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泥人刘 牟喜文 都说泥人的手艺难登大雅之堂,可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泥人刘

牟喜文

都说泥人的手艺难登大雅之堂,可在滨州,泥人刘捏的泥人不但登堂入室,而且常常被摆在厅堂显眼的位置。

为啥?因为泥人刘捏的泥人太绝了。

泥人刘四十几岁,个不高不矮,身材消瘦,骨节粗大,十个手指长而有力,一双小眼睛总是笑眯眯的。

据说泥人刘曾是大户人家的公子,画得一手好画,祖上曾三代榜眼,后厌倦官场黑暗,辞官还乡。到了泥人刘这代,家道中落,这才靠捏泥人讨生活。当然,这都是坊间闲话,有好事之人问他,泥人刘都是“嘿嘿”一笑,不置可否。

但有一样,泥人刘捏的泥人确实不同凡响。

泥人刘有三绝:一是捏的泥人惟妙惟肖自不必说,绝的是面部有各种表情,恰似凝固的一瞬间,就像人被突然冻住了似的,比画像传神百倍;二是泥里掺进了头发丝还有不知名的中药材,绝的是泥人既不裂,还有一股淡淡的药香,摆在屋里神清气爽;三是特制的泥人能预报天气,晴天眉眼带笑,逢雨雪天,泥人身上氤氲出淡淡雾气,经久不散,不用看天,就能知道阴晴冷暖,端的是十分罕见。

相传,在滨州东南二百七十里的芬山有一伙土匪,百十号人,依靠险要的地势,专干打家劫舍、绑票勒索的勾当。为首的头目叫郑三彪,五短身材,满脸大胡子,凶神恶煞似的。

别看此人长相凶恶,可他极其孝顺。那天,他差人给泥人刘带话,说他母亲病入膏盲,就想留下一尊塑像,早晚膜拜,愿花重金请泥人刘上山给捏一个。

有人劝泥人刘,说“土匪心,海底针”,去了可能就回不来了。

泥人刘笑笑,说:“土匪也是人,土匪的母亲也是母亲,儿子想留个念想,人之常情啊,我哪有不去的道理。”说着,收拾东西,随来人上了山。

泥人刘从山上回来不久,听说这伙土匪竟然开荒种地、自给自足了,再也没有骚扰附近百姓。

“土匪不抢劫,还自己开荒种粮,这可是破天荒的头一回,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新鲜事哩!难不成泥人刘给郑三彪施了啥魔法?”人们议论纷纷。

可少了一个祸害毕竟是好事,大好事啊!

泥人刘像没事人似的,依然低头一丝不苟地摆弄着他的泥人。

泥人刘真是个奇怪的人呢!

泥人刘靠着泥人手艺吃遍滨州,每到一处不说是夹道欢迎,也是畅通无阻。连鬼子联队长鬼冢大佐也对泥人刘高看三分,撂下话来,不论战事有多紧张,只要看到泥人刘,一律放行。

当然,泥人刘也给鬼冢和他的日本妻子用心地捏了几个泥人,一尺多高,鬼冢拿在手上,忘形地“啧啧”怪叫着,宝贝似的摆在博古架上最显眼的位置。

民国二十七年,战事吃紧,泥人刘出入滨州更勤了。有一天,泥人刘刚捏好一尊半米高的菩萨,鬼冢就带人把他的住宅团团包围了。

“你的,我的朋友的干活,咋会是共产党?”鬼冢指着被日本兵控制的泥人刘说,有叛徒出卖了泥人刘。

泥人刘看了鬼冢一眼,没吭声。

“你的,艺术家的干活。”鬼冢挑起了大指,“你一定是被蒙蔽了,只要你说出你的上线和下线,我们还是好朋友,我可以让你去日本,为我们天皇服务。”

“呸,小小倭寇竟然欺我中华,还敢大言不惭,妄图建立东亚共荣,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你?”鬼冢眼角抽搐,“嚓”的一声拔出日本军刀,“给我带走!”

日本兵推推搡搡地把泥人刘拉走了。

鬼冢抬脚向那尊菩萨泥人踢去,可踢了一半,他又收回了脚,摸了摸泥人,摇摇头,“唉”地叹了口气。一挥手,泥人顿时葬身在了熊熊烈火里。

泥人刘终究没熬过鬼子的刑具,光荣牺牲了。

这晚,两个人来到泥人刘家的废墟堆,扒拉了好一会儿,才在一个墙角发现了那尊被烧得坚硬的泥人菩萨,小心翼翼地装到袋子里,趁着夜色赶到了芬山。

“老刘同志!”独立纵队队长郑三彪伏在菩萨脚下痛哭流涕。

许久,他一抬头,猛然发现菩萨的莲花座下有两行小字,细看,依稀可以辨清是一副对联:一双巧手捏破东南西北烦心事,两只福耳听辨五湖四海忠奸音。

他赶紧找来几个有学问的战士,大家也是面面相觑,不知道泥人刘留的这副绝联到底是什么意思。

其中一个突然灵机一动,拿着木棍轻轻往泥人的耳朵里捅,“哗棱,哗棱”耳朵里果然有东西。

菩萨耳朵里的东西一出来,大家又是一惊,藏在泥人耳朵里的竟然是个小泥人!鼻子、眼睛,甚至连眉毛都一清二楚!”

难道……难道叛徒竟然是他!”

随着大家剑一样的目光,纵队政委“轰”的一声,烂泥一样瘫软到了地上。

                                                     选自《小说月刊》2014年第8期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在介绍泥人刘的家世时,真切地写出了他的家庭状况和他的生活状况,让读者明白他从事捏泥人这一行当的原因。

B.小说以写实的手法写出了泥人刘所捏泥人的奇缘之处:泥人面部表情丰富,有淡淡的药香,还能预报天气。

C.土匪头目叫郑三彪虽然长相凶恶,但为人很有孝心,正因为这一点,泥人刘才不听别人的劝告上山给他病入膏盲的母亲捏塑像。

D.泥人刘靠着泥人手艺受到鬼子联队长鬼冢大佐的称赞,并与鬼冢成为好朋友,从而能够随便出入滨州城,为他抗日的工作带来便利。

E.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利用捏泥人的手艺抗日的故事。故事结尾,泥人刘用菩萨像上的对联及菩萨耳朵中的小泥人暗示出队伍中的叛徒,为抗日队伍清除了你家吗、内奸。

2.小说中说泥人刘捏的泥人“不同凡响”,请结合文本说说其不同凡响之处。

答:                                                                                              

                                                                                             

3.作品是怎样写泥人刘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                                                                                              

                                                                                             

4.小说中为什么说“泥人刘真是个奇怪的人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1.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答A.B不给分。 2.①泥人刘捏的泥人有三绝,充分体现了他的技艺高超;②他捏的泥人帮助他接近日本鬼子,从而为抗日工作提供了便利;③最后他通过泥人,指出了队伍中的叛徒。 3.①通过典型事件刻画人物为土匪母亲捏塑像、为鬼子捏泥人、被捕时用泥人指出队伍中的叛徒等几件事来写泥人刘;这样写使故事充实具体,有可读性。②采用肖像描写、语言神态描写等手法,充分地表现了泥人刘的形象特点。③具体事件多从侧面描写,比如给土匪头目的母亲捏塑像等,使小说的表达含蓄蕴藉,值得回味。 4.(要点)①手艺奇特:泥人刘的手艺精湛,所捏泥人得到大家的一致称赞;②孤胆英雄:对土匪头目的邀请,毫无畏惧地前去,并能劝其向善;③心性淡然:居功不自傲,劝土匪走上正途这么大的事在他看来很平常;④浩然正气:巧妙利用日本鬼子联队长的信任,开展抗日工作。 【解析】 1. 试题分析:D.“与鬼冢成为好朋友”属无中生有。文中鬼冢赞赏泥人刘的手艺,以为泥人刘跟他是朋友,但实际上泥人刘只是利用鬼冢来抗日。A.原文用的是“坊间闲话”“据说”,显然这些说法不是确定的。B.小说中对泥人特点的描述显然带有夸张浪漫的成分,不能看作是写实。 考点: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小说中说泥人刘捏的泥人“不同凡响”,具体体现在小说中有对他泥人的介绍,“一是捏的泥人惟妙惟肖自不必说……就能知道阴晴冷暖,端的是十分罕见。” 同时还有他通过捏的泥人接近了日本人的核心人物,赢得了日本人的信任,为他获取情报提供了便利。最后,就是在自己牺牲之后,还通过小小泥人提供找到内奸的线索。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小说刻画泥人刘采用的方式很多,正面肖像、语言描写,侧面烘托,典型事件等。 塑造了一个手艺高强、有爱国情怀、不畏强权的艺人形象。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具体结合文本中的描写,在文本中找到具体的肖像描写,典型的语言描写,为土匪和鬼子捏泥人等事件描写。 考点: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 “泥人刘真是个奇怪的人呢?”小说如此评价他,是从多个方面综合得来的。他的高超的技艺,他敢于为土匪和鬼子捏泥人的勇气,他劝土匪向善的侠义,他反抗日军,保家卫国的正义,他不畏惧日军的拷打,宁死不屈的骨气都包括在内。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表现暮春春花落时桃花源桃林美景的句子                           ”。

(2)杜牧《阿房宫赋》开篇用“                                         ”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宏伟气势,给人一个总体的印象。

(3)李商隐的《锦瑟》一诗中,借用庄子和杜宇的典故,表露出自己远大抱负不能实现而徒留一份伤感的诗句是“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

   

     [宋]范仲淹

非烟亦非雾,幂幂映楼台。白鸟忽点破,残阳还照开。

肯随芳草歇,疑逐远帆来。谁会山公①意?登高醉始回

  

[宋]司马池

冷于陂水淡于秋 远陌初穷到渡头。

赖是丹青不能画 画成应遣一生愁。

[注] 幂幂:浓密状。②山公:指晋朝的山简。他镇守襄阳时经常至习家池饮酒,大醉而归。

③行色:指旅客匆匆走过时的表情神色。④ 陂水:芍陂的水。⑤陌:田间小路。

1.范诗颔联的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这两个字并简要赏析。

答:                                                                                     

                                                                                      

2.范诗写野色,司马写行色,虽对象不同,但这两首诗都体现了梅尧臣所说的“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请结合相关诗句,作简要赏析。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禇无量,字弘度,杭州盐官人。幼授经于沈子正、曹福,刻意坟典。尤精《礼》、司马《史记》。擢明经第,累除国子博士,迁司业兼修文馆学士。玄宗为太子,复拜国子司业兼侍读,撰《翼善记》以进,厚被礼答。太子释奠国学,令讲经,建端树义,博敏而辩,进银青光禄大夫,锡予蕃渥。及即位,迁左散骑常侍兼国子祭酒,封舒国公。母丧解,诏州刺史薛莹吊祭,赐物加等。庐墓左,鹿犯所植松柏,无量号诉曰:“山林不乏,忍犯吾茔树耶?”自是群鹿驯扰,不复枨触,无量为终身不御其肉。丧除,召复故官。以耆老,随仗听徐行,又为设腰舆,许乘入殿中。频上书陈得失。

开元五年,帝将幸东都而太庙坏,姚崇建言:“庙本苻坚故殿,不宜罢行。”无量鄙其言,以为不足听,乃上疏曰:“王者阴盛阳微,则先祖见变。今后宫非御幸者,宜悉出之,以应变异。举畯良撙奢靡轻赋慎刑纳谏争察谄谀继绝世则天人和会灾异讫息”帝是崇语,车驾遂东。无量又上言:“自古受命之君,必兴灭继绝,崇德报功。故存人之国,大于救人之灾;立人之后,重于封人之墓。愿到东都,收叙唐初逮今功臣世绝者,虽在支庶,咸得承袭。”帝纳其言,即诏无量祠尧平阳,宋璟祠舜蒲坂,苏颋祠禹安邑,在所刺史参献。又求武德以来勋臣苗裔,绍续其封。

  初,内府旧书,自高宗时藏宫中,甲乙丛倒,无量建请缮录补第,以广秘籍。天子诏于东都乾元殿东厢部汇整比,无量为之使。因表闻喜尉卢僎、江夏尉陆去泰、左监门率府胄曹参军王择从、武陟尉徐楚璧分部雠定。卫尉设次,光禄给食。又诏秘书省、司经局、昭文、崇文二馆更相检雠,采天下遗书以益阙文。不数年,四库完治。帝诏群臣观书,赐无量等帛有差。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举畯良撙奢靡╱轻赋慎刑╱纳谏争察╱谄谀继绝世╱则天人和会╱灾异讫息╱

B举畯良撙奢靡╱轻赋慎刑╱纳谏争╱察谄谀继绝世╱则天人和╱会灾异讫息╱

C举畯良╱撙奢靡╱轻赋慎刑╱纳谏争察谄谀╱继绝世╱则天人和╱会灾异讫息╱

D举畯良╱撙奢靡╱轻赋╱慎刑╱纳谏争╱察谄谀╱继绝世╱则天人和会╱灾异讫息╱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擢明经第,累除国子博士中的“擢”指“提拔、选拔”,“除”指“任命、授职”,如“余除右丞相兼密使”(《指南录》后序)

B“国学”指的就是中国古代学说,其中的代表是先秦诸子。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学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

C“耆老”是指年寿高。后来把德行高尚、受人尊敬的老人称为“耆老” ,有时也泛指“老年人”。

D“幸”即行幸。古代专指皇帝出行。《三国志魏志明帝纪》:“丁末,行幸长安。”

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禇无量有很好的学问。他幼年跟随沈子正、曹福学习,专心攻读,尤其精通《礼记》、司马迁的《史记》,并凭借《礼记》和《史记》被提拔为官。

B禇无量有仁慈之心,他在墓旁庐屋守孝期间,鹿侵犯他所种植的松柏,他原谅了群鹿,群鹿也不再来侵犯松柏,为此他终生不再吃鹿肉。

C禇无量敢于直谏。在太庙毁坏时,皇帝还要到东都去,禇无量反对姚崇的意见,并劝谏皇帝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灾异。

D禇无量注重文化典籍的修订。唐高宗时藏入宫中的旧书,次序杂乱颠倒,禇无量建议请人抄补并编排次序,并亲自担任负责此事的使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无量又上言:“自古受命之君,必兴灭继绝,崇德报功。

                                                     

(2)不数年,四库完治。帝诏群臣观书,赐无量等帛有差。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21世纪将为信息的流通和储存以及传播提供前所未有的手段,因此,它将对教育提出乍看起来近乎矛盾的双重要求。一方面,教育应大量和有效地传授越来越多、不断发展并与认识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知识和技能,因为这是造就未来人才的基础。同时,教育还应找到并标出判断事物的标准,使人们不会让自己被充斥公共和 私人场所、多少称得上是瞬息万变的大量信息搞得晕头转向,使人们不脱离个人和集体发展的方向。可以这么说,教育既应提供一个复杂的、不断变动的世界的地 图,又应提供有助于在这个世界上航行的指南针。

根据对未来的这种展望,仅从数量上满足对教育的那种无止境的需求不断地加重课程负担既不可能也不合适。每个人在人生之初积累知识,尔后就可无限期地加以利用,这实际上已经不够了。他必须有能力在自己的一生中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去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最初获得的知识,使自己适应不断变革的世界。

为了与其整个使命相适应,教育应围绕四种基本学习加以安排;可以说,这四种学习将是每个人一生中的知识支柱;学会认识,既获取理解的手段;学会做事,以便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学会共同生活,以便与他人一道参加人的所有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合作;最后是学会生存,这是前三种学习成果的主要表现形 式。当然,这四种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一个整体,因为它们之间有许多连接、交叉和交流点。

  但是,在一般情况下,正规教育仅仅是或主要是针对学会认识,较少针对学会做事。而另外两种学习往往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有时也被看作是前两种学习的一种自然而然的延伸。然而,委员会认为,在任何一种有组织的教育中,这四种“知识支住”中的每一种应得到同等重视,使教育成为受教育者个人和社会成员在认识和实践方面的一种全面的、终生持续不断的经历。

委员会的委员们从一开始工作就明显地感到,为了迎接下一个世纪的挑战,必须给教育确定新的目标,必须改变人们对教育的作用的看法。扩大了的教育新概念应该使 每一个人都能发现、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潜力,也应有助于挖掘出隐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财富。这意味着要充分地重视教育的作用,就是说使人们学会生存,实 现个人全面发展的作用,不再把教育看作是一种手段,是达到某些目的(技能、获得各种能力、经济目的)的必经之路。

会认知更多是为了掌握认识的手段,而不是获得经过分类的系统化知识。既可将其视为一种人生手段,也可将其视为一种人生目的。作为手段,它应使每个人学会了解他周围的世界,至少是使他能够有尊严地生活,能够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进行交往。作为目的,其基础是乐于理解、认识和发现。即便那种没有直接目的去学习的情况愈来愈少,但由于学习有用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变得很重要,学制越来越长、空闲时间越来越多,这将使越来越多的成人能够去感受知识和个人自学带来的乐趣。扩大知识面可以使每个人更好地从各个角度来了解他所处的环境,有助于唤起对知识的好奇心,激发批判精神并有助于在独立思考的的基础上去辨别是非。从这种观点出发,让我们再次强调,每个儿童无论他在哪里,都应使他能够以恰当的方式学习科学而且终生成为“科学之友’;在中等和高等教育中,入门培训应向所有大、中学生介绍科学进步和当代思想模式所提供的各种手段、概念和参照方法。 

然而,由于知识涉及到方方面面,并且始终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试图想什么都知道愈来愈做不到,而且在基础教育之后仍保持对所有学科的教学也不切合实际。不过,专业化学习,哪怕是未来的研究人员的专业化学习也不应排斥对普通文化知识的学习。“今天,一个真正受到全面培养的人需要有广泛的普通文化知识并有机会 深入地学习研究少量的学科。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应该促进这两个方面同时发展”。因为普通文化教育使受教育者能接触到其他语言和知识,首先就有助于交往。 专家封闭在自己的学科中,可能对他人所为不感兴趣。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他都会感到难以与人合作。另一方面,文化教育作为超越时间和空间将各个社会联系起来的纽带,势必会使受教育者了解到其它领域的知识,从而有助于充分发挥各学科之间的协同作用。特别是在研究方面,某些知识的重大进展就是在各学科的交叉领域中产生的。 

1.下列关于21世纪教育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在21世纪,信息流通、储存和传播的手段都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这就要求教育应该让人们去更新、深化和充实已有的知识,以适应不断变革的社会。

B. 21世纪的教育不仅应该受教育者提供知识和技能,还应该提供判断事物的标准,教会他们对信息进行判断选择,这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要求。

C. 相当于过去的教育,现在我们必须扩大教育的概念,让每个人的创造潜力都得到发挥和加强,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这样才能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D. 在21世纪,教育的作用应该得到充分重视,但不应该把教育看作是到达某种目的——例如获得某种技能、获取经济利益的手段。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学会认知、做事、共处和生存,这四种基本学习在获取知识的途径方面有许多连接、交叉和交流点,它们是一个整体。

B. 在现实中,一个专业研究人员能够深入学习研究的只是少量学科。但是扩大知识面能够促进他的研究工作。

C. 在一般情况下,正规教育对于“学会做事”重视不够,因而在21世纪的教育中,要特别突出“学会做事”的内容。

D. 向所有大、中学生介绍科学进步和当代思想模式所提供的各种手段、概念和参照方法,有助于唤醒他们对知识的好奇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1世纪的教育要大量和有效地传授与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知识技能,但不能仅从数量上满足对教育的无止境的需求。

B.会认知不是获得系统化知识,而主要是为了掌握认识的手段,这与古人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类似。

C.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应该促进要有广泛的普通文化知识和有机会深入地学习研究少量学科这两方面的同时发展。

D.如今的科学研究越来越离不开各学科之间的协同作用,因此一个封闭在自己学科中,不研究交叉学科的专家是不能取得重大进展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咬文嚼字》发布的2015年度“十大流行语”中,“颜值”一词位居榜单第三名。搜狐百科解释,“颜值,表示人物颜容英俊或靓丽的数值”。

材料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著名节目主持人的华裔女子陈茱莉在回忆职业生涯时说:“节目导演曾因为我的眼睛小而讽刺我:永远不可能成为观众接受的主播。正是因为他的讽刺,我才决定去整容。虽然很多亚裔指责我去整容,但我至今都不后悔自己的决定。”

材料三:黄渤从戏剧学院毕业之后,先是找不到工作,后被冠以“丑星”的名号。他经过自己的努力,从一个一个小角色演到了“金马影帝”。他在各种场合的幽默应对,让我们刮目相看。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