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题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1.“数峰清瘦出云来”中的“清瘦”和“出”字用的非常好,请选择其中一个加以赏析。

2.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1.①“出”字是“出现、突显”;几座山峰从云层中突显出来。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②“清瘦”,这里是高耸峭拔的意思,几座高耸峭拔的山峰从云层中突显出来。“清瘦”运用拟人手法, 赋予嵩山以人的品格、人的风貌,既突出了山峰的高耸挺拔,更体现了作者的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操守。 2.①作者见到嵩山时的惊喜和亲切之情。 ② 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或高洁傲岸的人格操守。张耒晚年罢官后,日子非常清贫困顿,但他却不改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与刚毅质朴的品行。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具体考查赏析该诗尾句“数峰清瘦出云来”的妙处和“清瘦”二字的精神内涵。“数峰清瘦出云来”是此诗最精彩的一句。天色向晚,北风吹散了云,吹停了雨,几座山峰的轮廓重又显现出来。浓云大雨中,是看不清山峰的。本来是由于云散雨歇,山影才再次出现的。但是一个“出”字,却把山峰动态化了,像是它们主动从云丛中挣脱了出来。“清瘦”,使我们感到雨水荡涤后嵩山的洁净和峭奇。那映衬着数峰的天幕,在落日余晖的映照下也是一碧如洗的,是纯净的。因为只有如此,数峰“清瘦”的形态才能被清晰地衬托出来,勾勒出一幅美丽的雨后群峰夕照图。此诗用“清瘦”形容嵩山,不光是造语比较新奇,而且在诗人审美意识活动中也反映了他的精神气质与追求。中国士大夫中一些高人雅士,正是常常留给后世以清瘦的印象。因此,“数峰清瘦出云来”,虽是写嵩山,却又是人与景物融而为一,体现了诗人感情的外化。所以,本题要答得完整到位,不仅要求考生有很深的语言功底,还要求考生有深厚的文化积淀。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题目为“初见嵩山”,一个“初”字可谓“题眼”,就暗含了“惊喜”与“期待”之情。展开描写时,先写鞍马劳顿中青山对我的开解,又写日暮时风雨天气,最后才让数峰露面,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将铺垫手法用到极致。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题。

辛弃疾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①,怀英遇“坎” ②,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

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仓部郎官。

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遂奏疏曰:“今朝廷清明,比年李金、赖文政、陈子明、陈峒相继窃发,皆能一呼啸聚千百,杀掠吏民,死且不顾,至烦大兵翦灭。田野之民,郡以聚敛害之,县以科率害之,吏以乞取害之,豪民以兼并害之,盗贼以剽夺害之,民不为盗,去将安之?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诏奖谕之。

[注] 蓍(shī):一种草。古人用来占卜。坎、离:均为卦名。坎在八卦中的方位为北方,离为南方。掌书记:节度使的属官,掌管文书笺奏,亦可参议军务。青兕(sì):传说为太上老君的坐骑。兕:犀牛一类的野兽。

1.对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蔡伯坚                  师:以……为师

B.弃疾间与之                游:游玩

C.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    丐:给予,给

D.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   恰逢,正赶上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起的。

B.绍兴”是南宋高宗皇帝赵构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

C.“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升贬的常用词语。一般情况下,用“左迁”来表示升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辛弃疾年轻时师从蔡伯坚,与党怀英一起学习,他曾经占卜自己的仕途,自己得“离”卦,于是决定南归。

B.偷窃耿京大印而逃的义端,是在辛弃疾劝说下才投靠耿京的.所以耿京迁怒于辛弃疾。弃疾斩其首归报。耿京的队伍就更加壮大了。

C.辛弃疾写《美芹十沦》等文的起因是孝宗帝在恢复中原问题上态度坚决,但因为朝廷与金主讲和刚成定局,所以他的建议不被实行。

D.盗贼连起,辛弃疾在全部铲平了匪患之后。上书朝廷,分析盗贼起因,因此受到了皇上的褒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2)民不为盗,去将安之?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文言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  不吾知其亦已兮

A.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B.为仲卿母所遣

C亦自缢于庭树。          D高余冠之岌岌兮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范增数项王

A.常以身蔽沛公       B.君安与项伯有?”

C沛公霸上          D.吾得事之

 

查看答案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判断不正确的一项(  )

A.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互文

B.何以解忧? 惟有杜康。   反问

C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 顶真

D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比喻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北京市烟花办节前表示,正密切关注空气质量,并将通过媒体向市民发出“为提高空气质量,创造良好环境,在春节期间请尽量少放或不放烟花爆竹”。

B.针对学生体质下滑的不争事实,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C.为应对暑期读者高峰,市图书馆组建了一支多以青年学生为主的志愿者队伍,以确保在开馆的时间段能及时为读者服务。

D.为增强人们的国家版图意识,最近推出的新编竖版中国地图将以往作为缩略图放在右下角的“南海诸岛”与大陆同比例展示,全景式的呈现中国陆海疆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