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春思 贾至(1)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2)李花...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春思

贾至(1)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2)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云,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1)贾至在唐肃宗朝曾因事贬为岳州司马。(2)历乱:花开极茂盛。

1.前两句描绘出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从整首诗来看,这两句有什么作用?

2.有人评价三、四两句在情感的抒发上“构思新奇”,说说你的理解。

 

1.①这首诗描绘出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春草丛生,草色青青,柳色嫩黄,柳丝飘拂;桃花盛开,李花飘香,花枝披离,花气氤氲。②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对照,使所要表达的愁、恨显得加倍强烈。画面上的春光点染得越是明媚,春意越是喧闹,就更能从反面衬托出诗人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 2.①这两句不是直接抒发自己的愁情,而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借“东风”和“春日”来写愁思。②“东风不为吹愁去”,不说自己愁重难遣,而怨东风冷漠无不为遣愁;“春日偏能惹恨长”,不说因愁闷而百无聊奈,产生度日如年之感,却反过来说成是春日惹恨,把恨引长。这样,诗意的表现就更为曲折、含蓄、更有深度。 【解析】 1.本题考查诗歌的意境,同时也考查诗歌首句的作用。首句“草色青青柳色黄”,直接用嫩绿、鹅黄两色春草丛生、柳丝飘拂的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象;次句“桃花历乱李花香”,用暗笔为这幅景象添上嫣红、洁白两色,并以传神之笔烘染了花枝披离、花气氤氲的浓春图景,使画面上的春光更加艳丽,春意更加喧闹。诗人在这两句里写足了春景,其目的在于为下面抒写深愁苦恨作对照。 2.诗的第三句“东风不为吹愁去”,不说自己愁重难遣,却怨东风冷漠无情,不为遣愁。这在诗意上深了一层、曲了一层,使诗句避免平直。第四句“春日偏能惹恨长”,不说因愁闷而百无聊赖,却反过来说成是春日惹恨,将恨引长,如此立意显得新奇巧妙。这首诗因春景而兴愁恨,诗中所表达的愁恨,并非一般的闲愁闲恨,而是诗人被贬荒地后产生的流人之愁,逐客之恨。所以,尽管春光明媚,但这愁恨却不减丝毫,反而愈益地难奈难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对下列诗句中“月”这一意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明月乍出,有光无声,却能惊动山鸟,以静衬动,营造出“夜静”“山空”的静谧氛围。

B.“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月冷,即心冷,诗人借无声的冷月表达物是人非、昔盛今衰的痛惜之情。

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残月,这里指拂晓之月,诗人借残月表达心境的凄清冷落,曲折地写出离愁别绪。

D.“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旧时的月亮仍多情地照着这残破的古城,寄托了诗人对故国萧条的深沉感伤。

 

查看答案

下列诗句不含典故的一项是(    

A.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B.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C.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D.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查看答案

下列对作家作品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自号五柳先生,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等。

B.王勃,与杨炯、陈子昂、骆宾王一起并称为“初唐四杰”。代表作有《滕王阁序》等。

C.杜牧是唐代诗人、散文家,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代表作有《阿房宫赋》《锦瑟》等。

D.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词人,词风豪放,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代表作有《扬州慢》等。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赋,是盛行于汉魏六朝、兼有诗和散文特点的一种文体,讲求句式整齐,音节和谐,多采用铺陈、夸张。

B.律诗和绝句句数有别,绝句四句,律诗一般八句;绝句可对仗可不对仗,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C.词最初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又称“长短句”或“诗余”,根据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D.散曲是由词蜕化出来的一种和乐演奏的歌曲,盛行于元代,体式比较自由,它一般包括套曲和杂剧。

 

查看答案

下列作家作品依次对应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稼轩长短句》   ②《樊川文集》   ③《范文正公文集》   ④《嘉佑集》

A辛弃疾   王维   范仲淹   苏轼       

B李清照   杜牧   范成大   苏洵 

C辛弃疾   杜牧   范仲淹   苏洵       

D李清照   王维   范成大   苏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