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后面题。 易水怀古 马戴① 荆卿西去不复返, 易水东流无...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后面题。

易水怀古

马戴

荆卿西去不复返, 易水东流无尽期。

落日萧条蓟城北,黄沙白草任风吹。

【注释】晚唐诗人,早年屡试落第,为官后又因直言被贬,其时的唐王朝,地方节度使尾大不掉,中央朋党纷争,已现败亡颓势。战国时期,燕国的首都,在易水边。

1.这首诗的三四句描写哪些意象,营造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请从情与景的关系角度,分析这首诗的主旨

 

1.这首描写落日、古城、黄沙、白草、秋风等意象(2分),营造了一幅萧瑟凄凉(3分)的易水秋景图。 2.借景抒情。(2分)诗人通过描写破败的古城上昏黄的落日和茫茫沙地上纤细的白草被秋风扫过的画面(2分),营造萧瑟凄凉的意境,来展现诗人对国家衰败的悲凉之情。(无力为国效力的慨叹。)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诗歌的意象,解答时先明确意象,根据语句不难找出落日、古城、黄沙、白草、秋风等意象,然后根据意象的特点分析意境。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用了那些手法,题干中已经给出“情与景的关系角度”,然后结合诗句分析为什么是这个手法,最后写出这种手法的作用和效果。诗人通过描写破败的古城上昏黄的落日和茫茫沙地上纤细的白草被秋风扫过的画面,营造萧瑟凄凉的意境,来展现诗人对国家衰败的悲凉之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素留侯张良 善:友善,交好

B.距关,毋诸侯  内:接纳

C.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造册

D.不如因善    遇:相逢,会面

2.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私见张良,具告          沛公言报项王

B.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度我至军中,公

C.良曰:“长臣。”          樊哙覆其盾

D.沛公默                    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3.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表现项伯“重义气,少谋略”的一项是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A.②③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①⑤⑥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伯的本意是为自己的私情而欲救张良,但他智短虑浅,头脑简单,在“信义”面前,他不明是非,被张良蒙骗,被刘邦拉拢。

B.刘邦与项羽的为人处世相反,在这段文字中,刘邦的“四问”非常高明,清楚地表现了他处变不惊、善于用人的性格特点。

C.从项伯夜驰至沛公军,张良引他与刘邦相见一事可以看出,张良是这场宴会中刘邦阵营的总导演,是一个善于谋略的大智者。

D.节选的这段文字,虽然没有对项羽进行重点描写,但从“项王许诺”一句中可以看出,项羽缺少思考,疏于分辨是非真假。

5.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20世纪后期,陕西凤雏村出土了刻有“凤”字的甲骨四片,这些 “凤”字的形体大致相同,均为头上带有象征神权或王权的抽象化了的毛角的短尾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鸑鷟,凤属,神鸟也。……江中有鸑鷟,似凫而大,赤目。”据此,古代传说中鸣于岐山、兆示周王朝兴起的神鸟凤凰,其原型应该是一种形象普通、类似水鸭的短尾水鸟。

那么,普通的短尾鸟“凤”为何在周代变为华冠长尾、祥瑞美丽的神鸟了呢?我们看到,在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只有鸟纹而没有凤纹,真正的凤形直到殷商晚期才出现,而且此时是华冠短尾鸟和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同时出现,可见“凤”是由鸟演变而来的。综观甲骨文和商代青铜器,凤鸟的演变应该是鸟在先,凤在后,贯穿整个商代的不是凤而是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在商人的历史中鸟始终扮演着图腾始祖的重要角色。

《左传》记载郯子说“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九扈为九农正。”凤鸟氏成为“历正”之官,是由于它知天时,九扈成为“九农正”,也是由于它们带来了耕种、耘田和收获的信息。殷人先祖之所以“鸟师而鸟名”,应该是由于这些随着信风迁徙的鸟,给以少皞为首的商人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四季节令的消息。

对凤鸟的崇拜起于商代,其鼎盛却在周代。正是在周代,“凤”完成了其发展程序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变为神鸟凤凰。许多历史资料记载了周王室在克商前后对“天命”的重视。《尚书》“周书”十二篇中大量出现的“命”字多指天命,“殷革夏命”也是常见的语句。武王在甲子日牧野之战结束后,紧接着就“不革服,格于庙”来不及换衣服就到神庙参拜,这个“庙”自然不可能是周庙,而是商人的神庙。这说明周王室急于把商人的正统接过来,成为中原合法的统治者。周人之所以宣扬天命,归根结底在于强调“周改殷命”是出自天的意志和抉择。那么有谁能给周人带来“上天之命”呢? 根据当时的社会共识,最合适的就应该是“天的使者”——凤鸟。《国语》云“昔武王伐殷,岁在鹑火。”岁即岁星,鹑火即柳宿。古人把赤凤叫作鹑,看来周人选择克商的时间也是寓有深意的。

1.下列关于凤的形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世纪后期在陕西风雏村出土的甲骨文中,凤都表现为短尾鸟的形象。

B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作为凤属的鸑鷟是跟凫一般大的红眼睛水鸟。

C综合甲骨文和上古文献记载看,凤的原型应是一种类似水鸭的普通短尾水鸟。

D在周代文化中,凤已经从短尾水鸟变成一种华冠长尾、祥瑞美丽的神鸟。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商代晚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形状的凤纹还没有出现。

B从青铜器纹饰和“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句话看,鸟是殷商人传说中的图腾始祖。

C凤鸟知天时,九扈带来耕种、耘田和收获的信息,所以殷人先祖“鸟师而鸟名”。

D周人的凤崇拜是从商人那里沿袭而来的,而周人的崇凤热甚至超过了商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代所见的“凤”并不是自然界的一种鸟。在中国文化史上,凤的形象最为重要的演变开始于殷商晚期,最终完成于周代。

B.周文王、周武王都曾称臣于商纣王。为了表明自己是商朝先王的臣下,周武王在甲子日牧野之战结束后,马上就参拜了商人的神庙。

C.《尚书》“周书”是记载周王朝史事之书,在“周书”十二篇中大量宣传天命、“殷革夏命”,实际上就是在宣传“周改殷命”。

D.周人之所以把牧野之战克商的时间定在甲子日,即岁星在鹑火的时候,就是因为鹑是赤凤,而赤凤将带来“上天之命”。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读着这诗,觉着有人想不让人难忘却遗臭万年,有人不想别人记着却那么的刻骨铭心,无法忘记,台湾电影史上的扛鼎之作《搭错车》主题曲《酒干倘卖无》里面有一句歌词:“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柯灵说:“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有些事有些人,触动我们的心灵,有些东西有些地方,是烙在骨子里,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请以“永远也不会忘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最好写自己亲身经历,可以是一件完整的事,也可以是几个片断;不得改编故事。要有细节描写。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杂志编辑部收到的一封读者来信的部分内容,有处用词不当,请指出并更改,要求修改后语言得体,语意连贯。

我是一位退休的先生,长期以来一直自费订阅贵刊。鄙人之所以如此,除了它内容丰富、知识性强之外,也有一点就是它格调高雅。因为贵刊今年第I期刊载的《烟酒与健康》一文不仅与你们一贯的风格明显不合,况且还有一些科学性错误,让我大感意外。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I5个宇。

_________。唐代韦应物有诗:“性洁不可污,为饮涤尘烦”。纳天地之灵气,经风雨,历炼造,本色如一,清香依然。茶当以滚烫开水浸泡,方能茶色如碧叶金汤,茶味甘爽入心。茶因为开水的多次冲沏,_________ 。人生只有在经过一次次的磨难和坎坷后,才能彻悟生命实质,变得成熟豁达。_________ ,戒污而修洁,让喜洁成为做人的品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