否会有提高的可能?调整个税起征点能解决课税公平问题吗?对于这个问题,你怎么看呢?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          而不腻耳的声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          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喧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          ,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A圆润     和颜悦色    冷漠

B圆润     察言观色    淡漠

C温润     和颜悦色    冷漠

D温润     察言观色    淡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