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充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

补充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空间、时间两方面着笔,抒发自己久客悲秋,孤苦多病的感情。(杜甫《登高》)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诗人被贬官之后居住环境的恶劣。(白居易《琵琶行》)

(3)           ,鱼鳖不可胜食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4)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贾谊《过秦论》)

(5)              ,独留青冢向黄昏。(《杜甫《咏怀古迹》)

(6)位卑则足羞,             。(韩愈《师说》)

 

(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3)数罟不入洿池 (4)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5)一去紫台连朔漠 (6)官盛则近谀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理解性默写的题目,注意选准诗句,不要出现错别字。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空间、时间”“居住环境”,这样就能准确的答出题目,注意“湓”“数罟”“洿”“报怨”“谀”等易错字的书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

五月十五夜坐雨赋此

清·王国维

积雨兼旬烟满湖,先生小疾未全苏。水声粗悍如骄将,天色凄凉似病夫。

江上痴云犹易散,胸中妄念苦难除。何当直上千峰顶,看取金波涌太虚。

【注】金波:指月亮。

1.诗歌抒发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2.简要赏析诗歌第二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

柳宗元

严生足下:得生书,言为师之说,怪仆所作《师友箴》与《答韦中立书》,欲变仆不为师之志,而屈己为弟子。凡仆所为二文,其旨一也。仆之所避者师之名也,所忧者其实也,实不可一日忘。仆聊歌以为箴,行必循心以己,栗栗不敢暇,又不敢自谓有可师人者耳。当今之世,至若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内不足为,外不足当,众口虽恳恳迫,其若吾子何?实之要,二文中皆是也,吾子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吾子所云仲尼为师之说,岂易耶?仲尼可学不可为也。学之至,斯则仲尼矣;未至而欲行仲尼之事,若宋襄公好霸而败国,卒中矢死。仲尼岂易言耶?马融、郑玄者,二子独章句师耳。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吾子欲之,其有乐而望吾子者矣。言道、讲古、穷文辞以为师,则固吾属事。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人之所见有同异,吾子无我。若曰仆拒千百人,又非也。仆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若言道、讲古、穷文辞,有来问我者,吾岂尝瞋目闭口耶?

吾子文甚畅远,恢恢乎其辟大路将疾驰也。固其车,肥其马,长其策,取中道至大都,又奚师欤?亟谋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幸而亟来,终日吾子言,不敢倦,不敢,不敢肆。苟去其名全其实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如此,无世俗累而有益乎己,古今未有好道而避是者。宗元白。

(选自《柳宗元集》,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必循心以          益:增加,充实

B.众口虽恳恳          见:放在动词前,表说话人自己

C.吾子无以韩          责:指责,批评

D.不敢倦,不敢          爱:吝啬,吝惜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吾子详读之            皆出于此乎

B.卒中矢              弃甲曳兵

C.仆所拒,拒为师弟子名  蚓无爪牙

D.亟谋知道者而考诸古    水为之,而寒

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苟去其名/全其实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

B.苟去其名/全其实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

C.苟去其名/全其实/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

D.苟去其名/全其实/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足下”“吾子”都是敬称,在文章中都指严厚舆;“秀才”原本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科目,后废秀才科,遂作为一般读书人的泛称。

B.柳宗元拒绝做严生的老师,原因有很多:不愿承担老师之名是其一,社会风气不好是其一,实际才能不足以做严生的老师又是其一。

C.柳宗元认为仲尼是可以学习的,但是普通人一般不可能达到孔子的境界。在文中柳宗元还嘲笑了那种为学不到家而学孔子为师之人。

D.柳宗元委婉地表达了对韩愈的赞美,但拒绝像韩愈那样不顾当时“耻学于师”的社会风气而为师的作法,主张去名求实的学习。

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若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

(2)固其车,肥其马,长其策,取中道至大都,又奚师欤?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人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自己就不写诗了。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至于说历代的歌唱同样珍贵,为什么唐诗让我们心存景仰,甚至是徐志摩的诗总觉得要比现在的歌词好多了?且以唐三彩为例。唐人见到的唐三彩一定和我们见到的不一样。我们见到的唐三彩要美得多,是时间和距离产生了美。当时的唐三彩和唐诗一样流行,时尚。时时面对的东西美不到哪里去。迎面的歌唱可能不被看重,千百年前的歌唱,会滋润和鼓舞同样歌唱者的心。

(摘自陈鹏举《诗与歌词》)

1.下列对于唐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现在人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唐朝既被用作一种社交方式,又被作为流行歌曲的歌词,其中尤以后者为多。

B.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唐朝诗人之多,于此可见一斑。

C.让人们感到真切和亲切的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人的情感所难以割舍。

D.在唐朝,人们盛行写诗和传唱诗,所以可以肯定,其中有一些诗并不是为了求取功名而创作的。

2.下列关于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比较,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而三十年来中国的流行歌词却能长盛不衰,这是值得欣喜的。

B.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一样,写的都是人的现实和梦想,都会使人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C.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和李白的《静夜思》,在表现对故乡的依恋和怀念方面可谓异曲同工。

D.比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显得更为出色。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之涣说,如果最美的歌女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就不写诗了。这说明王之涣的诗当时曾被广泛传唱。

B.时间和距离能够产生美,可以想见,现在流行歌曲的歌词在若干年后应该也会被人们推崇的。

C.在唐代,唐三彩和唐诗一样也是流行的、时尚的东西,因而当时的人们是不会把它看得很珍贵的。

D.杜甫的诗,可能表现得文本一些,这应该跟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一定的关系,所以难以流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台湾女作家刘继荣在博文上说,她上中学的女儿成绩一直中等,但是却被全班学生全票推选为“最欣赏的同学”,理由是乐观、幽默、善良、好相处、守信用等。她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女儿却认真地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博文引起了广大网民的热议。

网民甲:坐在路边鼓掌其实也挺好。

网民乙:人人都在路边鼓掌,谁在路上跑呢?

网民丙:路边鼓掌与路上奔跑,都应该肯定。

从上述网民的议论中,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班级春游活动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字。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