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中国传统服饰美学思想的缘起 通过一些历史考古出土的实物...

阅读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中国传统服饰美学思想的缘起

通过一些历史考古出土的实物和史籍资料记载,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在遥远的仰韶文化时期便开始制作麻纤维的织物服装,告别了以兽皮树叶遮体的原始状态,从而进入到以手工为主体的服饰文明的时期。进入阶级社会之后,早期的奴隶主们为了自己的江山社稷,将包括服饰在内的一切生活要素都政治化、等级化和伦理观念化,将服饰纳入巩固政权和统一思想观念的组成部分,并以“礼”和“法”的形式来约束人们对服饰的理解和使用,使穿衣戴帽被紧紧地笼罩在政治的光环之下,所以,对服饰的选择不再是个人喜好的自由天地。再加上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意识和文化观念的超稳定状态,使得服饰并没有因为一顶顶王冠的易主而有所改变,反而成为历代王朝竭力继承的传统,对中国传统服饰美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在更多的历史阶段上,看到的是民族大融合、生产力水平的改变、尤其是社会文化思潮对服饰的发展变化都有所影响。不管是赵武灵王迫于军事压力不得已而为之的“胡服骑射”,还是个体意识觉醒后带有反叛意味的魏晋士人的着装习惯;不管是政治开明、民族文化交融时期盛唐服饰表现出来的空前解放,还是明代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人的消费欲望被激发出来并转化为智慧与行动之后,人们在服饰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巨大创造与革新能力,都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服饰在发生、发展过程中那种跌宕起伏的力度和张力。

与西方传统服饰受宗教的影响所产生的结果不同,我们的祖先在创造和解释服饰现象时不是遵循神的意志,而是更多地考虑前人的意志,追求所谓的“正宗”与“正名”。虽然他们也不断地吸收先进的材料和工艺,随着时代的发展更新服饰的制作方法与装饰项目,但是,由于基本款式是祖上制定的,属于正宗所在,因而历代统治者都不敢有所违背和改易,并以服饰制度的形式告诫世人在穿衣戴帽上必须遵从古制,因此这就导致了中国传统服饰也具有超稳定的特点。上自皇帝的冕服,下至百姓的常服,上下贯通的袍服式样几乎几千年一成不变。追寻历史遗迹,可以得知,袍服作为中国几千年亘古不变的传统款式,是在春秋时代出现的深衣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春秋社会以后,中国又出现一种新颖的服装,这种服装将上衣和下裳合为一体,连成一件,名谓深衣,因其穿着方便而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正如《礼记》所说:既可以为文,又可以为武;既可以摈相,又可以治军旅。”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情况并没有压制和磨灭我们祖先在服饰上的创造欲望;在爱美之心的驱使下我们可以从历代遗留下来的人物图像、陶俑彩塑甚至出土实物中看到前人在美化自身方面表现出来的聪明才智,以自然为饰的朴素,精雕细刻的工艺,整体考虑的设计思路,内外兼修的深刻理解,无不凝聚成中国传统服饰美学思想的基本内容,成为我们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国传统服饰美学精神的根本性基础。

1.下列对“深衣”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深衣是春秋之后中国出现的一种把上衣和下裳合为一体的新颖的服装。

B.因为深衣“既可以为文,又可以为武;既可以摈相,又可以治军旅。”所以深受社会各界欢迎。

C.中国传统服饰具有超稳定的特点,从上层贵族到下层百姓的上下贯通的袍服样式,几千年一成不变。

D.袍服作为中国几千年亘古不变的传统款式,是在春秋时代出现的深衣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麻纤维的织物服装的出土,标志着仰韶文化时期已经进人到以手工为主体的服饰文明的时期。

B.服饰的发展变化原因可以归结为民族大融合、生产力水平的改变、社会文化思潮涌动……

C.在传统服饰所受的影响因素中,西方更多的是受神的影响,而中国却是受前人的意志的影响更大。

D.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意识和文化观念的超稳定状态,决定了服饰并没有因为一顶顶王冠的易主而有所改变,反而成为历代王朝竭力继承的传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服饰被政治化、等级化和伦理观念化之后,它其实就变成了统治者巩固政权和统一思想的一件工具。

B.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魏晋士人的反叛着装,盛唐服饰的空前解放都是中华传统服饰发生发展的不同表现,但百变不动其根,传统的基本款式不变。

C.追求所谓的“正宗”与“正名”的中国传统服饰,也吸收先进的材料和工艺,随着时代的发展更新服饰的制作方法与装饰项目。

D.我们只有认真研究历代遗留下来的人物图像、陶俑彩塑才能理解和把握中国传统服饰美学思想的基本内容和中国传统服饰美学精神的根本。

 

1.C 2.D 3.D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中重点概念的理解类试题,考生在作答本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认真阅读文本,然后将选项与文本进行合理化的对照理解。论述类文本对概念理解类试题一般犯以下几种毛病:张冠李戴、故意扩大概念的范围、所问非所答、过于绝对等等。本题原文是“上自皇帝的冕服,下至百姓的常服,上下贯通的袍服式样几乎几千年一成不变。”而选项C当中丢掉了“几乎”,使得这种说法不准确了。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意理解类试题,考生在作答本题时首先要认真研读文本,然后将所给的选项与原文进行对应理解。本题没有特殊的办法和捷径,所以考生只有认真理解和对照理解才能准确得出答案。原文是“再加上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意识和文化观念的超稳定状态”可以看出服饰没有什么变化并被历代帝王继承的根本原因是服饰被政治化、等级化和伦理观念化,并被纳入巩固政权和统一思想观念的措施之中。所以D用“决定”是夸大了它的作用。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中观点的理解,考生首先要在认真研读文本的基础上逐项对考题进行理解和分析,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D只有……才……的说法太绝对,原文中还有“出土实物”,所以说法不全面。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伟大的政治家马克思说过:“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而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却说:“要改变整个世界太难,只要先想好改变自己不错了。”

美国苹果公司联合创办人史蒂夫·乔布斯说:“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而世界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托尔斯泰却说:“大多数人都想改变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变自己。”

请以“活着在于改变世界”或“活着在于改变自己”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可以讲述故事,说明道理,也可以发表评论,阐述观点。

要求:①文题对应  ②文体自选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著名记者陈锡添曾写过一篇影响很大的纪实新闻《东方风来满眼春》,有人评论说:“陈锡添的一生就像一则纪实新闻,他用自己的作品记录了改革发展的进程。”

请按照这一评论,从以下材料中任选两人作为评论对象,分别拟写两个句子,要求:能符合作品文体和内容的特点。

国平 (《面对困难》)  ②司马迁  (《报任安书》) ③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作答。

城市病表现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不协调。北京这几年户籍人口增长只占239%,但外来人口增长占761%,这表明依靠原来的户籍手段和行政手段已经难以解决北京的增长问题。2004年版北京发展规划提出“两袖两带多中心”的发展思路,但是没有抓住如何从单中心走向多中心关键问题,导致中心数量过多,多中心等于没中心。我国采取分税制,以行政单位为组织经济发展的单元,在这种情况下全国各地每个省市都关注本地的经济发展。北京也不例外,因为北京没有独立的首都财政,要生存就必须发展经济,这就必然带来城市基础设施需求增加、公共服务需求增加、能源消耗加大,同时带来生态环境的压力。

请提炼北京出现“城市病”的原因,每个原因不超过8个字(不含标点符号)。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当今社会,诱惑甚多,品茶可以修身养性,心注一境,让自己心智不迷、方寸不乱。喝茶,喝的是一种心境,感觉身心被净化,滤去浮躁,沉淀下的是深思。一个人只有处在清淡的茶香中,        ,“荣辱不惊,来去无意”,保持一颗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平常心,表现出不求闻达、不事张扬、耐得寂寞、善待宁静的从容,        。做人当升华茶之境界,戒躁而养静,让宁静成为做人的品格。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情绪污染”也是病。所谓“情绪污染”,是指一个人的坏心情影响了几个人的好心情。

                                                       

因而发生了生气等于自杀的警告。

①其实,家庭中的“情绪污染”,尤其值得注意

②有人研究认为,家庭气氛如果长期压抑、沉闷、很容易使人神经紊乱,免疫能力下降,患病几率升高。

③明显特征,一是患病多:因孩子生气,因家务生气等等

④正所谓“情绪致病”

⑤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凡患情感失调的人,发病的风险是正常人的2倍

⑥总之,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可以生气

A.①③④②⑤⑥  B.①③⑥②④⑤ C.②④⑤①③⑥  D.④①②③⑥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