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代排”本不是什么新鲜事,不过最近杭州下沙一家服...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代排”本不是什么新鲜事,不过最近杭州下沙一家服务公司推出的“银行代排”颇有意思:付2元钱,就帮你排队。许多市民说,上银行少则排队半小时,多则2小时,2元钱换2小时,值得啊;还有人说,这种服务的推出,银行应该感到脸红。

请从雇佣者和被雇佣者两个不同角度,分别给“银行代排”下一个定义,所下定义要分别突出两者不同的利益;每条不超过20字。

(1)雇佣者角度:“银行代排”就是                       的一种雇佣行为。

(2)被雇佣者角度:“银行代排”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种雇佣行为。

 

⑴花2元钱雇人去银行排队以节省时间。(2分) ⑵到银行去替别人排队以获得2元钱的报酬。(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上文对“代排”的解释,我们可以理解“代排”就是“花钱请人代为排队”,“代排”的目的是节省时间;“代排”的方法是花2元钱。抓住这三个要点,能合理地变换陈述的角度,不难回答。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2)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

(3)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4)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蜀相》)

(5)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

(6)_______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闲居遣怀十首

唐·姚合

身外无徭役,开门百事闲。

倚松听唳鹤,策杖望秋山。

萍任连池绿,苔从匝地斑。

料无车马客,何必扫柴关。

(1)诗中的“闲”体现在哪些地方?

(2)姚合的诗追求“静趣”,请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王思远,琅邪临沂人。尚书令晏从弟也。宋建平王景素辟为南徐州主簿,深见礼遇。景素被诛,左右离散,思远亲视殡葬,手种松柏。与庐江何昌宇、沛郡刘琏上表理之,事感朝廷。景素女废为庶人,思远分衣食以相资赡。

建元初,迁太子中舍人。文惠太子与竞陵王子良素好士,并蒙赏接。思远求出为远郡,除建安内史。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甚至,表乞自解,不许。及祥日,又固陈,世祖乃许之。

世祖诏举士,竞陵王子良荐思远及吴郡顾暠之。思远与顾暠之友善。暠之卒后家贫,思远迎其儿子,经恤甚至。邵陵王子贞为吴郡,世祖除思远为吴郡丞,以本官行郡事,论者以为得人。以疾解职,还为司徒谘议参军。高宗辅政,不之任,仍迁御史中丞。临海太守沈昭略赃私,思远依事劾奏,高宗及思远从兄晏、昭略叔父文季请止之,思远不从,案事如故。

建武中,迁吏部郎。思远以从兄晏为尚书令,不欲并居内台权要之职,上表固让。曰:“陛下矜遇之厚,古今罕俦。正以臣与晏地惟密亲,必不宜俱居显要。且亦缘陛下以德御下,故臣可得以礼进退……”上知其意,乃改授司徒左长史。

初,高宗废立之际,思远与晏闲言,谓晏曰:“兄荷世祖厚恩,今一旦赞人如此事,彼或可以权计相须,未知兄将来何以自立。若及此引决,犹可不失后名。”晏不纳。及拜骠骑,集会子弟,谓思远兄思微曰:“隆昌之末,阿戎劝吾自裁。若从其语,岂有今日?”思远遽应曰:“如阿戎所见,犹未晚也。”及晏败,故得无他。

思远清修,立身简洁。衣服床筵,穷治素净。宾客来通,辄使人先密觇视。衣服垢秽,方便不前;形仪新楚,乃与促膝。虽然,既去之后,犹令二人交帚拂其坐处。上从祖弟季敞性甚豪纵,上心非之,谓季敞曰:“卿可数诣王思远。”永元二年卒,年四十九。

——《南齐书》卷四十三列传第二十四《王思远传》

注:友于:兄弟之爱。祥日:丧祭名。阿戎:称堂弟,此指王思远。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思远求出为远郡,建安内史     除:授予官职

B.思远不从,事如故             案:查究

C.今一旦人如此事                赞:赞同

D.卿可数王思远                 诣:拜访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及祥日,又固陈,世祖许之       今其智反不能及

B.疾解职,还为司徒谘议参军       洎牧谗诛,邯郸为郡

C.亦缘陛下以德御下               不出,火

D.及此引决,犹可不失后名         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体现王思远美德的一项是

思远亲视殡葬,手种松柏

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甚至,表乞自解

竞陵王子良荐思远及吴郡顾暠之

暠之卒后家贫,思远迎其儿子,经恤甚至。

正以臣与晏地惟密亲,必不宜俱居显要

既去之后,犹令二人交帚拂其坐处。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素对王思远以礼相待,等到他被杀,其女被废为平民,王思远以衣食资助养活她。

B.沈昭略贪赃徇私,思远据实弹劾,高宗、王宴等人让他停止做此事,思远不从。

C.建武年间,王思远跟从兄长王晏一起做尚书令,因不愿同居要职,他上书辞让。

D.王思远曾经劝说王晏,但王晏没有吸纳他的建议,且颇为得意,最终落得失败的结局。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宋建平王景素辟为南徐州主簿,深见礼遇。

(2)高宗辅政,不之任,仍迁御史中丞。

(3)衣服垢秽,方便不前;形仪新楚,乃与促膝。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知其白而守其黑:国画之美生根于中国文化

范曾

天籁、神韵、简朴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国画产生于中国文化之中。

中国文化很注重天人合一。这种特质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启智性。对中国绘画而言,中国文化的启智性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绘画不需要像西方文化那样严格的逻辑分析,而需要的是感悟力。一方面,要遵循自然之道,体会天地大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都有其自身之美、有它运行的目的,中国绘画就是要你去体会这种美、这种内在目的性,然后将其运用到笔墨中,表现出来,而不需要你问“这树长在这儿对不对”“这老鼠怎么比南瓜还大啊”……另一方面,天地大美只有通过感悟才能转化为人类的美感。明代“心学”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王阳明在《传习录》中写道:一朵花在深山开放,你不知道它存在,可是当你看到这朵花的时候,这朵花的颜色、形态就渐渐显现出来,它果然是个美艳的存在。

中国文人讲“气韵生动”,其中的“韵”并不是单纯的作诗时押韵的“韵”,意义更为丰富饱满,注重的是创作主体无论是艺术家还是诗人对于宇宙惯有的一个诗性的判断。天地大美自然而生,可是也需要画家对其有诗性的判断、有所感悟才会于人有意义。所以,当中国人的智慧和感悟在哲学上的体现用到绘画上来的时候,绘画就受益无穷了。老子哲学里有“知其白,守其黑”,说的是深知本性洁白,却守持混沌昏黑的态势,这就是中国人的思维,也正是国画美之所在。笔墨加上宣纸就是黑和白,只有维持黑白间比例的平衡和谐才能守住国画的这种美。中国禅宗讲,“妙悟者不在多言”。王维在《山水诀》中将此视为对山水画的要求,其实,这是对整个中国绘画的要求——以少许胜多许,以最简练的语言表现最丰富的内容。

中国绘画就是“有无相生”之道的形象体现,笔墨的“有”和画面空白的“无”相互辉映才造就了国画之美。

元代山水画家倪瓒的画就非常注重黑白间的比例,比如他的《容膝斋图》,几棵小树,一个茅亭,朦胧的远山,没有人物,没有动态。然而,你一看就能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一种天荒地老式的沉默和寂寞。

八大山人画的鸟,蜷曲着身子,寥寥几笔,把鸟的全部内在生命表达得淋漓尽致。他的画已经撇除了一切的繁文缛节、一切的矫揉造作和一切的事功媚俗,剩下的只有“士气”的符号,简捷清纯、精微广大、高明中庸。

中国画的这种简结丰润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期陶瓷上的绘画就有体现。猪纹陶钵属于河姆渡文化时期,但刻画在陶罐上的猪极富神韵。大量的留白、相当简单的细条,却将猪那种神情、动态刻画得栩栩如生,能引发你无尽的联想。

人面彩陶瓶属于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这个作品反映的是远古先民的一种思考状态,你可以看出他在思考,你看他的眼睛里若有疑惑,可是这个疑惑又混混沌沌,让人感到没有答案而有所茫然。这个茫然体现出一个童稚的天真。还有,嘴边那个酒窝在那儿,像一个很憨厚的人,混沌、茫然、天真、憨厚、简朴。从这个简单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天籁、神韵、简朴。这就是我们文化的源头,这种对于艺术的感悟、对于“微言大义”的追求流传了几千年,深深地扎根于中国的国画之中。

1.下列关于“知其白而守其黑”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知其白而守其黑”作为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美学原则,是老子哲学思想在中国绘画中的集中体现。

B.“知其白而守其黑”决定着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也影响着画家的国画创作,使国画呈现出不同于西方绘画的美。

C.“知其白而守其黑”与中国禅宗所说的“妙悟者不在多言”的道理相似,强调以最简练的笔墨或语言表现最丰富的内容。

D.在中国绘画中,“黑”和“白”分别对应笔墨内容和域面的空白,画的美就是靠浓墨重彩与留白的反差表现出来的。

2.关于“中国绘画”的特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绘画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天籁、神韵、简朴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当然也是中国绘画的源头。

B.中国绘画遵循自然之道,通过笔墨来真实再现天地山川、草木虫鱼自身的美及其运行的目的。

C.画家通过感悟天地大美,对其作出诗性判断,创作出的作品才有可能具备“气韵生动”的特点。

D.中国绘画是“有无相生”之道的形象体现,注重以少许胜多许,用笔简洁却使画面丰润而富有神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国画家将自己的感悟融入绘画中,启发读者去感受、体会美。无须刻意追求美的自然真实性。

B.王维在《山水诀》中把禅宗的“妙悟者不在多言”视为对山水画的要求,首倡了中国画“以少许胜多许”的绘画准则。

C.八大山人寥寥几笔便将鸟的内在生命表达得淋漓尽致,他的创作就是国画中表现出符号化趋势的代表。

D.仰韶文化时期人面彩陶瓶上的先民神情若有疑惑和茫然,形象地将五千年前远古时期先民的无知与天真展现出来。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日前表示,将加强监督检查,规范各地工矿企业废渣的排放、转移、收集和集中处置行为,以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B.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家长只有严于律己,树立正面形象,为孩子营造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才能避免孩子今后不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C.如今,使用微信聊天已经成为手机族进行交流的又一便捷方式,微信交流人群范围不断扩大,己由最初的青年人逐渐扩大至中老年人。

D.被称为“中国第一编剧”的邹静之认为,韩剧能够在亚洲地区走红,主要原因是韩国的编剧和导演对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与深度发掘功不可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