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被诗打败的人 【智利】巴勃罗·聂鲁达 在我的少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被诗打败的人

【智利】巴勃罗·聂鲁达

在我的少年时代,我是那种身披黑斗篷的学生诗人,同当时所有的诗人一样消瘦和缺乏营养。我刚刚出版了诗集《晚霞》,体重比一根黑羽毛还轻。

我同我的朋友们一起走进一家简陋的下等酒馆。那是探戈舞风靡和流氓横行的时代。跳舞突然停止,探戈舞曲就像酒杯砸在墙上似的突然中断。两个臭名昭著的流氓在舞池当中龇牙咧嘴地互相辱骂。当一个上前打对方时,对方就退却,桌子后边的一群音乐迷也随着向后躲闪。那场面就像两个未开化的野人在原始森林的空地上跳舞。

我没有多加考虑就走上前去,不顾自己又瘦又弱,责骂他们:“不要脸的坏蛋,狼心狗肺的家伙,下贱的渣滓,别吵大家了!大家是来跳舞的,可不是来看你们演闹剧的!”他们吃惊地对看一眼,好像不能相信他们听到的话。身材较矮的那个以前曾是拳击手,他朝我走来,想揍死我。若不是极准的一拳猛地把这个猩猩般的汉子打倒在地,他准能达到目的。是他的对手终于决定给他一拳。

当这个战败的斗士被人像搬麻袋似的抬出去时,当坐在桌旁的人向我们递来酒瓶时,当舞女们向我们投来热情的笑声时,那个打出致命一拳的大汉理所当然地想分享这次胜利的欢乐。但是,我严词责骂道:

“滚出去!你跟他是一路货!”

我的得意时刻不久就结束了。我们穿过狭窄的过道之后,看见一个虎背熊腰的家伙堵住出口——那个被我呵斥的胜利者,他堵住我们的去路,等着进行报复。

“老子正等着你呐。”他对我说。

他轻轻一推,把我推往一扇门,这时我的朋友们都慌里慌张地跑了。我急忙扫一眼,看看能抓到什么东西进行自卫。没有,什么东西都没有。沉重的大理石桌面、铁椅子,我都举不起来。没有花瓶,连一根别人忘记带走的不值钱的手杖都没有。

“咱们谈谈。”那人说。

我明白,任何反抗都是徒劳的;我还想到,他大概像面对一只小鹿的美洲豹,在吞下我之前要打量我一番。我知道,我所能进行的全部自卫,只不过是不让他知道我的恐惧感。我回手也推他一下,但是动不了他一丝一毫。他简直是一堵石墙。

他忽然向后扬起头,他那双凶恶的眼睛换了一种神色。

“您是诗人巴勃罗·聂鲁达吗?”他问。

“是的。”

他低下头,继续说道:“我太不幸了!我现在就在自己衷心钦佩的诗人面前,而当面骂我坏蛋的竟是他!”

他两手抱着头,悲痛地说:“我是个坏蛋,跟我打架的那个人是可卡因贩子。我们是世上最卑贱的人。可是,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样纯洁的东西,那就是我的未婚妻,我的未婚妻所给予的爱。巴勃罗,您看看她,您看看她的相片。我一定要告诉她,您亲手拿过这张相片。这事儿准会使她高兴。”

他把那张笑吟吟的少女的相片递给我。

“她是由于您,是由于我们背诵过您的诗才爱我的。”

他没头没脑地朗诵起来:“一个像我一样悲伤的孩子,跪着从你眼睛深处看着我们……”这时候,门给撞开了。那是我的朋友们带着武装的援军回来了。我看见一张张惊讶的脸挤在门口。

我缓缓地走出门去。那人独自留下,连姿态都没变,继续朗诵道:“为了将要在她血管里燃烧的生命,我这双手不得不杀人。”

他被诗打败了。

【注】巴勃罗·聂鲁达(1904——1973),智利著名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9岁出版了第一部诗集《晚霞》,20岁发表了成名作《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奠定了他在智利乃至世界诗坛的地位。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A.“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样纯洁的东西,那就是我的未婚妻”“她是由于您,是由于我背诵过您的诗才爱我的”,说明了爱情的力量要远胜于诗歌。

B.本文在故事情节上一波三折,张弛有度,酒馆中的局面出现紧张——缓和——再次紧张——最后缓和的变化,引人入胜,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C.“我急忙扫一眼,看看能不能抓到什么东西进行自卫”“我所能进行的全部自卫,只不过是不让他知道我的恐惧感”,从中不难发现“我”的懦弱无助。

D.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如“那场面就像两个未开化的野人在原始森林的空地上跳舞”,生动地描绘出这两个蛮汉斗争时的荒唐可笑。

E.本文是作者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却以浓烈的感情和丰富的形象,表现了诗歌对野蛮的胜利,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魅力。

(2)文章第1自然段看似与故事情节无关,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请从细节描写的角度,说说“被诗打败的人”的心理变化过程。

(4)为什么拳击手竟会“被诗打败了” ?试从人物与主旨两方面探究。

 

(1)BDE (2)①文章对诗人生活处境的描写,特别是对诗人体重的强调,是对诗人当时备受轻视的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②这与后文写他的诗竟能唤醒人的纯真情感和良知,洗礼人的灵魂形成对比,突出主旨。(4分。一点2分) (3)文章采用细节描写,反映出人物心理逐步变化的过程:“他忽然向后扬起头,他那双凶恶的眼睛换了一种神色”反映出其内心已产生微妙的变化;“他低下头”,由“扬”到“低”显示他内心开始由傲慢转为羞愧;“他两手抱着头”说明他内心充满了反省与自责。文章由此写出其被诗打败的全过程。(细节2分,解说2分) (4)示例:①拳击手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可悲的人,为了生存,被社会现实逼迫的他不得不作恶,然而他还未完全麻木,他还能够从诗歌中寻找心灵的慰藉。是诗歌让他获得了爱情,也是诗歌唤醒了他内心存留的良知,更是诗歌使他对诗人存留有纯朴的敬畏之情,使得诗人不战而胜。(4分)②文章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尽管人性复杂多变,但每一个的内心都有光明的一面,内心的善良一旦被激活、唤醒,将会给人带来新生。(4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文本的内容和技巧。题干要求选出“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可在整体感知小说内容的基础上,从小说的人物、故事情节、环境等三个角度分析,A项,“说明了爱情的力量要远胜于诗歌”属无中生有。C项,错在“懦弱”,文中并无此意。 【考点定位】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首先应根据小说的三要素把握小说的故事梗概,比如有哪些人物,主人公是谁;主要情节是什么,写了谁干什么事,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表现了什么主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方式,是正面还是侧面,选项中如有误涉及这些方面,就应该到文中找一找,看是否有这种描写方式,以及对这些描写方式的分析是否有问题;有无环境描写,这些环境描写又什么作用。本题的选项C是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选项B是考查对文章语言的理解。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文章第1自然段看似与故事情节无关,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这是考查文章段落的作用,此类试题一般从内容作用和结构作用两个方面分析。本题侧重其内容作用,即起到烘托人物和深化主题的作用。第一段是写诗人的生活处境,“我是那种身披黑斗篷的学生诗人,同当时所有的诗人一样消瘦和缺乏营养。我刚刚出版了诗集《晚霞》,体重比一根黑羽毛还轻”,特别强调体重之轻,与后文他诗的功能形成对比,凸显了主旨。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对于此类题目,首先应了解情节的作用包括哪些方面:(与上下文情节、人物性格、主题等有关),⑴ 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⑵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⑶ 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以上一般在开头)⑷ 承上启下,承上文的„„情节,开启下文的„„情节(位置在中间部分)。⑸ 照应前文„„的情节。总结全文、卒章显志,点明题意,深化主题、 升华感情、呼应开头、启发读者思考等作用(位置在结尾部分)。 ⑹ 起到了线索作用或推动情节发展。⑺ 通过这一情节,刻画人物……性格或发展了人物……性格。(8)通过……的情节,表现„„主旨或点题或深化主题„„(概括主题内容)。然后明确该情节处于文章什么位置,回归文本先概括该情节的内容,然后再从形象、结构、主题等角度进行分析。比如本题,涉及的段落在文章的开头,回归文本可以知道,第一段主要是介绍诗人所处的生活环境,特别突出体重之轻,展示了当时的生活状态;与后面作品的力量形成对比。 (3)【试题分析】题干要求“请从细节描写的角度,说说‘被诗打败的人’的心理变化过程”,这是针对细节描写设题。细节描写一般与情节、形象、主题有关,但本题的题干已经给出了答题的角度“心理变化过程”,这是针对形象设题。文章多处运用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文章主题。考生应该从文中找出相关的神态、表情、动作等细节刻画的内容来揭示人物的心理变化。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对于此类题目,就考查点而言,细节描写多与情节发展、人物刻画、主题揭示产生关联,比如本题就是直接指向“人物心理”;就考查角度而言,或明或暗,明问有哪些重要细节、有什么作用;暗考则并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或对小说情节发展、伏笔或铺垫的考查,有时则笼统地问,如从人物、情节、主题、技巧等任一角度赏析小说,这些都会涉及到细节描写。从本题来看,题干的提问比较明确,考生只要到文中找出人物描写的内容,然后再从这些内容中来分析人物的心理即可。 (4)【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为什么拳击手竟会‘被诗打败了’ ?试从人物与主旨两方面探究”, 此类题目的答题思路一般是观点加分析。要结合对文章的理解,并联系实际,做到言之成理,有理有据。题干已经给出了答题的角度,“人物”“与主旨”;如从人物角度来看,应立足于拳击手本身的情况和诗歌的力量进行分析;从主旨上来看,应从人性的角度来分析,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好的一面,如被唤醒就能带来新生。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命题人往往要求考生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或见解。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个性化解读,其实并不允许考生脱离文本海阔天空、信马由缰地随意发挥,我们可以把这种题型看成是文本研讨类探究的变体,不过相对于文本研讨来说,考生有一定的自由进行拓展,但是必须如前所述要有一个“度”,与文本不即不离。比如本题,考生就应结合拳击手的情况来分析“被打败的原因”。 1.明确任务,即审明探究任务,把准探究的指向。探究题题干表述有区别,注意审清题干。有的题干直接说“请你探究一下„„问题”;有的不明说,诸如“谈谈你的看法”“说说你的理解”“请结合„„进行探究”,等等。比如本题就明确说明“从人物与主旨两方面探究”。2.明确观点,即要做到观点明确,具有探究意味。根据题目要求,能够提出有探究意味的观点,在答题的开始就要亮出自己的观点,开门见山,直接入题。3.明确结构,即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作合理分析。一般采用“述”和“评”相结合的形式。4.明确文本意识,即贴近文本,尊重文本。强调个性阅读,并不是允许考生脱离文本而随意地天马行空驰骋想象,一味地陈述自己独特的见解。考生仍然应该紧扣文本,从文本入手,从文本中引述论据,结合引述论据围绕已定观点作进一步分析,阐明自己的见解,这样同样是个性阅读。 5.注意答题格式及层次。探究性的题目,往往在设计问题的时候都有“你是如何看的”,或“你的感受如何”,或“谈谈你的理解”等句子,因此在回答问题的时候,首先要应题,要用“我对这个问题是这样看的”,或“我认为„„”,“我觉得„„”等句式来表述。其次再按序号写出自己的几点感受或理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现作为人臣无论出世或入世都应把百姓与君王放在心间的诗句是“            ”。

(2)《氓》中形象地写出女主人公对恋人朝思暮想、翘首以待的句子是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            ”两句,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宏伟气势,给人一个总体的印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别宋常侍

[隋]尹式

游人①杜陵北,送客汉川东。

无论去与住,俱是一飘蓬。

秋鬓含霜白,衰颜倚酒红。

别有相思处,啼鸟杂夜风。

留别王维②

[唐]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注]①游人,游宦之人,指宋常侍。②据《旧唐书·文苑传》载,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此诗即行前留别之作。
1.尹式诗的最后两句是如何表达作者思念之情的?请简要赏析。
2.这两首诗均写离别,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翟銮,字仲鸣,举弘治十八年进士。嘉靖中,累迁礼部右侍郎。六年春,廷推阁臣。帝意在张孚敬,弗与。命再推,乃及銮。中贵人多誉銮者,帝遂逾次用之。杨一清以銮望轻,请用吴一鹏、罗钦顺。帝不许,命銮入直文渊阁。銮初入阁,一清辅政,既而孚敬与桂萼入,銮皆谨事之。孚敬、萼皆以所赐银章密封言事,銮独无所言。诘之,则顿首谢曰:“陛下明圣,臣将顺不暇,何献替①之有。”帝心爱之。一清、萼、孚敬先后罢,銮留独秉政者两月。其后李时入,位居銮上,銮亦无所怫。帝数召时、銮入见,尝问:“都察院拟籍谷大用资产,当乎?”时曰:“所拟不中律。”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帝曰:“大用乱政先朝,正奸党也。”銮曰:“陛下,即天也。春生秋杀,何所不可。”帝卒从重拟。丁生母忧归。服阕,久不召。夏言居政府,銮与谋召己。会帝将南巡,虑塞上有警,议遣重臣巡视,言等因荐銮充行边使。二十一年,言罢,銮为首辅,进少傅、谨身殿。严嵩初入,銮以资地居其上,权远出嵩下,而嵩终恶銮,不能容。会銮子汝俭、汝孝同举二十三年进士,嵩遂属给事中劾其有弊。帝怒,下吏部、都察院。銮疏辨,引西苑入直自解。帝益怒,勒銮父子为民,而下主考及乡试主考诏狱,并杖六十,褫其官。銮初辅政,有修洁声。中持服家居,至困顿不能自给。其用行边起也,诸边文武大吏俱櫜鞬郊迎,恒恐不得当銮意,馈遗不赀。事竣,归装千辆,用以遗贵近,得再柄政,声誉顿衰。又为其子所累,讫不复振。逾三年卒,年七十。

(节选自《明史·翟銮传》)

[注]①献替,即献可替否,给君主提出建议。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B.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C.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D.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累迁”也可说是迁累,都指多次升迁,在古代多指变动官职,一般不涉及贬职、降职等官位变化情况。

B“服阙”指守丧期结束,脱下孝服。

C“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在秋八月举行,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称贡士,第一名叫解元。

D《明史》 “二十四史”之一,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朱元璋至明崇祯二百多年的历史,它虽有曲笔,但仍得到后世史家的好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翟銮深受赏识,得到皇帝的重用。廷推阁臣时,皇帝意在张孚敬,但群臣不赞成,皇帝要求再次推荐,翟銮得以被任用,后入直文渊阁。

B.翟銮为人谦抑,对皇帝多有顺从。李时后入阁,地位却高过他,他没有不满;查抄谷大用资产一事,他始终赞同皇帝看法,认为可以重惩。

C.翟銮地位虽高,仍遭到严嵩打击。他作首辅大臣时,两个儿子一同考中进士,严嵩指使别人借此弹劾他营私舞弊,以致他们父子被勒为民。

D.翟銮有修洁声,但未能始终如一。他在居家守丧时,贫困到了不能自给的地步;被起用为行边使后,接受文武官员的馈赠多得无法计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诘之,则顿首谢曰:“陛下明圣,臣将顺不暇,何献替之有。”

(2)事竣,归装千辆,用以遗贵近,得再柄政,声誉顿衰。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

下一代触屏手机什么样?

不管触屏手机多么方便,有一点你不能不承认:你手指下的东西,一支笔也罢,一片树叶也罢,摸起全像玻璃。因为目前的触屏技术,还无法赋予虚拟物体以真实的质地感。人有5种感觉,但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目前充分实现的只有视觉和听觉,对触觉的模拟还处于初步阶段,味觉和嗅觉则还完全没有。

下一步我们将有望进入超级触屏的时代。未,虚拟事物将更加逼真地呈现在你的面前,对它们的操作几乎可以跟操作真实物体相媲美。在指尖这么小的方寸之地,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点呢?唯有借助触幻觉。

有一种触幻觉叫电振动,这一现象是在1 9 5 3年偶然发现的。一天,美国化学家爱德华一马琳克洛德接触了一个黄铜制的插座,他注意到,当灯亮时,其表面给人的感觉好像要粗糙些。通过进一步的实验,他发现正是微羁的交流电导致了这种幻觉。我们知道,交流电以某种精确的频率振荡。当你把手指放在通交流电的屏幕上,由于静电吸引,在你手指皮肤下面就有电荷堆积起。电荷的数量将随着交流电一起振荡,所以在你手指和屏幕之间的静电吸引力也随着时间变化。当手指在屏幕上移动时,这个静电力将吸住你手指的皮肤,阻碍它移动:由于静电力是周期性变化的,这将诱导你手指上的皮肤也发生周期性振动。这种轻微的振动将会被手指上的触觉感受器探测到。由于这类皮肤的振动本质上跟手指滑在像木头、砂纸等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所以大脑就把它解释成了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

2010年,美国一位工程师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了一款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可以安装在自动取款机、手机上。测试表明,一般说,高频电流比起低频电流会让屏幕摸起更光滑些。比如,当电流频率在400赫兹时,屏幕摸起像一张纸,而在8 0赫兹时,则像凹凸不平的皮革。原则上,设计者还可以用这个效应设计具有不同质地感的网页或者应用程序。例如,我们可以把电子书的页面做成像真实的纸张一样粗糙。当然了,这种虚拟的质地感目前让人感觉还不太自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未的手机或者ipad上,任何囹标再不会摸起千篇一律都像玻璃了。

在现实世界中,一个装满东西的筐总比没装东西时提起更加费劲些。可是在触屏手机或平板电脑上,一个文件夹不论空的还是满的,用指尖拖动起并没有区别。这说明,目前的触屏比起真实世界还缺少一样元素:力感。

美国科学家伊德.科格特正致力于改进虚拟键盘,使它用起感觉更像真实的键盘:当你按下一个键的时候,你的手指会感到有一股轻微的抵挡力。科格特的设计也用到了电振动的原理。他设计的振动发生在两个方向:垂直于屏幕的方向和沿屏幕的水乎方向。所以,最后的效果是两个方向上的振动之合力。我们只要事先把两个振动调整到合适的“步调”(在物理学上称为相位),这股合力就可以把手指一瞬间推向左边,一瞬间推向右边。由于振动频率非常高,我们最后所能感觉到的平均效果是,手指在垂直方向遇到了一股阻力。经测量,这个力大约7 0毫牛顿,大致相当于按下一个真实的键时所受的抵抗力。通过这种技术,我们就可以在虚拟键盘上获得真实的按键体验。

总而言之,未触屏技术将极大地改变我们跟数字世界打交道的方式。对于信息,我们将不仅局限于看和听,还可以触摸。在真实世界日益虚拟化的同时,虚拟世界却日益真实化了。

(选自《大科技科学之谜》2013年第1期,有删改)
1.下列关于“触幻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借助触幻觉,在触摸屏上,你手指下的任何东西,无论是看、听,还是摸、闻,都可以像一件真实的物品。

B.在指尖大小的地方,要达到对虚拟事物的操作与操作真实物体差不多的效果,唯有借助触幻觉。

C.灯亮时插座表面好像变粗糙了,手指放在通交流电的屏幕上移动时会感受到轻微的震动,都可以表明正是交流电导致触幻觉的产生。

D.2010年,美国一位工程师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了一款可以安装在自动取款机、手机上的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有5种感觉,但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目前充分实现的只有视觉和听觉,味觉和嗅觉还完全没有,而对触觉的模拟已经开始。

B.由于大脑能把手指皮肤的周期性振动解释成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所以这类皮肤的振动本质上跟手指划过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

C.一般来说,高频电流比起低频电流会让屏幕摸起来更光滑些。设计者可以用这个效应来设计具有不同质地感的网页或应用程序。

D.在触屏手机或平板电脑上,一个文件夹不论空的还足满的,用指尖拖动起并没有区别。这说明目前的触屏技术还无法让人产生力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准确的一项是  

A.在即将到的超级触屏时代,触屏手机将极大地丰富人们的触觉体验,使人们对虚拟事物的操作跟操作真实物体毫无差别。

B.科格特设计的振动发生在两个方向:垂直于屏幕的方向和沿屏幕的水平方向。而我们最后所能感觉到的平均效果是,手指在水平方向遇到了一股阻力。

C.在真实世界日益虚拟化的同时,虚拟世界却日益真实化了。因此,未来的世界将不会再有虚拟与真实的区别。

D.目前,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的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它的虚拟质地感让人感觉还不太自然,有待进一步完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月夜

沈尹默

霜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地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

这首小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明确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