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默写 ⑴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⑵消散了/甚至她...

默写

⑴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⑵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                   (戴望舒《雨巷》)

⑶满载一船星辉,                 。(徐志摩《再别康桥》)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小人长戚戚。《论语》

⑹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1)粪土当年万户侯。(2)丁香般惆怅。(3)在星辉斑斓里放歌。(4)风萧萧兮易水寒。(5)君子坦荡荡。(6)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每句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解析】 试题分析:情境默写成为近几年高考默写的一种新方式,考生要注意在平时背诵文章时注意理解文章的大意。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惆怅”、“斑斓”、“萧萧兮”。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对比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回答题。

忆秦娥

李 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忆秦娥 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两首词都通过景物描写渲染气氛,但所渲染气氛并不相同,请加以概括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词结尾都通过写景来抒情,气象宏大,但所抒发的感情不同,请概述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题。

傅介子,北地人也,因从军为官。先是龟兹、楼兰皆尝杀汉使者。元凤中,介子以骏马监求使大宛,因诏令责楼兰、龟兹国。

介子至楼兰,责其王教匈奴遮杀汉使:“王苟不教匈奴,匈奴使过至诸国,何为不言?”王谢服,言:①“匈奴使属过,当至乌孙,道过龟兹。”介子至龟兹,复责龟兹王,王亦服罪。介子从大宛还到龟兹,龟兹言:“匈奴使者从乌孙还,在此。”介子因率其吏士共诛斩匈奴使者。还奏事,诏拜介子为中郎,迁平乐监。

介子谓大将军霍光曰:“楼兰、龟兹数反覆而不诛,无所惩艾。介子过龟兹时,其王近就人,易得也,愿往刺之,以威示诸国。”大将军曰:“龟兹道远,且之于楼兰”于是,白遣之。

介子与士卒赍金币,扬言以赐外国为名。至楼兰,楼兰王意不亲介子,介子阳引去,至其西界,使译谓曰:“汉使者持黄金锦绣行赐诸国,王不来受,我去之西国矣。”②即出黄金币以示译。译还报王,王贪汉物,来见使者。介子与坐饮,列物示之。饮酒皆醉,介子谓王曰:“天子使我私报王。”王起随介子入帐中,屏语,壮士二人从后刺之,刃交胸,立死。其贵族左右皆散走。遂持王首还诣阙,公卿将军议者咸嘉其功。上乃封介子为义阳侯,食邑七百户。士刺王者皆补侍郎。 (节选自《汉书•傅介子传》)

1.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责其王教匈奴遮杀汉使      遮:拦截

B.王谢服             谢:感激

C.于是,白遣之          遣:派遣

D.介子与士卒赍金币        赍:携带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能表现傅介子“智勇”的一组是

①责其王教匈奴遮杀汉使 ②因率其吏士共诛斩匈奴使者

③上乃封介子为义阳侯   ④饮酒皆醉,介子谓王曰:“天子使我私报王。”

⑤愿往刺之,以威示诸国   ⑥士刺王者皆补侍郎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内容与技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认为龟兹、楼兰杀害过汉朝的使者,有损大汉威严,于是在元凤年间,他以骏马监的身份,请求出使大宛,依照诏令指责楼兰、龟兹国。

B.介子到了楼兰,以事实为依据指责楼兰教唆匈奴拦截杀害汉朝使者,楼兰王谢罪表示顺服。

C.介子路过楼兰时,发现楼兰王对身边的人没有防范之心,容易得手,于是请求前去刺杀他,想以此展示国威,表现了他对大汉的忠心。

D.介子刺杀楼兰分设计诱惑、秘密会谈、实施刺杀三个阶段,刺杀过程集中表现了他的智慧和胆识。

4.将文言文中的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匈奴使属过,当至乌孙,道过龟兹。

(2)即出黄金币以示译。译还报王,王贪汉物,来见使者。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论散文

梁实秋

一切的散文都是一种翻译。把我们脑子里的思想情绪想象译成语言文字。古人说,言为心声,其实文也是心声。头脑笨的人,说出来是蠢,写成散文也是拙劣;富于感情的人,说话固然沉挚,写成散文必定情致缠绵;思路清晰的人,说话自然有条不紊,写成散文更能澄清澈底。由此可以类推。散文是没有一定的格式的,是最自由的,同时也是最不容易处置的,因为一个人的人格思想,在散文里绝无隐饰的可能,提起笔来便把作者的整个的性格纤毫毕现地表示出来。

一个人便有一种散文,喀赖尔翻译莱辛的作品的时候说:“每人有他自己的文调,就如同他自己的鼻子一般。”布丰说:“文调就是那个人。”文调的美纯粹是作者的性格的流露,所以有一种不可形容的妙处:或如奔涛澎湃,能令人惊心动魄;或是委婉流利,有飘逸之致;或是简练雅洁,如斩钉截铁……总之,散文的妙处真可说是气象万千,变化无穷。

散文的文调虽是作者内心的流露,其美妙虽是不可捉摸,而散文的艺术仍是所不可少的。散文的艺术便是作者的自觉的选择。福楼拜是散文的大家,他选择字句的时候是何其的用心!他认为只有一个名词能够代表他心中的一件事物,只有一个形容词能够描写他心中的一种特色,只有一个动词能够表示他心中的一个动作。在万千的辞字之中他要去寻求那一个——只有那一个——合适的字,绝无一字的敷衍将就。他的一篇文字是经过这样的苦痛的步骤写成的,所以才能有纯洁无疵的功效。平常人的语言文字只求其能达,艺术的散文要求其能真实——对于作者心中的意念的真实。福楼拜致力于字句的推敲,也不过是要求把自己的意念确切地表示出来罢了。

散文的美妙多端,然而最高的理想也不过是“简单”二字而已。简单就是经过选择删芟以后的完美的状态。普通一般的散文,在艺术上的毛病,大概全是与这个简单的理想相反的现象。散文的艺术之中最根本的原则,就是“割爱”。一句有趣的俏皮话,若与题旨无关,只得割爱;一段题外的枝节,与全文不生密切关系,也只得割爱;一个美丽的典故,一个漂亮的字眼,凡是与原意不甚洽合者,都要割爱。散文的美,不在乎你能写出多少旁征博引的故事穿插,亦不在多少典丽的辞句,而在能把心中的情思干干净净直截了当地表现出来。散文的美,美在适当。不肯割爱的人,在文章的大体上是要失败的。

散文的文调应该是活泼的,而不是堆砌的——应该是像一泓流水那样的活泼流动。要免除堆砌的毛病,相当的自然是必须保持的。用字用典要求其美,但是要忌其僻。文字若能保持相当的自然,同时也必须显示作者个人的心情,散文要写得亲切,即是要写得自然。         (有删改)

1.对“散文的文调”的内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散文的文调”是指作家在文章中表现的人格思想。

B.“散文的文调”是作者在作品中流露的性格。

C.“散文的文调”是指作者散文作品中特有的风格。

D.“散文的文调”是作品中不可形容的妙处。

2.下面不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艺术的散文要求其能真实,即能真实地表达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

B.散文的美在于能把心中的情思干干净净直截了当地表现出来。

C.散文要写得亲切、活泼、自然,避免堆砌、用典。

D.散文美妙多端得力于作家对散文艺术的追求。

3.下面有关文章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散文最不容易处置是因为散文没有一定的格式,是最自由的。

B.因为散文的美妙不可捉摸,所以不必太在意散文的艺术。

C.福楼拜的散文能有纯洁无疵的功效与他锤炼语言是分不开的。

D.作者个人的心情在文中真实地流露出来,散文的文字就自然流畅。

 

查看答案

为上联“心平浪静,秋月芙蕖湘水碧”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   )

A.志远天高,春风杨柳麓山青;

B.情深海阔,夏日荷花潇江红;

C.气壮山威,鲲鹏展翼楚云飞;

D.身正才卓,冬雪松竹衡岳高;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

B.为了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为旅客创造和谐的候车环境、快乐的人性化服务。

C.这种感冒新药经过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开封等地医院的400多个病例中临床试用,80%反映确实有疗效。

D.校庆在即,学校要求全体师生注重礼仪,热情待客,以带给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感到宾至如归。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